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赏析

楼兰翁

<h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h3><h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h3><h3> 没有谁能够像毛泽东这样,把革命家与诗人这两种身份如此和谐地熔于一身。他以革命家的壮怀韬略,诗人的热情浪漫,抒豪情,表壮志,赞奋进。大气磅礴,豪迈情深,在人们眼前展开了一幅革命历史和建设征程的大画卷。"它们像爆发的火山一样,红光冲天,像奔流的巨瀑一样,浪花飞溅!”</h3><h3> 毛泽东有着天生的诗人气质,他的一生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喜是悲,是忧是怒,是庆祝胜利或者抒发豪情,毛泽东都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高远的理想、坚定的意志、翻卷的心潮、激荡的思绪和绵绵的深情。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本身就是一篇气吞山河的伟大史诗!</h3><h3><br></h3><h3><br></h3> <h3> 一、 沁园春 - 长沙 1925年</h3><h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轲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霸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h3><h3> 1925年初,毛泽东自上海中央机关回到故乡韶山,一面养病,一面从事农民运动工作。8月底,他避开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达长沙。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了岳麓山,橘子洲。他站在橘子洲头,看岳麓诸峰枫林红遍,湘江碧涛,片片征帆,仰望苍鹰盘空,俯视锦鳞游泳……,置于充满生机的山川面对这壮丽的景色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又感物起兴,浮想联翩,眼前的景物与往日的情景相叠映,近来的斗争与深沉的思索相交汇,不禁诗情蔚然,沉吟咏哦。</h3><h3> 这首词作,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更表现了豪情壮志。</h3><h3><br></h3><h3><br></h3> <h3> 二、 菩萨蛮- 黄鹤楼 1927年</h3><h3>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遂浪高!</h3><h3> 1927年春天,毛泽东以黄鹤楼为题,用菩萨蛮词牌的格律填写了这首词。这一年的春夏之交,正是中国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会上毛泽东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提出了挽救革命的正确方针,但陈独秀把持着大会,不仅拒绝讨论毛泽东的意见,还把他排斥在大会领导人之外,剥夺他在大会上的表决权。一时间如同漫天乌云遮住了天日,中国革命的前途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这怎不叫毛泽东忧心如焚呢?这首词正是抒发他当时忧国忧民的心情。</h3><h3> 此词的写作特色主要是寓情于景,既写黄鹤楼怀古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富有很强的艺术魅力。</h3> <h3> 三、西江月 - 井岗山 1928年秋</h3><h3>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导敌军宵遁。</h3><h3> 这首词,不仅赞颂了井岗山黄洋界保卫战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而且歌颂了整个井岗山根据地在当时的英勇斗争,歌颂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路线的伟大胜利。</h3><h3> 全词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练,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h3><h3> 诗中善用古词和成语,使全诗显得简练、古朴、庄重。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h3> <h3> 四、采桑子 - 重阳 1929.10</h3><h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h3><h3> 1929.10.10日傍晚,正在养病的毛泽东在贺子珍的陪同下来到上杭城,住在城南汀江岸边的一幢小楼上(这幢楼现名"临江楷")。第二天,正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对重阳节的佳话轶事毛泽东是相当熟悉的。这天他教贺子珍学了会儿诗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我们也登高吧!"</h3><h3> 夫妻两在三楼的平台上凭栏远眺,指点江山,但见高大澄碧,秋雁南飞;远山透迤层林尽红;汀江波清水静,从楼下缓缓流向远方,江两岸盛开的野菊花,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黄灿灿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中午毛泽东喝了点重阳酒,臉色微红,乘着酒兴,揮毫写了这首《采桑子-重阳》。</h3><h3> 这有词艺术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一扫过去诗坛上的悲秋情调,而高歌战地秋景的绚丽、壮美。表现手法为以理开始,以景作结,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主题,生动形象,而寓意深刻,给读者留以想象余地。</h3><h3> 词的开头写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高度概括了人生、宇宙发展的客观规律,形象地阐述了唯物辨证法的一个普遍真理:时光的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下子就提出怎样看待人生的问题。并以此引出下文:" 岁岁重阳"抒发了在时间面前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诗人借此热情歌颂人民革战争,并寓意:革命者为了人类的理想 " 只争朝夕"地战斗,从而愈觉得人生易逝。词的下阕,由赞美秋菊扩展到赞美整个秋天。紧承上阕," 岁岁句"而来。诗人在这里把战地的秋天描绘得比明媚的春天还要绚烂多彩,是抒发他的革命情怀,同时展示出革命根据地的壮观景象与对越来越广阔的革命根据地的热情赞美。读者一想到这些美丽动人的画面,必然会产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h3> <h3> 五、菩萨蛮 - 大柏地 1933年</h3><h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争,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h3><h3> 1932.6月,国民党反动派又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大"围剿",结果又被红军于1933.3月击败。这一首词就是毛泽东在这一年夏天重到大柏地(江西瑞金的一个小镇),回忆起当年大柏地的战斗时写下的。热情地颂扬了革命及革命根据地,含蓄地批判了王明推行的"城市中心论"的"左"倾路线的错误。</h3><h3> 这首词通过对大柏地美丽景色的描绘和当年革命战争的回忆,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表现了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正是诗人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赞礼。</h3> <h3> 六、清平乐 - 会昌 1934年夏</h3><h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葱葱。</h3><h3> 《清平乐- 会昌》是毛泽东在长征前夕作的,这可能是他在中央苏区时作的最后一首词了,实际上他是在向中央苏区告别。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已到了最难的时刻,他亲手创建的中央苏区已"基本被搞光了"。