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蒋介石

经纬

<h3>图片/网络 文字/经纬 编辑/经纬</h3> <h3>最近,网上刊发了若干评价蒋介石历史的文章,很多网友各抒己见,进行学术交流。现在,国情、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评论历史人物乃至伟人。本作品,往高说,权作史学探讨,实事求是的说,“茶余饭后”吧。</h3> <h3><b>01 蒋介石的经历证明了他的至高地位</b></h3> <h3>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享年88周岁。名 中正,字 介石。幼名 瑞元,学名 志清。祖籍 江苏宜兴,生于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一个盐商家庭。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人物、军事家、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h3> <h3>他功过兼具,褒贬不一,良莠不齐,善恶汇聚一身,是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h3> <h3>1918年,蒋介石戎装在身,英俊威武。是年3月,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驻闽司令。年方31岁。</h3> <h3>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黄埔军校。1924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这是他赖以起家的地方。</h3> <h3>黄埔军校:1924——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的校舍。</h3> <h3>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称之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h3> <h3>军校成立后,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伯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代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等,均担任教官等职务。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恰值国共第一次合作之时,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国共合作的产物。</h3> <h3>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有五人系黄埔军校学生。他们是:徐向前、林彪。陈庚、罗瑞卿、许光达。</h3> <h3>1988年1月,黄埔军校广州旧址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年轻时的蒋介石,精神抖擞。1926年,任北伐革命军总司令。</h3> <h3>1926年,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标准照。蒋介石时年39岁。</h3> <h3>1932年3月18日,蒋介石于南京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史上的“蒋委员长”从此形成并传承。</h3> <h3>1943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就任国民政府主席。</h3> <h3>1948年,国民政府选举。蒋介石继续当选总统。前一为蒋介石,后一为副总统李宗仁。</h3> <h3>蒋介石晚年,在台湾,身着五星上将军服。</h3> <h3><b> 02 蒋介石的历史功绩</b></h3> <h3>环顾蒋介石的历史,既有功绩的一面,也有反动、罪恶的一面。中共文史在2000年前后,撰文为其“四.六”开。其主要功绩是:</h3> <h3>1、领导北伐革命,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两大军阀,打败了闫锡山和冯玉祥,铲除和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中央集权,统一了中国。</h3> <h3>1926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炮火硝烟的北伐战争中。</h3> <h3>1926年,北伐军攻占了长沙,准备阅兵。图为阅兵前骑在战马上的蒋介石。</h3> <h3>1929年,中原大战前夕。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h3> <h3>1930年5月,中原大战前夕,蒋介石在作战前动员。</h3> <h3>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视察国民革命军将士。</h3> <h3>1930年5月,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邀请张学良访问南京。共同拜谒中山陵。前右一为蒋介石,前右二为张学良。</h3> <h3>2、坚持抗战,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领导国民革命军担负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历史重任,先后组织了忻口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等,发挥了抗日主战场作用。</h3> <h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宣誓抗日。之后,在全国全面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h3> <h3>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露出了喜悦的微笑。