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厚土在陕西——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一撇

王洁

<h3><font color="#010101"><h3> 我三十年前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时的印记已经模糊不清了,几十年来,生为陕西西安人的我,厚重的陕西历史文化越来越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自信和快乐,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变老,更需要我想去更深入了解陕西历史文化以便充实自己,于是,学习和参观(历史博物馆)是我一直的向往。</h3><h3> 前不久,趁着退休后闲赋在家无大事可做的美好时光,我再次来到西安市翠华路上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h3><h3> 参观和游览说一样也不一样,游览是一种休闲游玩观光幽转的游玩方式,而参观就是对特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学习了解的过程。</h3><h3>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通过对陕西地区历年来发掘的历史文物进行展出,从多角度、多侧面向广大观众揭示陕西历史和中国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了陕西这个黄天厚土的古老大地和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h3><h3> 在我三十年前的印象里,陕西历史博物馆就像过去的大商场结构的平面大厅式展览馆,里边的文物也就几千件左右,其实三十年前陕西发现的文物还是很丰富的,因为它源自于陕西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有着十四朝古都的辉煌时期,有着世界四大古都中心城市,有着3000年前开始的周秦汉唐灿烂文化,陕西的黄土是厚重的,陕西的历史是古老的。</h3><h3> 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恢宏大气,博物馆建筑整体充分体现了设计大师张锦秋“在技术上达到国际水平,建筑艺术上成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的设计思想,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辉煌时代的风貌。文物展厅为两层楼和地下室结构,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h3><h3> 据介绍,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馆藏文物达171万件,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h3><h3> 还好,现在可以通过预约,使用身份证可以免费参观主要展厅文物,但是你要仔细观看,没有3-4个小时的时间是看不完的。如果你要全部看完(包括收费展厅),没有一天的时间是看不完的。</h3><h3> 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到底都有些什么文物呢?我还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看吧。</h3></font></h3> <h3> 进入文物展厅,进门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头石狮子矗立在大厅,只见它张口吐舌,筋肉突出。前肢和足爪被刻划特别坚实粗大,从而把狮子雄健的形象,加以有力的夸张。</h3><h3> 这头大狮子来自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位于今咸阳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东)。它造型宏伟、气势磅礴,堪称“东方第一狮”。</h3><h3> 它张开的大口仿佛是要向参观者讲述陕西的历史和文化。</h3><h3><b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01</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人猿揖别</font></b><br></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3>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陕西西安蓝田县西北10公里处陈家窝泄湖镇附进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后被命名为“蓝田猿人”化石。经测定,化石的地质年代为115万年,是我国北方发现的地址年代最早的猿人化石(北京猿人70万年,云南元谋猿人164万年)。</h3><h3> “蓝田猿人”化石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按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猿揖别(读音:yī bié)的意思就是古猿进化成人后,“人”就和“猿”包括其他动物区别开了,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按中国科学家的说法,“蓝田猿人”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作为人的物种的进化和发现。</h3><h3> 再进一步扩大一些知识,据有关资料和文献报道,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地质年代“古人猿”化石是来自非洲东部地区,地质年代大约在250万年(但不是说“人”和“猿”就区别开了),到了大概200万年时能使用石器的新人类物种——直立人进化产生了;另外人类学家通过基因测定,认为全世界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而有美国科学家说,根据基因测定,人类和猿的‘揖别’不超过14万年。还有一些科学报道,直立猿人进化到20万年前才是现代人的分水岭。是不是越来越‘乱了’。</h3><h3> 科学发现和研究的越深入,事实接近就越近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史前时代蓝田猿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石器时代陶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石器时代陶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石器时代陶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石器时代陶器</h3> <h3></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石器时代陶器</h3><div><br></div><div> 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代表是西安半坡(距今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聚落遗址)、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它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div><div> 不容置疑,陕西是人类先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改造自然,一步步地揭开了古代文明历史的序幕。</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02</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凤鸣岐山</font></b><br></div><div><br></div><div> 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也叫西岐,现在的地方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凰,祥鸟,雄曰凤,雌曰凰,天下有德乃现。这是一般辞书对“凤凰”的解释。传说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来岐山。</div><div>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div>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h3></h3><h3> 西周时期铜器工艺发展很快,铸造水平也很高,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h3> 铭文是西周器的重要特征。西周铸铭多具系年记事性质,成为编年分期研究西周铜器的重要依据。<br> 西周铜器的早期是商代铜器的继承发展期。此期虽有若干新的因素,但总体上商代铜器的传统仍然极为强烈,很难在商周之际划出截然的界限。<h3></h3><h3> 铜的冶炼和青铜器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标志,从世界范围内看,世界各国及各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不仅不尽相同,而且各地的冶炼铸造技术水平发展并不平衡,有的很先进,有的很落后。</h3><h3> 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最早使用青铜器,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h3> 已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距今约4800年,经检验,是用锡青铜铸成的。<br> 古代印度青铜器制造年代约有4000多年历史。<br> 公元前10世纪前后,欧洲人已用失蜡法铸造铜器。