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携手、学习、交流、辐射——毕店一中名师工作室举行“教学心得”座谈会

涛声依旧

<p>  毕店一中名师工作室2018年秋期成立,由王伟玲老师担任主持人,学校县级名师及校内部分优秀老师参加,近三年内上岗的年轻老师参加,坚持每一两周举行一次活动,工作室现有成员近三十人。</p><p>  工作室的指导思想是:引领、带动、学习、交流、辐射。</p><p>  引领:工作室将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代表和重要资源,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工作室成员树立榜样,在教案备写、课堂教学、教改教研、校本研究等方面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校会适时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为工作室成员立起标杆,指引方向,介绍经验,助其成长。</p><p>  携手:带动工作室内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工作室的重要任务,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有经验的优秀老师携手新教师共同进步,学校发展的后继力量定会越来越强。</p><p>  学习:工作室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大家共读一本教育著作并在会上思想碰撞,取长补短,不亦乐乎;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上畅所欲言,互相借鉴,也让各成员得益不少。</p><p>  交流:工作室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工作室会上可以面对面交流,微信群内可以即时交流。大家不时分享的优秀文章更使这个群体的交流引向深处。</p><p>  辐射:参加工作室的老师会把自己的收获有意无意地分享给同事,优秀做法、点滴经验会在校内得到更好的传播。</p>   2019年10月8日下午,毕店一中名师工作室举行“教学心得”座谈会。会议由业务校长臧涛主持。 <p>  依工作室安排,杨怀博副校长是这次座谈会的主讲教师。</p><p>杨校长首先谈到教师要有“三心”,即:良心、责任心、爱心。尤其是对老师应具有爱心做了非常动情的阐述。</p><p>  “教师应胸怀满腔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动力,是照耀学生心灵的点点灯光。”</p><p>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对功课的爱。而学生对功课的爱,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必要前提。”</p><p>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成为教师学好教学基本功的动力。”</p><p>  杨校长还指出,老师应该掌握四种主要的教学基本功。</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  1、传统教学基本功。如“三字一话”。</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  2、新教学基本功。如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会做课件等。</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  3、专业技能基本功。</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  4、教学科研基本功。</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杨校长还特别指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并谈了关于备课的几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span></p><p><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最后,杨校长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最近自己上的一节示范引领课,指出:教师讲课要讲出自己的风格,一种让学生喜欢的风格,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强调教师要一直要有教学的激情,一旦上课,必定激情澎湃,精神饱满。  </span></p> <p>  之后,侯校长和大家深情交流。侯校长亮出自己本学期来的收藏、摘录笔记,满满一本的剪贴、摘录和感悟让大家投来羡慕的目光。侯校长向工作室分享的是一篇令人警醒的文章。</p><p>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p><p>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p><p>  “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更是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p><p>  侯校长指出:“不少教师已经完全远离阅读,这太可怕了”。他问大家,谁的床头经常放着教育读物或经典名著?谁又能每天晚上坚持写点教育随笔?</p><p>  “一个老师上课时,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p><p>  “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p><p>  侯校长还期待着老师们要做到“三情”,即:激情、煽情、动情;期待着各位老师做一个有价值的人。</p>   王伟玲老师随后表示,一定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多反思,自己不断成长,也带领自己的学生不断成长。   各位老师听得非常专注,并不断地做着笔记。 <p>  最后,每位工作室成员都上交了一份自己的“教学心得”。</p><p>  臧涛老师在心得中谈了三个字的感悟:敬,乐,善。</p><p>  敬,即敬业。正像梁启超在《 敬业与乐业》中所指,人第一苦的事,便是“无业”,无所事事,无聊之至。今天,我们既然从事了教育,“有业”可从,就要兢兢业业做好教育的事。说到底,这是一种起码的责任心。敬业,是为他人,尽自己应尽的职责,是利他,利社会,利国家的。</p><p>  乐,即乐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如此,我们教学也如此。我们的职业现在已然确定,几无改换的可能,几乎人生的大多时间做是做这个事。如果我们讨厌这个事,烦这个工作。那又是人生的一大苦事。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厌烦这个工作,而又不得不从事这个工作,那我们的大半生将找不到乐趣所在。面对教育教学的各项事务,我们只有应付差事,埋怨丛生,情绪低落,心中抑郁。这人生哪里是咱想要的人生。所以,乐业,喜欢上自己的职业,你自然会从中发现出无限的乐趣,你的人生便不苦,不怨。乐业,是为他,更为自己,是趣味所至,情操所显,不仅利他,利社会,利国家,更利自己。</p><p>  善,即,善业。就是善于做好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敬业,乐业了,还要有这个能力,这是个保障。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修炼自己,善于做本职的事,擅长干想做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有趣味。</p>

工作室

教师

教学

老师

教育

读书

校长

基本功

自己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