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凤的美篇

李佳凤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跟着大师去修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研习心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莞市中堂中学 李佳凤</div> &nbsp; &nbsp; &nbsp; 2019年9月,秋服既成,东莞语文行者59人,集乎群贤楼,风乎思群堂,得天地开,自我明,知本心,咏而归——<br>&nbsp; &nbsp; &nbsp; 此番学习之旅,我们先后聆听了曹刚《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及运用》、冯渊《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趋势》、王丽琴《让思维培养成为写作的“发动机”》、张俊华《课堂文化与国外教育》余党绪《我的阅读教学改进与反思》、王意如《语文素养与语文教师的素养》以及张大文等专家教授的报告。倾听大师们吟唱教研欢歌,颇有“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之感,更生出了同道不孤的淡定……<br>&nbsp; &nbsp; &nbsp; 大师们学养的自信深厚,已成我生命里的花开,让我更坚定了语文教学前行的方向: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以形成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初中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挂心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聚焦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更要重视学生文化修养思想认识的提升;要达成以上目标,我认为要围绕三个关键词来进行,这三个关键词是:语言学习、思维训练、阐释思想。 <br>一、语言学习,是激发思考兴趣的基石<br>&nbsp; &nbsp; &nbsp; 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前提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从知识走向思考,从培养“知识人”走向培养“思考者”,这一目标如何达成?<br>在这一点上,大师们的观点是统一的——曹刚教授认为,语言与思想同时存在,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因此语文学习的核心在语言学习;王意如教授表示,作为语文而言,是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为途径的,语文学科特有的方式就是关注语言文字的使用,在课堂上,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习得优秀的表达,通过教室言语的示范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张大文先生更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学习语文始终要研究: “这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br>&nbsp; &nbsp; &nbsp; &nbsp;也就是说,语文的课程价值在于培养语文素养,还原语文学习,重视语言积累,语言素养提升,在此基础上创设学习经历,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以此内化为学生的能力。<br>二、思维训练,是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推进器<br>&nbsp; &nbsp; &nbsp; &nbsp;思维是我们所拥有的最为贵重的天赋,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br>&nbsp; &nbsp; &nbsp; 思维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设计在提升学生基本阅读能力、重视语言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基本训练同时,又能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设计有效的问题链,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法。有效的问题链,将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寻找表达思想规律,让学生不走入思维的误区,帮助学生将文本阅读与思辨思维融合一起。 <br>&nbsp; &nbsp; &nbsp; 曹刚老师展示了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对文本语言研读,通过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也就是说,教师首先通过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确定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和落点,引领学生合理解读文本,把握作者情感,这是思维训练的有效体方法之一,它依赖于教师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的有效问题来推动。<br>&nbsp; &nbsp; &nbsp; 曹刚老师以《背影》为例,在展示如何就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这一能力点设置问题链以训练学生思维,课前教师文本解读关注的点包括了:人称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叙事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这类文本解读对教师的要求为:思想认知高于学生,文化视野宽于学生、写作表达优于学生;在深度文本解读基础上,曹刚老师设计的问题链为:1、如何通过转换语言形式完成情感的转换?2、时间与背景之间的联系是什么?3、第6自然段与后续事件的关系是什么?当然,这样的让学生跳出阅读的舒适圈的挑战性阅读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适切的资源,课堂上的落实还考验教师给学生思考的耐心。<br>&nbsp; &nbsp; &nbsp; 把阅读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问题链的设置很重要,而设置有效的问题链,考验的是教师备课的专业与备课的道德,在张大文先生看来,没有钻研的备课就是不道德。因此,有效训练思维训练,得从教师研读文本始。<br>三、阐释思想,是验收语言敏感度、严谨的思维习惯的标尺。<br>&nbsp; &nbsp; &nbsp; 冯渊老师认为:对语言的敏感和讲道理的习惯、讲道理的能力是每个老师、孩子需要努力的方向。我认为,这其实说的就是阐释思想的能力。语言学习、思维训练最终指向的,是在培养思考的习惯、进行思维的训练的同时,能自如运用语言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表述,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于写作中,如王丽琴老师那样,探索思维培养的序列化教程,对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培养,依托有效评改,有序提升学生阐释思想的能力。<br>&nbsp; &nbsp; &nbsp; 综上所述,有效引导学生落实语言实践的理念,引领学生沉浸文本的语言与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得到良好的语言实践训练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进而形成阐释思想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方向,也许对教师而言,还有一个认识、理解到自觉运用的过程;感恩学校领导给予的此次东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之旅;感恩班主任吴华老师、教研员刘巍老师的精心组织,细致安排;感恩同行的小伙伴,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歌;于我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成长,还有那坚定的初心。<br>&nbsp; &nbsp; &nbsp;跟着大师去修行,我将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我坚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