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次昆明市高中物理教研活动,主讲人李志坚老师与云南师大附中念智伟老师就2019全国物理高考三卷24题阅卷情况及计算题备考策略进行了详尽的讲解。</h3> <h3>年轻帅气的念智伟老师,直接从阅卷细则入手详细分析了24题的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h3> <h3>通过阅卷细则分析使老师们明确在教学中应该怎样规范学生的答题过程。</h3> <h3>念志伟老师进一步的分析了阅卷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受力分析出错、运动状态分析出错、构建物理模型出错、选择相应的规律出错、题目理解出错、用字母表示物理量出错。</h3> <h3>从计算题的形式及其功能分析出发,念智伟老师分析了为什么要考计算题,计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并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的说明,计算题与选择题在考点,解题方法,物理思想方法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的不同。</h3> <h3>从24题和25题两个计算题的全国命题特点出发,念志伟老师认为,24题是必须得分,25题是尽量得分,不同的情况的两个题,应该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确保有充裕的时间能够完成整个理综卷的答题。</h3> <h3>对24题计算题,在完成解题后,首先应该让学生养成解出计算题答案的习惯,并且解出题后进一步的验证答案是否合理正确 。</h3> <h3>对25题计算题,分步完成,首先应该让学生养成将多过程计算题分解成2到3个过程进行求解,并且解出题后也进一步的验证合理性 。</h3> <h3>念老师通过分析自己所带的师大附中学生的平时成绩情况,进一步的说明:为什么凭感觉做题的学生往往做不对题,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仅仅凭借感觉答题是没有联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高中物理问题特点,很容易忽视理想化的情况,从而造成解题错误。 同时,做题靠机械化套公式的学生物理往往学不好,因为他没有通过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在遇到灵活性、复杂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时就无法解决。</h3> <h3>念老师举例说明了以上观点。</h3> <h3>念老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特点,总结得出尖子生共有的一些特性。</h3> <h3>对于怎样培养这样的尖子生,念老师有自己的一套值得学习的好方法:首先,练好学生的基本功,从抄题→画图→具体解题过程→结果验证都有具体的要求。</h3> <h3>其次,每章节结束及考试后,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和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在高三计算题备考过程中值得学习的备考策略。</h3> <h3>最后,李志坚老师总结,在连续五周的2020届高三复习教研系列活动中,每一位年轻的主讲教师都让人感到年轻的后起之秀的认真学习态度及讲座后的成长。后生可畏,值得学习。念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来思考如何开展复习教学,如何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在阅卷老师的面前呈现出更完美的学习成效,更好地展示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教学的策略和目的不是培养应试能力,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相信认真的教师们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受益匪浅,收获很多。<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