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川西(大环行:马尔康——色达)

快乐逸生

<h3>Day2。昨夜的他乡遇故知,畅谈到半夜还意犹未尽,一觉醒来马尔康已经是淅淅沥沥。昨天下午他蓝天白云笑脸相迎,今晨的小雨该是渲染别离的小情绪吧。在雨雾里重新出发,担心的是一路的路况,终究已经是当家做主的人,是责任也是担当。马尔康到观音桥数十公里的317还是能让人接受,至少还是双车道的柏油路。不能掉以轻心的是由于大车的碾压,无数的坑坑洼洼,时刻要留意被坑额。俺家小波以四十多的速度一路笑看无数SUV风驰电掣而过,有压力才有动力,大家殊途同归还是顺利到达观音桥。</h3> <h3>心向色达,走得匆忙,也没有做过攻略 ,读了几个美篇,才知道两年前我错过了观音桥的精彩。观音桥是有观音菩萨保佑吧,317在此一下子豁然开朗,崭新的柏油马路,宽宽的两车道。</h3> <h3>往色达,有通途,我1.4的小波都忍不住要撒野,跑上一百码毫无压力。只是317一路弯道多多,一定要注意各行其道,避让来车。从观音桥到翁达全是好路,一路沿河而去,山谷两边苍翠的青山巍峨竦峙,还有时有时无的雨滴,让人油然而生对自然的敬畏。</h3> <h3>往色达,有艳阳,在雨水里出发,终于还是感动了老天爷,谢谢它给了我阳光明媚。</h3> <h3>往色达,有美景。车行途中,一片灿烂的油菜花田映入眼帘。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灿灿的黄,绿绿的青稞,四大色调为背景。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各色游客的五颜六色,点缀其中,好一副浓墨重彩的绚烂油画,好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h3> <h3>河对面公路上遥望喇荣沟——色达五明佛学院所在地。</h3> <h3>遗憾没有专业的器材与技术,我的照片远远不能展示眼睛与心灵的震撼。</h3> <h3>喇荣沟入口,天葬台方向,黄色房子是居士们的住所,距离觉姆与扎巴的红房子还有一段距离。</h3> <h3>谢天谢地谢谢好天气,色达,我终于靠近了你。去色达,是为什么呢?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吧。就是想去看看,看无边无际的红房子;去问问,问佛祖人生的真谛;去闻闻,闻到人活着与死去的气息;去吻吻,亲吻自己的灵魂!色达五明佛学院,在距离色达县城二十多公里的地方静候八方有缘人。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山谷里,没有树木,没有水,紫外线肆虐,空气稀薄,条件异常艰苦。简易的小红房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满天繁星。修行者从老至幼,从男到女,从藏到汉,不同的人,相同的归宿。佛教徒们从本地到八方,从中国到世界。这就是佛的感召,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h3> <h3>一抹绛红,让凡夫俗子的我一丝悸动,但他们更多的却是淡定与宁静。</h3> <h3>整理了两天色达之行的照片,虽然有两年前的文字,但我一直在犹豫、在彷徨、在怀疑,以至于我的美篇迟迟难以问世。心中的色达,两年了它一直震撼着我,这块降红的圣洁梵土一直在我最柔软的情感里。想写出点灵魂的文字,但总感觉修为太低,生怕我粗陋的文笔负了色达的圣洁梵净。熬夜读了数十篇美友关于色达的文字,凌晨两点了,欲说还休的昏昏欲睡。我的色达还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在远方、在心底,在眼前,在天际。如天空的白云,看得真切,却抓不到手里。念佛的梵音回响在耳畔,满天的绛红展现在眼前,不停转动的经筒如同我嘈嘈切切错杂的灵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色达,有无数的信徒与冥冥众生。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字,相同的人性,触动的心灵 。人生就是一种修行,断舍离,真善美,我的色达,我的认知,那么远,又那么近。睡了四个小时,色达也一直辗转反侧在我的梦里。早晨六点起床上班,原以为自己会精神萎靡、一蹶不振,事实却是文如泉涌异常亢奋。或许是色达给了我信仰与能量,给了我激情,或许如与同事玩笑:是回光返照,自己要猝死,或许是色达有毒吧,我已经中了他的蛊惑,无可救药。