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我与您相约——国培计划(2019)武冈市“送教下乡”培训活动随笔(一)

夏姝

<p>  秋,慷慨且多情。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相约国培,相约安乐中心小学,相约古诗文教学的曼妙课堂。10月9日和10月10日,围绕今年小学语文送教主题——“激趣、审美、入情、迁移”古诗教学策略初探,张津、我、覃彩艳、何赟、欧艳五位老师分别进行了示范课教学的展示。参培三年,年年送课,期间有过太多的惊喜和感动。但今年尤其不同,因为今年要送的是古诗(词)课。</p> <h3>  古诗词于我,是梦,是友,是精神食粮。我不记得当初为买下那个精美的笔记本具体做了哪些长久的努力,却仍然记得自己晚自习时就着不太明亮的灯光,偷偷抄录那些动人心弦的文字时的那份虔诚和欣喜。静静回想,难免痴笑,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女,哪能真正读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缕缕哀愁?哪能真正读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泰然?哪能真正读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乐观豪迈?可是,我就是爱上了那些长长短短,韵味悠长的文字。而今,当我知道将在送教下乡的示范课堂上与心心念念的文字来一次别样的约会时,心情难以言表,唯一确信的是,这次的示范课在我心中的分量更重了。</h3><h3> 示范课,选课非常重要。得知要送的是古诗课,我立马回想起薛法根老师那些看似平静无澜却妙不可言、柳暗花明的古诗词教学课例,于是果断地选择了《如梦令》。报完课题回家,我才惊觉,前年和去年选课时的谨小慎微不见了。也许,内心那份对大师的崇敬和喜爱之情早已冲淡了我选课时的理性,只剩一个执念,我要隔空致敬薛老师,模仿他的诗词教学,赴一场痛快的约会。</h3><h3> 但凡能把古诗教学上得精彩纷呈的老师,一定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定能精准把握和挖掘诗的主题,一定能透彻理解词句并与作者共情,而这些非一日之功能达。于是,为了不让自己心里太虚,我翻出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Ⅰ》《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说文解字》《古文观止》《人间词话》《朱光潜谈美书简》《辞海》等一切我认为能为备课服务的书籍,看了不下十堂《如梦令》的示范教学课。笔记越记越多,可以借鉴的精巧设计也越积越多,可我的心却越来越惶恐,因为我发现,曾经为之着迷的李清照仿佛离我越来越远,自认为对她很了解的那个执着的我不见了。我有了更多的担心,担心不能真切地入情,不能带领学生品出这首词的精妙,担心辱没了这位了不起的“词国皇后”。于是,很少试课的我“偷偷摸摸”地在学校试了两次,直至此刻,我还是没能完全明白自己为何变得如此小心翼翼。这两次试课,我都全程录了音。国庆假期,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听录音,再对照网上的视频,琢磨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句过渡语。想想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啦。哪怕是2015年参加邵阳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比武,现场抽课备课、上课、说课,我也没有如此紧张过。7日那天,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我要打破多年来能不试课就不试课的习惯,去展辉磨课,我要理一理教学思路,我要再一次去寻找带领孩子们走近李清照的感觉。</h3><h3>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满怀信心而去,虽然展辉的林老师、彩彩和吴婷都说精彩,但是我自己却感觉到大部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走近李清照,更谈不上读懂李清照的这首词了。出现这种情况,绝对不只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做过任何预习的缘故。没想到我自认为很有文化气息的导入会成为孩子们的第一块绊脚石。他们根本不熟悉什么《漱玉词》,不熟悉 诸如“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等一些文人墨客为李清照题写的对联。我请教林老师,她提醒我要降低坡度,先由孩子们熟悉的诗词入手,这样会好很多。于是,我把之前那个文绉绉的导入改成了引导孩子们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复习《夏日绝句》。没想到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何才能直观快速地引导孩子们辨别诗和词的最大差别一直让我很困惑,当我把《夏日绝句》这首诗和《如梦令》这首词一起排在PPT上时,之前担心的问题迎刃而解。我仿佛一瞬间开了窍,明白了只要对焦主题,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一定要立意标新。相反,简单平实,恰如其分的情境更能打通孩子们与文本连接的通道。至此,我的备课总算定了型,我自己也似乎有了七八分的底气。</h3> <h3>  如果说备课的过程是充分整合的过程,那么上课的过程就是恰当运用、有效呈现的过程。9日上午的示范课,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感动。这些不仅仅来自听课老师们对我的褒奖和鼓励,不仅仅因为我自己还算比较投入的课堂呈现,不仅仅是我用见证友谊的激励“迫使”那两个淘气的男孩快速回归课堂,不仅仅是孩子们认真地在课文纸上写下的那一行行独特美好的文字。而是课堂上孩子们虽然稚嫩却独特的感悟,是那一个个专注而认真的眼神,是那一声声坚定而从容的应答。是孩子对李清照“醉酒”的疑问,是评课议课时老师们给我的那些中肯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h3> <h3>  错失“醉酒”这一精彩生成,是我这堂课最大的遗憾,但是这次错失于我今后的教学而言,又是难得的经验和莫大的鞭策。突然想到伍先伟校长对我的鼓励和褒奖,我还多了些惶恐。我可以尝试致敬大师,对话大师,却明白自己离大师不只有一步之遥,唯有继续努力,才能靠他们近些,再近些!</h3> <h3>  金秋的这一场美丽约会,我会铭记在心!感恩国培,感谢安乐中心小学六(二)班的孩子们和李姝老师,感谢武冈市教育局、武冈市教师进修学校、安乐中心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师父和送教团队的姐妹们,感谢我的搭档邓清华老师,感谢其他所有给过我鼓励和鞭策的师友和孩子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