<br> 非洲地区稍晚,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周时期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周时期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周时期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周时期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周时期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建都丰镐-西周青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铜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青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簋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青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青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铜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青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青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周青铜器</h3><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03</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东方帝国</font></b><br></div><div><br></div><div> 西周时期,活动于与今甘肃天水地区的秦人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甘肃天水的秦亭,因此有学者说秦人起于天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被赐予“岐以西之地”(今关中西部宝鸡市岐山县)。从此,秦人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跻身于诸侯国之列,以崭新的政治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br></div><div> 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公元前888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族称,建立秦国,史称“嬴秦”。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国,“秦”成为国号。秦始皇统一后,仍然以“秦”为国号。</div><div> 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br></div><div> 秦朝(建都于咸阳)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统一六国后,其版图扩大到了340万平方公里,并开始修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抵御外侵的长城。</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秦石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秦陶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秦瓦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秦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秦铜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国兵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国兵器-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国铜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一号墓铜车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兵马俑-陶俑</h3><div><br></div><div>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全国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货币,为帝国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后来的汉唐朝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当时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向前迈进了非常大的一步。</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统一的权和升(量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铜鸿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铜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石片盔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跪俑</h3><div><br></div><div> 秦始皇陵出土,俑面、颈部均为黄绿色,具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秦-兵俑</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04</font></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大汉雄风</font></b></p><p><br></p><p> 汉朝(前202年-8,23-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p>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br>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br>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汉朝强盛时期,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br> 博物馆里展出的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如汉金饼、西汉“皇后之玺”玉印、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彩绘陶钟、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西汉彩绘骑兵俑、西汉上林铜鉴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彩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时期农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时期存粮器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时期工艺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时期工艺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铜簋</h3><div> 簋,读作guǐ,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铜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灯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铜器艺术品-雁鱼铜灯</h3><div> 雁鱼铜灯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br></div><div><br></div><div> 汉代时期的铜器已经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了。制作特点上不像商、周、战国时期多饰的花纹,而是以素器最流行。或者仅有简练的弦文,再或者仅仅装饰铺首。<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兵马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马踏匈奴石像</h3><div><br></div><div> 公元前三世纪,匈奴被冒顿单于统治,国力非常强大,多次侵犯汉朝边境。汉武帝年间,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将领对匈奴进行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朝收复河套并占据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关系,为汉朝与西域之间开辟通道,而匈奴则狼狈北徙漠北,匈奴帝国从此逐渐走向衰亡,匈奴威胁基本解除。<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陶工艺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时期佛教铜像</h3><div><br></div><div>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新莽时和东汉前期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的。