</h3> <h3>色达佛学院:全称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五明一是“声明”,精通语言文字者为声明。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艺技术。三是“医方明”,明治病的各种医术。四是“因明”,明鉴别、考定正邪真伪之理法。五是“内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经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为内明。这实际上就是一所综合性的佛教大学!穷尽毕生精力,精通五明,必定是大德高僧,非你我凡人)。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的喇荣沟,海拔4000米以上。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创建。1987年班禅大师亲自致函色达县政府,正式批准在这里成立佛学院,并赐予了“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校名。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们已经几万余人,他们怀揣梦想,坚守着信仰,驻扎在这高原之地,密密麻麻的小红房子就是他们自建的栖身之地。佛学院大门在沟口,设有停车场,还有荷枪实弹的民警,外来车辆禁止进入佛学院。停车场旁有换乘公交,乘车每人3元/次,长长的队伍人多车少。</h3> <h3>排队候车</h3> <h3>色达,有人说,</h3><h3>这里是灵魂苏醒的地方,</h3><h3>也有人说,</h3><h3>这里是最后一片净土,一方永不消失的净土;</h3><h3>更有人说,</h3><h3>这里是一个没有尘世繁琐的世界;</h3><h3>那么,色达与你呢?(上面借用美友的文字,致谢感激) 色达与我呢?还是用我七月的一段文字来诉说吧:突然间,好想去色达走一走。我不是一个佛教徒,或许更是一个无信仰的无神论者。一直在物质与欲望里活着,灵魂逐渐消亡殆尽。希望自己能被虔诚的佛教徒们感动一下,哪怕是几滴虚伪的泪水。还希望自己能躺在天葬台上,让秃鹫一点点食尽我肉,或许我能在痛楚中找回自我。或许,我肮脏的灵魂已经浸蚀我的躯体,连秃鹫都会嫌弃我的不干不净。但是我想我的肉体里至少还有文字,还有追求,还有反省,还有浪漫的情怀与人文。</h3> <h3>色达,漫天遍野的绛红,不鲜艳也不低沉,生命的颜色,信仰的力量,色之达也。喇荣沟,密密匝匝的小木屋,沿山而立,乱中有序,达之境也。在这里有宁静如水的修行者,以苦难来自我超度,还有来来往往的游客,牵强附会着些信仰之名来这里看看风景。</h3> <h3>五明佛学院,在艳阳高照里迎接了我们的到来,最先接触的是荷枪实弹的警察,为佛保驾护航吗?也真是辛苦啊!排队等着进佛学院的公交车,一切都好像很完满,正听着周围人聊着天葬。突然原本活蹦乱跳的儿子焉劲了,脸色苍白,想要呕吐。我的神啊!这不是高原反应吗?四年前我们在高原不是好好的吗?怎么高反来得如此迅速啊!老婆看着万般无奈的我,她毅然决定让我独自上山,她带着儿子去外边的药店处理。又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经历着纠结与权衡,看儿子还无大恙,我重新排队独上佛学院了。上山的人数众多,长长的队伍里除了游客就是红袍的佛教徒们。由于修路,车来往的速度与频率很低,还有头顶上的蓝天里的秃鹫不停的盘旋嚎叫,让人心急如焚。途生的变故,让人心里忐忑不安,惦记着高反的儿子,一路的行程特别的沉重。同排的有年过花甲的天津夫妇,有人到中年的我,还有二十多岁的喇嘛,我们断断续续的交流着,等候的时光也有多多少少的收获。以前的布达拉宫是不收费的,政府接管了,收钱;如今的佛学院是不收费的,政府想收,喇嘛与觉姆不同意。他们的修行就是来读书,自己建房,自己负担所有开支,一家人节衣缩食,也愿意让他们从小投入佛门。他们是心甘情愿背井离乡来这不毛之地,他们也有亲人朋友,他们也玩智能手机,他们也有所谓的文凭高低,但他们最大的佛就是没有烦恼产生。最大的修炼就是没有烦恼,没有了烦恼,任何事都不是事儿了吧。感谢🙏神灵,经由他同意,我拍下了一张他的图像。非常满意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他纯净的笑容,还有他的暴龙墨镜里的我自己,在他由衷的微笑里我似乎触摸到了人性与灵魂!