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每每到了杭城,即便不去西湖泛舟,亦要去西子湖畔的湖滨公园遛遛瞧瞧,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秀色,总是令人神驰情往,百看不厌。<br></h3> <h3>湖滨公园濒临西湖,长约一公里,是六座公园的总称,由六块大小不等的公园连缀而成,犹如一条彩色的丝带围绕着西湖的一泓碧水。披着柔美的夜色,我们自南向北,从一公园向六公园徐徐而行,一路沉浸在西湖的夜色里。</h3> <h3>踞于一公园的集贤亭,是西湖夜景中的一抹独特亮色。这座湖面上的小亭,由一段没有栏杆的小堤连接着湖岸,堤面与湖水几乎齐平,与两边碧绿的湖水融为一体。</h3> <h3>亭子坐落在浮于水面的六角平盘上,双重檐、歇山顶、六柱支撑,看似简朴无惊艳之处,却充盈着隐逸儒雅的气质,在五彩璀璨的灯光渲染下,风姿绰约,流光溢彩,显得格外的玲珑通透、赏心悦目,仿佛是一幅奇妙的立体水彩画卷。</h3> <h3>集贤亭古已有之。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载:“出涌金门沿湖而北,稍折而西,水流湾曲,旧有亭,久废,名亭子湾,倚城面湖,延缘数百步,平沙浅草,可容骑射。”<br></h3> <h3>亭子所处之地原为一个亭湾,八旗子弟曾在此训练骑射。清代浙江总督李卫重建了射亭,取名“聚贤亭”。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亭检阅过八旗子弟的骑射,因而“亭湾骑射”被列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后来亭子毁圮,2002年得以重建。2012年9月又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倒塌。2013年在原址上按原貌重建。这个乍看不大华丽显眼的小亭台,却深受人们喜爱,享有西湖“最美亭子”的美誉。</h3> <h3>每次拜访西湖,西湖还是这个西湖,然而时序不同,情景不同,心境不同,感受亦会有所不同。夜幕下的浩淼西湖,湖水盈盈,涟漪层层,泛着墨绿色的亮光,如同一幅微微颤动的巨大绸缎,在彩灯炫丽的亮光中轻轻摇曳,光影绰约,诗意盎然,如梦如幻。</h3> <h3>今逢深秋时令,不闻“一湖春月万蛙声”,亦不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昔时映日别样红的荷花,早已时过境迁香销玉殒,只残留凋败的荷叶荷梗,在晚风中孑然挺立,枯枝似铁,残叶如旗,依然在演绎不堕污泥的荷风荷韵。花开花谢,叶枯叶落,这是自然界不可违背的规律,然而残荷慨然直面自身的衰败,其清高孤傲的风骨,不由人不肃然起敬。</h3> <h3>远看夜色中的湖心,岛影朦朦,湖水幽幽,白天悠游的小木船都已归巢,唯有一艘古色古香的龙型画舫,点亮了船舷那一串串火红的灯笼,在空阔清寥的湖面,慢慢悠悠的游荡。此时不由想起 :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的这首《夜泛西湖》; 想起诗作者、当时杭州的“老市长”苏轼 ; 想起他“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的不朽历史功绩。</h3> <h3>眼前的西湖夜景以“中国意、西子情”为主题,以“宜静不宜动、宜纯不宜杂、宜淡不宜浓、宜冷不宜热”为设计思路,恰到好处地打造了这幅画意盎然的西湖夜色,让西湖的美色从白天延伸到深夜,游人昼夜都可漫游于怡心的画卷中。</h3> <h3>“我有痴情望如画,不知己亦画中人”。徜徉在光影疏淡、如诗如画的西湖之畔,全身心融入了这“以光为墨,以水为画”的幽丽夜色中,赏心悦目,流连忘返。遗憾我只是一个过客,不能与她长相依、常相伴。当我回眸西湖时,仿佛听到了白居易《西湖留别》的吟唱:“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h3> <h3>西湖是一部清丽的书卷,有俊逸的散文,有灵秀的小诗,读之千遍不厌倦。西湖又像小家碧玉的江南女子,清纯柔情,典雅娴婉,淡妆浓抹总相宜。走遍天下,最忆是杭州,“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h3> <h3> 文: 木鱼原创 图: 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