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么第三呢,海德格尔要克服形而上学,要寻找另外一种开端,在这个地方海德格尔强调哲学已经终结,与哲学相关的有一系列的终结,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形成了我们当代一些讨论的话题,比如我们讲哲学终结了意味着什么终结了?艺术终结了,美学终结了,这个大家就一定要问,你所说的这个哲学意味着什么?海德格尔讲的这个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的哲学”,也就是“理性的哲学”,所以说哲学终结又意味着理性终结,但理性终结的时候人已终结了,就是说我们说有人的死亡。</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么人的死亡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现在不是活的很好吗?人的死亡意味着作为理性的动物的人的死亡,那么理性死亡之后主体性也死亡了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凭借自己是理性,我可以作为一个主体我们来构筑一个世界构筑一个对象在这样意义上也就是主体的死亡,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哲学的终结意味着什么?理性的终结、人的终结、主体性的终结。</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实际上在终结之前还可以变成一系列的x,它可以变成一个xx,但是这里讲的终结和死亡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大家注意,这个比喻是什么呢?就是说它不再作为最高的规定,如果说哲学死亡了,还有什么?海德格尔研究还有思想,所以海德格尔在他的第65卷就是讲对哲学的贡献,论深沉,就是说哲学已经死亡了我要对它贡献思想,这个思想是对哲学的一个贡献,是附加上去的,海德格尔还有另外一篇很著名的论文,就是《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这个跟65卷对哲学的贡献论深沉是可以作为参考,相互参考相互阅读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么海德格尔,当然他自己的思想是作一个新的开端的思想,这是我们讲的海德格尔思想的第二个部分,就是由世界包了历史(含糊)。那么海德格尔在第三个阶段,他由世界和历史之后走向语言,所以海德格尔晚期的主题可以说以语言为主题,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清楚我们仅仅用从此在到存在来描述海德格尔思想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根据海德格尔自身的文本去分析,这里就一定要注意,海德格尔自己讲的语言必须把它放在西方现代哲学乃至后现在哲学整体框架当中去理解。</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们知道在黑格尔之后,也就是从现代哲学开始就有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那么这个语言分析从英国乃至奥地利,德国也有,后来一直到欧美,成为了西方一个主流,但语言分析哲学是有它的贡献和弊端的,我觉得一方面不要否定它,但是另一个方面也不要把它夸大,好像只有语言分析哲学才是唯一的哲学,语言分析哲学主要是提供一种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来保证所谓一种科学的认识的,它的正确性,但是语言分析它的主要的任务只有两个领域:我们知道一个是逻辑分析,逻辑语言,对逻辑语言甚至逻辑数理这些工具进去,来指出它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指出它是有意还是无意;另外一个就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我们知道在日常分析中分两种,一个是逻辑分析,可以叫做逻辑分析学派,还有一个语言分析学派,海德格尔跟它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海德格尔跟它不一样是诗意语言,就是同学们也要注意,我们如果对语言的形态进行分析的话,无非是三种语言,一个是日常语言,一个是逻辑语言或者说是科学语言,第三个是诗意语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海德格尔也知道他的这些伙伴们在从事语言分析,从事逻辑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分析,而且知道他的这些敌手在批评他,比如卡尔普那(含糊)在批评他,他的语言,但是尽管这样,海德格尔对语言是另外一种看法。