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腮腺炎

阳光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疾病简介</span><br></h3><h3>唾液腺有三对,即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患者得了腮腺炎之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h3><h3>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在急性炎症期间,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性物或胶冻状液体排出。</h3><h3>流行性腮腺炎起病较急,首要症状为耳下部肿胀,一般为单侧,偶尔双侧。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典型病程为10~14天。主要体征为腮腺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方、后方、下方发展,状如梨形,无明显界限;局部皮肤张紧发亮,热感而不发红,触之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h3> <h3>病因</h3><h3>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有:</h3><h3>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h3><h3>2.腮腺导管口堵塞。</h3><h3>3.腮腺邻近组织的炎症,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h3><h3>病毒性腮腺炎,即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h3> <h3>传染方式</h3><h3>腮腺病毒主要是来源于患者的唾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鼻涕和打喷嚏时的飞沫等,此时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唾液、呼吸等渠道进行传播的。成年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具有胎盘传给胎儿的抗体,因此是不会发病的;但是6个月以后的胎儿是会发病的,本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机构中多见,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和小学生容易被传染。</h3> <h3>并发症</h3><h3>腮腺炎引起的常见的并发症:</h3><h3>1.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脑炎多见于儿童,有头痛、呕吐、脑水肿等表现,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电图显示为脑膜受累。</h3><h3>2.生殖系统并发症睾丸炎在成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达14%~35%,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阴囊皮肤水肿、鞘膜腔积液,常合并存在附睾炎。成年女性患者约5%~7%出现卵巢炎,表现为月经周期失调,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h3><h3>3.胰腺炎,儿童少见,占成人患者的5%,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和触痛,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严重胰腺炎罕见,轻型及亚临床型较常见。</h3><h3>4.其他如肾炎、心肌炎、肝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关节炎等,一般3周内恢复。</h3> <h3>预防</h3><h3>为了避免患上腮腺炎,应该及时进行预防,那么应该怎么做呢?</h3><h3>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h3><h3>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以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h3><h3>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般在孩子1岁半的时候给孩子预防注射。但是腮腺炎减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h3><h3>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h3><h3>5.腮腺炎是一种病毒感染,经过一周到10天的时间,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自然恢复正常。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应注意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和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不宜给酸性食物,以免引起腮腺局部疼痛 。</h3><h3>6.对于可疑患者,应该立即暂时隔离。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食物。</h3><h3>7.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该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该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地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疗方案</span><br></h3><h3>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该进行切开排脓手术。</h3><h3>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的疗法,可以使用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生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