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篇游记是记录自驾新疆旅行的,可到第二部分才开始写进入新疆的事,整个第一部分写的都是进疆前的所见,足见新疆之遥远、国土之广大。</h3><h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总人口计2444万,其中维吾尔族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780.25万人,占39.75%;哈萨克族138.16万人,占7.04%;回族87.63万人,占4.46%;柯尔克孜族17.12万人,占0.87%;蒙古族16.96万人,占0.86%;其余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h3><h3> 维族和柯尔克孜族主要生活在南疆,南疆相对于整个新疆偏僻一些、自然环境艰苦一些,而也更吸引我一些。</h3> <h3> 南疆要约占到整个新疆面积的三分之二,南部是魏巍昆仑山脉,和青藏高原连在一起;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和北部天山的交汇处,中间是塔里木盆地,也是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是无人区。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我国古代称为葱岭,古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是我国通往中亚诸国的重要通道,在南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加之叔父曾在这里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工作生活多年,他著的作品中对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有过描述和研究,使我对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向往。</h3> <h3> 7月18日(第6天),上午9点离开茫崖,沿315国道准备再次翻越阿尔金山进入新疆境内,经过若羌县,到达且末县,大约有650公里路程。上山的路从沟里缓缓爬升,山体是西北常见的松散石头夹杂砂石,寸草不生,谈不上风景。</h3><h3> 垭口处是一片开阔地,建有一个公安检查站,全部是特警武装检查,车上人员走专用通道,刷身份证,并接受询问,一般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驾驶员在车辆通道接受检查,刷身份证、刷脸,检查所有证件、车辆后排座位、后备箱。此后,在新疆境内的旅程中,这种检查比比皆是,记不清多少次了,有时还要打开引擎盖,不是一般的严格,像如临大敌一般。但对像我们这种来新疆旅行的人很有礼貌,有时还善意提醒“路上开慢点”、“注意安全”等,虽说有点麻烦,但也确实给初来乍到的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从内心为他们的敬业、辛苦点赞!</h3><h3> 离开检查站后,山路沿狭窄的峡谷蜿蜒而下,一路大下坡,约70~80公里后出了山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坡度仍很大,真像是要走向“盆底”一般。</h3><h3> 下午三点左右远远望去看见了绿色的树木,到达若羌县城了,县城不大,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显得有点落后,街道上明显有沙尘,饭馆很少,在一家冒菜馆解决了午饭。</h3><h3> 若羌县,是汉朝时西域三十六国中鄯善国所在地,古丝绸之路南线上的重要通道,是我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约相当于两个浙江省的面积,人口只有3.4万人。听说有古鄯善国都城米兰遗址,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在哪里,终于有一个人说知道,现在只是沙漠上几个土疙瘩,看不出什么,也没有人看管,哦,原来如此,不看了。</h3><h3><br></h3> <h3> 离开若羌向西而行,左边是魏巍昆仑山脉,山顶积雪隐约可见。此时正值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火辣的太阳悬在头顶,干燥的空气仿佛要把人身体里的水分吸干。枯燥单调的戈壁沙漠,初看有种西部塞外苍凉悲壮的美,可看得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心情有些沮丧,但又想戈壁沙漠也是美景呀,不来这里哪能看到戈壁沙漠啊!