这里我们就要注意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基本的分析跟他前面所讲的“存在、真理、林中空地、深沉”这么一些主题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海德格尔晚期所有这些主题都具有了语言的色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比如说海德格尔早期谈的世界,海德格尔中期谈的历史,这是大的主题,另外一些具体的就是“此在、世界、林中空地、深沉”这些问题包括“无弊”,在海德格尔晚期都从语言这个视角去分析它,那海德格尔对这样一个语言是怎么说的呢?</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海德格尔强调,要区分语言,我们刚才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式的分析,就是日常的、逻辑的、诗意的,但是海德格尔这个区分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话,“谁在说话”。海德格尔提问是很简单的,我们一般都知道是人在说话,但海德格尔强调“人在说话”这个意味着什么呢?人是支配语言的,人是运用语言的,但是这会导致什么?人是语言的主人,语言是人的奴隶或工具,因此海德格尔反对这样一个说法,他强调既不是神在说也不是人在说,而是语言自身在说,当然这里我们绝对不能简单的说成是语言说人,我注意到国内有些人就说把它变过来,就是人说语言变成语言说人,这种话是不对的,应该说语言自身在言说,但是这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海德格尔讲的这种“语言自身在言说”是讲语言的本性,人说不说语言呢,人当然说语言,我现在也在说语言,是同学们自己在说语言,人说语言是语言的一个方面,但是就语言的本性而言,就是海德格尔讲这种诗意的语言指引的语言而言,是语言自身在言说,并且指引人,当然这里我们就可以把它预先说一下他实际上说的是道,讲的是道理,是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语言自身在说,人只不过倾听这种语言,把这种语言并传达出来,最简单的说就是圣人之言,这是谁在言说,最简单的形态是它的陈述(含糊),这是一个东西,那不是一个东西,海德格尔已经肯定这种陈述的合理性,事实上在日常生活语言就是在陈述,但是他更强调除了陈述语言是指引,并且是聚集,我们知道现在讲的这个逻辑学,逻辑学研究的是语言和真理是不是,逻辑,我们知道这个逻辑来源于那里,就是逻各斯,逻各斯在希腊文当中是言说,他有道理,但是希腊文最本源的意义是聚集,就是人在言说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把事物聚集在一起,所以海德格尔讲,语言的本性就是这样一种不是陈述的东西,具有指引聚集的力量。</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第三,语言说出了什么?海德格尔其实在这个地方就相关于语言的这种言说的样式,不是陈述而是指引而是聚集,聚集的什么呢?聚集了世界,聚集了人和物,用海德格尔自身的话讲就是聚集了“天地人神”,“天地人神”我们一定要注意,天地人神不是摆在这里这个自然现象,一定要注意这么一个区分,按照一般的说法,天是这个地方,地也是这个地方,人也在这个地方,甚至神也在这个地方,但是对海德格尔而言这么一个世界是语言呼唤出来的,是召唤出来的,没有语言这里只是作为一种自然的东西,自在的东西,只有语言才真正把它变成了一个世界,当然这里我们稍微,实际上对同样一个东西从自然的角度看它,和从一种非自然的角度去看它,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这是海德格尔这个晚期对于语言的一个基本的说法,但是对于诗意的语言,刚才讲对于语言的本性作为诗意的语言它还有它的对立面,就是信息语言,或者我们现在讲的技术语言、逻辑语言都是属于信息语言这么一个系列,这么一个技术化的语言来源于什么地方呢,来源于形而上学,就是形而上学的当代性,我们知道在形而上学时代里,人们始终为事物后面找一个根据,为思想找一个根据,在逻辑语言这个地方,人们试图找一种形式语言,来为我们现在一般的语言来辨明它的真和伪,有益和无益,我们知道一些逻辑实证主义者他们就用数理逻辑,利用符号逻辑来分析我们语言的使用,指出你在形式上是不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内容讲什么它不感兴趣,只是管你的形式合不合乎逻辑。</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海德格尔觉得这么一个技术化的语言,实际上是违背了语言的本性的,是反语言的,那么这么一个技术化的语言,就导致了技术对于世界的控制,如果说诗意的语言和语言的本性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家园的话,那么这种技术化的语言实际上使人无家可归,因此海德格尔从语言这个角度来讲,他讲人要重返家园,回归家园,那么如何回归家园呢?人就要听从诗人的xx,诗人的言说,当然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是这个诗人不是那个诗人,而是作为他说出了诗的真正本性的那种诗人的诗歌,因为对海德格尔而言,所谓真正的诗人之诗人,或者诗的本性是什么呢?