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祖国七十华诞的炮声还在耳畔回响,阅兵式上的激情与精彩还在心中澎湃,海南小语盛会应时而来。我们怀揣着欣喜与企盼,乘着金风,约上新朋友——统编教材再次踏上追寻之旅。</h3><h3> 2019年海南省小学语文省级骨干、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学科专题研修暨第二次集中培训活动于10月9日正式开启!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海南省教师培训院关心风主任,特级教师王国健、林尤雄、陈顺、朱文武、林朝阳、刘顺泉、王先云、冉茂娟等,还有各名师工作室的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本次活动还特邀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小语教研员王爱华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温州教师教育院何必钻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南通紫琅一小校长姜树华老师。</h3> <h3> 10月9号上午10点左右就有老师开始陆续到达活动地点报到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专题研修的主题是义务教育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力、表达力和思维力。活动形式将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专题报告和示范课引领;省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省内外小语专家围绕专题进行现场学术沙龙。</font></h3> 第一篇 提升表达力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 </b></font></h3> <h3> 10月9号下午,我们迎来了全国特级教师、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爱华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题为《统编教材习作编排及教学建议》的报告。王老师从新教材的思想沿革、编排特点、内容解读、教学构想四方面展开报告。</h3><h3><br></h3> <h3> 王老师认为,统编版教材继承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作文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基础。编排上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均衡性、渐进性四个特点。新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写实与想象并举,方法与过程并行,感性与理性相融,评讲与自改交互。</h3><h3><br></h3><h3></h3> <h3> 王爱华老师还对习作教学进行了总结:统编版习作板块设计便教利学,阅读与表达并重,写实与想象并举,方法与过程并行,感性与理性相融,评讲与自改交互。号召每位老师研究教材、尊重教材、用好教材,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发展。</h3><h3><br></h3> <h3> 王老师的报告站位高,解读精准,既有纵向的序列化梳理,又有横向的系统化解析,还有现场提问互动,凸显了她深厚的学术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实践经验。她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厘清了方向,指明了统编版作文教学的崭新路径。我们要深入思考,将王老师的指导意见与情境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开辟情境教育的新征程!</h3> <h3> 习作单元独立成为一个单元,这应该说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大的变革。这个单元中既有阅读教学课文,也有习作例文,到底该怎样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去落实学生表达力的培养与提升,10号上午,王爱华老师和来自海口市英才小学的小学语文省级骨干王鹏老师利用五年级习作单元教学为我们指明了路径。</h3> <h3> 王爱华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习作单元的阅读课《夏天里的成长》。开课伊始,王爱华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了单元导读中的名言“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直指“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单元目标。接着纵览了本单元学习篇目,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有目标。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全文中心句与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展开教学,不断采用比较、归类法引导学生学习,在不断比较、归类中提升表达力。</h3> <h3> 王鹏老师执教的是习作课《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课一直是一线老师头疼的课型,可王老师却上得有声有色。开课时,王鹏老师带领学生游戏于汉字王国,看词猜字,看字填词。正当学生思维激活,火花迸发之时,王老师让学生“任选一个汉字做题目或者中心,选择哪些事例或者方面来填写?”完成学习活动单。同时充分发挥本单元阅读课和习作例文中经典句段的范例功能,帮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把内容写具体。</h3> <h3> 为让学员对“提升学生表达力的策略如何在课堂中落地”有更清晰的认识,冉茂娟主任主持了精彩的主题沙龙活动。引领专家王爱华、关心凤、梁胜娟、林朝阳、王鹏、黄燕等老师围绕“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表达力”各抒己见,为老师们出谋划策。关主任强调“规范的阅读才有规范的表达,字词句的积累是根基,必须在实践中落地”“要关注语境意识和读者意识”;林朝阳老师用三个词精准表达了她的观点“得法、用法、有法”;王爱华老师表示“高品质的表达来源于高品质的阅读”“积累多不等于表达力强,从积累到表达,还需要有方式方法”。专家们的引领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加深了对统编教材的认识。</h3> 第二篇 提升阅读力 <h3><font color="#ff8a00"><b> </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10号下午,我们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浙江温州名师何必钻老师的精彩报告。何老师的报告题为《让阅读力生长——指向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思考》。何老师以教学实例为载体,引导学员从侧重语用教学、关注阅读力培养两个角度去思考课堂中学成铺展的异同。在培养学生阅读力的策略方面,何老师总结的几个观点更深刻的影响了学员的思考向纵深发展——</h3><h3> 1.