尽管他名义上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可实际上已完全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中枢之外。可是谁也不能不承认他的这首词却表现出高度的乐观、坚韧和从容。没有这种胸襟、气度,很难想像他能在不到半年之后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并再也没有离开过。</h3><h3> 这首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但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他坚信自已主张的正确性,只要突破敌人包围进行长征,变被动为主动,革命就会得到发展,革命的前途仍然是非常乐观的。这首词寓意于事,寓意于景,意境开阔,含蓄而自然。毛泽东自注:踏遍青山人末老: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h3> <h3> 七、忆秦娥 - 娄山关 1935.2月</h3><h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霸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h3><h3> 由于王明"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椐地红军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大"围剿"遭到失败,主力部队被迫撤出中央苏区,1934.10日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一一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紧要关头,毛泽东极力主张改变原计划,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轻装前进。于是红军向贵州挺进,在攻克黎平、强渡乌江后,于1935.1.4日占领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纠正“ 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h3><h3> 1935.1.19日,红军离开遵义,越过娄山关,渡过赤水河,准备进入四川建立根据地,但事与愿违,毛泽东立即决定从原路返回遵义,出敌不意打了个回马枪。一战攻克娄山关,消灭敌人一个师。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是借景抒情,通过对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描写,反映出遵义会议后英雄红軍的玩强勇猛,视险如夷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战斗英姿。词的上半阕形象地点明了这次进军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西风肃杀,长空雁叫,霜花满地,残月西斜,天将破晓,战争的形势严峻。在这样的环境下,红军指战员继续向着娄山关急速挺进,这里的描写绘声绘色,细致入微。词的下半阕,写的是红军傍晚跨过娄山关的情景。表现了红军指战员的英雄气概,表达了红军再次越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h3><h3> 这首词用词生动、鲜明,一个"烈"字,表现了西风的猛烈;一个”长"字,表现了无边无涯的天空;一个"霜"字,既点出时令,又显示了战地情景;一个"碎"字,充分表现出雄关的坚不可摧;一个“越"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翻越的雄姿;一个"海"字,显示出苍山之重重叠叠,广阔无边;一个"血"字,残阳之本色跃然纸上。这些都足以构成一幅壮观的图景,令人难忘。</h3> <h3> 八、七律 - 长征 1935.10月</h3><h3> 红軍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h3><h3>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h3><h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h3><h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过后尽开颜。</h3><h3>长征,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简称。1935.10月中央主力红军到达陕北保安具吴起镇,与陕北红军及先期到达的红二十五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历时一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击溃了反动军队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占领过54个城市。这样的长征可谓是史诗般的壮举。1936.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在甘肃会宁与第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结束了这次全国红军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h3><h3> 这首诗就是在翻过岷山之后即将到达陕北时写的,它极其精炼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形象地表现了红军的伟大形象和乐观主义精神。</h3> <h3> 九、清平乐 - 六盘山 1935.10月</h3><h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h3><h3> 1935.10月,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毛泽东率部进入甘肃南部,历经艰难,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来到宁夏南部的固原县。著名的六盘山就座落在该县的西南。山峰奇特险峻,山路盘旋多重。在翻六盘山的途中,毛泽东心情格外高兴,一边与战士们谈古论今,一边观赏六盘山的美景,在休息期间,毛泽东坐在一块大石上举目远眺,看远处天高云淡,红旗迎风招展,诗人望着眼前的景色,心情异常兴奋,一时间忘掉了昔日来行军的疲劳,坐在那里久久不忍离去。翻过六盘山后,中央红军很快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h3><h3> 毛泽东在越过六盘山后的一天揮笔写下了《清平乐 - 六盘山》,这是他长征途中创作的最后一首词。</h3><h3> 上阕回顾长征的艰苦斗争历程,表达夺取胜利的坚定意志。第一层借秋景写出胜利时对艰苦战斗历程的追忆。第二层总结长征的辉煌成就,表达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念。下阕写经过长期斗争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武装力量必将消灭敌人取得胜利。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是这首词的主要写作特点。景象描绘都极鲜明生动,而且寄托的感情凝重,寓意十分深刻。上阕是由远景写起进而表现出当前的心境,而下阕却是由对眼前景物的描绘,进而表现将来的理想。</h3> <h3> 十、沁园春 - 雪 1936.2月</h3><h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h3><h3> 这首《沁园春 - 雪》的美学成就,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大气磅礴,景象非凡,脾睨六合,纵横八荒,情与景,诗与论高度融合,崇高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h3><h3> 1936.2月,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到华北前线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带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山河,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h3><h3> 抗曰战争胜利后,为了戮穿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于1945.8.28日亲自到四川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在这期间,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写下一首七律诗送毛泽东,并同时索诗。