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9月27日中午。</h3><h3> 拾起“流放”了的心灵,弥漫在心头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秋的芬芳犹在时,走进到莫斯科,来到莫斯科河畔的红场。</h3> 从原野归来 <h3> 9月27日早晨风雨中告别薇拉和她的西伯利亚,旅途中总会经历无数次相逢与离别,每个分别都是一个仪式,挥手那一刻便期待下一次重逢与初见。</h3> 依旧是绿色S7大飞机,好像伊尔库兹克只有S7,在伊尔库兹克时间8:50雨中起飞,飞行将近6个半小时,到达莫斯科,飞行距离4300多公里。我们要去莫斯科了,薇拉用一丝儿幽怨的语气说:我离你们的首都北京近,离自己的首都远,坐火车要5天的时间。<br> 因为伊尔库兹克的时间比莫斯科时间快5个小时,所以也就把这一天的24小时因时差拉长到29小时。 <h3> 每次旅行,只要不是度假模式,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其余时间不是在游览的路上就是准备去游览路上。</h3><h3> 伊尔库兹克到莫斯科6个半小时飞行,由于时差相当于只飞了1个半小时,到莫斯科差不多10点半。有将近大半天的时间去游览红场,岂能虚度?</h3> <h3> 从原野来到大都市,从无际的草原湖边来到繁华拥挤的城池,需要迅速唤醒湖边懒散的思维,感觉被大密集的信息量冲击着……</h3> <h3> 莫斯科的历史积淀厚重,游莫斯科注定是背负着一场文化重负,如痴如仙的旅程。</h3> 流连在红场 <h3> 跟第一天到伊尔库兹克一样,新的导游小翠儿接上我们就往红场奔,连入住酒店的事儿好像提都没有提,小翠儿一路说,莫斯科是俄罗斯交通最拥堵的城市,因为莫斯科人口占俄罗斯总人口的20%,让大家堵车时别着急,结果没有拥堵就到达了红场。</h3> <h3> 车似乎在行进中把我们放在了下图所在的位置,在红场的最南端,旁边就是莫斯科河。此刻已经是莫斯科时间中午12点50分,由于时差我们在飞机上度过了中午,莫斯科的第一顿午餐被“抓紧时间游览”无情地Cancel掉了,饿,也只好吃巧克力充饥。</h3><h3> 到莫斯科,心心念念地要去出发前选定的几个餐厅之一吃一顿大餐,一洗原野归来的风尘,二感受正宗俄餐美味。跟小海讨论时间安排,似乎要泡汤了,当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后话)。</h3> <h3> 资料:1662年,原名为莫斯科集市的托尔格改为红场。</h3><h3> 在1812年以后,那时,拿破仑的军队攻进莫斯科,大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到20世纪20年代,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形成现在的规模。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1万多平方米。</h3><h3> 红场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就像天安门广场对于我们的意义相同。</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图是刚进红场时先生拍到的,马上就是祖国70年国庆日,在莫斯科见到好几个同胞旅游团带着国旗,在些著名的景区拿着国旗合影,无论走到哪里,祖国都会驻留在心中。</font></h3> 说到拿破仑火烧莫斯科,倒有一个军事之谜:在1821年,由拿破仑率领的法军攻进了莫斯科。9月17日晨,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的拿破仑从克里姆林宫的窗口向外眺望,莫斯科一片火海,连烧数日后,昔日风光雄伟的莫斯科变成了一片废墟。莫斯科的大火,法军无法从莫斯科取得补给,拿破仑迫不得已只好在10月19日从莫斯科撤军。俄军得知法军撤退的消息后,在沿途不断给予狙击,迫使拿破仑不得不随时改变撤退路线,到12月,拿破仑才终于狼狈的撤出俄境。据估算其军力损失达47万余人。但是史学家们对于莫斯科当时那场罕见起火的原因,却一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br> 题外话,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背景就是这场战争,也提到这场火。 <h3> 经过一个斜坡,从两个建筑之间的通道进入红场,因为了解了红场不能跟天安门广场比大小,可还是觉得真不大。四周全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有巴洛克或哥特式风格的影子,也有东方佛教伊斯兰教的风格,感觉跟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还有法国的协和广场差不多。</h3><h3> 红场是世界第三大广场,衡量标准不知道,但我觉得她的美称为第一也不为过。红场上的所有教堂,博物馆,乃至百货大楼,都美仑美奂,高大,气势磅礴,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美的让人瞠目。听着小翠儿的介绍,对照出门儿前所做功课,依旧有些对不上号,只能不停观看,不停地拍,努力记。</h3> <h3> 从中午12点多一直看到华灯初上,差不多6个小时在红场和红墙里的克里姆林宫,脑海里装满了图像。俄式大餐忘到九霄云外了。跟着伙伴儿们一起吃饭回酒店休息,29小时呀,好累,好累呀。