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h3><h3>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h3><h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h3><h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h3><h3><i><font color="#808080">我终于到滕王阁的一隅,亲睹元婴楼时隔千年,江南古楼浸了现代的气息,四处</font></i><i><font color="#808080">满是建国七十周年的欢庆笑语。我生于新中国盛世的时代,故想见证时隔千年也处于盛世的名楼文化——滕王阁。</font></i></h3> <h3>初见滕王阁主楼,自然顿感惊艳。</h3><h3>映入眼帘的是滕王阁规模宏大的蓝红色调建筑,鲜艳的色彩在淡淡的一抹蓝天中,却意外和谐。色彩近于我去过的其他古代建筑,但阁楼的形态却透出着一种非凡的和谐美。</h3><h3>滕王阁阁高九丈,共六层。现在(21世纪初)的阁楼建于1985年,高达57.5米,占地达47000 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地下白玉式的阶梯拖着下宽上窄的主楼。</h3> <h3>在主楼的四周,方亭林立。每座幽亭都有着独一的牌坊。青花瓷式的梁柱配上诗意斐然的命名,正是江南水乡的温婉。</h3> <h3>轻摇的芦苇、飘飘然的柳叶、南来聚拢微醺游人的秋风……风吹来,是秋天的颜色。茂密的柳树,嫣红的繁花点点,却一点儿不显拥簇。</h3><h3>微风又轻抚,一片凉意拂过,曾想在大唐的繁盛中,又是哪个人儿驻此高眺,眼前美景依旧,高阁依旧,心中却是淡然凄清的模样。<br></h3> <h3>我抬步匆匆向前,奔向阁楼,满目都是高阁一方一处的精致绝伦。</h3> <h3>王勃与滕王阁,正如苏轼与杭州。无可分割,也无意分割。</h3><h3></h3><h3>纵观子安一生,别人童年嬉戏时,你已以神童之名名扬四海,别人少年奋进时,你已功成名就立于朝堂,二十六岁,别人的少年,你的暮年,子安,不是诗仙诗圣,不是诗魔诗鬼,有怀投笔,无处请璎,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但你却是真正的千古奇才,小憩片刻,挥就惊世之作,顷刻之间写成传世奇文,千古一人。</h3><h3> 无可否认,腾王阁序比滕王阁更加永垂不朽,因为我们注定庸碌和平凡,所以我们有七八十年的生命,因为你的傲然和不羁,所以你有永生不灭的灵魂。当年的一切一切都成为历史的一抹流云,只有你,景皆失色。</h3> <h3>步入正阁,三层的浮雕《唐会乐园》,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的景象。四层的《地灵图》画的是江西的名山大川,有三清山、庐山、井岗山……一座座壮丽雄伟的山川呈现在眼前。最后我们登上最高层,俯瞰赣江,江面宽广,波涛汹涌,著名的八一大桥、美丽的红谷滩等美景尽收眼底。我被故乡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而打动。</h3> <h3>据说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滕王阁屡废屡兴,先后修葺次数达到29次之多,其中唐代5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清阁于1926年被北洋军阀焚毁,今阁系第29次重建。滕王阁的再次重修,就到了新中国建成以后。1942年的时候,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和其助手莫宗江考察江南古建筑时,曾路过江西,并绘制了《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其中包括彩色透视图一幅,平面、立面及断面图七幅。1957年江西省文化部呈送《重建滕王阁意见书》,确定以1942年梁思成、莫宗江的设计方案为基础重建滕王阁。<br></h3> <h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代年华,一抹流云,一拂杨花,一面江水,一座高阁……还有一个个美好或忧思的故事。</h3><h3>滕王阁遇子安,遇诗文,遇流年。在这座城,你的落霞,你的孤鹜,你的滕王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