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 言</p><p> 2016年3月19日,来自广东广州、佛山、顺德、湖南长沙以及山东青岛等全国各地一行22人,自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集中,由我亲自带队,乘坐大巴车经四川成都—马尔康—四姑娘山—金川—丹巴—泸定,最后经石棉返回成都,总车程1384公里,行摄7天之旅。</p><p> 本次活动共拍摄了十九个主题,其中有:米亚罗民居建筑,西索民居建筑,梦笔山峰,四姑娘山四大景,拐子树梨花,四姑娘山全景,沃日土司官寨,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神仙包梨花、甲居藏寨藏民朝拜,甲居藏寨,中路藏寨,圣地印象客栈,泸定铁桥,梭坡碉楼以及海螺沟贡嘎雪山。</p> <h3>米亚罗地区藏族民居:</h3><h3> 米亚罗,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中居住着藏族和少量羌族居民,以其淳朴的民族习俗及风情、古老的石寨古堡为主要特色,镇里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大部分房子都有藏羌族的建筑装饰风格。</h3><h3> 米亚罗地区的藏族民居造型独特、外形美观、装饰精美,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色彩朴素协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地域特色。民居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白、青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对比。粗石垒造的墙面上有成排的上大下小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带有彩色的出檐。在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的映衬下,座座碉房造型严整而色彩富丽,风格粗犷而凝重。</h3> <h3>西索民居建筑:</h3><h3> 马尔康西索村是典型的嘉绒藏族民居聚落,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h3><h3> 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每层楼的窗户都外小内大,窗框很讲究,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浓。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就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h3> <h3>梦笔山:</h3><h3> 梦笔山位于卓克基乡南与小金县交界处,最低山口海拔3900米,最高峰海拔4470米。是县城通往小金县的唯一通道。梦笔山拥有原始森林、高山草地风光和皑皑白雪。山顶终年积雪,山北坡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山南坡地势平缓,奇花绿草繁多。</h3><h3> 相传,在乾隆皇帝征剿大小金川时期,一位文武双全的汉族将军骑马穿越这座大山时,不慎将乾隆皇帝御赐的狼毫毛笔丢失了。丢了亲赐御笔,急得将军慌了神,多次派兵卒寻找也一无所获,却在夜里忽得一梦,即日便按梦中路径寻觅,果然找回狼毫毛笔,遂取名梦笔山。</h3> <h3>四姑娘山:</h3><h3> 四姑娘山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仙。相传为四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消灭杀害父母和残害村民的恶魔墨尔多拉,保护人民难得的和平与凶猛的妖魔作英勇斗争,最后变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即四姑娘山。它由海拔6250米、5355米、5279米、5038米的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坐落在横断山脉的东北部,邛崃山脉的多峰区。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位于东经102.9°,北纬31.1°,是邛崃山的最高峰,山峰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由于大自然常年的风化剥蚀,使山体十分陡峻,刃脊上多悬崖峭壁。陡岩之下则是绿草茵茵,森林繁茂,谷溪清澈的高山被带。</h3><h3> 四姑娘山全景区共分为: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幺妹峰、双沟桥、长坪沟以及海子沟等几大景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到了双沟桥景区进行拍摄。</h3> <h3>四姑娘山全景:</h3><h3>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地处邛崃山脉中段,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于1994年、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建立"四姑娘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小金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在拍摄中,为了避免过于重复与庸俗,采用了红外的拍摄手法来表现四姑娘山的秀丽与神秘。