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h3>这可不是妖言惑众,也不是危言耸听,“伦敦桥要倒了”是所选背景音乐的歌名,一首生动欢快、活泼调皮而深受喜爱的童谣。</h3><h3><br></h3><h3>最初的伦敦桥是用木头搭建的,岁月沧桑,伦敦桥难逃苍老的命运,逐渐显露了颓败的迹象,对日益繁重的交通,已不胜重荷。</h3></font></h3> <p>但精于算计的英国人,并没有眼睁睁地看着伦敦桥倒塌,而是把它变为无价宝。他们大力宣传伦敦桥的历史华彩,把废桥作为古董,卖给了美国哈瓦苏湖城地产商。</p><p><br></p><p>活脱一场英式“卖拐”呀,“要什么自行车”,秒使赵本山汗颜。<br></p> <h3><font color="#010101">且慢,再看那美国商人,他把古桥的构件逐一编号拆卸,用巨轮运至美国,再按原样在哈瓦苏湖上把它重新砌筑起来,周围点缀以英式房舍,成为一个别开生面的旅游点——“小伦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由于“古董桥”的吸引,游客不绝,该城的地产随之而大大升值,美国佬一丁点也不吃亏。甚至全城百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惠于“古董桥”而富裕起来。</p><p><br></p><p>真是“格局决定结局”,不服不行。</p></font></h3> <p>塔桥——伦敦的一张名片。</p><p><br></p><p>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昔日的日不落帝国,曾经引导着世界风潮:当今地球上有十五亿人讲英语,而学了没讲的还要更多;西装被很多国家和地区定为各类场合的正式着装;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科学的叫法为“英式足球”;以及它创立的政治体制,也被多国引用,等等。</p><p><br></p><p>能给世界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必定有其优势所在。值得探究。</p><p><br></p><p>有人说:伦敦的最大财富,是街头不断涌现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善于开创进取的国度。<br></p> <p>一个小例子,请看英国车的牌照:有没有发现,前牌照都是白色;而后牌照都是黄颜色。为什么这样,能帮助驾驶员更准确地判断,前方的车是相向而行还是同向而行,利于减少交通事故,据说很有效。厉害吧。</p><p><br></p><p>呵呵,开玩笑了,这例子能说明啥问题。别急,下面去剑桥看看。<br></p> <h3><font color="#010101">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已有八百多年的校史,在许多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学下设三十二个学院,汇聚了一大批科学巨擘、文哲耆老,走出过117位诺贝尔奖得主,15位首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这是三一学院内,栽着的一棵苹果树。</p><p><br></p><p>据说正是这课苹果树,启发了灵感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成就了伟大的牛顿,可谓贡献卓著啊。</p><p><br></p><p>因而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造访,竞相拍照,一时间成为网红。</p></font></h3> <h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大大提高了康河的知名度,尤其中国游客,必来乘船打卡。</h3><div><br></div><h3>撑篙的小伙够帅吧,这是一位来勤工俭学的学霸。安知如今的谦谦学子,日后会是哪国首相呢。</h3><h3><br>跨越康河的数学桥(也叫物理桥),也是牛顿的杰作。当年他利用力学原理,架起这座木桥,没用一根钉子和螺栓。</h3><div><br></div><h3>后来的学生好奇,将这桥身的木构件一根一根拆了下来,然而却怎么也搭不上了,无奈只好用螺栓进行连接,原桥未能恢复。又一起拆桥事件,结果却不甚圆满。</h3><div><br></div><h3>对于学生的鲁莽,剑桥校方并没有责怪,而是予以宽容对待,体现出一种提倡思考、鼓励探索的办学态度,无疑有益于学生的成长。</h3><div><br></div><h3>教育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h3> <p>这是在温德米尔湖景区乘坐的老式小火车,儿童故事托马斯小火车的原型。依然使用烧煤锅炉,速度比自行车稍快。<br></p> <h3>汽笛拉响,机车的曲柄带动着车轮,有节奏的发出“吭气咔嚓,吭气咔嚓”的响声,白色的蒸汽里夹着细细的烟尘颗粒,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硫磺气味。好强的时代感,不值得留恋,但值得回忆。</h3><h3><br>我们都知道,苏格兰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而英格兰人斯蒂芬森在1814年发明的蒸汽机车,也被称为“火车”,它代表着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h3> 这是在泰坦尼克号展示中心: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锅炉机组,最大的压缩机组,以及最大的螺旋桨,都是从这里制造、组装到一起的,足以让人引以为傲。