</h3> <h3> 离开若羌时交警发了限速条,国道限速60,一路上摄像头密布啊,不但有固定测速,还有区间测速、流动测速,新疆的公路限速和交警执法之严格全国有名的。黄昏时(晚10点左右)路边出现了大片的胡杨树、草地、湿地,但天越来越黑了。就这样到晚上11点时才赶到且末县,并在进县城时因车没关大灯而受到交警的警告。</h3><h3> 7月19日(第7天),早上10点(这里晚上10点天才黑,早上10点人们才上班)吃早点和给车加油时开车在且末县城街道上溜达了一圈发现,这里的人们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县城比若羌县要大要繁华,抄一条乡道上国道时从几个村子里穿过,看到维族人的平房及院子,看到不少维族老人、妇女和孩子。路边是新疆特有的又直又高的白皮杨树,在一个馕摊买了几个馕作为零食,很好吃,此后的旅途中,馕就是我们主要的零食啦。</h3> <h3> 且末县这一块绿洲面积比较大,出了县城有30多公里路边是树木或果园、农田,之后又是无尽的戈壁沙漠。在约50公里处,遭遇到且末交警的严厉执法,我被两名交警告知超速了,他们手中拿着一个像手机一样的东西,上面显示着流动测速的记录,同时还有几十辆车都被挡住接受处理。经我好说歹说,警官终于同意不扣分、罚款100元的处罚,我是千恩万谢了!新疆交警虽然执法严格,但对内地来的车辆也有人性化的一面。</h3><h3> 接受处理耽误了近一小时,之后开车是小心翼翼了!车速严格控制在60码,鬼知道流动测速在哪里啊。又遇到一大片胡杨林,把车停在路边一颗胡杨树下,午休了一会。</h3> <h3> 下午三点左右到达民丰县,县城规模看似不小,街道很宽阔,在街上找到一家面馆,吃了正宗的新疆拌面,拉条子面和炒菜是分开端上来,自己拌着吃,但面条过了凉水(应该是生水),太硬了!不合我们的胃口,凑合着吃了点就上路了。</h3><h3> 出了县城还是无尽的戈壁,不时有些沙丘。走了约50公里时,天边出现了漫天的黄雾,车外的风声也更加凄厉,遇到沙尘暴了!路边也出现了“风沙路段”的字样,不一会,遮天蔽日的沙尘“吞噬”了我们,能见度就是几十米,自重2.3吨的车竟然不时的摇摆,流沙不断地从车前掠过,老婆吓坏了,觉得要有危险发生,其实是有惊无险,这路不处于沙漠中心,如果有危险交警会封路的,而且还有车相会而过。</h3> <h3> 本来今天计划赶到和田市的,在这沙尘天气行车也不安全。在沙尘暴里走了约60公里,看到于田县公安检查站,虽才下午6点,决定不走了。</h3> <h3> 于田县城有点类似于若羌县城,不甚繁华,街道上到处是厚厚的沙尘,清洁工好像都出动了,在费力的清扫。而且街道上很少有人带口罩,真佩服这里顽强的人们!开车在街上溜达一圈,只有一栋10层的高楼,是全县城档次最高的酒店,就住这里了。</h3><h3> 7月20日(第8天),早上起来发现昨天的沙尘暴已荡然无存,天气晴好,继续向西行走在热浪滚滚的戈壁公路上,途中路过策勒县。中午1点左右到达洛浦县,国道在县城边,像个小集市,几乎没看到汉族人,在这里我遇到了语言障碍,吃饭时包括有些年轻人都跟我无法交流,像是在异国他乡,但街道上店铺牌匾上的汉、维两种文字告诉我,这里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中国的新疆。</h3> <h3>沿路的店铺~</h3> <h3>维族烤肉馕(也叫烤羊肉包子)~</h3> <h3> 这里路上行人多了起来,车辆川流不息,虽然远处仍是戈壁,但路边是排排的杨树、村镇,离和田市区不远了。过了玉龙喀什河大桥,一打听,几公里处的河边就是和田玉市场,停车场里内地牌照车不少,许多维族小青年兜售着自己的“奇珍异宝”,玉石店里充满了刺耳的加工玉器的机械声。</h3><h3> 不买,只是看看。</h3> <h3>能“捡”到和田玉的玉龙喀什河~</h3> <h3> 和田地区处在众多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向北流经戈壁形成的绿洲中,因和田玉而名,旅游资源少,但历史悠久,这里以维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88%以上。原计划要在这里住一晚的,此时正是中午,为了给后边的行程节约时间,就离开了。沿路经过了墨玉县、昆玉市、皮山县都没有停,晚上10点左右,到了离叶城县20公里的路边看到一个洗车铺,该洗车了。</h3> <h3>叶城县郊晚上10点时分~</h3> <h3> 晚11点乘着夜色进入到叶城县,这里是新疆进入西藏的219国道起点,和315国道在这里交汇。县城很繁华,灯火辉煌,虽是县城感觉其规模不逊于和田市,全县人口52万,其中维族占48万。为了寻宾馆和观赏县城夜景,开车在县城主要街道转了一大圈,也感受了入疆后最严格的治安武装检查,也可能当地公安当晚有某项重要任务,几乎每条街道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检查点,特警们均全副武装,重点检查车辆,但对像我这内地车辆只是基本检查、简单问询就放行了。