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70多人的战友大聚会</h3> <h1><font color="#167efb"><b>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因为它和我的经历有关。2019年10月10日我踏上了开往张家口的列车。46年前,我被一辆“闷罐车”拉到了张家口,在航空兵某部服役3年。时光如剑,岁月似梭,近半个世纪的时光过去了,我们由年轻的小伙子步入了耄耋之年,岁月真的不曾饶过我们。这次筹委会在张家口组织战友联谊会,让我们故地重游,我欣然前往……</b></font></h1> <h3>我和哈尔滨的朱轶同行,他才是地道的警卫连战士、班长,1978年复员,比我多呆了两年。</h3> <p>这次战友会是空军张家口机场警卫连的战友聚会。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筹委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辛苦的付出,终于于2019年10月11日成功拉开序幕,这次聚会参加战友跨度比较大,从1960年入伍到1990年入伍,来自江西、湖北、湖南、天津等10多个省市的战友170多人参加了聚会,他们操着不同的方言真正的南腔北调,蛮有意思的,战友会战友就是喝大酒,酒会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我是应江西九江的邓爱楠之约来参加聚会的。基层连队便于组织聚会,我在师机关工作,只能借他们光参加。我1973年入伍,一直在师军务科工作,经常和师部公务班的邓爱楠接触并在一个大灶吃饭。这人非常的精灵,酷受首长的喜欢,1978年复员。复员后我们失联了一段时间,后来他经多方努力,帮我找到很多老战友,这中间不乏重量级人物。</p> <h3>聚会在张家口大好河山度假村举办</h3> <h3>战友相聚的时刻</h3> <h3>左起:董一峰 邓爱楠 朱轶 潘文华</h3> <h3>这个小机灵鬼,比我小3岁。</h3> <h3>亲切交谈</h3> <h3>陈建华,通河人,1973年入伍,在空军设备部退休,享受军级待遇,现定居张家口。</h3> <h3>大境门,古长城一角,我们当兵的时候来过几次,那时候就跟废墟差不多,现在已经整修一新,蜿蜒城墙,红旗猎猎。</h3> <h3>当年的师部已经没有了,这是我们从外面看到的旅部所在地。</h3> <h3>潘文华,1971年入伍,1974年提干,先后任团政治处主任,师管理科科长,1989年转业。该人博学多才,思维敏捷,擅长交际,老当益壮。在部队我们并不相识,2017年我到湖北麻城会老战友杨志义与文华结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2018年5月我去黄山旅行,约请杨志义和潘文华陪行,两人欣然前往,另我非常感动,这次警卫连战友会我们是第三次相会了。</h3> <h3>左起第三位是张宏建,1971年入伍,安徽人。2018年5月我随潘文华和杨志义去合肥,宏建专门从上海赶回合肥安排相聚,为人豪爽,可亲可佩。</h3> <h3>游览野狐岭要塞</h3> <h3>我与坦克合个影</h3> <h3>与退役的歼教6合个影</h3> <h3>轰5</h3> <h3>与年轻的哨兵合个影</h3> <h3>张北坝上草原度假村</h3> <h3>参观大都元博物馆</h3> <h3>游览云泉山庄</h3> <h3>游览水母宫</h3> <h3>这是我在警卫连二楼拍摄的画面,真的不虚此行。</h3> <h3>1977大连的老兵在和老班长话别</h3> <h3>聚会结束了,但情谊留在心里,期待下一次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