<br> <h3><font color="#010101">“泰塔尼克号”船坞旧址一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包括大名鼎鼎格林尼治天文台,也主要是为航海服务的。<br></h3></font></h3> <p>自十六到十九世纪,英国作为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工业大国,具备世界上最领先的船舶制造能力,拥有最强大的海军,为其海外扩张的殖民政策提供了基础保证。</p><p><br></p><p>借此称霸世界三百余年,殖民地遍及五大洲,其统治范围最大时到达三千万平方公里,相当本土的一百四十多倍,而有“日不落帝国”之称。</p><p><br></p><p>必须指出,这种殖民扩张,必定是伴随着残暴掠夺,血腥屠杀,甚至灭绝种族的罪恶。</p> <h3><font color="#010101">倚仗着船坚炮利,武器精良,而横行一时,正如“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论起欺负人,英国可是骨灰级的资深恶霸。</font></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还是实力代表一切。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也是难以回避的话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伦敦的标志,大本钟。</h3><div><br></div><h3>可惜正值维修,而被施工脚手架包裹了起来,看不到全貌。要到2021年才能完工。</h3><div><br></div><h3>气人不,你的国家正急急忙忙的要“脱”,只是纠结于“斯文的脱”还是“粗暴的脱”,你倒裹得严严实实。</h3><div><br></div><h3>对于“脱欧”,峰哥还真有些担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你担心啥,又不是女王、首相。</h3><h3><br></h3><h3>俺主要怕各方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休而引发社会动乱,影响我们的这次行程。这可完全有可能的。</h3><div><br></div><h3>因此出发前许了一个愿:希望社会稳定别有动荡;希望天气晴好别连绵雨。如能实现,可以考虑信他们的教,阿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来欧洲主要看的是“宫保鸡丁”,既王宫、城堡、基督教堂、市政厅,在英国也一样。</h3><div><br></div><h3>白金汉宫,王室的宫殿,女王在此召见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请外国宾客等外交活动。</h3><div><br></div><h3>楼顶高高飘扬的英国国旗,表明女王此时不在宫中,否则将换升皇家旗帜。</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英国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并不掌握实际权利。但绝不是可有可无。英国人观念还是有传统保守的一面,喜欢保留曾经的帝国荣耀。</h3><h3><br></h3><h3>如当年加入欧盟时,就有很多英国人感到困惑:将来所花的钞票上,没有了女王头像,可如何是好。</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当我们在王宫前广场游览拍照时,由三辆摩托车开道引导着一列车队平稳驶过。其中一辆好像劳斯莱斯,似从电视中看到过,一位打着醒目红领带的长者,端坐车内,不知何人,疑似皇家成员。</font></h3> 接下来我们前往王室的另一行政官邸——温莎堡。<br> <h3><font color="#010101"><h3>温莎堡始建于1070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h3><div><br></div><h3>经过历代君王的不断扩建,已形成拥有众多精美建筑的庞大的古堡建筑群,由最早的军事城堡转变成王室起居生活的宫殿。</h3><div><br></div><div>每逢看到这种花岗岩砌筑的古建筑,总会产生一种震憾。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日月侵蚀、风雨袭扰,仍能矗然挺立,保持完好,了不起。</div></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是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这里度过。</font></h3> <h3>深受英国民众尊敬的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自1952年登基,至今已经历时67年,在位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间最长。</span></h3><div><br></div><h3>胸前佩戴着象征最高荣誉的“嘉德勋章”,名至实归。勋章吊带上绣着那句著名的格言“心怀邪念者蒙羞”。</h3> <h3><font color="#010101"><h3>皇家卫队,高高的黑熊皮帽,平整挺括的红色制服,镶红线的制服裤,黑亮的皮鞋,已经成了标志性的伦敦元素。</h3></font></h3> <p>宫殿内部有国事餐厅、客厅、圣乔治大厅、灯厅、换衣间、卧室、会客室、国王餐厅;守卫室、觐见室、接见大厅、画廊、国王的私人议事厅等一系列功能房间。