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母校是让学子们始终牵挂的家, 在这个家里让校友们有着道不完的眷眷母校情,诉不尽的拳拳学子心,那些被岁月洗礼后的情感,积淀出的是更深更浓的怀念。校友们虽然大都早在异乡定居、发展,有的校友年事也已届花甲,甚至不少已到耄耋之年,但对母校和同学的挂念却无一刻忘却。</h3><h3> 2019年10月6日,校友们满腹怀旧情愫,纷纷从海南、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南京、合肥等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 纷纷赶到母校, 甚至有的同学清晨六点半,就走进这所令自己难以忘怀并曾经在此学习成长的校园里, 流连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在高大挺拔的香樟树下,在记录历史岁月的红楼前,认真地搜寻着自己当年的印记,和同学述说着年前的往事,与老师追忆着师生的友情,尽管学校整体已焕然一新,但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室一厅皆镌雕在校友们的心田里,睹物思情他们纷纷感慨往日的岁月,沉浸于当年的欢乐中, 见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是那样高兴与兴奋, “黑皮”、 妖精”、“矮子“、“大个”、 “猫子”等等亲切的绰号脱口而出, 喊得那么亲切, 笑得那么开心, 无论你是白发苍苍还稚气未脱, 在此场景没有老小只有情义, 这是发自对母校的爱、对同学的情, 从内心感谢能在最美的年纪时遇上最美的你,感谢母校那些充满阳光灿烂的日子。<br> 我是校友更是母校120周年华诞的记录者, 何况摄影是我的专业, 见证历史更是我的职责, 所以在六日上午校友返校之时, 尽我的最大可能摘取欢庆的浪花, 与校友共同享受幸福时光! 但因篇幅所限,美篇限制100张照片,我只能忍痛割爱,尽量仔细精挑100张,考虑以《回家》、《寻情》、《献艺》三个方面综述此次校友返校日的欢聚场景,因为活动是松散性自由交往范围广,本人无法一一拍到所有令人忘怀的场面,故在此表示歉意。<br></h3><h3><br></h3> <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ff8a00"> 回 家</font></b> <h3> 进校左侧是一字排开的报到处,在此同学们认真地写下自己现在的详细情况,迎面是一面高4米宽12米的校友返校签名墙,同学们在此认真地签上自已的名字,还有不少同学身负重任为因故不能前来的同学代为签名,表达学子对母校的一片深情。校园内鲜花盛开,彩旗招展,到处拉起各届校友以班为单位的祝福横幅,身佩志愿者授带的在校学生忙碌地为老学奶、学叔、学哥、学姐们服务,校园内处处是欢笑,一派节日喜庆气氛。</h3><h3><br></h3><h3><br></h3> 认真填写自己目前状况其实就是向母校汇报,所以眼花手颤也要一笔一字写明白。 <h3> 这种佩戴纪念章的感觉似乎又回到在校入团戴团徽时的感觉</h3> 等候之时仔细了解学校现状 前来报道的学友们静静地排队等候领取校庆纪念章,母校教导的公民素质巳融入行动中。 共同神圣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大红的签名墙满载回校学子们对母校的一片思念、一片深情、一片祝福! 在校学生志愿者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帮助搀扶行动不便的老前辈参观校园,解答老学奶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最大可能提供帮助。 <h3> <b><font color="#ff8a00">寻 情</font></b></h3> 同学相见,师生相遇,难免是要要留影纪念的,对于现在自媒体时代,随拍随发是拈手而来,拍一张吧,留个念想,无论你走到哪里,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 <h3> <font color="#ff8a00">也许在天之涯,也许在海之角,也许在同城中,也许在他乡地, 若许年,可曾变?一声问候,还好吗?我的好同学? </font></h3><h3><b> 人生难得好同学,</b></h3><h3><b> 就是快乐那些年!</b></h3><h3><b>千年修得共枕眠,五世修得同窗读, </b></h3><h3><b>大家在茫茫人海中,</b></h3><h3><b>刚好相遇,是机会更是缘分, </b></h3><h3><b>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b></h3><h3><b>一起欢笑,一起快乐!