</h3> <h3> 6小时玩转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我高估了自己,脑海里部分图像没有了方位感,只能按游览的踪迹和检索资料写下所见所闻所感。</h3> <h3> 红场是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我们在红场的最南端的停车场下车,经过两个建筑之间的过道进入红场。</h3> <h3> 其实如下一张照片所见,下车看见的便是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古姆百货商场,我们进入红场的通道在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右边。</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张图虽构图不好,却珍贵,她见证了我的红场之行的开始。</font></h3> <h3> 进入红场前就能看到圣瓦西里大教堂,2018年足球世界杯央视演播厅设在红场外的南边,所看到的就是这个美丽的背影。当时,家先生看世界杯,我在转播缝里找红场。</h3> <h3> 来到红场,西面是红墙,东面是古姆百货商场,然而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北端的一座建筑,造型非常美丽,极具新俄罗斯风格的,且是朱红色,她就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在主体建筑物的两侧各有一座高耸对称的塔楼,还有装饰性的尖塔、三角檐与圆拱型窗户。她的正门在红场北侧的马涅什广场上,门前有朱可夫元帅的雕像。</h3> <h3> 下面是各种角度的国家历史博物馆。</h3> 资料:1872年由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建馆,1883年在亚历山大三世加冕仪式举行的同时开馆。且自正式开馆以来,从未因任何原因关闭过,即使是在二次大战 莫斯科被德军包围期间,也坚持持续开馆。<br> <h3> 下面照片是在圣瓦西里大教堂内窗口拍得。</h3> <h3> 博物馆内展品无数,如果入内浏览,恐怕所有安排都被打乱,算了,残忍地放弃了。东边的国家百货商场对于爱逛街的人,也免入内。</h3> <h3> 亏得红场不像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等离那么远,否则只看外观累死了,5、6个小时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也绝对走不下来。</h3> <h3> 此次红场之行完全遵守去繁就简的方式完成的,历史博物馆內以及她北边的马涅什广场,还有亚历山大花园都省去了。尽管自由行,有时一个目的地的时间出发前的预定和实际游览时间有很大差距,尤其在国外有签证机票等诸多约束,行程更改会打乱后面的计划,所以有时就非常赶。在红场一天,克里姆林宫一天该是充裕的。</h3> <h3> 见我们像“小卒过河”一直看向前边的建筑,小翠儿喊:大家转身,看圣瓦西里大教堂,已买好了进入大教堂的门票啦……</h3> <h3> 眼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像一座美丽童话古堡,色彩缤纷,又像过节一样,看着就喜气洋洋。高高的塔尖上有五颜六色的洋葱头。</h3> <h3> 资料:圣瓦西里大教堂于1553-1554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由7个木制小教堂组成,并于公元1555年—公元1561年奉命改建为9个石制教堂,造型别致,多奇异雕刻,主台柱高57米,为当时莫斯科最高建筑。</h3><h3> 圣瓦西里大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h3><h3> 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h3><h3> 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建立,标志着莫斯科成为俄国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它是俄罗斯民族摆脱外族统治、完成统一大业,继而逐渐走向强大、直至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里程碑。</h3><h3> 圣瓦西里大教堂从1912~1980年,政府一直不惜财力地不间断地进行着修复。</h3> <h3> 一个建筑代表一种精神,在欧洲旅行,许多著名的教堂和建筑都经历过各种浩劫的损毁和破坏,但都不断地重建和维修,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有了她和她们,就有了灵魂。我们自己的国家也如此,富强了,首先想到的也是维护恢复古建筑。</h3> <h3> 圣瓦西里大教堂外面九个洋葱头(9个塔楼),每个角度最多能看到超过7个洋葱头,但已经不错了,九个都得见得航拍,传说的断头台没看见,更没在照片中拍到。</h3><h3> 走进教堂,里面一片庄严肃穆,华丽典雅,壁画,圣物,藏品,目不暇接。</h3><h3> 大教堂里的每个房间都不大,但挑空都很高,许多房间都供信众祈祷摩拜用,圣母壁画雕像栩栩如生。教堂里我拍的很少照片。</h3><h3> 教堂外的四周是由走廊和楼梯相环绕,在走廊的四周窗口可以拍摄到红场和红场周围所有建筑。