佛教传入中国时,儒学兴盛,道教创立,佛教发展受限,至五胡乱华之后方有发展。<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汉时期佛教铜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05</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冲突融合</font></b></h3><div><br></div><h3> 东汉末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史称“五胡乱华”的动荡时期,也称为“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大分裂时期。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从而造成的与汉族政权对峙的一个特别动乱不堪、互相残杀的时期。<br>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br> “十六国”:指的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实力强劲的小国家。<br> 然而,这一动荡也使北方各族的大举内徙从而促成了民族大融合。<br> 这纷纷乱乱的十六国(或称十六朝),在陕西建都的有4朝,它们分别是:<br> 汉、前赵(304年-329年),建都长安;<br> 前秦(351年-394年),建都长安;<br> 后秦(384年-417年),建都长安;<br> 胡夏(407年-431年),建都统万城。<br>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魏时期女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魏吹号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六国骑马吹号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六国座女鼓乐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周汉白玉佛菩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周菩萨像</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06</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盛唐气象</font></b></div></b><div><br>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br>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唐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1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2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br> 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br> 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br> 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br>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文物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三彩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仕女图壁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h3><div><br></div><div> 1000多年前,唐玄宗将宠爱的武惠妃下葬于敬陵,并赠与其一般妃子难得的贞顺皇后的殊荣。但敬陵位置在哪里?多部史书记载不一,因此1000多年来,关于敬陵位置到底在哪里一直没有定论。<br> 陕西省文物部门对埋藏石椁的庞留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证明了庞留唐墓就是埋葬武惠妃的敬陵,从而破解了千年敬陵位置之谜。<br> 贞顺皇后身份揭秘:唐玄宗贞顺皇后,又称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是杨贵妃(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38岁时去世,唐玄宗追赠其为贞顺皇后,葬于敬陵。<br> 敬陵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当地群众祖祖辈辈只知道村外有个高19米、周长56米的覆斗形状的大冢。<br> 该冢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盗劫。最大的一次是2004年,惨遭洗劫和毁灭性破坏。据该村村民回忆,此次盗墓,盗墓者甚为猖獗,从深夜开始,到第二天早晨8点多,动用炸药大型绞盘、起重机吊车、装载车,附近村内撒有岗哨,带有枪支。就连村内电话也被监控。光天化日,明目张胆。盗墓团伙将盗取的一套石椁以100万美元倒卖走私到了境外。<br> 2010年6月17日,陕西省公安机关将从美国追回的唐贞顺皇后陵墓(敬陵)被盗石椁正式移交给陕西省文物部门。<br> 鉴于唐代贞顺皇后石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彩绘色彩丰富且保存较好,艺术价值尤高,因此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br> 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图片,实物在地下室,不公开展出。<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百马图(局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铜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三彩仕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三彩马</h3><div> 用“三花”来装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流行的时尚,也是良马和等级的体现。<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三彩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金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仕女俑</h3><div> 她们面庞丰润,站姿优雅,体现唐代女性柔美、端庄、矜持、风雅和高贵。<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银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鼓乐陶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镇妖俑(墓室用)</h3><div> 依照天神形象塑造,通过高矮强弱鲜明对比,表达正义必胜的主题。<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胡人驼队-骆驼乐队</h3><div><br></div><div> 这个唐三彩载乐骆驼俑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br> 该作品由七男一女构成,以驼代步,一路乐舞而来。<br> 骆驼,来自遥远的波斯古国;笛、笙、箫,是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乐器;琵琶、箜篌、拍板、排箫,则来自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各国……一方小小的舞台,凝聚着中原与西域文化完美结合的浪漫想象。<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胡人驼队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墙砖</h3><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07</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告别帝都</font></b></div></b><div><br> 自从唐朝灭亡之后,距今已有1100多年了,西安再也没有成为首都,究其原因大概如下:<br> ①气候原因:《战国策》一书也记载当时关中被称为“天府之国”,但是自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关中的气候就变得越来越冷,再加上人口越来越多,关中地区已经需要从别地运粮了,再后来气候变得干旱,连水也不够了,粮仓的地位也让给了南方。<br> ②经济原因:隋朝开凿大运河,让东边尤其是洛阳,开封的经济,交通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西安由于地势太高,运河不通,发展速度也就降下来了。<br> ③军事原因:安史之乱之后,西域丢失,吐蕃,西夏相继崛起,西安变成了边疆城市,而此时的中国统治者也变得自保,没有扩张意识,所以宋朝选择了远离边疆的开封以及杭州作为首都,西安逐渐失去了首都的光芒。<br>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和西安,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h3> 也许再过千年,随着气候的变化,西北地区又会回到周朝时候的湿润温暖环境,西安又会成为各朝帝都,再次展现千年辉煌!