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7月16日,50天自驾游的第六天,一早我们驱车离开夏河前往青海西宁。</b></h3> <h3><b> 从甘南夏河到青海西宁,最近的一条是走甘加草原,在这高山草甸上看万千光影韵动,望天外云卷云舒。</b></h3> <h3><b> 路途平坦,车辆很少。</b></h3> <h3><b> 夏河南北各有一片大草原,北边的是甘加草原,南边是我们昨天去过的桑科草原。</b></h3> <h3><b> 夏河县甘加乡</b></h3> <h3><b> 甘加草原地属甘加乡,属于藏牧区,位于夏河县北部,大约30多公里。</b></h3> <h3><b> 周围群山环绕,好一处典型的高原草地。</b></h3> <h3><b> 甘加草原如同一块无人发现的处女地,干净碧绿。</b></h3> <h3><b> 甘加的夏季牧场。</b></h3> <h3><b> 长草及膝,风吹如浪。</b></h3> <h3><b> 草地上遍地花开,空气清爽且夹杂着淡淡的花草香。</b></h3> <h3><b> 如果说草原赋予人草野浩瀚无边的辽阔之感,那么夏季的甘加草原还有一种繁花似锦的惊艳。</b></h3> <h3><b> 央曲河和央拉河犹如洁白的哈达蜿蜒在绿毯上。</b></h3> <h3><b> 河畔是拉卜椤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诞生之地。</b></h3> <h3><b> 甘加草原:没被商业化的天然牧场。</b><b>原始古朴的高原草地风貌被完好的保留下来,与桑科草原相比,多了一份天然和静谧,是一处真正的秘境。</b></h3> <h3><b> 夏季是甘加草原最美的时节,且此时的气温一般保持在15~30℃之间,凉爽宜人,最适宜游客前来观赏。</b></h3> <h3><b> 公路两旁大部分的草原被铁丝网圈占着,以表明此处牧场的归属。</b></h3> <h3><b> 甘加草原——神灵放牧的地方。</b></h3><h3><b> 苍穹映碧,广袤无垠的绿色中牛羊成群。</b></h3> <h3><b> 七月的甘加草原绿草如茵,牛羊如珍珠般散落着。</b></h3> <h3><b> 清晨几百只甘加藏羊浩浩荡荡的从山上慢慢向山下行进。</b></h3> <h3><b> 甘加藏羊,因其为夏河甘加地区的特有物种而得名。</b></h3> <h3><b> 贡乃拉合垭口,海拔3643.66米。</b></h3> <h3><b> 我和当地的藏民一家人交流合影,真情记忆定格在甘加草原的高山垭口。</b></h3> <h3><b> 翻过海拔3643米的贡乃拉合垭口,就此告别甘南夏河,进入青海同仁县。</b></h3> <h3><b> 连接夏河甘加与同仁浪加的同夏公路。</b></h3> <h3><b> 同夏公路不仅是从夏河到西宁的最短路线,还是一条风景优美的公路。</b></h3> <h3><b> 进入同夏公路,眼前景色也骤然改变,赤红色的怪石峰林应接不暇。</b></h3> <h3><b> 这是典型的黄河流域丹霞地貌,标志着我们离开了以游牧为主的高原草地,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黄土高原。</b></h3> <h3><b> 穿出褶皱错落的峡谷,耀眼的阳光下,眼前一片豁然开朗。</b></h3> <h3><b> 望着天边的云彩舒舒卷卷,漂浮在群山之上,心情好似那云朵般舒畅无比,久久沉浸其中。</b></h3> <h3><b> 路过同仁县隆务寺,一种亲切感油然升起,2年前我们北疆自驾游途经此寺游览。</b></h3> <h3><b> 每一处拐弯之后所带来的惊喜,却足以让人不断地停下车来,驻足观看。</b></h3> <h3><b> 看到这景致,我才明白了先祖们对这里的地貌作出“海藏咽喉”的评价。</b></h3> <h3><b> 远远近近,山不算高,却层层叠叠。</b></h3> <h3><b> 同仁县海拔高度差很大,在4760-2160米,这里没有黄河,只有黄河的一级支流-隆务河。</b></h3> <h3><b> 红褐色的隆务峡谷。</b></h3> <h3><b> 隆务峡隧道。</b><br></h3> <h3><b> 在这个隧道旁,我们稍停留片刻。</b></h3> <h3><b> 穿出险峻幽深的隆务峡,隆务河在尖扎县昂拉汇入黄河,崭新的海黄大桥伫立于此。</b></h3> <h3><b> 长达40多公里的湟源峡谷,两侧群山阴阳对称。</b></h3> <h3><b> 道路蜿蜒盘旋,如同海上的桥梁与轨道,漂浮着,弯折着,穿行在这凝固的波涛之中。</b></h3> <h3><b> 峡谷的末端渐渐平缓,被大片田园风光所代替,平缓的山坡上散落着一片片油菜花,蓝天白云下,与高山流水、村落人家交相辉映。</b></h3> <h3><b> 在阳光照耀下,黄澄澄的油菜花随风起舞,煞是壮观。</b></h3> <h3><b> 西宁-京藏高速-西湟高速-丹噶尔古城,约1小时。</b></h3> <h3><b> 丹葛尔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b></h3> <h3><b> 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建成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b></h3> <h3><b> 火祖庙。 </b></h3><h3><b> 火祖是道教民俗信仰中的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当地人把火祖阁称为“湟水上游第一楼”,它骄傲的成为湟源丹噶尔城的标志性建筑。</b></h3> <h3><b> 迎春门</b></h3><h3><b> 丹噶尔古城的东城门叫迎春门,“迎春”恰如其分的表达了高寒地区的人们期盼万物复苏、迎接四方来客之意。走过这座城门,真正进入了丹噶尔古城。</b></h3> <h3><b>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丹噶尔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b></h3> <h3><b> 自西汉以来,丹噶尔古城便成为商贸中心,吐蕃与唐王朝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b></h3> <h3><b> 明清时“茶马互市”从日月山下逐渐移到丹噶尔,并成为当时青海一带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b></h3> <h3><b> 英美俄的泰兴、仁记、泰和、怡和、居里、瑞记、美最斯、瓦里等八大银行曾在此设立办事机构,进行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务。</b></h3> <h3><b> 街上大大小小的湟源排灯形状各异,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四面而来的浩荡古风,似乎把我带到了明清时代。</b></h3> <h3><b> 丹噶尔古城是一座兵城,曾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军事要塞。</b></h3> <h3><b> 古城海协营,是青海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军事机构。</b></h3> <h3><b> 丹噶尔厅署——军政机构。</b></h3> <h3><b> 古时候这里商贸十分繁荣,为保证丹噶尔的商业贸易,当时先人开辟“藏商”之路。乾隆九年(1744年),清王朝在古城设立了丹噶尔守备署,负责古城的安全与管理。</b></h3> <h3><b> 丹噶尔文庙</b></h3> <h3><b> 古城内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b></h3> <h3><b> 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藏商“歇家”商号,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b></h3> <h3><b> 湟源县博物馆</b></h3><h3><b> 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b></h3> <h3><b> 西北名醋——湟源陈醋。</b></h3> <h3><b> 丹噶尔——茶马古道上的古城,丝绸之路上的古城。</b></h3> <h3><b> 城门之下,仰望牌楼,那高高翘起的飞檐四角,悬挂着风铃。</b></h3><h3><b> 清风徐来,发出清脆的叮叮铛铛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自己峥嵘岁月中的曲折经历,也炫耀着它当年盛世时的辉煌过往。</b></h3> <h3><b> 穿越湟源峡谷返回西宁。</b></h3> <h3><b> 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屹立着一座宏伟壮观、幽静肃穆的伊斯兰建筑物---东关清真大寺。</b></h3> <h3><b> 门顶嵌有“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九个金色大字,熠熠光辉。</b></h3> <h3><b> 宣礼塔和圆拱型屋顶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两座宣礼塔中间的圆宝顶,象征亿万穆斯林的团结;之上的月牙标志着和平与宁静;白色和绿色又分别象征纯洁和生命。</b></h3> <h3><b> 建筑样式中包含了中式、欧式、阿拉伯式、藏式等多种元素,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h3> <h3><b> 祖国大地上之伊斯兰教信仰者,一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b></h3> <h3><b> 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b></h3> <h3><b> 夜幕降临,幕色下的清真大寺显得庄严、神圣、美丽。 </b></h3><h3><b> 仰望高耸入云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最高双尖顶,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思……</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