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藏书界中,有一种曾经流行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装书,因其在书籍装订时因作者要求,其中部分书省去了裁边的最后一道工序,让读者只能一边裁开书页一边阅读,使书边形成不整齐的毛边,以保留其书页的自然美感,此类书被称为"毛边书"。又因此类“毛边书“多是因作者要求所作,一般用来赠送友人之用,在总印数中占比较小,且没有出版数量记录,几乎可以称为平装本书籍中的“善本"书。</h3> <h3>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1933年4月首印版本。</h3> <h3>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文化学者尤其喜好“毛边本“书,自称为“毛边党",鲁迅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35年4月10日给曹聚仁先生的信中写道:”《集外集》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h3> <h3>胡适和郁达夫著《文学论集》,1929年1月首印版本。</h3> <h3> 如今,“毛边党“们早已离逝,而“毛边书"也渐渐远离了世人的视野,以至大多数读者都不知道其为何物?甚至以为是书籍印刷装订时的残次品。对于“毛边书“的评价,有的学者曾言:知“毛边书"之趣味与否,乃是一个读书人在书籍文化的殿堂里能否登堂入室的标志。今作此文,非为重续“毛边党",只是希望能让当下青年学人的目光,暂离一会儿网阅之书,在回眸一瞥之间认识一下书中还有“毛边本"之殿堂之物。</h3> <h3>上世纪二十年代左翼学者合著《文艺讲座》第一册,1930年4月10日首印版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