有感有悟学批注,有法有序练观察——记苏溪四小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

🍪

<p>&nbsp; &nbsp; “什么是批注?如何写批注?什么是观察?如何练观察?”阵阵激烈的讨论声从苏溪四小实验楼传来。</p><p>&nbsp; &nbsp; 10月11日上午,四小语文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语文教研活动。陈玉容、骆潇筠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四上策略单元《牛和鹅》与三上习作单元《搭船的鸟》。</p> 01 走进课堂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牛和鹅》 执教者&nbsp; 陈玉容 <p>&nbsp; &nbsp; 陈老师执教的《牛和鹅》是四上策略单元的首篇课文,是学生发现批注、认识批注、了解批注的第一步。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陈老师通过教师示范、合作学习,并结合“演一演”、“说一说”的环节,让学生逐渐明晰批注式阅读的省时与高效。</p><p>&nbsp; &nbsp;</p> &nbsp; &nbsp; &nbsp;陈老师带领学生聚焦“人鹅大战”这一版块,引领孩子们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揣测人物的心情,在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领会“感悟式批注”的基本方法。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搭船的鸟》 执教者&nbsp; 骆潇筠 <p>&nbsp; &nbsp; 骆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是三上习作单元的首篇课文,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重要篇目。骆老师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等环节,引导学生感知作者观察的事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乐趣,让孩子们知晓观察应有序有法才不易遗漏。</p> &nbsp; &nbsp; 骆老师通过图片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细节, 引导孩子们明晰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样事物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观察的兴趣。随后练笔提炼,学以致用。 02&nbsp; 说课评课 &nbsp; &nbsp;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做了简明而精要的说课,并提出了一些磨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 <p>&nbsp; &nbsp; 听课老师们结合各年段的教学任务与要求,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比如,针对《牛和鹅》,是否要让孩子们先明确各种批注符号的简要意义?批注是否要先从抓关键词入手?批注式阅读作为一个难点,该从什么阶段就渗入等等。</p><p>&nbsp; &nbsp; 针对《搭船的鸟》,作为第一课时的执教,内容是否过多?该如何取舍?三年级的字词应作为重要版块在课堂上得以落实。观察顺序“整体-部分”这一点学生不易生成,是否再加以引导等等。</p><p>&nbsp; &nbsp;&nbsp;</p><p>&nbsp; &nbsp;&nbsp;</p> &nbsp; &nbsp;&nbsp;

批注

观察

执教

搭船

学生

老师

牛和鹅

陈老师

孩子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