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张珺然</h3><h3>图片:琳子</h3> <h3> 顺着题目构思的过程中,我回忆起很多零零碎碎的日子,平淡的、有音乐影子的日子。 记忆溜得太快,我差一点都快忘了,这第一位因为音乐而使我印象深刻的人。她是我的邻居,陌生的邻居,我只知道我们住一栋楼。而关于她模样,我的记忆似乎只剩下她高挑的背影,被精心绾起的发髻和高跟鞋规律敲击地面的哒哒声。 但是我却记得她的车,和她常停的车位。每天早上出发去上班前,她会坐在车里听古典音乐。几乎每一天,管弦乐队奏出的悠长旋律从她用来透气的车窗缝中飘出,回荡在清晨的地下停车场里,钻进我尚未睡醒的耳朵。她是每一个工作日的早晨都会在车里听一段时间的,而且很准时。若是我哪一天上学起得早,能看见她走向车的背影;若是起得稍稍晚了,可能会看见她的香槟色轿车车尾灯闪着红光消失在车库出口;若是起得太晚,她的车位一定空旷的很。 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但是我的记忆里总有车窗中的那一点点侧影和从窗缝流出的古典音乐。她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我对音乐的具象,好像音乐就该是她这般的精致、严谨、优雅,但却又透着一点点生人勿近的疏离气息,独自美丽着。</h3><h3> 曾经我的爸爸在他过去的三十来年里对古典音乐没有任何了解,但托她女儿学乐器的福,每日经受现场版无调性音乐演奏,于是他与古典音乐产生了更大的隔阂。原本觉得是听着跟喝白开水一样没味道,现在倒是觉得像毒药,辣耳朵。在我郑重宣布要去练琴之后,不多时就能听见他悄悄关门的一声轻轻的闷响,有时还很善解人意地趁着我琴声响起才关上。若是新学的曲子情绪激烈了点,练琴时还能清晰听见他屋里电视剧角色在讲些什么。 本来他以为他的忍受力远强过我学琴的意志力,可是没想到我琴还学着,他的耳朵倒是慢慢能忍受这些“白开水”音乐了,甚至还把乐章之间不随意开门喊吃饭的习惯自主培养起来了,颇为有趣。有时赶着出门上课前再练两遍难点,没把曲子弹完,想着是等他催我出门,等来等去我先坐不住了,叫他出门。他挠挠头,一脸纳闷:“你这遍都没弹完啊….”时不时跟着我上了几回课,他说,老师弹的和你弹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哪里出了问题。嘿,听得出好赖了呢。</h3><h3> 和我的爸爸不同,妈妈的爸爸就很爱音乐。嗓子又好,记性又好,虽然不是什么中华小曲库,但学什么歌都很快,记得还牢。有一回,这个腰椎不好腿脚还不便的老头儿,自己逛公园,听见人家跳广场舞的音乐特别好听,愣是站在那里听了一个钟头把歌学会了,第二天还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等人家来排练,好巩固一下歌词。当天晚上等我们都回家了,很兴奋地把这首歌完完整整的在家里展示了几遍,还美滋滋地透露自己勤奋学歌的故事。他喜欢督促我弹琴,先把我该练的作业练完,有时候就让我弹弹他喜欢的曲子。妈妈不让他老窝在一个地方坐着不动,经常监督他多活动。他有时候就故意一屁股坐我旁边,美其名曰听我弹琴。这样一来,他不用运动,我不用练作业,我弹曲子他哼歌,偷懒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h3><h3> 音乐很神奇,它记录着我的生活。音乐很神奇,它填补了我一部分深藏的记忆。 妈妈告诉我,姥姥很喜欢唱歌。一首摇篮曲我隔着肚皮听过,也在姥姥怀里,摇篮里听过。妈妈还说,姥姥唱起歌很好听。她喜欢把日子装进歌声里。可她离开的太急,在我还没能留住记忆的时候就先一步道别了,我不记得她的声音,不记得与她相处的过往。但是,音乐很神奇,我能在摇篮曲里找寻到她哄我睡觉的夜晚,在会唱马兰花的中秋灯笼里望见团圆。音乐为我延伸想念的维度,帮我填补她在我生命中的留白。有故事的人写音乐,把未来过往藏进里面。有牵挂的人听音乐,在里面找所念。大概音乐的本职是信使,不问去处,也不问来路。寄信的和收信的都全凭着一腔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思绪塞进邮筒,手指一松,心也就静了。音乐的魅力是什么,我还得好好想想。慢悠悠地,为将来与它作伴的日子里留足惊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