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为“上学”连夜排队,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工程

<strong>抢号报名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strong>△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公办老年大学,学生人数达到4000多人,尽管每年开设的班级增加到了一百多个,但入学的名额仍然是一号难求。“<strong>报名就跟那抢似的</strong>,开始放号了,你得先抢上才行。”北京某老年大学西画班学员许以林说。<h3></h3> “我也为这个曾经写过一个报名有感,确实很艰难。我凌晨4点半就起来了,排第一个,我后边那些全都报不上了,所以真的是很幸运了。”北京某老年大学楷书班学员葛香齐说。作为公立的老年大学,不少老年人都是连夜排队才报上名的。每个学期火热的报名现象,让学校管理者既感到欣喜又觉得发愁。<h3></h3> “我们一报名,首先学校内就全满了,老班全满、新班也满。<strong>新生5点多就来报名,有的最早头天晚上11点多就来排队报名</strong>。”北京市东城老年大学校长杨书章说。央视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所学校以老学员为主,新学员占比不到10%,由于名师授课且学费低廉,能进来的人不愿意轻易离开,老学员不毕业,新学员难入学。<h3></h3> 为了解决老年人上学难的问题,杨书章开始通过扩充校舍、增设新课、增加新学员比例等措施,更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入学需求。“为了解决新生问题,我们拿出20%的名额对待新生,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杨书章说。目前,我国已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其中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strong>5%</strong>。<h3></h3> <h3>“现在初步统计,大概<strong>全国的老年人至少要8到10个,才能有一个座位</strong>。”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说。</h3> <strong>供需缺口大</strong><strong>民间资本青睐老年教育市场</strong><br><br>虽然老年大学火热,然而央视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优质民办老年教育机构为数不多,未来该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老年教育该如何发展?△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今年,69岁的朱玉萍,跟随着孩子来到北京,半年前还在为上老年大学发愁,家周边的公办老年大学早已报满,在试听了各类机构的课程后,她最终选择了一家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像外地人想找这样的不太容易,虽然它不是公立的,但是它的办学的方向、学习的设置、课程的安排,还有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就很适合我。”朱玉萍说。<h3></h3> 近几年,随着老年教育需求增加,<strong>一些民间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老年教育</strong>。记者见到党越的时候,她刚刚见完一拨对老年教育感兴趣的投资人。<h3></h3> “今年已经接近一百个投资人跟我聊过了,将近几十个同行说要来我们这取经什么的。”快乐50老年大学创始人党越说。&nbsp;蓝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陈晶认为:“我们其实认为很多领域里面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快速地复制成熟领域的经验。”<h3></h3> 业内人士表示,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将老年教育纳入战略规划,首先在土地方面提供有效供给。“老年教育供给和需求矛盾非常突出,核心只有一条就是<strong>土地</strong>。各级政府在这一块要转变观念,把土地拿出来,或者说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来,比如说各级政府办一些公办的老年大学,基础设施都由政府去举办,但是交给社会力量去经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h3></h3> <p>业内专家表示,在政策方面,也要适当向民办校倾斜,同时调动社会多方力量,用市场化的方式满足老年教育带来的新需求。党俊武认为:“在政策上,比如说它的申办,包括师资教材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指导,总的趋势应该是事业和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nbsp;”<strong></strong></p><p><br></p><p>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教育正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新需求。虽然需求庞大,但目前市场所能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却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热情高涨的“求学”需求,老年大学仍然面临“一座难求”的现状。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所公办老年大学,学生人数达到4000多人,尽管每年开设的班级增加到了一百多个,但入学的名额仍然是一号难求。<br><br>有关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现象,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仅是限于部分城市。近几年,全国老年大学数量有所增加,但是老龄化在加快,供需缺口仍在扩大。<br></p> <!----><!----><!----> 图源 中商情报网 数据来源 社科院 老年大学不同于养老院,后者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在相关政策上有更多的支持。但是,随着老龄社会进程不断加深,主要为老年群体提供文化、学习等服务的老年大学,也越来越成为刚需。这自然要求,养老资源的供应和投入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生活服务方面,文化服务同样不可缺。所以,要缓解老年大学“一票难求”的状况,首先政策层面要转变观念,让社会养老资源和基础设施的供应,实现基本生活服务与文化服务的同步。<br><br>这方面其实并不缺乏顶层设计。如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对照这一目标,各地到底落实得怎样了,应有一个全盘的摸底。另外,老年大学建设,不仅仅是需要土地资源,它与一般学校一样,也需要相应的人才、技术支撑。就此而言,加大老年大学的建设投入力度,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br><br>当然,这也不是说只能由政府“包干”。像发展养老院一样,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同样重要。这方面首先需要有更明确的制度规范,真正打消民资的进驻门槛和后顾之忧。像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就提出,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主要包括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问题,扩大养老服务产业相关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全面落实外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国民待遇等3项措施。发展养老大学,也需要这样的政策支持。 <p>不过,建设老年大学,也要吸取养老院建设上的教训。一方面,各地可以参照养老院的建设投入规模,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相应的老年大学建设指标;另一方面,养老院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低到可怜”的尴尬,老年大学建设应该避免这样的尴尬。除此之外,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服务需求,也不必限于老年大学这一种形态,完全可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创新服务。<br><br>银发社会正在加速到来,它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乃至新挑战,而养老正是其中之一。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养老院、老年大学等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个都不能少。这方面,需要加速补课,与老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赛跑。</p> 内容来源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