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面说过,《笔势论》很牛很重要,那它到底都说些什么呢?<br><b>创临章第一</b></h3><h5></h5><h3><b>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飏笔者吉凶也,也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b>。</h3> <h3>前面一大段,有点啰嗦。什么纸好比阵地,笔好像武器,墨如盔甲诸如此类,甚至于诸如转折如杀戮,点画如坠石等等也是语焉不详,古人的文字伎俩,意义不大。后面说到临写数遍的状态,则比较清晰的说明了学书每个阶段的标准和要求。</h3> <h3><b>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b>。</h3><h3>初学开始手足无措,然后稍微摸到点头绪,再后来间架结构慢慢有点相似了,便能兼顾到点画。最后非常熟练了,则能有所取舍,吸取有益部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h3> <h3>我在这里,没有引用书圣原文中的一遍两遍的遍字。是觉得这样初学者可能更容易理解。至于书圣为什么一定要精确到一至五遍,我想到前不久读过的现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临帖的方法,也用了这个遍字。大概意思是说提倡通临,每个字不要纠缠,最多也不要超过五遍(大概是这意思,想找这篇文章再确认一下,可惜没找到)。根据自己学书的经历,我也不主张刻板的长时间死扣一个帖。喜欢的,可以过段时间再回来重新这样临习一遍,会更有收获。</h3> <h3><b>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b></h3><h3><b><br></b></h3> <h3>注意最后这一段,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逐字熟悉之后,一定要选取其中数行,不厌其烦的反复临写。要知道一个字再精美也还不是书法,一滴水在汇入江河湖泊时才更能体现出生命和美。由这个方法学习章法布局事半功倍,是书法由临习到创作的必由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