</p><p><br></p><p>可惜宫殿内只能参观不准拍照,没法分享了。只能说也是异常的高贵和豪华,装饰上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并拥有很多名贵馆藏,与俄罗斯王宫的土豪金相比,显得更有品位和内涵。<br></p> <h3>图片靠左侧的房屋,是圣乔治礼拜堂。极为经典、豪华的哥德式建筑,以细致艳丽的彩绘玻璃著称。有十位英国王室埋葬于此。</h3><div><br></div><h3>由于温莎堡与希思罗机场相去不远,经常会有飞机轰鸣着从头顶飞过,因而产生了一个小笑话,一位美国游客在此抱怨道:也不知女王怎么想的,把城堡建的离机场这么近。呵呵,毕竟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从不用历史的眼光看人看事,真是天真打败了无邪。<br></h3> <h3>实际上自十八世纪,王室已经放弃了几处宫殿的拥有权,只保留了使用权。</h3><div><br></div><h3>而这些宫殿由专业的“王室地产公司”经营。经营公司每年给女王发工资,大约年薪五千万£,堪称天下第一白领。</h3><div><br></div><h3>此外王室也有一些其他投资,努力赚钱。如白金汉宫还要推出部分房间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赚些门票收入,以维持日常的巨大开支。</h3><div><br></div><h3>王室也不容易啊,据说女王保持着非常简朴的作风,除了公开场合,日常里都用一些廉价商品,很会节约。这一点更加赢得了民众的爱戴。<br></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布莱尼姆宫(丘吉尔庄园),是一座非宗教非王室却具有“宫”称号的庄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说起布莱尼姆宫,由于居住着一个显赫的家族,并且关联着两场战争而闻名遐迩。</p></font></h3> <p>第一场,布莱尼姆战役。</p><p><br></p><p>公元1702年,围绕着西班牙王位争夺战,英国、荷兰、奥地利组成联军,与法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p><p><br></p><p>马尔伯勒公爵率领英国军队,在多瑙河北岸的布莱尼姆,打败法国路易斯十四的军队,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联盟胜利,拯救了荷兰、奥利地等欧洲国家。</p> <h3>为了表彰公爵的功绩,当时的女王安妮赋予马尔伯勒公爵以王室荣誉,并为其修建“布莱尼姆宫”。</h3><h3><br></h3><h3>此建筑采用意大利式巴洛克建筑风格所修建,而此类建筑在当时的英国非常少见和稀有。</h3> <h3><font color="#010101">宫殿建造于300年前(1705年—1722年),女皇和公爵都希望将宫殿修建成金碧辉煌的纪念性建筑,以彰显公爵的丰功伟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尔伯勒第一任公爵,约翰·丘吉尔的头像。</font></h3> <p>站立者为第一任公爵夫人,美国富豪之女莎拉。</p><p><br></p><p>据介绍,当年宫殿建到一半的时候,出现了资金断供,工程几至烂尾。关键时刻,莎拉夫人拿出自己的巨额陪嫁,支持工程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了这座宏伟的宫殿。其间很多设计方案的拍板也尊从了夫人的意见。</p><p><br></p><p>可以说,布莱尼姆宫是地位和财富的结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p> <h3><font color="#010101">布莱尼姆宫的内部装修与陈设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其装修与陈设包括家具、地毯、雕塑、青铜器、丝绸锦缎壁挂、图片,件件精美绝伦。</font></h3> 为表达对安妮女王浩荡皇恩的感激,特地塑造了女王的立像,据说比本人美化了不少。看来,公爵在战场上能骑马,在宫廷里会拍马。<br> 长形图书室。<br> <h3><font color="#010101">后宫花园布局整齐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园林设计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font></h3> <p>如果说布莱尼姆战役是局部性的,那么所关联的另一场战争,则是全球性的了,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p><p><br></p><p>伦敦议会广场上,立着一位手拄拐棍的胖老头。他就是BBC评选出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p><p><br></p><p>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而名垂千秋。<br></p> <h3><font color="#010101">温.丘于1874年11月30日诞生在布莱尼姆宫,他是第七代马尔伯勒公爵的孙子。</font></h3> <h3>顽劣的学生;桑赫斯特军校毕业的骑兵中尉。</h3><div><br></div><div>是温.丘吉尔童年、青年的标签。