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精致的福州实验小学,听了两节公开课。我对课程的评价几乎都写在了听课笔记本的右边,就不一一记下了。今天有点累。直接上图吧!忽略我的丑字!😀😀😀</h3> <h3>我的听课笔记,见解粗陋,期待以后会进步!</h3> <h3>我的听课笔记,见解粗陋,期待以后会进步!</h3> <h3>我的听课笔记,见解粗陋,期待以后会进步!</h3> <h3>老师们的精彩授课!</h3> <h3>老师们的精彩授课!</h3> <h3>老师们的精彩授课!</h3> <h3>老师们的精彩授课!</h3> <h3> 其实,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后来专家们的评课。有人说案例要具有实效性,有人说要逻辑可以更有层次性,有人说没有社会规则和不遵守社会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说分析和评价不能蜻蜓点水……这些都是我不曾看到过的问题。佩服这些专家们!更厉害的是大家能用专业化的书面语言系统地高屋建瓴地评价,这是我最欠缺的,我的评课只能是些口水话了。</h3><h3> 后来林教授的总结让我对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一体化既有内容上的一体化,学习内容的螺旋式上升,也有培养目标的一体化,也就是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小学中学大学都一样,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关于教育落脚点的问题。教育的落脚点就体现在课堂的生活逻辑上,也就是课堂的生成。就像老师们谈到的当规则和规则发生冲突后,生活中我们怎么处理。很遗憾老师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没有深入展开,没有有效生成。就像老弱病残孕的座位到底该不该坐,老师对学生抛出来的问题避而不谈。如果大胆放开来谈,甚至临时搞个辩论,或许这就会成为本课最大的亮点。即使没有完成教学环节,我觉得这也肯定是最真实,最关切学生的课堂。也才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课堂有了生活逻辑。当时学生的见解是这个位置不能坐,老师不置可否,甚至默认了孩子的答案。而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坐的,也应该坐,但坐了之后怎么处理?应该是看到老弱病残孕马上让座,而且无论坐的是不是爱心专座,我们都可以让座。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当孩子发现生活和课堂的有了类似这种别扭的冲突时,当我们的引导脱离了实际生活,让孩子在课堂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无所适从时,孩子会觉得老师骗了他,道法课是伪道德。</h3><h3> 林教授还提到了横向一体化的问题。比如所有学科的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些都让我深受启发!总之,干货满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