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秋风习习,天气渐渐变得凉爽,可是很多糖友抱怨秋天血糖容易升高,不好控制。于是今天邀请了娘家人---高青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崔伟伟主治医师和我一同到派驻村和覆盖村进行巡诊,尤其对血糖控制不佳的百姓做重点的宣教和指导用药。</font></h3> <p> 村里的杨大娘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前几天过来给她测量的空腹血糖还是很高13.6mmol/L。经过崔伟伟大夫的详细询问得知,是因为天气凉爽了以后,饭量比夏天的时候大了一些,吃的更多了,再加上收秋的原因,体力消耗比较大,平时吃的比较多,也不怎么忌口了,吃的很随便,并且因为地里农活太多,吃药也是断断续续,时吃时不吃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没时间吃药,有时候忘了吃药。崔大夫把糖尿病的并发症和利害关系跟杨大娘详细的做了介绍和解说,并且把注意事项都详细的给她写在了纸上,询问了她吃的药物以后,又给她调整了治疗方案。杨大娘和周大爷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连声说着感激的话把我们送了又送……</p><p><br></p><p> 针对秋季容易出现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崔伟伟大夫都跟村民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详细的把注意事项都介绍给他们:</p><h3><font color="#ed2308">1、不要盲目进补</font> 立秋之后,天气不再像之前那么炎热,人们的食欲开始增加,“贴秋膘”也日渐提上日程。糖友们可以适当进补,但也不要打乱日常的规律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每日的总能量摄入。建议糖友尽量不要摄入过多的油脂,可以选择鱼、虾,去皮的鸡肉、鸭肉等食材。烹饪上也尽量使用清淡、用油较少的方法,不要选择油炸、爆炒等方式。</h3><p><font color="#ed2308">2、加强血糖监测 </font> 到了秋季,气温下降,加上食欲也变好的缘故,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建议糖友适当增加测血糖的频率,就算某次血糖偏高也不要太紧张,可以通过监测全天7个点的血糖(空腹、餐前、餐后两小时、睡前)来了解血糖情况,如果出现较大波动,及时咨询医生,切勿擅自调整药物剂量。</p><p><font color="#ed2308">3、及时补充水分</font>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体内水份相对缺失,容易造成血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再加上气温变化较大,血管收缩,老年糖友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秋季糖友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水代谢平衡,每日水摄入量应达到1500~1700毫升,适宜饮白开水、淡茶水等。</p><p><font color="#ed2308">4、勤添衣物防感冒</font> 秋季早晚温差大,一般来说,糖友普遍免疫力较低,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感冒、肺部感染等情况,而这些对人体而言都是应激因素,会引起血糖的波动。糖友可以平时出门穿个外套,如果感觉较热,就可以脱下外套,冷的话还可以穿上,不要觉得这样很麻烦。平时多开窗通风,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可考虑带个口罩,避免被疾病传染。</p><p><font color="#ed2308">5、每日运动不可少 </font> 到了秋季, 运动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增强身体抵抗能力的措施。虽然秋季的气温比较低,但糖友最好还是持之以恒,因为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少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而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这是因为天气寒冷,容易引发脑梗死。如果老人过早起床锻炼,血液会在四肢肌肉分布增多,脑部供血减少,更容易诱发脑梗死。所以,中老年人运动时间不宜过早,程度也不要太剧烈,适度运动即可。 </p><p><font color="#ed2308">6、注意足部保养</font> 秋季气候干燥,糖友的脚部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等情况,如果护理不好,干燥的足部可能因为一点微小的伤口,就会发展成糖尿病足,让糖友后悔莫及。糖友可以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不要超过37度,浸泡时间也不要过长,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洗完以后,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尤其是趾缝间皮肤。如果足部皮肤比较干燥,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润肤霜,预防皮肤干裂。</p><p><br></p><p> 第一村医接近尾声,只想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老百姓再多做一点,有可能自己的一点工作和努力,会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这个日渐寒冷的秋季,希望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小小的义诊,可以带给老百姓些许的温馨和别样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