</h3><h3> 找到宾馆后,出来溜达一圈寻饭吃,没见到一个汉族人,所见人们都是热情、朴实而祥和的,丝毫不受街道上武装检查的影响,人们该干啥就干啥,正常的生活,我也没有身处少数民族的人海中而有任何不安全感。当天行驶460公里。</h3> <h3>这里的拌面很好吃~</h3> <h3>饭馆餐桌上的器皿,大家猜猜是什么用途?</h3> <h3>7月21日(第9天),早上10点从叶城县出发。</h3> <h3> 先走高速,中途又走了一段315国道,途经泽普县、莎车县,后又上了高速(这段高速路正在建设还没贯通),305公里后于下午4点到达喀什市,直接去了香妃园游玩。</h3> <h3>因为今天是周末,刚到就看到了演出。</h3> <h3>香妃,一个传奇女子,长眠于此。</h3><h3>其实,这里是香妃家族的墓地。</h3> <h3> 正在香妃园游玩,叔父曾经的同事李雪梅女士打来电话,说得知我们今天到了喀什,一定要接待我们,已给我们安排了住处,并要陪我们逛喀什老城。实在推辞不过,就去市中心人民广场边的宾馆停车场停好车,前往喀什老城区。</h3><h3> 之前叔父在得知我们要来新疆后,非常的高兴和期待,自我出发几乎每天都电话询问和叮咛,随时关注我们的行程,并给他在喀什和克州的故人朋友打了招呼,尽可能给予我照顾和接待,我的心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但确实不想打搅他们,我一切都很顺利,不想给他们添麻烦,然而叔父朋友们的真心实意,实在是盛情难却……</h3> <h3>喀什市中心人民广场,毛主席像。</h3> <h3>远观喀什老城~</h3> <h3> 在古城入口处,我们见到了雪梅夫妇,虽是初次见面,却也一见如故,很快熟悉起来。我们一起游览了夜晚的古城,他们坚持请我们吃了饭。很可惜,行色匆匆,没有和他们合影留念,留下了遗憾。</h3> <h3> 晚上,叔父的朋友——一位姓李的大哥给我打来电话,说要来酒店看望我、第二天陪我接待我,我实在不愿麻烦他,推辞解释了半天,谢谢李大哥了!</h3> <h3> 7月22日(第10天),今天沿中巴友谊公路(314国道)去我向往已久的帕米尔高原,目的地是红其拉甫口岸,这段路程约416公里,“帕米尔”源自于古代波斯语,意思是“房子的屋脊”。</h3><h3> 离开喀什市区约30公里经过疏附县,国道从县城中间穿过,街道上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熙熙攘攘,摊点店铺也非常多,如果不是要赶路真想去街上转一转,只停下车买了一些馕作为干粮。</h3><h3> 又走了20~30公里开始进山了,进山不久就看到路的右边有“奥依塔克冰川森林公园”的牌子,怕耽误今天的行程,就计划返程时再去。<br></h3><h3><br></h3> <h3> 这条路也叫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2公里,北起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山口,到达巴基斯坦北部塔科特。</h3> <h3>首先看到的雪山~</h3> <h3>盖孜边境检查站~</h3> <h3> 几百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破碎地带,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公路,得有多难。</h3> <h3> 喀喇昆仑公路建成历时10年,中巴双方共约700人献出了生命,相当于每公里公路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h3> <h3> 险峻的公路穿梭于山谷间,曲折蜿蜒,《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它誉为群山间的绸带。</h3> <h3> 喀喇昆仑公路在中国境内共416公里,过了奥依塔克红山,一路渐行渐高,进入帕米尔高原。</h3> <h3> 白沙湖~</h3><h3> 湖边洁白的细沙堆积成山,大大小小十余座,相对高度多在400米以上,绵延十几公里,是白沙山。</h3> <h3> 天空湛蓝,灰白色的山脉线条优美,深蓝浅蓝的湖面静谧深邃,相互映衬,美得如此纯净!据说《西游记》中沙僧的流沙河就是这里,看似草莽的沙和尚竟有如此品味。</h3> <h3> 白沙湖边居住着柯尔克孜族。</h3><h3>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先民的记载,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h3> <h3> 一把古老的三弦库姆孜琴,一顶白毡帽,一部悠长浑厚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以及骏马、猎鹰、毡房、草原、雪山,构成了柯尔克孜族最基本的民族标签。</h3><h3> 遇见一个柯尔克孜族小伙子,借到他的白毡帽,照相留念。