</h3> <h3>八方的来客,喧嚣的过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已经是不礼貌的打扰者,岁月静好,相互理解,互相尊重。</h3> <h3>先是见识了几位只为到此一游拍几个镜头而不下车的远方游客,也领略了为抢公交车座位大声辱骂的游人。佛呢?信仰呢?人性呢?素质呢?我除了无语还是无语了。一个人走走停停,四千多的海拔不是小case;一颗心难得安宁,儿子的高反更是牵肠挂肚。路途中两位觉姆面对我的问路,一个人回答是:听不懂。一个人回答是英语:yes。我很满足了,心中有佛,处处是路。</h3> <h3>蓝天下,白云里,漫山遍野的红房子,是信仰绽放的花朵,是梦想结出的硕果。小小的木屋难以遮风避雨,却能屏蔽红尘世事,小小的木屋,装不下物质生活的安逸,却有最丰富的精神粮食。</h3> <h3>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金碧辉煌的建筑,就是色达大名鼎鼎的“坛城”。此次色达之行,因为小儿的高反,我行走了一半的距离,也错过了天葬与坛城。也许是机缘未到,也许是我不够虔诚。对儿子而言,所有的磨难都是修炼,对我而言,人生的得到与失去,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h3> <h3>孤独而不孤寂的修行者,他们与信仰同行。他们清贫而又富足,他们除了念经无欲无求。</h3> <h3>大经堂</h3> <h3>潜心阅读</h3> <h3>所有的震撼与虔诚也难敌高反、饥饿与牵挂。就这样算了吧,我还是凡夫俗子,还是庸俗的自己,两元钱的矿泉水,五元的凉皮,让我不得不感谢佛祖的恩惠,还有耳熟能详的狼牙土豆,让我闻到了生活本质的气息。</h3> <h3>高原的花儿,高原的红,还有高原上的蓝天白云。在幸福的日子里,我不是一个人,有老婆孩子,有亲人朋友,还有敬仰的人与神。</h3> <h3>民以食为天,我们都是吃货。</h3> <h3>明码实价,童叟无欺。</h3> <h3>在这里,你就是你自己。</h3> <h3>风里来雨里去,岁月摧残了你的身体,信仰坚固了你的灵魂。</h3> <h3>走过,路过,你是我最美的风景。</h3> <h3>吃完人生中海拔最高的午餐,听到儿子因为高反流鼻血的坏消息,我默默地遥望了一眼最高位置的坛城,轻轻地没有挥手,一路小跑急匆匆下山而去。再见了红房子,再见了佛祖,再见了喇嘛与觉姆,我吻到了自己的灵魂,我就是平凡的自己,理应回归平凡的自己,爱家,爱朋友,爱亲人,爱一草一木,爱红尘世事,爱真实人生。</h3> <h3>色达在我眼里,在我心里,应该专门为他写一篇文字。我的色达之行只算是半途而废,有蓝天白云,有震撼的心灵,但没有天葬与转经,没有陪伴他的黄昏与黎明,不完整也不完美,就暂且把它放在我《醉川西》的游记里。期待下一次与他相遇,期待每天宁静的内心,期待来自灵魂的文字,为色达也为自己。</h3> <h3>2017去的时候这里正在大修,一些红房子已经被拆除。政府说法是基建与消除安全隐患,坊间的传说的版本是细思极恐。佛法也好,政治也罢,我只希望这世界多些包容、和谐与美好。</h3> <h3>色达县城,不大的一座城,规模不及成都平原的一个镇。</h3> <h3>色达,藏语里是金马的意思,这里有金马广场,还有金子般纯净的信仰、空气与人民。漫步在这的世外桃源,自己似乎愈发淡定,灵魂似乎升华在高原的蓝天白云里。</h3> <h3>有了蛋炒饭,有了氧气瓶,感谢佛祖,出现在我面前的儿子已经是活蹦乱跳毫无问题。投宿色达,高原上物质生活的贫瘠触目惊心,匆匆的晚餐,高昂的住宿。儿子不高反了,我们两个成年人却高反在了色达县城里,不到七点,我已昏昏入睡。色达的晚上九点,我苏醒在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高原反应里。已经迷迷糊糊的睡过了一觉,窗外还有藏族同胞欢快的舞蹈声。想要分享他们的欢乐,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蜷缩在被窝里,勉勉强强的拼凑我海拔最高的文字:色达我来了,色达我晕了,色达我美了。一家三口无一例外,全都陶醉在高原稀薄的空气里,小家伙是来的快去得快,还有一个已经安然入眠,我是半梦半醒。生活就是无数的经历与故事,走过路过,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过。色达,感谢有你,让我魂牵梦绕,让我今生铭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