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据台湾《联合报》消息,台湾屏东县垦丁日前发生潜水员失踪案,大陆男子邱某是失踪者之一。报道称28岁的邱某此次赴台</p><p>是想趁着十一长假展开为期5天的旅行,行程中包含潜水活动。<br><br>杨姓教练带着邱和当地黄姓潜水员到猫鼻头潜水,原定潜水约45分钟后 - 上午10点结束潜水,但直到11点20分左右,船长还迟迟未见三人,急忙向海巡部门报案发动各方救人。当晚教练在鹅銮鼻东南方约1海里处被发现,此时距出事地点已有17公里</p> <p>5日下午,有渔民在佳乐水外海寻获邱某所穿着的BCD及气瓶<br>相关单位扩大范围搜索后仍未寻获。</p><p><br>据悉,两年前邱某迷上潜水,在菲律宾取得初级潜水证照<br>邱父透露,他曾半开玩笑地问儿子“为什么会迷上危险的潜水运动”儿子笑回:“出事的机率甚至远低于车祸放心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就不怕了”邱父表示,现在回想这段对话,心会痛。<br><br>相关部门表示,2日虽然海象平稳,但猫鼻头海域水流湍急、水下海流紊乱,当地其他如鹅銮鼻、七星岩也都属危险海域,加上这几天受到西南气流的影响,风浪极不稳定。<br><br>邱父拿出50万元新台币酬谢金(约11.6万元),希望增加寻获的机会。目前搜救工作还在继续,让我们祈祷平安。</p> <h3>那么,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来了。</h3><h3><br></h3><h3>遇到类似上述危险,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呢?(今天只是介绍几个生存要点,并非面面俱到。)</h3><br><h3><strong>1.抗御寒冷侵袭</strong></h3><br><h3>国外研究表明,落水人员的生存率与海水温度和海上漂游时间密切相关。水温越低,人在水中支持的时间就越短,死亡率越高。当水温为0℃时,落水者只能在水中支持15分钟。</h3><h3><br></h3><h3>当水温在2.5℃时,落水者可支持30分钟。当水温为5℃时,落水者可支持3小时。当水温在15~20度时,落水者可支持10多个小时。当水温为25℃时,落水者则可坚持一昼夜以上。</h3><br><h3>科学家认为,在寒冷时,落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strong>体内热量的大量丧失</strong>。例如,一个体重约60千克中等身材的正常人,突然浸到10℃的水中,这时从身体中心到皮肤表面之间的温差就有28℃,他的体表面积若是1.6平方米,则每小时丧失的热量就要<strong>比平时多300~400卡</strong>。热量丧失的增加,无疑会使人体中心温度迅速下降。</h3><h3><br></h3><h3>当中心温度降低0.6~1.0度时,人体开始寒颤。当中心温度下降至33℃以下时,寒颤便逐渐消失,产热亦随之停止。一般在下降到这个温度之前,落水者已是气息奄奄,神志不清。随着热量丧失的增加,死亡就会慢慢降临。</h3><br><h3>那么,人员落水以后,应该怎样抵御寒冷的侵袭,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呢。</h3><h3></h3> <h3>首先,<strong>不能把衣服脱掉</strong>,这样才有利于保持体温。衣服吸足水后,具有良好的保湿作用,这一点在以往的实验和真实的遇难记录中已经得到证明。(同潜水湿衣的保温原理)</h3><br><h3>第二,<strong>切忌盲目运动</strong>。有人认为要抵抗寒冷的刺激,就要加紧活动来增加热量。殊不知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虽然暂时增加了一些体温,感到温暖,可是却加速了体热的丧失。所以,还是以<strong>静待援为好</strong>,以免失去更多的热量而致命。</h3><h3></h3> <h3>上图的姿势叫H.E.L.P, Heat Escape Lessening Position (减少散热的姿势)</h3><br><h3>如果海上的浪大,假如你没有穿水肺潜水装备,平躺在海上呼吸和方法可能行不通,那么就按照下图的做法。</h3><h3></h3> <h3>第一步:深吸一口气。第二步:将脸放入水中,闭上嘴,胳膊前伸,放松。第三步:保持这个姿势休息。第四步:抬头出水面,踏水,换气在将头放入水中。如此循环。</h3><br><h3><strong>2.防止烈日曝晒</strong></h3><br><h3>当遇难者乘救生筏漂浮在低纬度炎热的茫茫海面上时,对太阳辐射的高温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在烈日的直射下,不仅可造成皮肤灼伤,而且可使体内水分的消耗增加到12倍以上。如一名成年人在常温下每小时出汗量约30毫升,而在气温25~27℃,相对湿度65%~76%,风速0.5~1米/秒时,每小时出汗量可达300~600毫升。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发生障碍,加上头部受热过多,容易发生日射病,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恶心、呕吐、烦躁或嗜睡。严重者还会有生命危险。