</h3> <h3>沃日土司官寨:</h3><h3> 土司,是一种官衔,指朝廷任命的当地头人管理者,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土:土人,即当地人;司:管理。</h3><h3> 沃日土司官寨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境内,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由沃日安抚司所建。民国重建。官寨临沃日河,石木结构,为五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单体建筑。建筑技术高超,风格独特,是嘉绒藏区建筑的典范之一。</h3><h3> 经楼旁紧贴一碉楼,平面呈长方形,整体由下往上呈台锥形,通高19米。沃日土司官寨旁是乾隆王征战大小金川古战场重要历史遗址之一,沃日土司官寨龙灯碉山上有龙灯碉古战场遗址,古战场遗址由寨门、营寨、战壕、营房等构成。</h3><h3> 由于是团队路过此地,拍摄的时间很有限,不能够细细琢磨与品味其中,也只能在外侧“走马观花”式的观摩与拍摄了。拍摄中采用了写实、写意、红外以及黑白等表现形式。</h3> <h3>拐子树村梨花:</h3><h3> 乘车行驶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沿着通往金川的河谷逆流而上,一路可饱览河谷春光,良辰美景。川西最美的梨花美景就分布在大金川河谷和大渡河谷一带。大渡河是大金川在丹巴与小金川交汇后的河流,每年3月中旬至4月初,万亩梨花争相开放,如同一片雪的海洋。三月梨乡,万亩梨花沐浴着春日的光辉,绵延百余公里,大渡河两岸粉妆玉砌,可谓是一大奇景。</h3><h3> 当我们的大巴车行驶至一个叫“拐子树”村时,公路两侧雪白的梨花映入眼帘,我们便临时停车,步入两侧花一般的海洋,尽情地拍摄着……“梨花不须柔,纯白霏雨淫。迎香扑冷艳,却罢女子矜。”“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h3> <h3>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h3><h3> 雍仲拉顶·广法大寺院始建于公元二世纪,原名"雍仲拉顶寺"又称"雍仲朗",位于四川省金川县以南的安宁乡末末扎村。它依山傍水而建,座落在秀丽的莲花花蕾之中,清清的大渡河水从它身边流过,风景秀美,是嘉绒地区最大的雍仲本教寺院,雍仲拉顶·广法寺是目前嘉绒地区深具影响力的雍仲本教寺院之一。</h3><h3> 1776年乾隆皇帝废雍仲本教兴格鲁派,下令拆除雍仲拉顶寺,并在其废墟上重建格鲁派寺庙,赐名"广法寺",成为清代四大皇家寺庙之一,享有优厚的特权,为清乾隆以来四川西北藏族地区之宗教中心。</h3><h3> 1986年国家拨专款30余万元,在广法寺原址上修复了"雍仲本教"大经堂(大雄宝殿)。1995年,县人民政府批准广法寺对外开放。</h3> <h3>神仙包:</h3><h3> 金川梨花归属于大金川梨花红叶风景区,由根扎嘉绒藏寨、咯尔、神仙包、河西、金川老街组成。春有万亩梨花,秋有百里红叶,夏日硕果飘香。金川的梨花红叶景观规模巨大,在四川省内首屈一指。每年的阳春三月,咯尔、神仙包、河西万亩梨花同时竟放,绵延百余公里的大金川两岸粉装玉砌,像一条洁白的哈达,山川河流,每一寸土地都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大金川—雪域高原江南的壮阔与秀美。万亩梨花归眼底,醉酒泼墨抒豪情。金秋时节,热烈地舞蹈生命里火一样的激情,百里红叶,奔来眼底,秋风牧歌,在遮天蔽日的红色旋涡里,风裹挟着整个梨林的芳香和红叶的绚烂扑面而来,雪域高原的壮阔与秀美顷刻间被渲染得淋漓尽致。</h3> <h3>沙耳乡、安庆乡:</h3><h3> 沿着大渡河河谷两岸崎岖狭窄的川西线上,有着太多的著名景区景观,很容易就能留住你的脚步,如金川的沙耳乡和安庆乡,是两个秀美的藏寨,寨子道路两旁,盛开的梨花自然搭成一个天然的屏障,将行人和过往的车辆掩映在铺满梨花奇景的世外桃源中。漫步在风情各异的林间小道,让蓝天、白云、绿水、青苗,梨花,这些用色彩铺就的画卷。扎染成嘉绒藏族姑娘身上色彩缤纷的燃巴,成为一道独特的、靓丽的风景。</h3><h3> 梨花处处有,我独赞金川。同是梨花,金川的梨花却与别处梨花不同,金川的梨树,树身高大,最老的一株梨树便生长了一百多年,树身高大,至今生长良好,一簇簇花朵开得非常茂盛,花瓣如丝绒般柔和。脱离了诗人形容梨花带雨的娇怯模样,反而显得雍容华贵,用金川人的话来形容:“金川的梨花就像金川人,生得大气、阳光和质朴。</h3> <h3>甲居藏寨:</h3><h3>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是丹巴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h3><h3> 每年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们依照传统习俗,以当地的“白泥巴”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煎制成白色染料,精心涂染寨楼墙面,使整个藏寨披上洁白的盛装。</h3> <h3>藏民祭拜:</h3><h3> 藏族传统生态文化观中,天地万物与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总是息息相关的。人依赖于自然,这种依赖上升到一定高度,成为了对超自然神灵的敬畏和膜拜。人是自然的属民,自然是人之所依。人们期望自然神灵给予丰足的现实需求,更需要赐予精神的庇护。</h3><h3> 每个月农历初一和十五,藏民都要进行祭拜土地神和护法神活动。村民们开始煨桑,先在自家屋顶献上神烟祭神,还要插上招来好运的经幡,烧香台插上箭竹竿,在香炉中撒入五谷杂粮、圣水、牛奶,焚起松柏枝、藏香,以清香的自然之物祭拜神灵,然后口中默念经文,连续吹起三只海螺号。</h3><h3> 藏族民间中视“发现绿松石或海螺壳则是吉利的象征”。