</h3> <h3>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步出官邸,与民众共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h3> <h5><b>3、 反对台独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h5> <h3>1966年,蒋介石在台湾阅兵。</h3> <h3>在各个历史阶段,蒋介石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蜗居台湾,他都始终如一的旗帜鲜明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h3> <h5><b>4、治国理政 维护了国家的权益</b></h5><h5><br></h5> <h3>在军事上,利用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创建领导国民革命军,从军事上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除在大陆取得一系列胜利外,还派出30万远征大军入缅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h3> <h3>1942——1945年,国民政府组织30万士兵入缅作战,加入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史称“中国远征军”。他们英勇作战,伤亡十万余人,有力抵御和消灭了日本侵略者,助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h3> <h3>远征军将士向日寇阵地喷火。</h3> <h3>在政治上,出席世界五常会议,一夜之间跻身世界五强行列,收回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主权,以一积弱之国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四大领袖。1946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常”之一。</h3> <h3>1943年,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英美首脑合影。左起: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蒋介石夫人宋美龄。</h3> <h3>前左二,美国总统罗斯福,智慧、风度与端庄。前左三,英国首相丘吉尔,洁白的服装与礼帽,雪茄不离手,充满绅士的样子。前左一,蒋介石戎装在身,威武整洁,不失大国风度。前右一,宋美龄衣貌得体,雍容典雅,集夫人、美人、要员为一体。</h3> <h3>1943年,史迪威代表罗斯福总统,给蒋介石颁赠勋章。</h3> <h3>在经济上,他领导国民政府还清了清政府的一切巨额外债,推行了法币制度,使得中华民国在客观上运行了20余年。除此,在文化上,稳固边疆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 <h5><b>5、 退居台湾后,休养生息,发展台湾的地方经济,很快使台湾人民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发展速度一度优于大陆。</b></h5> <h3>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台湾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h3> <h3>台湾101大厦远景。</h3> <h3>蒋介石1952年在台北蒋林题写《寓理帅气》。以下均为其墨宝。</h3> <h3>蒋介石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伟人,其母也是万千女性的楷模。</h3> <h3>蒋介石和母亲王采玉合影。</h3> <h3>左起:蒋介石之原配夫人毛福梅、蒋母王采玉(怀抱者为蒋经国)、蒋介石。祖孙三代合影。</h3> <h3>蒋母王采玉,1863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葛竹村。王采玉家世商戶,当其19岁时,家道中落。无奈,她扛起了支撑家业的重担。王采玉第一次出嫁,嫁给了一个姓竺的人,但是,好景不长,一场疫情夺走了前夫的生命。生活所迫,王采玉削发为妮。到其23岁时,经堂哥王贤东撮合,还俗嫁给了大她23岁的蒋肇聪(蒋介石之父)。次年,蒋介石出生。几年后,王采玉的公公、丈夫先后染疾而去,两个小孩也夭折。蒋母既要照料家中的店铺,还要教育养育蒋介石。</h3> <h3>蒋母的功绩在于:1、孤身一人,养育蒋介石成人、成婚。蒋介石九岁时,父亲病逝。留下了孤儿寡母。家业、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蒋母身上。老人家用全部的心血,养育照顾儿子蒋介石。2、始终用儒家思想教育中正,教其知晓“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树立匡扶社稷,长大作栋梁的雄心壮志。3、在生活窘迫中,供养、督导蒋介石入学,包括送儿媳毛福梅上学。特别是清末和民国初年,在世道、家道复杂,战事迭起的困境中,冲破家族和世俗的阻挠,促成儿子出洋留学,成就了奇人伟业。</h3> <h3>1912年,蒋中正以蒋志清之名,由一个普通的江浙农商户之子,在母亲的培养教育下,考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划时代的伟人之旅。</h3> <h3>蒋介石是罕见的大孝子。奉化溪口有街言:“生子当若蒋介石”。可见蒋介石孝悌的口碑。有鉴于此,蒋介石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不忘母亲的教诲,书写了怀念母亲的名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h3> <h3>蒋介石手迹。</h3> <h3>蒋介石的中后期,除了致力于台湾的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外,他和民众一样,共享平稳、安乐生活。自身生活,家庭生活和睦、完满。</h3> <h3>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享年106岁。蒋介石第四任夫人。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共同生活48年。为国民党第一夫人。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妇女工作委员会指导会议指导长,台湾辅仁大学董事会前董事长。