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金秋十月建国大阅兵之际,辽宁省军区通知我们家人,I0月1日一10月8月上午8点半,辽宁卫视将播出"红色记忆不能忘却的故事"专题,10月2日上午8点半播出的,是我爸爸的专集,妈妈马上通知转告每个孩子和亲朋好友,届时收看。</h3> <h3>一抹穿透红色岁月的记忆,一部气壮山河的红色史诗,一曲可歌可泣的长歌,一部震撼心灵的红色交响。</h3> <h3>辽宁省军区,在近百个干休所,经历了一年多的挑选,选出老红军、老革命典型事例150余人,最终选出8名,在70周年国庆之际,由辽宁卫视1—8号每天播出一集。</h3> <h3>第二集我的父亲,在10月2日播出。</h3> <h3>在大兴安岭深处,生活着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鄂伦春。鄂伦春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以狩猎为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走出山林修房定居。</h3> <h3>这张照片,记录着有关鄂伦春部落生死存亡惊心动魄的故事。</h3> <h3>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鄂伦春即将解放。</h3> <h3>然而,黑河地区的土匪,通过拉拢、恐吓等手段,蒙蔽和裹挟了一个近两百人的鄂伦春部落负隅顽抗。</h3> <h3>时任四野二纵五师的独立团团长的李延培,被负责剿匪的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于天放点将,调到北安任剿匪警卫团政委。</h3> <h3>我的父亲李延培,1935年在陕北加入红军,参加过平型关战役,。</h3> <h3>机智勇敢,战功赫赫,绰号“李闯王”。</h3> <h3>一到北安,信心满满的李延培,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h3> <h3>不许开枪!</h3> <h3>李延培的妻子李民扶回忆说:为了保护这个民族,只能他打我们部队,我们不能打他。</h3> <h3>为了保护少数民族,党中央明确规定:只能劝降,不能围剿。为此,先头剿匪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h3> <h3>李延培的儿子李东海,回忆爸爸说过,劝降的我军将士上去了十二拨,上去之后都被杀害了。</h3> <h3>为了让官兵少流些血,李延培说服上级,决定深入虎穴,亲自上山劝说受蒙骗的鄂伦春族人,此行危险重重,九死一生。</h3> <h3>而此时,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已经有孕在身。</h3> <h3>我妈妈说,那时她怀孕四个月了。</h3> <h3>李延培瞒着妻子,与一位参谋毅然踏上了兴安岭。此去,他已做好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思想准备。只是舍不得初婚的妻子和腹中的孩子,他与团长范德林交代,如果我不能回来,希望你照顾好我的妻子和孩子。</h3> <h3>李延培的到来,在部落里引起了轩然大波。</h3> <h3>国民党特务,对鄂伦春首领莫东生和莫金生两兄弟说:这是个密探,如果放他回去,解放军大部队马上就来围剿,你们鄂伦春族人将会面临灭顶之灾。说完不由分说就要枪毙李延培。</h3> <h3>李延培的儿子李东海说,爸爸曾和他说:上山后就扒光,五花大绑绑在树上。</h3> <h3>生死关头,李延培泰然自若。</h3> <h3>滔滔不绝地向鄂伦春莫氏兄弟,讲明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形势。</h3> <h3>将信将疑的莫东生,说服众土匪放下了枪。</h3> <h3>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土匪司务长带土匪下山打猎,打到一头大野猪拖不动,天黑了也没有回来。</h3> <h3>山上的土匪认为是被李延培带来的解放军杀害了,于是又要枪毙李延培。</h3> <h3>李延培镇定地说:我死了没什么,问题是你们咋知道是解放军打的?我知道你们鄂伦春村人仗义,就是死,也要让我死个明白,弄个清楚。</h3> <h3>这一下子又说到了莫东生的痛处。深夜,打猎的回来了,莫东生亲自给李延培松了绑。</h3> <h3>在李延培的艰苦努力下,处在历史与战火夹缝中的鄂伦春部落,就这样重返人民的怀抱,走向新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