海螺作为吉祥、纯洁、美好、善良等的抽象所指实际上是海螺的白色所指的引申。在藏族人眼中,白色象征圣洁、纯净、美丽,是一切美好和善良事物的象征。同时海螺也是藏族乐器里苯教和藏传佛教仪轨中重要的法器和乐器。</h3> <h3>中路藏寨:</h3><h3> 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东北部,中路(卓弄)藏寨--藏语意为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中国最美丽的村寨--丹巴藏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路现有88座巍峨的古雕,高从30-60米不等,历经千年巍然耸立。中路的藏房是几乎是藏区民居中最高的,一般分为五层,一层为畜圈;二层为锅庄(厨房、会客、聚会等);三层为客房及卧室;四层为敞房(兼具晾晒粮食、经堂之用;五层为卓日(敬四方神、煨桑外)。这些美丽的藏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野中,组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h3> <h3>中路藏寨圣地印象客栈:</h3><h3> 我们团队下榻的中路藏寨圣地印象客栈,上下四层,可以说是藏族建筑风格的代表。关于藏族建筑,有很多含义,壁画就是其中之一。藏画的主要特点是为丰收季节人民载歌载舞,互敬哈达,斟酥油茶,以此祈祷来年富足安康!画面描述的是一副山水田园生活,世外桃源风光,夫妻恩爱,母慈子孝,人们田间劳作,牛羊遍野,袅袅炊烟升起,寓意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画面鼎内装满水果、海螺、藏香、宝镜及丝带。宝镜:象征世上最珍贵的事物。海螺:象征世上最美妙的声音。藏香:象征世上最香的味道。水果:象征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丝带:象征世上最珍贵的衣物。寓意祈祷事事如意,富足安康。</h3><h3> 我作为喜好拍摄各种建筑的摄影师来说,深深地被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所打动了,立即拿起相机从外观到内部,从一楼到四楼,从楼梯到房间,从走廊到茶室,从吊灯到壁画等进行了拍摄……</h3> <h3>泸定桥:</h3><h3> 泸定桥又称为铁索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h3><h3> 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 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系国内独有。</h3><h3> 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梭坡碉楼:</h3><h3> 丹巴拥有全国最多的古碉楼,有“千碉古国”之称,而梭坡又是丹巴碉楼最集中的地方,从远处眺望这些高耸的碉楼,十分震撼。“梭坡”藏语意为“蒙古族”。据说古时曾经有大批蒙古人在此放牧,故名。梭坡是整个丹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古碉最集中的地方,共有84座之多,其中包括世界上唯一的五角碉,其价值不言而喻。隔岸观碉,对面的碉楼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壮观,一座座经受了百年乃至千年风雨侵袭、战争洗礼和地震考验的古建筑群仍旧傲立在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之间。</h3> <h3>海螺沟贡嘎雪山</h3><h3> 贡嘎雪山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石棉三市县境内,以贡嘎山为中心,贡嘎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的雄伟景象。贡嘎山景区内有10多个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仁宗海(也叫人中海)、巴旺海(也称巴王海)等,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森林环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景区内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植物区系复杂,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景区内温泉点有数十处,水温介于40至80℃之间,有的达到90℃以上, 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桥温泉和海螺沟温泉游泳池。景区内还有跑马山,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贡嘎山周围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爱德嘉峰6618米,热德卖峰6549米,笔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贡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3> <h3> 后 语:</h3><h3> 2016行摄川西之旅共拍摄了十九个专题,从中筛选了近500张照片永久保存。</h3><h3> 川西——今天又萌发了我第二次再踏上这片土地的渴望,我还会再来。</h3><h3> 川西——再见!</h3> <h3>图/文/后期/编辑:春笛</h3><h3>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