1991年,再次离台赴美,从此,再未回台。1994年后,长居美国纽约。2003年10月23日,在纽约逝世。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领袖及夫人中最长寿者。葬于纽约上州的佛龛瑞福墓地,与宋子文、宋蔼龄葬在同一墓地。</h3> <h3>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大婚。</h3> <h3>宋美龄有3000多件旗袍,穿上那可是“锦上添花”呀!</h3> <h3>左起:大姐宋蔼龄、二姐宋庆龄,小妹宋美龄。</h3> <h3>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外人面前勾肩搭背,只要有夫人陪伴,蒋介石就像吃了蜜糖,享受着夫妻快乐生活。</h3> <h3>1950年,蒋介石从大陆退守台湾,夫人宋美龄一直陪伴在蒋介石的身边。</h3> <h3>宋美龄多才多艺,能讲六国语言,特别是英语,优于本人讲汉语。1943年,在美国国会,她用流利的英语,宣传抗日主张,抨击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唤起盟国的帮助与支持。令包括罗斯福总统在内的听众瞠目结舌,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蒋介石对夫人的外交成果赞不绝口,直言不讳地说:她的成果,“能顶十个师”。她的琴棋书画也很有造诣,特别是绘画和字帖出类拔萃,如同“大家”。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迅即给蒋介石书写了安慰信。</h3> <h3>上世纪三十年代,宋美龄曾跟张大千学画。到台湾后,又拜黄君璧、郑曼青为师。高师出名徒。经几十年的历练,宋美龄画作水平已非同一般。</h3> <h3>群山与瀑布。</h3> <h3>长寿图或寿诞图。宋美龄和陈立夫晚年都羁居美国,均高寿。1989年,陈立夫89周岁诞辰时,宋美龄绘制本画作,以示祝福。</h3> <h3>宋美龄擅长山水画。故绘画了蜀中山水。蒋介石为画作题词。曰:“夫人试合南北二宗,笔意写蜀中山水。虽无六如之工,然确浑则过之。为识之,数言以留证於异日”。真乃妇唱夫随也!</h3> <h3>注:1、 蒋介石的题词大意是:夫人尝试融合中国南北山水画派的艺术手法。绘画的背景、意境为川蜀山水。虽然,没有唐伯虎那样的优秀笔工,但是,也确实创作了佳作。为让他人知晓,命笔题词,留作证明,让后人观赏。 2、六如。唐寅。别称 “六如居士”。字号 伯虎。出生地 江苏省吴县(今苏州)。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与祝允明等并称:“江南四大才子”。</h3> <h3>战争年代,刚刚走下飞机的蒋介石、宋美龄夫妇。</h3> <h3>上世纪六十年代,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的生活照。</h3> <h3>公开场合下,蒋介石和夫人手牵着手,擦亮皮鞋,对待生活一絲不苟。</h3> <h3>1957年,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在台湾,中横公路,石墙的合影。左起: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h3> <h3>1964年6月23日,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挽手留念。宋美龄时年67岁。</h3> <h3>2000年1月3日,“蒋夫人宋美龄暨书画名家千禧联展”在纽约揭幕,102岁的宋美龄参与画展。</h3> <h3>暮年的宋美龄。</h3> <h3>前左起:宋美龄、宋蔼龄、蒋介石、宋庆龄。</h3> <h3>蒋介石,1961年,在台湾。</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年逾八旬的蒋介石,亲手为宋美龄炒饭。前左起: 蒋介石 宋美龄。</h3> <h3>父子合影。前:蒋介石,后:蒋经国。</h3> <h3>父子三人合影。前:蒋介石,后左起:蒋经国、蒋纬国。</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蒋氏家族四世同堂,全家福。</h3> <h3>蒋介石一生,除了宋美龄,还有三段婚姻。她们分别是:</h3> <h3>毛福梅,1882—1939年。与蒋介石是同乡,原配夫人,属于父母包办婚姻。1901年,与14岁的蒋介石结婚。蒋经国的母亲。1921年,被蒋介石休弃,1927年履行离婚手续,离婚不离门。1939年,日军轰炸溪口时遇难。照片左起:蒋介石、毛福梅、宋美龄。</h3> <h3>毛福梅,蒋经国和蒋经国长子蒋孝文。</h3> <h3>毛福梅和儿媳蒋方良(蒋经国妻,俄罗斯人)</h3> <h3>姚冶诚 1887—1966。江苏省吴县人。蒋介石的第二位妻子。与蒋介石同庚。迫于生计,落入歌厅,做了交际花,为风尘女子。1913年与蒋介石结婚,是蒋纬国的养母。1949年,姚冶诚跟着蒋纬国去了台湾,1966年病逝。</h3> <h3>姚冶诚青年照。</h3> <h3>左为蒋纬国妻子邱爱伦,中为姚冶诚,右为蒋纬国。</h3> <h3>陈洁如,1905—1971年。蒋介石的第三位夫人。宁波人,父亲是经营纸业的商人。陈洁如属于新知识女性,年轻貌美,豁达开朗。1921年与蒋结婚。1927年,蒋介石为与宋美龄成婚,半哄半骗地安排陈洁如去美国进修。学成归国后,隐居上海。1949年以后,曾担任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经周恩来批准,移居香港,直到1971年逝世。</h3> <h3>陈洁如晚年照。仍风度翩翩。</h3> <h5><b>6、 始终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儒学思想治国育民。</b></h5> <h3>注重加强国学教育。不忘祖宗,弘扬中华文化。</h3> <h3>巩固、发展和提高传统文化,注重思想观念和传统美德的教育。</h3> <h3>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普及中高等教育水平。如:台大、政治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图为台大。</h3> <h3>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逝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工作人员把此消息报告了毛泽东。并非人们想向的那样,毛泽东没有笑容,一脸的凝重。