</b></h3><h3><b>这难得的情缘,</b></h3><h3><b>值得终身留念! </b></h3> <p><b>人生难得好同学,</b></p><p><b>就是思念那些年! </b></p><p><b>我怀念从前,我很想你们, </b></p><p><b>毕业后,联系的时间越来越少,</b></p><p><b>可是期待相聚的心却越来越浓,</b></p><p><b>我多希望,我们能一起开怀畅饮,</b></p><p><b>一起举杯欢呼: </b></p><p><b>友谊万岁,感情长留! </b></p><p><br></p> <p><b>人生难得好同学,</b></p><p><b>就是纯真那些年! </b></p><p><b>那段没有勾心斗角,</b></p><p><b>没有敷衍利用的岁月, </b></p><p><b>真的成为, 我们一生中不可再来的梦。 </b></p><p><b>请闭上眼想一想,</b></p><p><b>一生中碰见最真最纯的人,</b></p><p><b>定是当年的同窗好友。 </b></p> <p><b>人生难得好同学, </b></p><p><b>就是幸福那些年! </b></p><p><b>我的好同学, 无论相隔多遥远,</b></p><p><b> 多久没有问候你,</b></p><p><b> 那一段风雨同舟的情结, </b></p><p><b>已经嵌进我们每一位,</b></p><p><b> 同学生命的年轮。 </b></p><p><b>愿你们一切顺意安好, </b></p><p><b>曾经的幸福一直在我心中! </b></p> <p><b>人生难得好同学,</b></p><p><b>就是无忧那些年! </b></p><p><b>我的好同学, 我们不再年轻,</b></p><p><b>我们多了忧愁,</b></p><p><b>可是忆起当年的日子, </b></p><p><b>我们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b></p><p><b>但无论怎样, </b></p><p><b>我相信在这个多变的社会,</b></p><p><b>唯有我们之间的同学之情不会变, </b></p><p><b>也不可能变! </b></p><p><b><br></b></p><p><b><br></b></p><p><b>人生难得好同学,</b></p><p><b>就是感慨那些年!</b></p><p><b>同学之情,</b></p><p><b>最纯洁、最朴素;</b></p><p><b>最平凡、最高尚; </b></p><p><b>最动人、最浪漫; </b></p><p><b>最坚实、最永恒。</b></p><p><b>我的好同学们!</b></p><p><b>感谢你们与我为伴的那年年月月。</b></p><p><b>谨以此文,代表我心底最真诚的祝福,</b></p><p><b>送给每一位老同学、好同学!</b></p><p><b> </b></p> 68届高中毕业生何家允同学还专门带来二张当年在校获得奖状,算是一次向母校的汇报。 <h3> 67届高二(2)班常金鹄同学戴着当年校徽背着书包,又找到当年在母校读书的感觉。</h3> <h3> 68届高一(3)班董学明同学特地穿件新衣,穿戴整齐,虽然牙不关风仍笑容灿烂,他说是回娘家看母亲来了。</h3> <h3>这样快乐的开怀大笑在平时是绝对不敢的。</h3> 今日参观校园有种特别的感觉 著名国画家孙浩群学友代表首届56-59届高中毕业生为母校创作一幅《百年树人 锦绣前程》的国画,祝福母校120周年华诞! 著名国画家孙浩群学友向母校赠送作品集 64届高中毕业的校友魏重生(左)赠送给母校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br> <h3> 校友们观看120周年母校献礼专题片《香樟流翠 云路高翔》</h3> <h3> 68届初一(1)班汪五十同学指着校史馆著名校友中徐宪光同学说:我们当年是一个班的。</h3> <h3> 认真观看校史馆,了解母校120周年的办学历史。</h3> 校小红楼前留个影 美好瞬间再现是开心的 <h3> 88届高中校友王爱武(右)看到首任班主任施滇兰老师十分高兴,共同回忆在校时的甜蜜而艰苦的读书时光,感谢老师的精心培养,祝老师身体健康!</h3> <h3> 68届初中毕业生潘惠生(中)和方亚平同学(右)见到老师激动不已。</h3> “老同学,你好吗?真的好想你!” 做个姿势找回当年青春的自我 “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 相互搀扶快乐地走在校园里 老同学相见谈论最多的是回顾往事 已到古稀之年的女同学们见面谈论最多的话题,也许是展示自己的孙子多可爱。 凡是二中人对校园内的高大香樟树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 88届学友王爱武说:因为它伴随着安庆二中一起成长, 一同经历着历史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 而它却一直挺拔向上, 茁壮成长。