</h3> <h3> 在教堂內有幸录到一段无伴奏五男生合唱圣歌,也许是神圣之所,这是我听过的最优美动听的无伴奏吟唱,似乎听到了来自天堂的音乐,听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录了一段儿。时常拿出来听,会在悠扬的歌声中享受宁静。</h3><h3> DOROS是2002年成立的男生五人合唱团,百度有他们五人的照片和简介,还有他们的单曲。</h3> <h3> 教堂的圣歌唱起,教堂的音色就有如在音乐厅了,有绕梁之感,第一次在巴黎圣母院赶上大弥撒日,女高音独唱的声音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能传到厅外,很是称奇。</h3><h3> 为心中至高无上的神工作,设计师艺术家们真的呕心沥血,记得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游览时,介绍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穹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80岁高龄时还在画。</h3> <h3> 关于圣瓦西里大教堂,有传说,在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h3><h3> 又有传说教堂建好后,为了她的美独一无二,伊凡大帝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伊凡大帝的“恐怖沙皇”似乎就是这样得来的,其实就是个传说,这两个设计师好像设计圣瓦西里大教堂之后还有设计其他作品并传世,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目前没有在百度上搜到,等找到后补充。<br></h3> <h3> 圣瓦西里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年至1612 年,他们打败了波兰侵略军,解放了莫斯科。米宁原本是一名商人,波扎尔斯基是当时的贵族,他们一起挺身而出组织义勇军把波兰军队驱逐了俄国,拯救了莫斯科。</h3> <h3></h3><h3> 红场西南角是克里姆林宫的出口塔楼,救世主塔,这个塔楼也叫“斯巴斯克”塔楼,她对面就是圣瓦西里大教堂。</h3> <h3> 资料:1625年斯巴斯克塔楼的四面安装了巨大的黑色钟面的自鸣钟,时针和数字是金黄色的,仅自鸣钟的短针就有30多公斤重,敲打发音的钟锤就有30余个,每一刻钟敲打一次,从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塔楼发出的洪亮音响。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就源于该塔楼上的自鸣钟。</h3><h3> 斯巴斯克塔楼上的红宝石五角星也是所有塔楼红星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人们常说的那颗“克里姆林宫的红星”。</h3><h3> 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克里姆林宫的钟声,皆源于此。</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图左下角的平房是洗手间。</font></h3> <h3> 从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窗口拍到的莫斯科河畔的乌克兰饭店。属于斯大林时期的七子建筑之一。</h3> <h3> 西边红墙中间边是列宁墓,两边是阅兵观礼台。</h3> <h3> 历史上红场最著名的阅兵式,当数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的大阅兵。这一天数十万荷枪实弹的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在市民目送下,直接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于12月转入了反攻。</h3> <h3><font color="#010101">列宁墓和尼古拉塔</font></h3> <h3> 喀山大教堂,在红场东北角,靠近国家历史博物馆。</h3> <p> 传说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梦到圣母告诉她,圣像被埋在喀山废墟的下面,教堂的名字由此而来。在圣像面前祈祷胜利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俄罗斯义勇军最后战胜了入侵的波兰对,喀山圣母大教堂因此声名鹊起。还有传说有人想把圣像移到钟楼上去,但无论移动几次圣像都会回到原来的位置。</p><p> 圣像在彼得大帝时期被移到圣彼得堡的喀山教堂。</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在圣瓦西里大教堂拍的红墙上的塔楼。红墙上各种塔楼据说有22个之多,我没有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西侧往北走,出红场,通往去亚历山大花园的入口。</font></h3> <h3> 国家历史博物馆入口前伫立着朱可夫元帅青铜像。</h3><h3> 朱可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赫一时的“传奇元帅”,先后获得无数勋章,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艾森豪威尔曾赞颂: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便是朱可夫元帅勋章。