毛泽东把《沁园春 - 雪》这首词亲手写赠给他,这首词被重庆《新民报晚刋》传抄发表。一时间为广大人民群众争相传诵,后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也广为流传。这首词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以议论为主,但都和抒情紧密结合,写景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烈赞美之情,议论是为了赞扬为祖国作出贡献的英雄,尤其是为了鼓舞我们为祖国去创造伟大的无产阶级的英雄业绩,透露出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这首词在语言的运用上是经过精心锤炼的,用得十分切贴。</h3> <h3> 十一、七律 - 人民解放軍占领南</h3><h3> 京 1949.4月</h3><h3>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h3><h3>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康。</h3><h3> 宜将剩勇追穷冠,不可沽名学霸王。</h3><h3>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h3><h3> 解放战争期间,在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又玩起和平谈判的把戏,谈判最终破裂。</h3><h3>1949.4.20日晚解放軍开始抢渡长江。4月21日毛泽东和朱总司令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清晨,解放軍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的江阴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強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后,于4月23日晚间占领蒋家王朝的巢穴一一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彻底崩溃。</h3><h3> 1949.4月,党中央已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当时在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得悉南京解放的喜讯三天后,欣然提笔写成这首诗。诗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经直借用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成句,毛泽东诗中引用它,是谈苍天如果有情,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也要愤慨,难以忍受的,极言再也不能让这种黑暗统治继续下去。李贺"天若有情"句,设想奇特,历来为人所称道。毛词信手拈来,并接之以”人间正道是苍桑"这样斩钉截铁并含有高度哲理的警句,使得全诗意境大开,起到了推陈出新的功效。诗中议论极难,用了李贺的这句富有感情色彩的诗句,遂使这首诗中的议论含情韵以随行,避免了诗中议论容易产生的枯涩之感。</h3><h3><br></h3><h3><br></h3> <h3> 十二、浣溪沙 - 和柳亚子先生</h3><h3> 1950.10月</h3><h3>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同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h3><h3> 1950年全国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期间,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毛泽东出席了晚会,柳亚子先生也一起观看,毛泽东请柳亚子先生即席赋诗,柳亚子先生当即填了一首《浣溪沙》,毛泽东看了柳亚子先生的"浣溪沙"后,也当即写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词呼应唱和。</h3><h3> 毛泽东的这首词上阕写的是旧中国,下阕写的是新中国。旧中国是“长夜难明赤县天",处在漫漫长夜,一片黑暗;新中国是"一唱雄鸡天下白",雄鸡报晓,旭日东升,一片光明。这样鲜明的对比,使诗人控诉旧社会歌颂新中国的激情贴切地表达出来。这首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全词仅用42个字就把旧中国与新中国两个不同社会的本质特点,艺术而鲜明地展现出来。</h3> <h3> 十三、浪淘沙 - 北戴河 1954年夏</h3><h3>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h3><h3>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主要是情景交融。整首诗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赞颂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新时代。</h3> <h3> 十四、水调歌头 - 游泳 1956.6月</h3><h3>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h3><h3> 这首词取材独特,辞采新颖,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世界观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革命气魄!勾划出武汉长江大桥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蓝图,勉励人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诗人用侧面写法通过神女的眼睛来反映中国的巨头变化,惊天地,动鬼神!不但非常形象而且又新颖别致!</h3> <h3> 十五、卜算子 - 咏梅 1961.12月</h3><h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h3><h3> 这首词写于帝国主义和当时称之为"修正主义者"攻击中国共产党最激烈的时候。毛泽东通过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来驳斥对方的诬蔑。梅花以俊俏的英姿与严寒和冰雪作斗争,不是为了与百花争夺春光,独占春光,而是要将春回大地的喜讯报告给大家。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批判修正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迎接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的春天。</h3><h3> 这首词在艺术上主要采用寓情于景,借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梅花的形象,表现无产阶级的崇高品格和战斗精神。其艺术性就在于它的象征性,梅花象征着崇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 。</h3> <h3> 十六、四言诗 - 春日游园小吟</h3><h3> 1976年春</h3><h3> 今我来兮,杨柳依依。</h3><h3> 1976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毛泽东在护士小孟和秘书的搀扶下,沿着花园小径踽踽而行。看着满园花草和那刚刚透出鹅黄色嫩叶的柳条在轻轻摇曳,毛泽东顺口念道:“ 今我来兮,杨柳依依。"这两句诗是毛泽东见景生情,改《诗 - 小雅 -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成。</h3><h3> 不过,自此之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再也没有听到毛泽东吟诵他自已即兴而成的诗句了……</h3> <h3> 仅以此篇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一二十五周年。</h3><h3>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