正如母亲一样,日夜陪伴着同学们学习、运动、生活,护送我们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栋梁之材,如同这枝叶虽大小不一但各有其功能,共同与大树一起成长。 男同学们的谈论话题则是工作与社会交往 曾在二中工作的老校长汪辉满、书记王建辉及画家孙浩群等校友在校长程帮胜陪同下参观校史馆 <h3> 前任二中老书记金宜渊老师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h3> 老师、同学相见都是那么亲热 <b><font color="#ff8a00"> 献 艺</font></b> 孩子长大了,有什么本领也要回家显摆显摆,老校友们各自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共同为母校献上一份生日大礼!祝福母校越办越好!祝贺母校120周年华诞圆满成功! <h3>《龙行天下》 </h3><h3> 表演者: 安庆空竹表演艺术群 </h3> <h3>《旗袍走秀》 </h3><h3> 表演者: “青荷晨韵”表演队</h3> <h3>《威风锣鼓》 </h3><h3> 表演者: 威风锣鼓艺术队 </h3> 《欢聚一堂》 演 唱: 孙朝东 <h3> 配乐诗朗诵《二中赋》 作 者:杨泽林 </h3><h3> 指导老师: 陈念一 </h3><h3> 朗誦: 韩风清 张志伟 </h3><h3><br></h3><h3><br></h3> 自媒体的普及,拍照是拈手而来的一种快乐。 <h3> 海豚音:维塔斯《歌剧2》 演 奏: 李 翔 </h3> <h3>萨克斯《一壶老酒》 演 奏: 梁兴福 </h3> <h3> 男女二重唱《祖国万岁》 </h3><h3> 演 唱: 张志伟 汪启莲 </h3> <h3>男声独唱《沁园春.雪》 </h3><h3> 指导老师: 阮西华 演 唱: 孙熙瑜 </h3><h3><br></h3><h3><br></h3> <h3> 京 剧:《梨花颂 》 表演者: 金培英 </h3><h3><br></h3> 精彩的演出忙坏了这些摄影师们 <h3>女声独唱《山路十八弯》 表演者: 沈彩萍 </h3> <h3>男女二重唱《咱老百姓》</h3><h3>指导老师:王玉海 </h3><h3>演 唱:陈小根 王晓华 </h3> <h3> 舞 蹈《梦中的兰花花》 </h3><h3> 表演者: 皖韵文化促进中心.舞蹈队 </h3> 在露天大舞台看演出对于老校友来讲,更多地是回忆青春年华时代的疯狂。 待演中 <h3> 黄梅戏:《女驸马 . 状元府》 </h3><h3> 演 唱:操基云 焦 娇 </h3> <h3> 古筝合奏《女人花》 </h3><h3> 指导老师: 洪 红</h3><h3> 表演者: 皖韵文化促进中心古筝队 </h3><h3><br></h3> <h3> 广场舞:《魅仔潮》 潮老师组合</h3> 开心的欢笑,不知是讨论节目内容还是述说学生时代的乐趣,反正今天是在快乐中度过的。 <h3>《旗袍秀》 </h3><h3> 表演者: 程 维 金桂兰 王 莉 <br></h3> <h3>合 唱:《我和我的祖国》《一支难忘的歌》 </h3><h3> 指 挥:孙克祥 领 唱:孙实清 张小君 </h3><h3><br></h3> 演出现场 主持人刘朝阳宣布老校友感恩母校汇报演出圆满结束,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美满!祝母校安庆二中越办越好! 安庆二中现任校领导十分感谢老校友们为母校献上一台精美的文艺节目,为大家的精湛表演艺术喝采,祝贺演出成功并和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历届部分高中老校友合影留念 历届部分初中老校友合影留念 <b><font color="#167efb">聚一份欢畅 <br>聚一份吉祥 <br>聚一份花好月圆的好时光<br>相互地问候别来无恙<br>金秋收获祝你衣锦还乡 <br><br>聚一份祝福<br>聚一份兴旺<br>聚一份喜庆欢乐的好景像 <br>漫步高大挺拔地香樟树下<br>聆听鸟语沁闻花香 <br>听一听幸福美满的二重唱<br>看一看健步如飞的广场舞<br><br>欢聚是暂时,<br>思念是永久,<br>让我们带着母校的硕果<br>让我们带着喜悦的笑容,<br>走向各自的岗位, 来年再聚欢!</font></b> <h3> (部分照片得到<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胡忠明老师、</span>胡良莉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h3> <b><font color="#167efb"> 胡建生 摄影报道</fo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