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志愿者是什么?</h3><h3> 志愿者是干什么的?</h3><h3> 有人说,志愿者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体,有人说,志愿者是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你真的了解志愿者吗?大家又是怎么理解“志愿者”的含义呢?</h3><h3> 事件回放 </h3><h3> 案例一:某市居民称自己所在的楼道无人打扫,希望当地文明办派几个志愿者去清理清理。</h3><h3> 案例二:某社区曾为一对空巢老人安排了一名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住在外地的儿子、儿媳、孙子过来探望,看到家里不太整洁,便提议一起做卫生。但老人觉得儿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应该多陪自己聊聊天,并表示打个电话让志愿者来做就行了。</h3><h3> 志愿者到达后,看到老人儿孙都在,疑惑为何家里人不自己打扫。老人却反问,“你们不就是社区分配过来为我们服务的吗?”这名志愿者心凉了半截,从此退出社区志愿者队伍。</h3><h3> 现状:许多服务对象把志愿者当成免费劳动力,导致一些志愿者的热情在“尴尬服务”中消耗殆尽。</h3><h3> 苏州科技大学大学社工系老师朱爱华认为,从志愿者定义看,志愿者是在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劳动力(包括体力活智力),而且不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在这个意义上,志愿者就是免费劳动力。如果说“志愿者≠免费劳动力”,由此引申出来的一种理解就是志愿服务活动是可以收取费用的,那样自然违背了志愿者的本义。</h3><h3> “志愿者≠免费劳动力”到底该怎么理解呢?</h3><h3> 不要因为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就任意地占用志愿者资源。站在志愿者的角度,给别人帮忙,什么忙需要帮、应该帮,什么忙不应该、不必要帮,这里面有个限度,谓之志愿者的社会角色边界。从社会个体角度看,人应该先自助,后寻求他助,在自助行不通的情况下,才需要志愿者的协助。我们在倡导志愿服务时,需要对边界两边的人群(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同时去宣讲,不只是夸赞志愿者高尚,也要提醒服务对象自重,这样方可厘清志愿者的社会角色边界,确立志愿服务的正确行为规则。</h3><h3> 志愿圈内相关人士表示,不能因为志愿者的低调奉献、不计报酬,就可以把志愿者当作免费劳动力,志愿者也应该有相应的权益和保障。2017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里面明确提出保障志愿者的权益。</h3> <h3> 不能把志愿者当砖使</h3><h3> 作为社会组织,要学会做对的事,从“不把志愿者当组织劳动力”开始,许多组织误把各种形式的志愿者当成可以分配、运用的“劳动力”,就会觉得志愿者“不好用”。当然不好用!志愿者是社会教育的一环,透过服务成为计划的受益人之一,从来不是组织的免费劳动力,所以不要期待志愿者成为组织的“劳动力”开始!</h3> <h3> 志愿者是受益者,不是免费劳动力</h3><h3> 身为志愿者,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无论是国际志愿者也好,或者是机构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也好,都必须建立起这样的观念。从志愿者的个人生命发展角度来看,志愿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学习服务,学习谦卑,看见日常生活看不见的弱势现实,透过志愿者服务的机会,从而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志愿者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者。为老百姓服务,服务又是平等双向的,志愿者服务,老百姓传递志愿精神。但是,同时,志愿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不能把所有事情包办,让受众丢掉自助能力。</h3> <h3>尊重志愿者,别误解了志愿精神</h3><h3><br></h3><h3> 作为社会个体,我们首先要尊重志愿者,因为志愿者这个群体用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为社会带来了太多太多温暖和感动。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理解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但这绝不是去承担别人的责任、义务。我们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想办法自己解决,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克服困难,再寻求得当的帮助,不能养成一味地依赖性,而丧失了自己的自助能力。</h3> <h3>雷锋义务救援队</h3><h3>24小时救援电话:</h3><h3>李磊 15098478822</h3><h3>于克为1385357506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