那天,他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千送别词《贺新郎》演唱录音放了一天。录音似是葬礼之乐,毛泽东时而静静的躺着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思绪复杂,神情悲怆。</h3> <h3><b> 03 蒋介石反动与罪恶的方面</b></h3> <h3>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对人物的认定和评价也是不断的矫正和变化。这既是历史规律的反映,也是一种社会现实。</h3> <h3>笔者分析、体悟和归纳,蒋介石的反动性和罪恶主要有三方面:</h3> <h3><b>1、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h3> <h3>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国内形势如火如荼。1927年,国民党建立了中央政权,成为执政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蒋介石勾结在华的帝国主义列强,中国的大资产阶级、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和上海的青红帮流氓头目,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武器,疯狂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到4月15日,上海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4月15日,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枪杀革命者一百多人,肖楚女等优秀共产党人壮烈牺牲。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钊等革命党人,在北京,牺牲在敌人的绞刑架下。这是蒋介石一手组织操纵的“清党”活动。蒋介石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反动口号,疯狂屠杀共产党人。“清党”使有100万党员的国民党,急减至65万,杀戮工人、农民千百万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h3> <h3><b>2、“皖南事变”</b></h3> <h3>蒋介石奉行独裁统治,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早存异心。1941年1月4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9000余人,向北移防过程中,遭到国民党七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激战7昼夜,除付秋涛率2000余人突围,少数被俘,大约5000名将士壮烈牺牲,史称“皖南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沉痛的一页,蒋介石犯下了淘天罪恶。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罪恶,</h3> <h3><b>3、国共战争。</b></h3> <h3>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前左起,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蒋介石、毛泽东。后排左起:蒋经国、张群、吴国祯。</h3> <h3>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了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h3> <h3>1946年1月,“旧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总共38名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陆定一、吴玉章、邓颖超,代表共产党参加会议。</h3> <h3>左起:吴玉章、邓颖超、博古。</h3> <h3>共产党站在中华民族,人民的立场上,表明态度,执行条款,但是,蒋介石采用两面手法,一边谈判、“政治协商”,一边准备打内战。</h3> <h3>1945年9月,国民党蒋介石和阎锡山出兵攻打上党地区的人民军队,国共间爆发了“上党战役”。本次战役,歼灭阎锡山11个师。从此,解放战争全面爆发。</h3> <h3>从土地革命时期的“五次围剿”,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蒋介石以“剿共”、“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多次掀起反共高潮,战争累累,生灵涂炭。据不完全统计,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军民牺牲百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我方将士牺牲130—140万人,国民党军牺牲600万人,加之百姓因战争死亡,大致死亡1000万以上,可谓“罄竹难书”啊!</h3> <h3>1947年7月,解放战争发生转折,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打到国统区,由内线作战,转变到外线作战。</h3> <h3>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三大战役,我方将士血流成河,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气壮山河,可歌可泣!</h3> <h3>辽沈战役,前綫战斗。</h3> <h3>“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h3> <h3>平津战役前綫。</h3> <h3>渡江战役。</h3> <h3>解放南京,把旗帜插到“总统府”。</h3> <h3>社会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历史必然要淘汰旧的落后的统治,推翻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新的社会文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