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教育方针,秉承云大附中“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的校训,云大附中物理组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共同组织了“云大附中2019年赴云南天文台科普研学活动”。2019年10月10日下午13时,在云大附中校党委副书记马凭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初二物理教师以及初二年级78名同学共同赴云南省天文台参加本次科普研学活动。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综合性研究所,中国南方最大的天文实测基地,中国科学院下属的5座天文台之一。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截至2015年8月,云南天文台已是由一个园区(凤凰山园区)、二个观测站(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澄江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组成,占地700余亩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荣获多项科研成就,多位博士共同研究,以面向世界前沿的天文学为导向,先后在Nature、Science、APJ、MNRAS、A&A、AJ、SPIE等各类SCI和EI刊物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近千篇,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前沿的科研成果,创建了著名学术性刊物,《天文研究与技术》,对学生们科学知识的普及大有裨益。 在问天楼,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钱声帮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天文台主要天文台站和设备分布、云南实测天文台的优势、天文研究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钱声帮研究员还向大家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例如用专业的观日望远镜观测太阳,竟然像一个红红的大饼!边缘有细微的毛边,这是日珥!还有耀斑,太阳可神奇了!最后,钱声帮研究员还向大家介绍了40米射电望远镜,是一台转台式卡塞格伦型天线,总重约360吨。天线主反射面直径40米,工作在S/X频段,指向精度30角秒,最大转动速度为1度/秒(方位)和0.5度/秒(俯仰)。主要任务是接收嫦娥卫星下行的科学数据并参与完成对绕月卫星的精密测轨。钱教研员的讲解令同学们啧啧赞叹,在同学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在日晷广场,阳光均匀地洒满地面,上面准确地记载着时间。在太阳历广场上,同学们一起惊叹于这精巧而神奇的设计。科研人员介绍,这是由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十杆测影法”演变而来,同时也融入了英国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部分元素,可以利用其中地平日晷晷针的投向与影端位置得出当天所处的大体节令与真太阳时间,再通过对照表得出北京时间。同学们在参观中也深入了解了人类历法,天文坐标系等概念背后的原理,科学设计出春分、秋分太阳照射的轨迹,我们不得不为老祖宗们神奇发明而折服。同学们都感叹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 之后,同学们参观了四十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当真正见到传说中的“大锅”时,同学们开心地叫出了声。无不为中国探月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取得的科学成果而骄傲而自豪。还有一米光学望远镜、60公分光学望远镜,钱研究员耐心地为大家讲解了相关知识。同学们都感叹原来科学家不仅知识渊博,还如此平易近人!“对未知之物保持敬畏。”在此处,人、大地和星空都没有泾渭之分,同学们感叹于宇宙之大! 最后同学们参观了天象厅,同学们观赏到了一年四季不同的天空与不一样的星座,看到了平时城市喧嚣里看不到的猎户座、银河、牛郎织女星等。同学们了解到了太阳系相关知识,同时也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云南天文台远离城市的嘈杂,不需要太多荣耀环绕,望远镜每天的运转都像一串前后咬合的齿轮,白天向我们展示着祖国一天天的进步,夜晚沉溺于星象的观测。可歌可泣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辞远征,立誓直抵宇宙光明的尽头。少年强,则中国强。同学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将成为他们前行和探索的动力。愿科学的种子深埋你们心底,未来在祖国大地上开出美丽的花朵,来日,再回云附,必将以你们为荣! 摄影:孙伟、赵传、王仕杰、李桂芳、褚修成、张鸣子、鲁植全、周煜程、肖冉兰<br>文字:孙伟、肖冉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