</h3></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宋-总领军铜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北宋-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h3> <h3> 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到公元907年唐末,时间跨度近2000年,共有十四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其中十三个王朝建都长安,建都历史达千年之久,可见陕西以及西安(长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h3><h3> 关于西安(长安)号称“帝王之都”,历史上共存十三朝古都,网上有人提出质疑,说秦朝是在咸阳建都的,不能算在西安身上。</h3><h3> 关于这一点,专家是这么解释的 :</h3><h3> 历史上,今天的西安和咸阳同属一个城市,西安和咸阳是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两市相距25公里,从古时长安与咸阳的关系可见一斑。</h3><h3> 秦朝都城在咸阳,但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西汉未央宫前殿,位于渭水之南,在今天西安市未央区);“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所以历史上长安和咸阳为一地。</h3><h3> <font color="#ed2308">最后,再总结一下我们大西安历史名称的演变过程:</font></h3><h3>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h3><h3>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h3><h3> 至西汉初年,刘邦(汉高祖)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br>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以长安为起点丝绸之路,从此,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h3><h3> 隋朝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br>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br>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唐-骑驼胡人小憩俑</h3><h3><br></h3><div> 走马东西去,骑驼逐梦来。</div><div> 历史激励着我们追梦未来,让我们与这个时代同行,不断开拓,勇往向前。</div><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08</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镇馆之宝</font></b></h3><div><br></div><h3>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8件镇馆之宝(国宝),它们分别是:<br> 1,镶金兽首玛瑙杯<br> 2,西周旟鼎<br> 3,五祀卫鼎<br> 4,多友鼎<br> 5,皇后之玺<br> 6,鎏金银竹节熏炉<br> 7,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br> 8,客使图<br> 9,阙楼仪仗图<br> 10,马球图<br> 11,宫女图<br> 12,鸳鸯莲瓣纹金碗<br> 13,青釉提梁倒灌壶<br> 14,三彩载乐驼<br> 15,鎏金鹦鹉纹提梁壶<br> 16,黑釉油滴碗<br> 17,狩猎出行图<br> 18,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镶金兽首玛瑙杯</h3><div> 唐代酒器,国之重宝,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西周旟鼎</h3><div> 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餮纹。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3-五祀卫鼎</h3><div> 西周早期的文物,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卫和邦君厉之间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情况有重要作用。<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4-多友鼎</h3><div> 西周晚期文物,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鼎铸于西周厉王时期。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历王时期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皇后之玺</h3><div> 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皇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6-鎏金银竹节熏炉</h3><div> 西汉文物,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汉武帝时称“阳信”者惟其姊阳信长公主。阳信家当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家,它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阳信家。<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7-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h3><div> 唐代文物,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br>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的一件就是这个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8-客使图</h3><div> 客使图,出自陕西省乾县距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中人物均为真人大小,共有6位人物。描绘的是唐朝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9-阙楼仪仗图</h3><div> 阙楼仪仗图,均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马球图</h3><div> 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1-宫女图</h3><div> 唐代文物,宫女图,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此画为国宝级文物。<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2-鸳鸯莲瓣纹金碗</h3><div> 鸳鸯莲瓣纹金碗,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碗由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这两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3-青釉提梁倒灌壶</h3><div> 宋代文物,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4-三彩载乐驼</h3><div> 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台,台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人们戏称为唐代版的“七个小矮人和一个白雪公主”的文物。<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5-鎏金鹦鹉纹提梁壶</h3><div> 鎏金鹦鹉纹提梁壶,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达1789克。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可活动提梁插入焊接在罐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内,底部为圈足,足与罐体的连接处加焊一圈圆箍,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6-黑釉油滴碗</h3><div> 宋代文物,黑釉油滴碗,高8.5厘米,口径30厘米,底径10.6厘米。出土于陕西渭南。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7-狩猎出行图</h3><div> 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厘米,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8-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h3> <h3><font color="#010101"><h3> </h3><h3><br></h3><h3> 好了,只是因为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撇了一眼,看不完也看不够馆藏文物,所以:</h3><h3> 篇幅有限,不一而足,</h3><h3> 知识有限,不一而述,</h3><h3> 兴趣有限,不一而观,</h3><h3> 生命有限,不一而论。</h3><h3> 谢谢浏览,欢迎点赞!</h3><h3> </h3><h3> 王洁,2019年10月12日于西安。</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