</h3> <h3> 路遇喀拉库勒湖,因时间关系,没有久停,返程再细细欣赏吧。</h3> <h3> 苏巴什达坂,海拔4033米,旁边就是慕士塔格峰。</h3> <h3> 慕士塔格峰属于昆仑山脉,海拔7509米,是西昆仑山脉第三高峰。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h3> <h3> 下午7点左右到达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蒲犁国所在地。境内生活着4万多塔吉克族人,他们是我国唯一的白种人。<br></h3> <h3> 县城距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口岸约110公里,在办理去边境的“通行证”时被告知,因巴基斯坦和印度在边境外的克什米尔发生战争,口岸现在实行军事管制,普通游客不能靠近,只能到距口岸3公里外的地方远观。哦,既然这样就不白跑了。</h3><h3> 安顿好住处,去县城边的游客服务中心看当地政府组织的演出,节目有塔吉克族歌手演唱及鹰舞。</h3><h3> 游客服务中心的设施很新,想必这里的旅游开发刚开始。因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生地在这里的红其拉甫、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流行经久不衰而成为这里的文化旅游品牌。</h3> <h3></h3><h3> 塔吉克族同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鹰为图腾崇拜,鹰象征着纯洁、勇敢、忠贞,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又称为鹰舞,塔吉克族的鹰舞姿势健美,风格纯朴,节奏感很强,给人以鼓舞和力量。</h3> <h3> “塔什库尔干”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名,得名于塔县县城东北角的古城堡,就是今天的石头城遗址。石头城现在虽已是残垣断壁,但在历史上却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从古至今有许多中外历史名人都曾经驻足于此,如张骞、班超、玄奘、马可波罗等都曾到过这里。</h3><h3> 7月23日(第11天),上午去游览石头城,感受古丝绸之路上曾经的辉煌和沧海桑田的巨变。</h3> <h3> 塔什库尔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民俗风情,人们对帕米尔如痴如醉的眷念,不再是朦胧的五彩梦幻,而是镌刻在心灵深处的美丽世界。<br></h3> <h3> 电瓶车司机,塔吉克族小伙子~</h3> <h3> 11:30该离开这里了,这里异域般的感觉让我们恋恋不舍,很想去塔吉克族的村子里和当地人们近距离接触一下,但时间不允许呀。</h3><h3> 塔合曼湿地~</h3> <h3>路途自然风光~</h3> <h3>路途的花海~</h3> <h3> 这是一种“踩不倒”的野花,非常神奇。</h3> <h3>喀拉库勒湖~</h3> <h3> 中午饭在湖边吃烤肉,喝羊肉汤及自己带的馕。</h3><h3> 竟然看到一家“蓝田玉玉石店”~</h3> <h3> 湖对面远处的雪山,冰川高悬,险峻奇丽,仪态万千。</h3> <h3>又见白沙湖~</h3> <h3> 下午5点左右来到通往奥依塔克冰川森林公园的路口,这里到公园入口处还有约30公里路程,刚进山谷路边是红色的山。</h3> <h3>远远地望见了雪山冰川~</h3> <h3> 公园入口处一个招揽游客骑马挣钱的柯尔克孜族男孩~</h3> <h3> 从公园入口处到里边的冰川观景台还有5公里的路程,因观景台停车场太小,游客车辆不能进去,如果步行来回10公里太费时间,人也比较累。</h3><h3> 正在纠结,叔父来电话了,让我联系他的一位故人朋友,叔父的故人朋友是阿克陶县工业园区王预玲主任。</h3><h3> 王主任非常热心,通过她在旅游局的朋友和公园管理处进行了沟通,同意我开车进入到公园里边。</h3> <h3>高山牧场~</h3> <h3> 奥依塔克冰川是我国境内最低的冰川,海拔2804米,高山险峻,冰峰峭立,如刀削斧劈,似剑指苍穹!河水滔滔,原始森林,高山草甸,高山游牧……,集雄、奇、雅、幽、险于一身,聚自然、人文、历史、生态景观为一体,国内外地质学家称为“西域第一生态景观”,是新疆自然景观最集中的风景区,被称为新疆旅游精品景区。</h3> <h3> 受叔父所著、整理的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该民族的史诗《玛纳斯》千百年来是口口相传的)影响,我对柯尔克孜人从内心产生敬意及亲切感,我主动和景区里一帮卖纪念品的柯尔克孜族老乡打着招呼,聊天,想去了解他们。