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 金秋十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授课质量,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赛课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各显身手!<br></h3><h3></h3><h3></h3><h3></h3> <h3> 魏晓丹老师讲的是一年级《减法》这节课,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魏老师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5以内的分成导入新课,通过气球的直观展示,摆圆片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同学们体会减法的含义,同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减法算式含义的理解。课堂上举一反三,当堂训练,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熟练的掌握5以内的减法计算。<br></h3> <h3> 胡芳老师这节课讲的是《第几》,胡老师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们早已有了“第几”的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通过这节课,胡老师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易于学生接受。<br></h3> <h3> 凌倩倩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加法》,这节课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大多数学生已经会算一些简单的加法,但对于加法真正含义未必理解的清楚。虽然是初步认识加法,知识比较简单,但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解决问题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初步涉及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凌老师的课堂采取老师少“说教”,而大部分时间设计一些针对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的能力,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个性发展。<br></h3> <h3> 张梦曦老师讲的是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课堂上张老师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票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br></h3> <h3> 刘琦老师讲的是二年级的《连加》,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计算连加的两步式题并掌握简便运算。因为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列竖式的基本法则,刘老师先引导他们去列分布竖式,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两个竖式的联系,发现后一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就是前一个竖式的得数。有了这个发现,学生自然就会把后一个竖式“嫁接”于前一个竖式之后,于“无意”之中得到了连加竖式的一种简便写法。看似“无意”,实则是学生智慧的“火花”。<br></h3> <h3> 安艳秋老师讲的是二年级的《退位减法》,这节课安老师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在课堂上安老师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br></h3> <h3> 每节课后,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大家都要聚在一起评课议课,互相学习,肯定优点,说明不足,同时也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相互献计献策,最终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大家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探讨、学习、进步、成长!<br></h3> <h3> 当课堂摒弃雕琢,真实就是美丽;当教学洗净浮躁,碰撞生成智慧。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更显亮丽而精彩!赛课活动结束了,大家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的脚步却并没有停止。在以后的教学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数学组教师们对小学数学的那份执着与热情,会让大家扬起自信的风帆,站得更高,看得更清,走得更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