<br></div> <h3><font color="#010101">他继承了这个显赫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度过了辉煌的政治生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对抗法西斯的战争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初期,在美苏尚未参战的情况下,英国作为同盟国的主要力量,为抗击法西斯轴心国,做出极大贡献并遭受异常惨重的损失。</h3><h3><br></h3><h3>但是他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人民战斗,直至“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揭开盟军反攻的序幕,最终取得二战的伟大胜利。</h3><h3><br></h3><h3>向看官推荐一部二战影片《至暗时刻》,该片记录了丘吉尔在战争初期的一段经历,非常励志。<br></h3><h3><br></h3><h3>两次世界大战,虽然英国都是战胜国,但是历经劫难,国库耗费一空,国力随之凋零,因而拱手让出霸主地位。正可谓:出来混终归要还的。</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英国政府为丘吉尔举行了国葬。他的灵柩在西敏寺停放,供民众吊唁。然后用火车把灵柩运到他的出生地布莱尼姆宫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与他的父母亲葬在一起。</font></h3> 辗转前往苏格兰的爱丁堡。<br> <h3>同样地处不列颠岛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原本是三个独立国家。威尔士较早的依附于英格兰。而两位“格兰”却经历了长久的恩怨情仇,并发生多次争战。</h3><h3><br></h3><h3>直至1707年,苏格兰詹姆士六世依据血缘继承法规,兼任了英格兰国王,史称詹姆士一世,英、苏合并,与威尔士一道,共同成为联合王国一部分。</h3><h3><br></h3><h3>这位詹姆斯六世做了一件史书留名的事情,即下令编纂了英文版的《圣经》,对新教的巩固,英语的规范,都意义重大。</h3> <p>把几面旗帜进行叠加,就成了英国国旗,真是高效实用啊。<br></p><p><br></p><p>历史上,爱丁堡是独立的苏格兰王国的首都。</p>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城堡中心广场的王宫,现为展览馆。珍藏着几件镇馆之宝:命运之石(名曰斯库恩),宝剑,权杖,王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王室礼拜堂,现改为国家公祠。内中陈列着二战中牺牲在英国的各国烈士的全部名录,体现了对英烈的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城堡之上俯瞰城市,爱丁堡市的街巷、湖泊尽收眼底。</font></h3> <h3>立马王子街边的铜制雕塑,是出生于爱尔兰的威灵顿公爵。</h3><h3><br></h3><h3>因功勋卓著而终身担任英国陆军总指挥,历史上唯一的八国元帅军衔者,嘉德勋章获得者,两度出任首相。</h3><h3><br></h3><h3>最露脸的业绩,在滑铁卢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而彪炳青史。</h3> <h3><font color="#010101"><h3>爱丁堡王子街花园中,矗立着一座61.11米的高塔,十分显赫醒目。整体采用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四座小型尖塔拱卫着中央高塔,高塔底部四方都是拱门。</h3></font></h3> <h3>塔中央立着白色大理石的人像。何方神圣,一人占据了这么高敞轩亮的宝塔,莫非是苏格兰白素贞?</h3><h3><br></h3><h3>其实这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创作对欧洲历史小说起了开创作用,被尊为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身后才能享此殊荣。同时也说明苏格兰对有贡献杰出的人才非常尊敬。</h3><h3><br></h3><h3>苏格兰教育水平非常高,历史上人才辈出,有成就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发明家不胜枚举,奉出的贡献难以计量。</h3> <p>说了两位历史名人,下面也说一位现实中的名人。即图片中的这位男士。</p><p><br></p><p>乍看无甚出奇。一次偶然,看到他的外套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章,感觉很好奇。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位是国家举重队教练,曾代表国家远赴泰国、台湾执教,带出过奥运冠军,绝对是次巨级明星。<br></p> <h3>如在网上搜索“举重教练张*民”,顿时满屏,都是有关他的报道,名气大大的。</h3><h3><br></h3><h3>照片右侧的粉衣女子,是张教练年轻貌美的夫人,一位瑜伽教练,同样也是功力深厚,技艺超群。更兼才华横溢,志趣优雅。每到一处,总是兴致盎然,文思泉涌;吟诗作赋,抒发才情,为行程大大的增色。</h3><h3><br></h3><h3>夫妻俩刚柔兼济,相得益彰;且待人热诚,举止得体,很得团友们称誉。</h3><h3><br></h3><h3>中间的小美女,则是我们的领队兼导游,简称领导,后面专门介绍。<br></h3> <p>说了“宫”,谈了“堡”,下面该聊聊“基”督教堂了。