</h3> <h3> 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在红场的北面,立起了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h3> <h3><font color="#010101"> 亚历山大花园的入口,复古妆的女子,恍惚以为见到了安娜.卡列尼娜,其实是在红场与游客合影留念的模特,收费据说不菲而且不规矩,小翠儿再三叮嘱大家不要惹麻烦。</font></h3> 迷失在克里姆林宫 <h3><font color="#010101"> 在走出克里姆林宫那一刻便开始回忆整理所看到之大部分所有,借百度,选了一张阅兵航拍图,红线即是走过的线路,到处走走看看就忽略了。</font></h3> <h3> 互联网络真好,想到就能找得到,下图也是在网上选的,标注大致准确。</h3> <h3> 进亚历山大花园后,沿着红墙走,无名烈士墓就在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h3><h3> 它建成于1962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h3> 每天从早晨8点至晚上8点,有军人在长明火旁站岗值班。每隔一个小时换一次岗,我们没有等观看换岗仪式。<br> 无名烈士墓花岗岩平台上刻着这样的字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h3> 伊尔库兹克无名烈士墓也镌刻这行字。</h3> <h3> 过了无名烈士墓往前,沿着克里姆林宫墙立着一排石碑,下面存放着装有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基辅、明斯克、斯大林格勒、塞瓦斯托波尔、敖德萨、刻赤、新罗西斯科、摩尔曼斯克、布列斯特要塞、图拉及斯摩棱斯克等各城市收集来的泥土。每块石碑上都刻着城市的名字和模压的金星勋章图案。</h3> <h3> 继续前行,就可以见到“废墟之门”,位于亚历山大花园的中间位置,传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曾经在此避过雨,所以又称“避雨洞”。</h3> <h3><font color="#010101"> 洞口上方趴有两尊白色石兽,镶嵌在红墙中黑色的石头是1812年拿破仑军队入城那场大火烧毁莫斯科房屋的残余的部分,后来1820年重建克里姆林宫时就保留了一段老城墙,这是真正的“历史遗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颜色和位置上看,“废墟之门”后面的塔楼就是“军械塔”,塔高39.8米,建成于1495年。因靠近军械馆而得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资料:这座方尖碑原是1914年建成的“罗曼诺夫王朝300周年纪念碑”,它是由7块石头拼接而成的,每块上都刻有人名,包括罗曼诺夫家族成员的名字和各公国、俄罗斯帝国各州、各区的徽章。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917年后进行了改造,1918年布尔什维克(苏共)把上面的沙皇纹章和碑文全部磨掉,以杰出的革命家和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的名字取代了罗曼诺夫家族成员,重新刻上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李卜克内西(德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等诸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先躯的名字,方尖碑的名称也改为“国际共运里程碑”,1966年方尖碑被移至现在的位置。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2013年,纪念战胜拿破伦200周年时(1813年),又重修了这座方尖碑,又恢复了罗曼诺夫家族成员的名字。</font></h3> <h3> 这些盛开的绣球花开放在等待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入口前,实在对不起自己,照片拍得太随意了,只因大片绣球花漂亮才随手拍一张,旁边的参照一个没有,只能凭记忆和嘴说:这花可不是一般的花,她是莫斯科亚历山大公园里的花😊。</h3> <h3> 又一张随手拍的照片,帮我找到了等小翠儿买票进入克里姆林宫的地方。</h3> <h3><font color="#010101">安检后穿过库塔菲娅塔楼的门洞。。。</font></h3> <h3>进入这道门,就会经常看到军人飒爽英姿的身影。</h3> <h3>从三合一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h3> <h3> 三合一塔楼</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过三合一塔楼,真正进入克里姆林宫,进入后是一个十字路口,右前方的建筑是克里姆林宫里唯一近代建筑,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相当于中国的人民大会堂。