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王政协”

足音

<h3>文:张兆坤</h3> <h3>  艾青在诗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当我用真挚的情感去爱这片土地的时候,它便有了和我生命一样的质感。我的家乡如此的令人眷恋,不得不谈及一个人,是他赋予了这辽东山区的边陲小镇更深刻的内涵。<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白云山下是家乡,</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景美人美数风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柏油马路黑黝黝,</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路边小树绿油油。</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清泉水,哗哗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路欢歌上高楼。</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穿街河道岁悠悠,</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清川取代污水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太阳落山路灯起,</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光明使者在轮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化广场好热闹,</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男女老少乐悠悠。</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白衣天使王政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去掉百姓病和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家乡人自编的顺口溜反映了我们草市镇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对眼前的幸福生活的溢美之情。这一切的得来当然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所有人。但最要感谢的还是草市镇中心医院的连续五次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的王立晶王大夫。家乡人都亲切地称他为“王政协”。</h3> <h3>王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声名远播,远近患者纷至沓来。前些年我家的一个外地亲属慕名来找王大夫看病,想让王大夫开点儿中药。王大夫认真而细致地给患者做了诊查之后,并没有开价格昂贵的中药,只是开了点儿小药,并免费提供了一些物理疗法。既为患者节约了药费,又收到了好的疗效。众所周知,那时医生开具处方的多少是和自己的经济利益挂钩的。王大夫处处为患者考虑,不计个人得失,尽可能的让求医者少花钱多去病。在王大夫的精心调理下,困扰我这位亲属的多年的病,竟然无影无踪了。她欣喜不已,逢人就夸:“草市医院的王大夫真好!”当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拿着礼物来看望王大夫时,王大夫笑着说:“你的心情我收下,你的礼品我不能收,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h3> <h3>每次走进王大夫的诊疗室,都会看到那满屋的患者和王大夫忙碌的身影。只见他时而为患者把脉,时而凝神深思,时而与患者交流,时而奋笔疾书。将一个个求医者的“愁眉苦脸”改为“春风拂面”。看到这些你怎能会不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细心的人会看到王大夫案头上那或薄或厚陈旧而整齐的医药书籍,这时你或许会对王大夫为何会有如此精湛的医术找到些答案吧。再看看那满墙的锦旗,哪一面不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就亲见一面锦旗诞生的故事。一天中午,忙碌了半天的王大夫刚刚下班走出医院大门准备回家吃饭,便见到一个出租车驶入医院门口。车门打开后从车上缓慢地下来两个人。见这两个人步履蹒跚的样子,已经走出去的王大夫凭直觉知道这两个人是来就诊的。便二话不说立刻转身回来。问明情况后,王大夫把患者接到诊疗室,不顾自己的疲惫与饥饿,为他们诊起病来。后来得知,这两人是从清原镇慕名赶来找王大夫看病的。王大夫精心地为他们诊治后,已距医院下午上班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了。两位患者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再三邀请王大夫吃点儿饭。王大夫婉言谢绝道:“我家就在附近,到家吃一口就行了。”不明真相的两个人信以为真。正待他们迎着又一波的患者准备乘车离去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附近超市里嚼着面包的王大夫,泪水便夺眶而出。他们深知,此时任何感谢的语言都太显苍白。于是两人决定给王大夫送一面锦旗。时隔不久,我便看到又一面锦旗挂到了墙上——医术精湛除病痛,医德高尚暖人心!那闪着金光的两行大字是那样的熠熠生辉!</h3> <h3>王大夫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不甘于平庸。他以高尚的情怀和不懈的行动,将平凡演绎为不凡,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他给家乡人带来了福音,去掉了病痛,同时也赢得了乡亲们对他的尊重与信赖,他身上仿佛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灵魂。也正因为如此,他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而他却将白衣天使和政协委员这双重身份演绎得如此尽善尽美。</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王大夫妙手仁心、亲民爱民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我家住在四楼,与我们同住的父母都年近九十,上下楼非常吃力。求医问药是很困难的事。王大夫经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上门为有困难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做义诊,我家的门槛更是被他踏平了。只要他一来,父母的脸上的愁容就变成了笑容。每到这时,我经常调侃一下我的父母:“你们总是给我一副愁眉苦脸,王大夫一来你们的脸上就乐开了花。”父母眉开眼笑地说:“那是必须的呀,王大夫能治我们的病,他一来,我们就舒服了,比儿子管用呀!”而每每这时,王大夫也笑呵呵地对老人说:“你这儿子、儿媳妇多孝顺呀,你这生活多幸福呀!”老爸老妈也点头称是:“我们是挺依足的,可就是这身体总闹毛病不舒服呀!”“人老了哪能一点毛病没有啊,这点儿小病不是事儿,保持好心情,坚持吃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每次听老人这样说王大夫总是这样安慰他们。王大夫每次的安慰与鼓励都有奇效,都给了两位老人战胜疾病的极大的信心。而王大夫的每次诊疗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老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处在一个极佳的状态。其实大家都知道,老年病哪那么容易去根呀,只是王大夫用了恰当的药物使病情得到了缓解,更主要的是王大夫的精神疗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呀。</h3> <h3>扎根生活、秉笔直书,是王政协的一贯作风。一次,王大夫正在为我的父母诊病,见我家的二哥从楼下挑水进来,便问道:“怎么还挑水呢,没有自来水吗?”爸爸唉声叹气的说:“这水太少,四楼上不来,我们两个老的住在这儿用水量又大,没办法,只能他们哥俩轮流着往这楼上挑水,唉!”听了老人的话,王大夫便迅速地从他的诊疗箱里拿出了本儿和笔,把这种情况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我看见他那带有密密麻麻字迹的小本本,好奇地问:“这都记得什么呀?为什么要记在这本上呢?”王大夫笑着回答:“这是我在巡诊的过程中了解到的老百姓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对现实生活的一些愿望,记录下来,形成议案等到政协开会时好提交上去呀。”接着,他又笑呵呵地对老人说:“老人家,过两天政协就开会了,我会把吃水难的问题反映上去的,咱们政协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你等着好消息吧!”过了些日子,我们的王政协特意打电话给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关于自来水的议案,我已经在政协会议上提交并通过了,清泉水上高楼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两个月的时间舒展开来。政府投资五百多万的草市街的自来水改造工程开工了。不过半年,落差八十多米的山泉水一路奔腾登上高楼。多年吃水困难的家乡百姓的脸上漾起了灿烂的笑容。“谢谢王大夫,谢谢王政协”的声音不绝于耳。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的王政协总会跟大家说:“不要谢我,我就是个传话筒,要谢就谢谢咱们县政协,每次政协会议委员们提的议案政协领导都高度重视,咱政协就是为百姓办事儿的!”“当然要感谢政协,感谢共产党,但是你这个传话的让他们知道了咱老百姓想的是啥呀!”家乡的人都发自内心地这样说。是啊,这些年俺们的王政协为俺家乡百姓“传”了不少话,咱政协了解了百姓的心声并百分之百的漂漂亮亮的让俺百姓的想法变成了现实:道路宽阔平坦;河水清澈奔流;路灯照亮人们的心田;广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温馨、和谐在草市这个小镇弥漫开来。</h3> <h3>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就是俺们的王政协,他时时刻刻为家乡百姓发声,是俺百姓与政协间的桥梁。他让俺百姓感到政协就在身边,感到党的惠民政策就在身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