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溪口 戏说蒋氏

全家福

<h3>岁月流走了一代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曾经缠绵悱恻,其结局都那般令人扼腕痛惜……无论是幸运还是凄婉。看来任何信仰,可能都难以免俗,因为这是个体的隐私,是人之常情。如果出于某种需要而渲染炒作,受辱没被降格的只会是利用者自己。岁月留下的痕迹是客观的存在,既容不得虚美,更容不得掩恶。唯有正视与尊重,才是一种冷静和成熟。</h3><h3> 一题记一</h3> <h3>国庆节后,我驱车游览奉化溪口……蒋氏故里。车子行驶在高速路上,窗外浙东景色满目入画……炊烟缭绕,长堤逶迤;灰白粉墙,深宅小院;岩青池碧,楼台迷离,帆远舟轻,波澜不惊。树不高却葱茏;山不远而朦胧……如此柔美的山水,缠绵的软语,连许仙、白娘子都幻化出人神恋情。</h3> <h3>温润如玉的剡溪环绕着古朴的溪口小镇,武岭门距武岭山脊,扼古镇门户。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携“武岭”题字,正面为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h3> <h3>走进小镇,临溪林立的店面,水蜜桃的竹篓,千层饼的旗幡,弥散着浓郁的商埠气息。盐铺至今还保留着三尺柜台,青砖地面,苔藓点点,精打细算的蒋家盐商做梦也未曾想到,小木楼上破啼而降的生命,会给这盐铺,这座木楼,这方小镇乃至于这片国土带来地覆天翻的变迁。</h3> <h3>蒋家父子离别盐铺,告别整天浸泡在溪水里的伙伴,踏上码头登舟远行的时候,不知有怎样的一番志向?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概只有缓缓流淌的剡溪知晓。</h3> <h3>溪口,这个原本在中国版图上连名字也不会留下的山水小镇,却因为蒋氏而闻名天下。而且,这笔人文遗产将成为溪口百姓世代富足的无形资源。也许连蒋氏父子无论如何也始料不及吧。</h3> <h3>“小隐隐于林"。且不论蒋先生当年隐退的诚意如何,妙高台确实是隐居山林的绝好去处。登台远眺,头上白云蓝天,脚下修竹清池,耳边鸟鸣风轻,无论是选址还是造型,都深得中西文化的神韵,既有欧式建筑的开阔恢宏,也不失中国文化的隐深飘逸。真是,置身山外,只见山峰不见台;置身台上,只见高台不见山。就连妙高台的附属建筑……两座凉亭,款式也是一西一中,据说这是蒋介石先生的主意,西式凉亭专供宋夫人休憩。</h3> <h3>蒋氏两代人的婚姻本身也是中西文化的合壁,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机?更值得深味的是,照片上的父子婚姻美满无隙,而家谱上或明或隐的另外几位女子的身份及子嗣,似乎又暗示着美满背后的插曲和悲剧。而插曲和悲剧的主角当然是女人,但也不难想象出当年男人们的尴尬。</h3> <h3>蒋氏父子是闻名天下的孝子,蒋母墓道和“以血还血”的碑刻便是两代人的证物。足未出户的王氏夫人留下遗嘱,宁愿放弃名分,让儿子为其独修墓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卫和尊严。</h3> <h3>山回路转,林荫夹道,王氏夫人长眠在依山傍水的风水之地。当年,蒋先生在下轿亭前拾级而上,携家带眷祭祀慈母,声泪俱下落成《泣母文》。如此虔诚的孝道,于私,既成就了声名,也给子孙留下了模式;于公,引起了朝野一片惊叹,追随者更折服,对立者亦刮目。可见,蒋先生深谙“孝道”是一面炎黄子孙心中永不褪色的旗幡,顺天意得人心,对于他一生中不得人心的行迹,不能不说是一种淡化和扭转。蒋经国以碑刻明志,发誓为母讨还血债,也不能不看作是父对子的影响,子对父的传承。</h3><h3>相比之下,在“孝道”这张王牌面前,六亲不认未必是赢家。</h3> <h3>剡溪,有蒋氏父子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悲欢,太多的遗憾。走出剡溪,他们踌躇满志;省亲剡溪,他们衣锦还乡;诀别剡溪,他们回首故土,惆怅渺茫,因为他们对前路难卜。命运竟如此阴错阳差,最讲孝道的人最终却背井离乡,尸骸、魂灵只能隔海相望。</h3> <h3>试想,如果当年他们安分奉化,守业溪口,虽然不能名扬四海,却能温饱小康,尽忠尽孝,几世同堂。两种选择,结局天壤,谁能说前者不也是一种境界?况且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没有不将乡土作为一种情结。</h3><h3>我这样想,不知蒋先生临终前是否也做如此想。</h3> <h3>纵观蒋介石的传奇一生,他有着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才干和革命家的高明,这使他在孙中山去世后的政坛奇迹般的崛起,并能在狼烟四起群雄纷争的年代击败大多数敌对势力,结束中国自晚清以来的四分五裂,实现中央政权领导下的名义统一。</h3> <h3>他是一个顽固的反动派,“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于是,虽有美国的飞机大炮撑腰,还是在短短的几年内,损兵折将输掉中国大陆。</h3> <h3>他被人民打倒,位例战犯之首,如丧家狗般萋萋然,惶惶然。可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时,他却担心毁灭故宫、天安门,成为民族的罪人,而放弃轰炸故宫、天安门。理由是:"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h3> <h3>他曾是国家的领导人,至今70多年前号令全国,如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南北,人无老幼,无论任何地任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悲壮、惨烈的抗日战争,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h3> <h3>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主义者,即使输掉了大陆,也毫不动摇的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立场始终如一,他曾咬牙切齿的说:“谁搞台独,我搞谁的脑袋”!</h3> <h3>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令人敬佩,印度侵我国土,他在台湾强烈抗议,西沙战事紧,他开灯助解放军过海峡。连毛泽东也不至一次说过:“蒋家父子是爱国的”。</h3> <h3>反攻大陆,他至死不渝,最后孤岛送出余生。奉昔慈湖,他棺木不入土,只盼落叶归根。</h3> <h3>百年成败俱成土 消得人间说丈夫</h3><h3><br></h3><h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导致蒋介石最终走向毁灭的是其政府的腐败和人心相背,当是历史最大的教训。</h3><h3>1949年5月26日,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毛泽东发出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它建筑物。目的是让后人从蒋氏故居的兴衰中牢记历史教训,这才是游览蒋介石这样有争议的政治名人故居的目的意义所在。</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