和其他讲宗教信仰的国家一样,这里的教堂比比皆是,且不论大小,一律的精雕细琢,质量上乘。</p><p><br></p><p>精心周密的设计构思;一丝不苟的营造工艺;精挑细选的建筑材料;名贵奢华的装修装饰。即体现了高超的建造水平,也反映出对信仰的虔诚恭敬。非常有欣赏价值。</p><p><br></p><p>真是再穷不能穷信仰,再苦不能苦上帝。</p><p><br></p><p>下面选几个经典的样本。<br></p> <p>约克大教堂是英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气势恢宏,工艺精美,尤其是那些雕刻令人赞叹不已。</p><p><br></p><p>顺便说一句,周杰伦的婚礼是在这里举办的。<br></p> <p>最令人惊叹的就是圣坛后方,教堂东面一整片的彩色玻璃,面积几乎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大小,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世纪彩色玻璃窗。</p><p><br></p><p>这些彩绘画的都是圣经故事,用最直观的方式推广和传播教规教义。<br></p> <p>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圣安妮教堂。</p><p><br></p><p>据说,在1888年,教堂流传著曾发生过这样的奇迹:有3位正在做礼拜的教徒经过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前,突然圣母的眼睛睁开了。从那时候起,数以百万计的朝圣者都往这儿聚集。</p>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内部的精美石雕和彩绘极其华美。</font></h3> <p>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或叫威斯敏斯特修道院。</p><p><br></p><p>王室专用教堂,几乎所有英王都是在这里加冕登基的。这座教堂见证了历代英王的登基大典。它同时还 是历代英国国王的墓地,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多位国王死后都葬身于此。</p><p><br></p><p>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等人之墓。</p> <h3><font color="#010101">侧面看威斯敏斯特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排名英国第一、世界第五的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华丽的巴洛克风格。</p></font></h3> <p>这里举行过许多重大事件的典礼:纳尔逊、威灵顿和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的葬礼;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石婚庆典礼和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金婚庆典;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礼等。</p><p><br></p><p>历史上基督教发生过两次大分裂,进而形成几个派别。俄罗斯及东欧基本信奉东正教;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等信奉天主教;而英国信奉圣公会新教。</p><p><br></p><p>虽然都是耶稣的信徒,但是理解不同,主张也不同。因而导致了相互格格不入,甚至水火不容:如在混居区北爱尔兰,就时常发生流血冲突。<br></p> <p>宫、堡、基都有了,还是差一个丁(厅)。为此我们去参观贝尔法斯特市政厅。</p><p><br></p><p>由不列颠岛的卡丽莱恩的码头登船,横渡海峡到达爱尔兰岛。前往北爱尔兰的首府贝尔法斯特。</p><p><br></p><p>贝尔法斯特市政厅于1906年建成。该市政厅建筑是典型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p> <h3><font color="#010101">用三种意大利大理石饰面的主楼梯华丽高雅,气质非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央穹顶周围的拱券、梁、柱、栏等各部分花饰如行云流水,精巧细腻。</font></h3> <p>简述北爱的由来。</p><p><br></p><p>自十二世纪起,英国军队入侵爱尔兰岛,不断逐步蚕食爱尔兰的领土和主权。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此公有故事,为婚姻事与罗马教皇决裂,举国改奉新教)成为爱尔兰国王,1801年,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统一,爱尔兰并入英国。此后大批英国人迁移到爱尔兰北部地区生活。</p><p><br></p><p>爱尔兰人因诸多问题对英国产生不满,爱尔兰独立运动开始。1921年,英被迫允许爱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直至成立爱尔兰共和国。</p><p><br></p><p>北部6郡仍属英国,叫做北爱尔兰地区。因而爱尔兰岛分属两个国家。</p><p><br></p><p>北爱的爱尔兰人信奉天主教,英国移民则信奉新教,于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两部分,严重对立,纷争不断。