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时光荏苒,祖国生日一年又一年觉得过的那样飞快,70年了。想起五十年前参加过的祖国20年大庆,自己也从少年一晃过了花甲,直奔古稀。看着国庆70年大庆庆典的正版,那众多激动感人的画面令人眼花缭乱;正版庆典背后的花絮也接踵而至,不同角度详述精彩庆典之后的故事,不由思绪里冒出许多虽然时间久远却藏于心底而忘不掉的记忆,一幕幕汩汩冒将出来。</h3><h3> </h3><h3>那是1969年,共和国20岁生日大庆。</h3><h3> </h3><h3>那年,是文革开始的第三年。回首历史,当年文革高潮随着中苏关系紧张而边境备受重压形势有所舒缓,因文革而衰的国力为显示国家强大不惧重压,第二个十年大庆仍然照计划进行。</h3><h3> </h3><h3>那时,十年大庆是国家大事,各地也都有相应举行各自的庆祝活动。当年天津的国庆庆祝活动共有三个项目:上午国庆游行、晚上燃放焰火和工农兵文艺汇演。</h3><h3> </h3><h3>当年所就读的天津第五十九中学有幸获得参加国庆游行项目。国庆群众游行,学校被分配的是游行队伍的最后方阵--------尾旗队。由手擎长方形红旗的旗海方阵组成,也是整个群众游行队伍的最后方阵,故名尾旗队。</h3><h3> </h3><h3>游行线路则是由现在海河日月桥北侧已被拆除的原市中心广场为主会场,面临海河原有个检阅台为主席台,由现在的解放桥向北安桥方向沿海河边岸通过检阅台。</h3><h3> </h3><h3>我是其中一名持旗手,记得是由学校大部分男生参加,但记不清是否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参加。</h3><h3> </h3><h3>我们在电视中看群众游行,画面里阵容庞大,每个方阵精彩纷呈,由众多群众组成的单元队伍,整齐划一是基本要素,但是作为夹藏在人海之中的其中一员则甚为渺小,为了呈现画面的整体美的要求,每个个体不得有须臾的不协调而影响或是破坏了整体美。</h3><h3> </h3><h3>为保证行进的高质量,尾旗队的队列练习是很辛苦的,记得练习了很长时间。首先要从队列整齐练习开始,练习通过检阅时刻的正步走。既要双手擎旗,平臂伸直,还要昂首挺胸,踢直小腿,落脚有声,行进有力,齐声高呼口号,同时兼顾队列的横平竖直和整齐划一。</h3><h3> </h3><h3>可能那时还年少,队列练习并不觉得累和辛苦,但现在仍然记忆深刻得是三次大型实地彩排走场才是真正的辛苦。其辛苦一是实地走场彩排的夜间熬夜;二是从集结开始到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的长时间的等候。尾旗队是整个游行队伍最后一个方阵,通过主席台虽然只有一两分钟,但却是整个游行队伍的最后一个方阵。我,还是最后方阵的最后一排,我们那一排通过了主席台就是游行结束。</h3><h3> </h3><h3>清晰记得其中一次彩排,因季节原因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尾旗队因是最后方阵,通过检阅台接受检阅都已是子夜时分,半袖白衫,不胜寒风。前两次彩排通过检阅台时大家都会自觉卖力以御寒凉,但最后那次彩排走场那天,天气突变,大风夹着密雨,在几个小时等候过程中由淅沥小雨逐渐变大,或扑面或迎头地倾倒下来,候场当然不得乱阵,虽然无遮无挡但还可背向风雨而立,静迎风雨,很多同学扯旗护身,聊挡风雨,等到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时,大雨接近倾盆,为保持队形整齐,必须要有风迎风有雨迎雨的前进,大家此时都更加自觉昂扬,奋力举着因淋雨而增重了许多的红旗,踢腿更加有力,落脚愈加沉实,高声呼喊口号,大家都知道,那是抵御风雨交加造成的寒冷,温暖已经僵硬身躯的最好办法。</h3><h3> </h3><h3>回到学校,很多同学的短袖白衫都因等候时扯旗挡雨遮风染了微红,好生尴尬。虽如此,参加国庆游行的荣誉感依然未减丝毫,我没听到抱怨声,现在想来甚至还有经了风雨见了世面的感慨。</h3><h3> </h3><h3>时下,跟儿时伙伴旧事重提,对当年所经历的往事还能有所记忆的,几乎没有多少在“十一”那天游行通过检阅台的记忆。现在想来,群众游行,与表演相同。看着电视画面里纷呈溢彩,其实作为队伍里的个人来说,那最美的欣赏角度除了整体美之外,只是一个点而已。譬如我们的尾旗队,必须想着要为表演好而默诵动作要领:直视前方,余光顾及左右来保持队形,耳听提示音,把口号喊整齐,走好那一两分钟,即看不到也无暇看到主席台,也欣赏不到自己队伍是什么整体效果,角度与身份的不同,是参与大型活动活动的最大感慨,当年的伙伴还能有所记忆的,想必是一样的。</h3><h3> </h3><h3>那一年,我十四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