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美哉荷山!

郑湖乡邓永坚

<h3> 金秋十月,举国欢庆,共和国七十华诞刚过,郑湖乡党委就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开展一次有特别意义的红色教育活动。</h3><h3> 10月8日,正是国庆长假后的上班第一天,这天一早,郑湖乡的各支部书记和全体乡机关的党员同志们一行40余人便聚集在了沙县历史博物馆的门前,静等博物馆的大门敞开,先参观先烈事迹,熟记下1933年红军(东方军)攻打沙县的故事。</h3> <h3> 瞧着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看着一行行诉说沙县红色历史的生动文字,全体党员怀着对英烈们的敬意拍完照后便分坐两辆中巴,直奔本次的目的地沙县富口镇荷山村-----这个一说起沙县的革命故事,便有千人传颂,万人敬仰的地方而去!</h3><h3> 富口镇荷山村是个高海拔的村,800多的海拔,在沙县来说,可是高山村一个了。车子沿着小道,喘着粗气,经近一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沙县的这个“红军村”。车还未进村子,红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但见沿路两边,荷山欢迎您的彩旗飘飘,一面面红旗随风舞动,迎风招展,如诗如画。</h3> <h3>  村口,一个硕大“中央红军村----荷山村”的立面红墙在停车坪的左侧前方威武屹立,巨型红色党旗雕塑雄姿威严。党员们下得车来,自然又是一番不可忘记的拍照和合影,为的是在红色记忆中也有自己的一些足迹与豪情吧!</h3> <h3>  走几步小石街,便到了“红军亭”。这是个四方小亭,亭子不大,也不高,四根亭柱只是12公分大小的杉木,亭高也只有三米左右,虽然“秀气”,但它记载着红色的历史,传承的是红色的故事。</h3> <h3>  亭周围场地也不宽不阔,只是一个小山包,但它是红军的千里眼,红军的瞭望哨,也许,在这小亭周围深藏着当年红军战士们留下的为红色政权站岗放哨的众多脚印。</h3> <h3>  走近炮台,三门小炮并排而立,目标对准山下小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想起那个年代,那小炮,可是看家重武器哦,一炮在手,胆肥气壮。也许,那炮,还是当年红军攻打沙县时,“蒋大运输队长”空投下的赠品呢。哈哈,反正见物就有联想,这也是红色教育之旅带来的快意!</h3><h3> </h3> <h3>  走进当年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睡过的房间,房间的摆设可以用朴实二字形容,那朴就是简陋的朴质了,实嘛,还是以实用为恰当些。房间只有五样东西,一张小木床,一张小木桌,一只小水壶,一盏三角小煤油灯,还有一个可能是用来盛水用的小木具。之所以对物内东西全用上小字,一是因为它们确实是小,全是简单的实用之物,二是那屋确实容纳不了大件。这屋子的小,可是现代人想像不到的,那宽度也就两步见方,那长度也就三步见长,只有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在安放好一张床,一张桌之后,留给主人的只有一双鞋位的空间了。可见当年的“彭老总”是多么地艰苦朴素,多么地平易近人,也是多么地没有“官”的思想啊!由此可见,当年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官兵是多么地接地气,接人脉,接人缘!</h3> <h3>  望着残垣断壁,一片大火洗礼过的一幢清代建筑遗址,我们一行人都在沉思,沉思当年的“红军医院”是怎样的一种情形?</h3> <h3>  据说,这“红军医院”原先的木屋是在前些年让一场大火给吞噬的,原先是两进厅左右厢房的砖木结构,有许多个房间,当年在这家大院演绎过许多“救死扶伤”的故事!</h3> <h3>  从“红军医院”出来,一行人又进了“电台室”,感受下“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如何从这发出攻打沙县的号令的,从解说员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上兵伐谋”的兵家之道。用敌人的电台,调用敌人的物质,为红军补给弹药和军需是多么地高明呀,哈哈,红军能由弱到强,共产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正是有千千万万的这种锐智故事吗?</h3> <h3>  走进“红军造币厂”,受到震撼的是墙上的说明和“红军币”的图样。震撼的不是印刷的纸质粗糙和技术的简单,而是货币的币值。</h3> <h3>  通过那“壹分”、“贰分”、“伍分”“壹角”最大面值才“壹圆”的纸币,试想当年的红军生活是多么的艰苦,红区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地艰辛呀!正所谓“窥一物而知全身、知一事而惜过程”矣!对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多加珍惜,多加爱护才对。对我们今天的活动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感慨!</h3> <h3>  看过“红军井”,饮过那甘甜味美的清泉水,我们还参观了“红军食堂”,走进“红军司令部”,看着桌上的那张发黄的红军作战地图,此时感受到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命。想当年,我艰苦卓绝的革命战士,在如此险恶的条件下,前扑后继,勇往直前,为了新中国是多么地气盖山河,多么地可歌可泣!</h3> <h3>  在红军通讯部旧址的小木屋墙上,我们瞧到了先烈的英雄故事,也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宣传之歌,特别是一首《荷山村的红色歌谣》和《打沙县战歌》,那个格调,那种韵味,只有家乡人才有,只有真正有感受的人才有的那种“久寻不遇,今朝始得”的快乐!</h3> <h3>  荷山的红色教育之旅快要结束了的时候,乡党委书记王樟生特意带领我们全体党员同志再次到红军墓前进行一次集体默哀仪式。我想,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员所必需要有的一种对中国红色历史的敬仰之情,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对我们的英烈所应当有的崇敬,也必须是每个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担当与传承。我们为死去的红军战士默哀,为的是激励共产党员的奋斗意志。</h3> <h3>  我们在红军墓前默哀,是不要忘记共和国的过去与昨天,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与作为。我们的荷山之行教育深远,红色之旅,感慨良多。这是一次重走红军路,再唱红军歌的党课教育,也是一次重温历史,增强党性教育的活动。有其内涵!有其意义!值得提倡!值得传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