北爱共和军正源于此,目前只是暂时平息而已。<br></p><p><br></p><p>信仰分歧造成的对立是无法融合的,除非上帝亲自出面斡旋。在那神圣时刻到来之前,凡人真是无能为力了。</p> <p>看这面墙,是用不规则片石砌筑的,墙面平整,石缝均匀,显示出高超的砌筑技术。但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这是边境线,一边是大不列颠暨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北爱尔兰地区,另一边是爱尔兰共和国。</p><p><br></p><p>目前因两边同属欧盟,则这边境线的往来不受限制,是一条“虚线”。而一旦英国“脱欧”,则同属关系不复存在,它就要成为“硬边界”,而变成“实线”了。</p><p><br></p><p>届时相互贸易要涉及关税,人员往来要经过海关等等,大大的不便。这也是“脱欧”困难的一大主因。</p><p><br></p><p>这事跟咱们没啥关系,用这么大篇幅,口沫横飞的有用吗?呵呵,看热闹不嫌事大呗。<br></p> <h3><font color="#010101">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大学,是在1592年由伊丽莎白一世创办,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大学。是公认与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齐名的大学。</font></h3> <p>健力士黑啤酒生产工厂。风靡世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竟然是源于它的一个销售创意。竖琴造型是它的LOGO。</p><p><br></p><p>又一个“格局决定结局”的经典。</p> <p>坐落于梅林广场的塑像。斜靠仰坐在大石头上,一脸玩世不恭、睥睨众生的坏笑。<br></p><p><br></p><p>他是伟大的爱尔兰作家和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倡导者,有着过人的自信和天赋,他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世界经典的艺术家。</p> <p>介绍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团友老C。请猜猜老兄年龄,芳龄七十有四,像吗。去年还到南极走了一遭,当时七十三。</p><p><br></p><p>这位老C出身于一个大家族,前两辈中曾有人与民国第一家庭——袁家结亲,因而也算是皇亲国戚了,血统高贵。本人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且追求真理。</p><p><br></p><p>文革中因发泄不满,竟被陈伯达点名,以“破坏文化大革命”罪名,打为“现行反革命”,以致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历尽苦难。</p><p><br></p><p>文革结束后才予以平反昭雪,并安排了工作。凭借着自身的才干和上天的眷顾,后半生状况还不错,跻身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拼得一份荫厚的家底。</p><p><br></p><p>起伏跌宕的人生,造就了其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性格,总以一副玩世不恭、嬉笑怒骂的态度直面人生。</p><p><br></p><p>行程中,各种搞怪、耍宝,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瞬时成了团队的焦点人物,人气爆棚。</p> <h3><font color="#01010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被逗笑了,以为就完事啦,没门!接下来要拿你开心了:人家在拍风景,他伸手挡镜头;美女在拗造型,他凑上去做亲热状;团友有些特点,他给起外号。一时间坏事做绝。真是让人又爱又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峰哥喜欢开玩笑,但是忌于他人自尊,特别小心把握分寸,不敢越界得罪人。而遇上老C,如此为老不尊、不设底线的目标,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一时间火力全开、淋漓发挥,全无顾忌,直呼过瘾,你来我往,相互攻讦,有如俞伯牙遇上钟子期,痛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间仙境一般的温德米尔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鲍内斯小镇。风靡世界的儿童读物《彼得兔和它的朋友们》的作者波特小姐,最喜欢并终老一生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世界高尔夫球圣地,安德鲁斯。这座小桥是选手夺冠之前,先来拍照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峰哥是个风景控,对沿途的景色极有感觉。一路上目睹的田野风光,才是最吸引人的景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神秘的尼斯湖畔,悲凉的厄克特古堡,流传着一段英雄传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格伦科峡谷,《权力的游戏》、《007邦德系列》拍摄取景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莎士比亚故居的后花园,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在这座小楼里。