它是倾听,他是倾听纯粹语言的言说,并把他言说出来,并不是他个人的各种感伤,并不是他个人的爱和恨,因此海德格尔特别强调在一个伟大的艺术品当中或者伟大的事件当中,谁言说并不重要,而是你所说的那个东西,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伟大艺术品当中,它的作者越是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么这个作品本身的意义就显得越来越伟大。因为他跟他个人性的经验,个人性的体验是分离的,所以海德格尔晚期特别强调,我们要倾听语言,但是我这里再强调一下,不是倾听技术语言,而是在倾听诗意语言,同时对于自然语言要进行划界,要进行分析,好,这是海德格尔这三个阶段的基本思想。</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们下面对他这个基本思想要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概括,就是海德格尔思想虽然从世界经过历史到语言有这么一个变化,但是他始终运行在一个思想的结构这么一个整体之中,这个结构的整体是什么呢?就是海德格尔讲,他自身的思想是一个思想的道路,是我反复强调的,我们学习思想,就是要学习走路,当然这种走路不是我们日常的走路,是在思想当中走,在语言当中走,海德格尔强调这个走路,这个道路是什么呢?就是走在思想的事情的规定,思想的事情的规定,也就是说他这一生都在追问,或者后来变得很谦卑,一直在探索什么是思想,什么是事情,什么是规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么海德格尔的事情是什么呢?思考的事情,就是人的存在,就是我们讲的此在。那么他的思想是什么呢?思想有别于传统的理性,也有别于现代技术化的这样一种算计,他把自己的思想称为沉思,或者思索,思索和沉思意味着什么?思索存在、沉思存在,把存在的意义说出来,当然这种一定要注意海德格尔这个思想讲包含了一个结构,他强调在已思当中要思考未思的,而这个未思的就是他要思考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思想是包括了三个层面:一个是已言说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陈述或者重复已言说的,已思考的,而是要在这个已思考的同时要划界,找出那些尚未思考的东西,这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最基本的态度,这绝对不是一个复古的东西,绝对不是一个重复的东西,而这个未思考的东西,要变成我们要思考的,这是这个海德格尔要强调他的思想。第三个就是规定,什么规定他的思想,规定他的思想的,就是我们讲的“存在的真理”,真理的存在,我们讲海德格尔讲此在,此在是什么?此在我们前面说显在,为什么说是显在呢?是因为此在它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定,是站立在林中空地之中,这是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与时间》应该是第六页有这么句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此在站立在林中空地之中”,当然这句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此在站立在真理之中”。所以海德格尔的这个思想的主题,他的规定性的东西就是“存在的真理”,真理的存在,这里就请同学们注意,对于这个表述海德格尔跟历史上有什么不同,“存在的真理”跟“真理的存在”是我们一般的表述,或者说符合伦,是不是,海德格尔把它变成是存在论,变成了一种显示,但是历史上人们怎么说的,在希腊人那里是怎么说,希腊人说那是无弊,是不是,这是第二种说法,就是一般的说法是真理,那就是作为符合论,海德格尔把它变成存在论,但是要第二种说法,就是无弊,或者去弊。</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么去弊就相关于遮蔽,是不是,那么第三个是海德格尔自身的说法,这是“林中空地”,大家注意这三个东西说的是一个东西,这三个语词说的是一个东西,就是“林中空地、无弊、遮蔽与无蔽相关的遮蔽以及和真理”是吧,他说的是一个东西,那么有的同学就会问,既然是一个语词我们为什么不保持它的同一性,这在于这三个语词它的意思有差异,它又是同一又是差异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般的真理,乃至于通过古希腊讲的这个去蔽或者无弊不能完全解释海德格尔自身讲的这个“林中空地”,所以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就是这个“林中空地”,当然对于我们汉语学界来说,很多人讲作为一个哲学,这必须说明他们对海德格尔的哲学恐怕不是很理解,因为海德格尔的哲学不是理性哲学,他使用的很多语词是具有形象性,比喻性具有修辞性的,是吧。</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