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老茶馆

杨柳青青

<p class="ql-block">  老成都的文化中,除了麻将文化,最经典的应该就是茶馆文化了。</p><p class="ql-block"> 泡茶馆,历来是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与生俱来的从容和骨子里的悠闲,再没有比泡茶馆更能体现。</p> <h3>  茶馆里面可以“摆龙门阵”,常人可以谈古论今,发泄不满;文人可以看尽人生百态,世事炎凉;甚至在以前,乡邻有了矛盾,茶馆还是断官司的场合。</h3><h3> 除了喝茶,还衍生了很多茶馆的相关行业。比如“茶博士”,斟茶时,水柱凌空而降,翻腾于茶碗,再戛然而止,“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水不能齐平碗口,茶碗外要滴水不漏才是绝妙。</h3> <h3>  还有掏耳朵,也是一门手艺。七长八短的工具,就是要让顾客舒服,还不能受伤。还有那些唱堂会,唱川戏的,都靠着茶馆营生,只是后来都没得了。 现在,除了个别的茶馆,多数茶馆就只剩喝茶,聊天。</h3> <h3>  还好在彭州,有个观音阁,至今仍保持四川老茶馆的风貌和传统。</h3><h3> 今天就带大家去走一遭。</h3> <h3> 观音阁老茶馆,座落在双流彭镇,很清净的一条老街走到底,最热闹的那处就是观音阁老茶馆。</h3> <h3> 茶馆是幢平房,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两面临 街,前后门口全是长长的木质旧铺板。老茶馆的来由已无从考证,但常在这里的老茶客说:茶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年是有楼的,一场大火因为茶馆里供着一座 观音菩萨而得以幸存,但楼阁损毁,如今成了平房。因此,“观音阁老茶馆”的名称也由老辈们口口相传而得以延续至今。</h3> <h3>  进得茶馆,青砖加木质结构的四壁斑驳破旧,木 柱木梁灰青小瓦,脱落的石灰墙中可见原先打底的竹篱。几只高悬的白炽灯有些昏暗,正中屋檐处一扇天窗和两头的进门处能透进些许自然的光线。茶馆的地面保持 着原先的硬土,久而久之已经坑坑点点形成错落不平的纹理。老茶桌、老竹椅、老茶碗、老茶客,给人恍若隔世之感。</h3> <h3>  </h3> <h3> 每个角落都显示着老茶馆的原汁原味,竹椅子,木桌子,温水瓶,时间在这里静止。</h3> <h3> 茶馆青瓦盖顶,木质穿斗的砖泥墙体。到处斑驳的墙壁,满墙的革命语录加上老式的桌椅,瞬间让你觉得时间依然停在那个火热的年代。</h3> <h3> 老茶馆里保存着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红色记忆,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海报口号,让经过那个历史阶段的人有更多的回忆和沉思。</h3> <h3>  每到下午,这里变得很热闹。老朋友约在这里,喝茶摆龙门阵,国家大事,鸡毛蒜皮,高兴了多说几句,不高兴了,就坐到周围看来来往往的人,自由自在。</h3> <h3>  其实更多的,他们来此,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见见老朋友。</h3> <h3> 为了留住镇上老人,茶馆本地人收费1元,还无偿提供烟叶。这些老人多为残疾的老红军和低保家庭,除了一日三餐,都喜欢泡在这里。外地客人也就10元一杯,也是低于成都市价。</h3> <h3> 每天都来的老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哪天位置突然空了,大家也会心不安。二十多年,茶馆送走无数老人,这里也基本是他们最后的一站。如果老茶客们慢慢消逝了,老茶馆还会有现在这个味道嘛?交给未来吧。</h3> <h3>  这里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坐的时间长困了,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儿,1元钱一杯茶,还随时免费续水,老板也不会下逐客令。</h3> <h3>  盖碗茶、打长牌、摆龙门,老成都的悠闲时光。</h3> <h3>  观音阁得以保存下来,和被众人知道,不得不说茶馆的老板李强。自1995年承包茶馆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坚守茶馆最纯粹的样子,最传统的习惯。</h3> <h3>  茶馆用的蜂窝煤,每天四点过,老板就要来生火烧水。20多年,每天坚持4点过起床,生火,5点下门板开门迎客,也看出来老板对传统的执着和坚守。</h3> <h3> 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茶馆,李老板也是努力打造个人形象。巨大的耳麦(为了接听电话),和反戴的帽子,夏天的赤膊,走进茶馆一眼就能看到他,这也成了他上央视的经典形象。</h3> <h3>  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更多的是清闲平淡的生活,老茶馆用它自己的方式留住了光阴,也希望它能更久的存在下去。</h3> <h3>  成都茶馆,是成都文化的一个代表。你多去几次老茶馆,就会知道老成都是什么样的,就会知道成都人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对待生活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这样的茶馆能多活几年。</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