方法要看得见,要细化,只有看得见才学得会。</h3><h3> 2.阅读策略的目的,是教给方法,培养阅读思维。</h3><h3> 3.没有亲历过程,就没有习得阅读能力</h3></font></h3> <h3> 11号上午,何必钻老师又和海口市第二十七小的省级骨干杨佳慧老师同台展示。杨老师执教的是文言文《伯牙鼓琴》,何老师执教的是《青山不老》。两节课异曲同工,紧紧围绕“如何将提升学生阅读力在课堂落地”展开教学。</h3> <h3> 课堂上,何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好学习支架,直指阅读策略,提升学生阅读力:一、抓住关键问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情感;三、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何老师借助课前阅读提示中两个小问题合成一个大问题,学生在活动中既培养了阅读力,同时又训练了表达力。从“每天”到“15年”再到“永远”,在这些普通平实的词语品读中,让学生懂得了“词语是有味道、有温度、有情感的”。整节课堂都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得到成长。</h3> <h3> 何必钻老师强调的“只有看得见才能学的会”的阅读策略教学法在杨佳慧老师这节课上得以充分体现。当学生朗读出现断句问题时,杨老师就提供断句模式让学生去发现文言文朗读断句方法:人物/事件,虚词前/后,意思独立的词前/后;当学生在翻译理解上有难度时,杨老师又提供范式,引导学生学会“留、猜、删、调”四步法。杨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发展规律,总结方法,习得策略,将学生阅读力的提升真正落实在课堂中。</h3><h3> </h3> <h3> 富有浪漫情怀的朱文武老师用一首优美的小诗,带领老师们开启了“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力”的专题沙龙之旅。引领专家何必钻、王先云、吴欣、梁晓平、陈顺、杨佳慧等老师,从三个方面为在场老师送上了精神大餐:1.提升学生阅读力有哪些着力点?2.统编教材在提升学生阅读力方面有哪些亮点?3.统编教材背景下提升学生阅读力如何落实在课堂上?王先云老师首先引导老师们厘清了阅读与阅读力的关系,他从读者角度、心理学角度和教学角度谈了对阅读的解读,比如从教学角度看,阅读是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语文经验,对某一篇文章产生的理解和感受(王荣生),然后介绍了PISA的阅读力的解释,即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力并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使用、反思书面文本并参与阅读活动的能力。在谈到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时,他主要介绍了几种方法:设计有指向、有逻辑的学习活动;搭建适度的学习支架;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三种阅读的方式,蚂蚁式阅读、蜘蛛式阅读和蜜蜂式阅读。陈顺老师说:培养阅读力,一定要创设阅读语境,激发兴趣点,不仅要多读,爱读,更重要的是会读。<br></h3><h3> 专家们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心。</h3> 第三篇 提升思维力 <h3><font color="#ff8a00"><b> </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1号下午,我们再次聆听了江苏名师姜树华老师的讲座。他的报告题为《深度学习——为发展思维而教》。姜老师用当下热词对人们思维的消极影响提醒语文人要注意培养阅读思考力。姜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失语文思维的现象:思维跳跃,缺乏路径;逻辑不清,缺乏层次;思考单一,缺乏主体。同时提到了语文思维的三个基本特质:聚焦“力点”、关注“力矩”、多个“力向”。随后分享了提升语文思维力的四个策略:笼而统之、感而化之、推而广之、敬而远之。并通过具体事例进行阐述,浅显易懂。最后姜老师独具匠心地用思维解读桃花源记结束了精彩的讲座。</font></h3> <h3> 姜校长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到新颖的观点深深地震撼了每位老师。活动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停。</h3> <h3> 12号上午,我们领略了姜树华老师在课堂的风采。他执教的是五年级习作单元阅读课《松鼠》。课堂上的他依然是那样激情昂扬,幽默睿智。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思维力的培养与提升,姜老师设计独特。一、注重考察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时,姜老师设计了四个判断句子对错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看,你们想知道的内容作者都写进了文章里。”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传递“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二、注重揣摩文本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你认为哪些词语很特别?“你认为哪些词少了它就没有味道了?”真正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表达。</h3> <h3> 滨海九小的省骨曾昭莲老师展示的是六年级《桥》。这是一篇小说,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文体意识,运用什么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力,曾老师在课堂抓住“生与死的矛盾,老汉有情与无情的矛盾”以及小说的虚构性特点展开教学。</h3> <h3> 在主题沙龙活动中,几位专家就“统编版小学 语文教材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展开了研讨。各位专家从三个方面畅所欲言,侃侃而谈:一,从语文角度看,你认为学生的思维力有哪些?二:从两节课来看,哪些地方发现了学生的思维力?三、统编教材背景下如何发展学生思维,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或策略?</h3><h3> 刘顺泉校长认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同。既要有求同思维也要有求异思维。</h3><h3> 姜树华校长就老师们还存在的困惑做了进一步阐释:《松鼠》在习作单元的任务是什么,定位要准。1要有读者思维:写什么,怎么写读者才喜欢,2.要有表达思维:准确,生动,有条理。说明文要以说明白了为目的,3.要有人文思维</h3><h3> 王国健老师认为阅读力和表达力都是思维力的外在表现。两节课都体现了文体思维。</h3><h3><br></h3> 结语 <h3>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不经意间,四天的培训学习转眼就结束了。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研讨到达终点。这只是为海南小语教学改革新征程吹响了号角。聚焦统编教材,成长专业能力,我们会沿着专家引领之路,努力向前!</h3> <h3> </h3> <h3>指导:王先云 张玉娟</h3><h3>图文:庞微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