一些高水平的音乐会,芭蕾舞演出,演唱会及宴会也在这举办,也叫音乐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八卦一下,普京和他夫人就是在这个音乐厅听完一场音乐后离婚的。</font></h3> 资料:音乐厅上方的俄罗斯国徽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罗斯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br> 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二十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br> 双头金鹰雄视东西两边,代表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三顶王冠象征着国家是统一的俄罗斯联邦;金球和权杖象征国家的统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在中心的小盾牌上,勇士圣.乔治(俄罗斯的主保圣人)跨上白马,用长矛杀死了恶龙,象征俄罗斯民族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勇于同一切困难、敌人做斗争的精神。 <h3> 道路左手边是军械库,他的外墙陈列着二战时期的各种炮。不感兴趣,先生倒驻足良久还拍了许多照片。</h3> <h3> 继续往前走,左手侧是上议院,也就是总统府,现在普京的办公大楼,据说圆顶上的旗帜飘扬代表普京在办公室,如此一说,我们到的时候普京应该在办公室,家先生调侃:把普京叫出来合个影吧。俺也这么想,可臣妾做不到呀,想想而已啦,还是自己留个影吧。</h3> <h3> 前行的右转就进入教堂广场了,在外面看树影婆娑中,教堂隐隐约约地;然而走近了,立刻眼花缭乱,感觉数不清的、光彩夺目的洋葱头扑面而来,这真是犹如被洋葱头砸到一样,蒙了呀。</h3> <h3> 看图说话一一说说看到的和进到里面的带有美丽洋葱头的教堂。</h3> <h3> 天使领报大教堂(Annunciation Cathedral)是在1484年~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能工巧匠建成,是沙皇的个人礼拜堂。</h3> <h3><font color="#010101"> 天使领报教堂规模虽然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font></h3> <h3> 俄工作人员走过天使领报大教堂门前,穿制服的人格外帅气。跟古老教堂有时光交错之感。</h3> <h3> 风尘仆仆不顾头发凌乱也不忘留影,谢谢小海。</h3> <h3><font color="#010101">天使领报大教堂右边是多棱宫。</font></h3> <h3> 多棱宫很不起眼儿,回来检索查对照图,才发现她不同凡响,是克里姆林宫内除教堂外现存的唯一一座建于伊凡大帝(伊凡三世)时期的建筑物从正面(东面)开始就镶上了削成四面体的白石—多棱宫由此得名。</h3><h3> 1491年根据全罗斯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大公的命令,马尔科·弗里亚辛建造完成了这座宫殿。彼得大帝等前历代俄皇的宝座均设置于此,是举行庆功盛典、接见外国使臣的殿堂。</h3> <h3>天使领报大教堂旁便是大克里姆林宫殿</h3> <h3><font color="#010101">圣母解袍大教堂的金顶装饰。</font></h3> <h3> 为存放崇敬的圣母的圣袍而建的教堂。</h3> <h3><font color="#010101"> 圣母升天大教堂,位于教堂区中心,</font>一条窄巷将其与北面的牧首宫及十二使徒教堂分隔开。西南面是伊凡大帝钟楼。在教堂的西南,也有一个狭窄的通道,隔开了多棱宫。</h3><h3><font color="#010101"> 曾经是俄罗斯的国教大教堂,</font>历史和宗教地位都极高。几乎所有的重要仪式,包括大公的登基仪式、历代沙皇的加冕典礼、主教及大主教的交接仪式等都在此举行。</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 <h3> 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h3> 资料:最初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塌,1479年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以弗拉基米尔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为模本,教堂顶上有5个金灿灿的洋葱头,据介绍,只有皇家教堂的穹顶才可以使用金色。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br> <h3><font color="#010101"> 资料:</font>十二使徒教堂是在十七世纪最重要的增建工程,由尼康总主教所委托兴建,是克里姆林宫总主教官邸的一部分。<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 <h3> 百科:十二使徒,基督教术语,原意为“受差遣者”,指的是耶稣开始传道后从追随者中拣选的十二个作为传教助手的门徒。</h3><h3> 《圣经》记载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托马斯、马太、亚勒腓之子雅各、达太、西门、加略人犹大。