这房子至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不知啥时能画一个带圆圈的“拆”字。</font></h3> <p>位于牛津附近的比斯特购物村,汇聚了130多个世界品牌,深受欢迎的购物天堂。</p><p><br></p><p>峰哥有购物纠结症,特别不爱买东西。看着团友们大件小件,挥金如土,一掷千金,果然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优雅的品质生活。自料难比,紧忙走开。</p><p>悄悄的我走了,<br>正如我悄悄的来;<br>我挥一挥衣袖,<br>不带走一件名牌。</p> <h3><font color="#010101">牛津大学的拉德克利夫楼。</font></h3> 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大门口,当晚有活动,男女来宾个个盛装,男士晚礼服,女士拖地长裙,在签字桌前留名。<br>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伦敦西南一百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巨石阵。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正面是巴斯大教堂,右侧是古罗马浴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紧临英吉利海峡的侏罗纪海岸,杜德尔门。惊涛拍岸潮声紧,云卷云舒暗复明。</font></h3> <p>英吉利海峡边,白垩纪地质特征的七姐妹悬崖。</p><p><br></p><p>海峡对面是法国的敦刻尔克。二战时,渡海作战的英军,遭遇到盟军投降,而孤立无援的境地,三十万大军有被德军全歼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丘吉尔首相紧急调动军舰和民船,全力运送大军回国,经过九个日夜,使得三十三万大军安然撤回,为日后的大反攻保留了力量。</p><p><br></p><p>电影《敦刻尔克大撤退》,记录了这段史实。<br></p>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罗塞塔石碑。<br> 罗马石雕,《女神维纳斯沐浴》。<br> <h3><font color="#010101">镇馆之宝——《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font></h3> <p>白金汉宫前广场的雕塑群,正中坐着的是最受英国人敬仰的维多利亚女王。</p><p><br></p><p>她在位时(1837年~1901年)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此时,英国加大殖民扩张,建立和占领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几十年,正值英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很多地方以她的名字命名。<br></p><p><br></p><p>需要说明,鸦片战争也是她在位期间发动的,对中国人民是有罪的。<br></p> <p>街头剧《二八月乱穿衣》,表演者:两位绝代美女。</p><p><br></p><p>此次行程的领队兼导游,是在西安安家北京工作的成都姑娘,芳名杨莉娜,英文芳名叫Lena。前面说了这么多,大都是从这位领导那里听来的。</p><p><br></p><p>峰哥向来喜欢听故事。看不出,杨领导一副弱不禁风娇小柔弱的样子,竟然包涵这么大的容量,一路上将英国的政治、地理、经济、历史、人文、宗教,梳理的井井有条,讲起来头头是道,丝丝入扣。尤其英国的脱欧,从背景,到进程,以致将来的各种可能,讲解的清清楚楚,显示出渊博的学识,显然是在剑桥进修过。</p><p><br></p><p>而且语言组织条理分明,思路清晰,十分引人入胜,每逢此时,我们连盹都舍不得打。口才绝对一流,估计参加过牛津辩论会。</p><p><br></p><p>这水平干导游有些屈才了,相信如果去从政,前途不可估量,上限撒切尔,下限华春莹。</p><p><br></p><p>悄悄对身边朋友们说,如果有去英国旅游的打算,建议趁着杨莉娜还没转行,赶快报名,非杨导不跟,非莉娜不从,绝对物超所值。<br></p> <p>在这里吐槽一下英式三餐。</p><p>如果你的一日食谱:早餐面包烤肠,午餐炸鱼薯条,晚餐英式烤肉。那么一年四季都是这样了,再没花样可换了。所以人称英国是“美食的沙漠”。</p><p><br></p><p>峰哥天生一副好胃口,属于吃嘛嘛香一族,勉强能适应。可是很多团友可接受不了了,只要不是中餐,那么宁可天天泡面。天数多了,走路都像康师傅。</p> <h3>结束语,一路走过,感慨有三:</h3><h3>首先英国的空气质量非常好,昔日雾都的痕迹荡然无存,这对我们的环境治理是莫大鼓舞。</h3><h3><br></h3><h3>其次,英国是有故事的国度,历史、人文积淀深厚;自然条件也非常优越,很值得一来。</h3><h3><br></h3><h3>最后,关于个人曾经许过的小愿:这段时间,社会局势稳定,各类新闻媒体可以佐证;天气大都给力,上面照片可以证明。但是,必须说:我们也赶上一场滂沱大雨,历时二十分钟,有图有真相。<br></h3> <h3><font color="#010101">因此峰哥有权对当初承诺做一点调整,我保证:周末看英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