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方式正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冲击着传统的阅读,人们仿佛已经失去了捧起书本读书的传统,尤其是深度阅读的能力,随之而来的,是不再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网络流行语、微博热词、各种段子、抖音、微视频,成为世人的热捧。</h3> <h3> 繁忙工作之余,时常总会下决心读读书。可每次还没翻阅几页,不自觉地又拿起了手机,不是信息,就是电话,或朋友的邀约,或单位的工作,或家庭的琐事,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事儿。</h3> <h3> 想想自己的阅读现实,固然与当今的信息时代有关,但恐怕更多的还是对自我要求和追求的放松。</h3> <h3> 古人求知若渴的精神,无疑激发着我读书的欲望。仲尼读《易经》,韦编三绝,杜甫读书破万卷,陆质读书“汗牛充栋”,宋太宗赵光义读书“开卷有益”,戴震读书的“怀疑精神”,陶渊明读书的“不求甚解”,无一不为后世往圣先贤,墨客骚人所深深景仰。</h3> <h3> 读书的重要性是没有人去怀疑的,但我们往往抱怨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阅读。于是,这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不读书的借口。</h3> <h3> 好长时间没有读一本完整的书了。国庆假期,看着伏案疾书的儿子,我也来了阅读的冲动,拿起床头那本翻阅不到一半的《自在独行》,静心地读起来,重拾读书的那份美好心境,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倒也觉得很有滋味。<br></h3> <h3> 睡前,抖落一身疲惫,任意翻阅枕边书籍,悠哉乐哉,不知何时,书已滑落,却浑然不知。翌日醒来,空山新雨,天气晚来秋。一身舒爽,一脸惬意,飞奔出室,贪享清晨明媚阳光,书中乡土人情,回味弥久。</h3> <h3> 读书,不为名,不为利,喜欢就好。揽一本书入怀,就像揽一名倾慕已久的女子,一词一句地品她,渐入她的内心,倾情于她身上特有的韵致。</h3> <h3> 闭了眼,遥想远方的《老人与海》,静静地呵护《倾城之恋》,窥视山上的《茶花女》,感悟于眼前的《四世同堂》,顿觉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书让我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约会,体味人类精神史上的一次又一次跨越。</h3> <h3> 闲暇时,常去校门前的河边,捧书一卷,选一处清凉,盘腿而坐,享受清风微拂,饱览云霞霏霏,与书中人物蜜语,忘我沟通常至天暮。</h3> <h3> 当欢快的溪水在我脚下流淌,我会踏上轻柔美丽的《康桥》,荡漾在康河的柔波里;我会为自己建一座茅屋,与杜甫一道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会回农村老家,与友具鸡黍,把酒话桑麻;我也会置身于小山村“农家乐”的青山绿水,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乐趣……</h3> <h3> 不论是鸟鸣春涧,霜林层染,还是雨疏风骤,纷纷暮雪,在与书相约的日子里,我那涤荡的心灵,总是在睿智与豪迈中激荡。感受蔡珅的烟笼寒水两地离愁,王维的大漠孤烟浩瀚无垠。感悟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刘禹锡 “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旷达……才越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书中得以升华。</h3> <h3> 我读书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对袁枚“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教诲,我却不以为然。刚参加工作,我也曾有过借书的尴尬经历,向同事借,向同学朋友借,在图书室借,但我总觉得借阅的体验感太差,看到精彩的语段,也不敢做标记,想记录一下阅读心得,也不能批注,种种束缚,于是后来我就不再借书了。</h3> <h3> 要是遇到喜欢的书,索性将它买回来,细细品读。自己的书,可圈点,可批注,有时间就读,闲暇时翻翻,无聊时翻翻,睡觉前翻翻,不问归期。一遍读完,或是某天突然想起书中某个语段,便又能随手翻阅。</h3> <h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有一桶水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读书,不仅是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h3> <h3>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年,教初中语文,还真让我遇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班学习委员覃同学的《一次有意义的周末》一文成了我评讲的范文,其间,当评到“田野里,小屮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时,我说覃同学“草”字写错了,她不服气,坚持她是正确的,于是,当堂查字典,原来“屮”字读作“chè”,表示植物刚长出来的样子,所以也读“cǎo”,同“草”。</h3> <h3> 后来,自习课,和学生一起读书,积淀,成长。工作之余,独处一室,捧书一卷,细品香茗腾起的清香,享受窗外煦煦阳光,习习微风。吮吸室内缕缕兰香,室外阵阵鸟鸣,醉了书香,醉了夕阳,醉了美好时光。</h3> <h3> 读先辈们留下的那些或平淡、或精彩,或温暖、或心酸的有字之书,让我穿越时空,了解到更真切、更原生态、更厚重的历史,感悟到更含蓄、更深沉、更微妙的社会生活,引领着我的灵魂不断上升。</h3> <h3> 或许是人到了中年吧,如今,亦喜欢上了无字之书。读人性、读事理、读形势、读谋略。青山绿水,鸟鸣虫唱,万家灯火,人间百态,这可是一部大的无字之书,也是这世间难读,也最难懂的天书。</h3> <h3> 写到此,还是先搁笔读我的有字之书吧,这无字之书,还得慢慢地去品,去悟,去践行。</h3> <h3> 与书相约,在芬芳的墨香中体悟古人的智慧与自然之美。</h3><h3> 与书相约,在白纸黑字中感知世界的博大精彩和峥嵘岁月。</h3><h3> 与书相约,便是自我灵魂在阅读中一次次的碰撞与觉醒。</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