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统编教材改革的风潮中,在学校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三年级组如期进行童话单元的组内公开课展示活动。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在老师的引领下,游历奇妙的童话世界,观星河之灿烂,纳皓月之清凉。</h3> <h3> 于宏梅老师执教科普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于老师授课中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过程中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对话以及谈体会的方式,由读到悟、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感悟红头和青头之间的真挚友情。扎实实现了“引导学生厘清课文脉络、聚焦对话、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目标。</h3> <h3> 李春瑛老师与于老师同课异构,方法不同,确同样出彩。李老师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通过和同伴共同学习交流,将牛胃的特殊结构搞清楚,紧接着指导学生划红头旅行的路线图,利用这张图掌握新的概括故事梗概方法,然后引出反刍科学知识,懂得科学知识用在有趣的童话故事里,这样科普知识读起来显浅易懂。最后紧扣主角红头的语言,让学生细读品味,通过提示语的方法,达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教学时,刘妍老师带领学生反复读文,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悟小女孩在冷漠社会下的可悲可叹。刘老师引导学生去体会幻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中,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情同理,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的童话故事,课文写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板,这一段变化历程,学生读起来生动有趣。并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通过学习卡片的辅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讲述这段精彩的历程。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逐渐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h3> <h3> 授课结束后,孙校长为授课教师评课。孙老师指出,三年级教师应以学段目标为基本原则再实现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不可放之太过、亦不能拔之太高。要一课一得、课课有得。</h3><h3> 经过此次活动,相信本组老师对课本把握更有准确方向、对课程把握更有大局观念,今后教学将继续努力前行,饱览星河之灿烂,尽收皓月之清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