</h3><h3></h3> <h3>在太阳曝晒、天气炎热的情况下,遇难者要减少体力活动,脱去多余的衣服,在救生筏上架起遮阳帐篷,如果没有帐篷,则可用衣服等物遮住全身,或者用海水蘸湿衣服,籍以获得凉爽。<br><br></h3><h3><strong>3.注意喝水解渴</strong><br><br></h3><h3>人们遇难后漂游在海上,如果缺乏淡水,死亡率会明显增高。有人统计,在连续32天以上的漂游中,当每人每天饮淡水120毫升时,死亡率为90%;饮200毫升,死亡率减至10%左右:饮240毫升,死亡率仅为2%。</h3><br><h3>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遇难者是不是可以饮用海水呢这个问题目前<strong>仍有争论</strong>。有人认为,海水盐度高于人体含盐量的4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一时也能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可是,也有人认为,短时间饮少量海水,有利于延长生命。有人试验,从落海第一天开始喝海水,每隔1.5小时喝一次,每次50毫升,每天限饮500毫升,连饮4~5天后,再饮入1500毫升淡水,结果,受试者体内新陈代谢很快就恢复正常。法国着名海军主治军医布里埃奥里在新近的着作中写道:“遇难者可以喝少量的海水,每天可达800~900毫升,不要等完全脱水时再喝。”看来,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海水也是一种应急的办法。</h3><br><h3><strong>4.努力获取食物</strong><br><br></h3><h3>在海上长时间漂游,缺乏食物,人就会逐渐衰弱,甚至会饿死。许多遇难者在食物不足时,都想方设法用鱼、海藻、海鸟和浮游生物充饥,从而延长了生命。</h3><br><h3>海上最常见的食物是海藻,它不仅品种、数量多,容易捞取,而且没有怪味,绝大部分没有毒,可以食用。但在吃前要把附在上面的小生物拣掉。</h3><h3></h3> <h3>钓鱼吃也是一种好办法。对钓上来的鱼要格外当心,搞清楚不是毒鱼后才能吃。一般来说,生活在热带浅海中,没有正常鱼鳞而有刺、硬毛或尖棘,形状比较奇特的,可能是毒鱼。</h3><br><h3>各种海鸟的肉都可以吃,而且味道鲜美,但捕捉海鸟要比钓鱼困难一些。捕捉海鸟最好是用钓的办法,将鱼钩藏在鱼内脏或小鱼等钓饵内,然后将钓饵放在木片上,浮于水面吸引海鸟啄食,伺机收钓捕获。</h3><h3></h3> <h3>另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是捕捞浮游生物为食,如利用尼龙过滤器来捕捞浮游的小虫小虾充饥。</h3><br><h3>采集海藻、钓鱼、捕鸟、捞浮游生物,生吃下去填饱肚子,求得生存,是海上遇难自救行之有效的方法。</h3><br><h3><strong>5.设法求得救援</strong></h3><br><h3>一位落水长达36小时才被救上船的船员回忆说:救生船在我的周围开来开去,相距不过300米,可是,我大声呼救、鸣枪均未被发现,它在我附近徘徊很久,最后还是开走了。这种情况在海难救生中,屡有发生。</h3><br><h3>是救生船上的人玩忽职守,没有尽到责任吗?不是的。因为在恶劣海况条件下,海上发现目标十分困难,鸣枪和呼叫的声音会被大海的波涛声淹没。有人研究发现,落水者在寒冷的水中经过10~15分钟后,由于声带麻痹,喊声往往消失,因此,救生者无法听到呼救的声音。因此,遇难者必须适时<strong>使用各种信号</strong>,才能使救生者尽快发现自己,得到及时援救。</h3><h3></h3> <h3>在晴空万里的白天,红白双色旗信号效果较好,它与碧蓝的海水对比鲜明,形成一个显眼的目标。而在漆黑的夜间,如果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长空,那么,远在数海里外的救生者都能看到。此外,可在适当时机及时地使用气球、红星火箭、烟雾信号、发光信号、太阳反光镜、闪光标位器、海水染色剂等求救工具,必要时,还可将增强雷达波的金属粉置于海面,以增加被发现的机会。</h3><h3></h3> <h3>以上提到的很多工具,对于外出潜水的人来说,多半并没有配备。因此,潜水员去风浪大的地方潜水,需要携带一些自救装备。</h3><br><h3><strong>象拔</strong></h3><h3></h3> <h3>象拔,学名叫做水面标记浮标(Surface Marker Buoy),简称“SMB”,因为是圆柱形,有点像象鼻子,所以俗称“象拔”。<br><br></h3><h3><strong>象拔立起来的时候,可以让远处的人看到位置</strong>,便于经过的船只绕开,也方便接人的船只靠近。</h3><br><h3>在水下失散以后原地寻找一分钟,找不到就升水。升水前打象拔,可以避免被过往船只撞到,升水后,象拔同样可以作为信号,以便被更容易地发现。</h3><br><h3><strong>口哨</strong></h3><h3></h3> <h3>超高分贝的哨音也能让在附近的潜船船工找到你的位置。</h3><br><h3><strong>Dive</strong></h3><h3></h3> <h3>按下Dive ,不管在水下还是水上都能发出高分贝的声音。</h3><br><h3>前提是BCD还有气体。</h3> <!----><!----><!----> 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