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看到国庆七十周年天安门前那欢腾的场面,不由回想起当年我们大串联到北京后,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往事,那情那景,至今还记忆犹新,也终身难忘!</p><p>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毛主席号召青年学生到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由此,一场史无前例的学生大串联运动,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蓬勃兴起,我和我的同学们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洪流。 </p><p> 记得是十一月份的一天,我们参加乘车串联的队伍从学校出发,第一站到武汉,第二站到上海,第三站是南京,最后到北京。每到一站,主要在抄大字报,很少到景点玩,印象深的是沿途坐的都是闷罐子车,车箱里挤得满满的,角落里放个粪桶用于小便,男孩好办,背对人就行了,女同学就麻烦了,只好几个人一围,换着进去解决问题。车箱里只有几个装有齿条的小窗户,由于空气实在太差,有一次我把头从齿条中挤出去,正在爽快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忽然发现对面有火车急驶而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弄得不好脑袋就没有了,我赶紧往回缩,但耳朵挡住了,头怎么也进不来,我吓得连声惊叫,好在两边的同学用力扳开齿条,我才在对面火车呼啸而过的瞬间把脑袋缩进来,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这次经历让我对千均一发的词意有了切身的理解。</p><p> 到北京后,我们被安排住在前门附近的一家日用品公司里,他们很热情,说我们是毛主席的客人一定要招呼好,伙食不错,早餐小米粥馒头咸菜,中晚餐大米饭大白菜烧肉,那个年代餐餐有肉吃就是一种享受了,中午若不能回来,就每人发一个大馒头加一段粉肠,冬天的北京实在太冷,到了中午,馒头冻成了冰块,根本咬不动,只好弄一杯开水,拿小刀把馒头一点点削进去,泡软了再吃。睡的是地铺,十多人一间房,那时还没有空调,房中间摆一个煤炉,晚上也很暖和。</p><p> 出门坐车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全国各省市都有公共汽车在北京跑,有一次我们刚好坐上了挂湖北牌照的车,感到很亲切,索性来回坐了一趟,反正那时在北京吃饭坐车都不要钱,后来知道因为在北京的学生太多,北京的公共汽车忙不过来,只好从每个省市调一路车来,这在当年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了。外出时经常会遇到一件尴尬事,就是厕所难找,一次我和一个姓张的学长出去,记得他是初三的,学校开运动会时他好像是万米跑冠军,他要小便了到处找不到厕所,只好往我们的住地跑,快到大门口时,他满脸通红,嘴里连说:完了完了!我喘着气跑到他跟前一看,他整个褲腿都湿了,把我都快笑暈了,好在哥们我那时候肾功能好,憋得住,要不然也会像张学长一样,尿洒褲裆了。</p><p> 在北京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等待毛主席接见了,为了便于管理,进京的学生参照部队编成排连营团师,每个排都由一名现役军人任排长,我们和几个山东学生编在一个班,住一间房,开始就不太和谐,房中间的炉子成了我们之间的楚河汉界,互不来往,有一天晚上,冲突终于爆发了,起因是他们在身上抓到虱子后往我们这边扔,我们忍无可忍,铲起炉灰就往他们铺上洒,不知是谁又拉熄了电灯,一场混战开始了,山东伢人高马大,我们吃了闷亏,我也挨了一板凳,危急中,住隔壁的一帮武汉伢闻信赶来,听说湖北老乡吃了亏,上来就打,串联时武汉伢恶名在外,都怕他们,情势很快扭转,后来排长赶来制止了这场恶斗,从那以后,山东伢老实了很多。</p><p> 我们期盼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十一月二十五日,毛主席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清晨,我们按训练时的方案组成方队,排在长安街上,上午九点钟,接见开始了,红卫兵方队按顺序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站在城楼上的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检阅,我们走到时,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高举毛主席语录欢呼雀跃,形成了一 片红色的海洋,“*****“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我抬头看向天安门城楼,只看到模模糊糊的人影,其中有一人不时挥动手臂,我想那应当就是毛主席了,于是也跳起来拼命高喊“*****“!本想停下来多看几眼,多喊几声,但很快就被后面的队伍推出广场了。真正近距离看清楚毛主席的面容,是多年后在毛主席记念堂瞻仰他遗体的时候,但安祥地躺在水晶棺中的伟人再也不能挥动他那有力的手臂了。</p><p> 由于年代久远,这次一起串联的同学我只记得两位,一是把尿拉到褲档里的张学长,二是我们班的同学冯金山,因为回程的火车只能到横店,又是晚上下的车,没法回县城了,他热情地邀我到他家住了一夜。不知还有哪些同学参加了那一批串连,真希望我们能再聚在一起,共同缅怀那段难忘的经历!</p> <h3>当年坐的就是这样的火车。</h3> <h3>老式公共汽车。</h3> <h3>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h3> <h3>欢乐的海洋。</h3> <h3>天安门前第一次留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