</h3> <h3> 正在欣赏冰川的壮美,王主任的同事—一位柯尔克孜族帅哥(请原谅我没记住他的少数民族名字,现在只知道他的微信名:依马木!)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受王主任委托来接待我,我很感动,只有遵命了。</h3> <h3> 依马木从王主任那里得知我们想去我叔父年轻时工作的地方—奥依塔克林场看看,他还约了奥依塔克林业管理局局长陪同着。</h3><h3><br></h3> <h3>叔父曾在这里挥洒汗水,刻苦学习……</h3> <h3> 当年的林场已经升格为管理局,局长热情地请我参观局机关办公场所,从该单位的岗位设置到工作制度等感受到了这里新一代林业人为奥依塔克林业管理的辛勤付出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h3><h3> 告别了局长,王主任打来电话说她要参加县上的会议,诚恳挽留我住在单位的招待所,明天再陪我在阿克陶县转一转,说实话我很想在这里多呆一天,但考虑到后边遥远的行程和有限的时间,谢绝了王主任的热情和心意。王主任看我态度坚决,就执意安排依马木和另一名同事陪我在镇上吃饭,送别了我们。</h3><h3> 谢谢王主任!谢谢依马木!欢迎你们来西安!</h3><h3> 当晚我们又回到喀什市,继续住在之前曾住的那家宾馆。</h3> <h3> 7月24日(第12天),早上10:30我们再次来到喀什老城,观赏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城迎客仪式,也见到了网红维吾尔族大爷!</h3> <h3> 喀什老城区位于喀什市中心, 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 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 迷宫式城市街区。</h3> <h3> 漫步在喀什老城区,犹如置身于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里,和全国各地的其他古城、镇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这里的民族特色和伊斯兰文化。</h3> <h3>艾提尕尔清真寺~</h3> <h3>清真寺里的工作人员,维族美女~</h3> <h3> 中午1点多,我们准备离开喀什市,雪梅女士前来送行,并送给我们不少南疆特产,满心的感动,不知说什么好!谢谢你,雪梅妹子!欢迎你来我的家乡!</h3><h3> 喀什市的西北方向约50公里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阿图什市,自治州最西边的乌恰县和吉尔吉斯坦交界,这里是昆仑山和天山交汇处,也是“中国最西”,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每天迎来祖国的最后一缕朝阳,告别每天的最后一抹晚霞。</h3><h3> 按我之前的计划是要去乌恰县的“中国最西”处的,但现在时间太紧了。</h3><h3> 阿图什市的吴大哥,是叔父在这里的故人之一,他正在等待我的到来。</h3><h3> 吴大哥身材高大,热情豪爽,见面后得知我们不在这里久停,就亲自驾车直接带我们去了这里规模最大的无花果园,品尝新鲜的无花果。</h3> <h3> 这个无花果园也是个生态园,还有休闲餐饮的服务。</h3> <h3> 美丽、大方、自信的柯尔克孜族老板娘~</h3> <h3> 无花果被称为“结在树上的糖包子”,现在才开始成熟,吴大哥寻找着熟好的果子给我们吃。新鲜的无花果,香甜可口。</h3> <h3> 离开无花果园,吴大哥又带我们去吃阿图什市最有名的烤羊肉包子。</h3><h3> 吃了包子,吴大哥又非要再买两个哈密瓜,放到我车上。</h3> <h3> 我要走了,因和吴大哥交谈甚欢,他竟有些不舍。但我不能耽搁了,今天出来已第12天了,后边的行程还很长。</h3><h3> 吴大哥一直把我送到约十多公里外的高速入口处,在烈日下,步行而去……</h3><h3> 相遇、相识两个多小时,又分别,吴大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大哥,期待与你再会!后会有期!</h3><h3> 下午4点左右,离开阿图什市,一路高速,左边是天山山脉的浅山,有一部分像是丹霞地貌,寸草不生;右边是无尽的戈壁沙漠,烈日炎炎,热浪涛涛,服务区没有树荫,车外温度一直显示44℃。</h3><h3> 430公里的路程,晚上11:30到了阿克苏市入住。</h3><h3> 旅途中认识的朋友,不管是如何相识,留下的都是感动!</h3><h3> 在南疆的旅行记录到此结束,下边的记录从离开阿克苏到走上独库公路开始,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三)天山南北</h3><h3> 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