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h3> 资料:天使长大教堂是为了祭祀军队的守护人天使长天使米迦勒而建造的。由意大利建筑师诺维在1505-1508年间在一座14世纪老教堂的位置上改建,保持了俄罗斯5穹顶教堂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建筑特色。<br> 莫斯科大公及以后的俄罗斯沙皇都不建陵墓,而是死后拥挤地安息在这座教堂里。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面。<h3> 据说总共有46口铜棺,里面安卧着52位大公或者沙皇,其中包括1328-1341年的莫斯科大公、为俄罗斯统一奠定基础的“钱袋子伊凡”,有1380年领导俄罗斯军队在顿河上游库里科沃打败蒙古“金帐汗国”的“顿河的德米特里”,第一个拒绝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等人的棺椁。</h3><h3> 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h3> <h3> 喜气洋洋地观赏完天使领报大教堂出来后,再进对面的天使长大教堂时,大家说:想升官发财的进去看吧,哈哈😄。</h3> <h3> 天使长大教堂与圣母升天大教堂隔着教堂广场而遥遥相对,两个教堂就是两个陵寝,在东正教里,人死如生。其实真的如此,生命轮回的过程,也是时间的递进,看淡生死,重在当下,活着才有意义。</h3> <h3><font color="#010101"> 资料: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建于16世纪初叶,原为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冠以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532年~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层立方体钟塔楼。</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624年夏,用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font></h3> <h3> 伊凡大帝钟楼是1600年由鲍里斯·戈东诺夫沙里提出建造的,它也是一座瞭望塔,可以俯瞰周围32公里的地方。</h3> <h3> 世界著名的“钟王”就在钟楼前,因为掉了一大块儿,还有许多人抢着合影,不喜欢,自己没拍照,傲娇地也不让家先生拍。</h3> <h3> 百科:“钟王”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铸钟匠是伊·费·马托林和米·伊·马托林父子,历时两年铸造完工。当时准备把它放在伊凡大帝钟楼上,以便每天为沙皇报时奏鸣。不料,大钟刚浇铸在模子里的时候,一场大火把造钟工厂化为灰烬,大钟在烈焰中破裂,被埋在废墟之中。直到一百年以后,沙皇尼古拉命令把它挖出来,运到克里姆林宫。因为大钟有裂缝,安置中有一大块脱落,于是便成了哑巴,人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声音,只能观赏它的精湛高超的造型。《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h3> <h3> 钟楼附近有一尊制造于1586年的庞然大物——“炮王”,叫沙皇炮,重量达40多吨,口径为89厘米。前边有几个大炮弹,看着应该也超级重,说是这炮从没响过,想是炮太沉搬不动,炮弹太重装不上堂的缘故吧?</h3> 别看未放一弹,这炮敢情也挺唬人的(说几句家乡话有劲),就因为彰显了俄罗斯人武器的制造能力,它的威慑作用就有非凡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俄罗斯军队无坚不摧,所向无敌。<br> <h3> </h3> <h3> 在教堂区尽情欣赏流连,每座教堂从外到里无不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有工匠们的心血杰作,无比赞叹。</h3> <h3> 出教堂区往南走到灌木丛旁,小翠儿指着一片空地告诉大家,今天普京的直升飞机不在。看了看的确有定位的标志,权当是吧,有机会看看新闻里是否有普京在这个地方上直升飞机。</h3> <h3> 马上就是俄罗斯冬季了,克里姆林宫里的花坛,花儿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些造型,也非常好看。</h3> <h3>回眸,克里姆林宫金色洋葱头。</h3> <h3> </h3> <h3>回眸,克里姆林宫总统府飘扬的旗帜。</h3> <h3> 近6个小时不知不觉地在没有停歇地浏览中流过,走出克里姆林宫时,已经徬晚,一直灰蒙蒙的天开始下起小雨,有完成任务之感的我顿有一丝疲倦袭来,这一刻已经差不多是伊尔库兹克时间午夜2点了。</h3><h3> 莫斯科这会儿的小雨,跟天津秋天的小雨一样,雨后天会更凉,俄罗斯也一样秋将尽,漫长冬日即将来临。</h3> <h3> 走出红场,再回首,暮色下,雨中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似在云雾里。</h3><h3> 再见,克里姆林宫;再见,红场。</h3><h3> 莫斯科之行还将继续,在28日我的同伴们又一次来到红场拍夜景,我去实现我的愿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