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西兰之旅之二

风生水起

<h3>黄金海岸一个铺满黄金的城市。9月24号,我们即将在这一黄金般的旅游小城,开启一天的旅行。清晨,在海风的轻轻吹拂下,我来到海边溜达,这里的海水浪特大,被誉为冲浪者的天堂,来到海边一见,果然名不虚传。</h3> <h3>澳大利亚黄金海岸(Gold Coast, Australia)位于澳大利亚的东部沿海,有一处绵延四十二公里、由数十个美丽沙滩组成的度假胜地,它就是著名的昆士兰黄金海岸。“黄金海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阳光普照,空气湿润,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但最好的时间就在每年的八月到次年的一月,那时正是澳洲的夏季,非常适合潜水。在十几年前这还是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很精明的商人到这个地方开了一家旅馆,并命名为冲浪者天堂,渐渐地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h3> <h3>上午九点,我们到黄金海岸的港口乘直升飞机一览海陆风韵。</h3> <h3>飞机渐渐升高,我如饥似渴地看着舱外,只见鳞次栉比的楼房、大片的绿地,蜿蜒的河流、盘曲的道路,远处青山幽幽,白云飘荡,城市的轮廓尽收眼底。飞机越飞越高,楼房看起来越来越小,像一个个小盒子,又像小朋友搭的积木。再往前飞,越过了城市上空,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居高观海,美轮美奂,大海的壮阔一览无余,各种船只点缀在平静的海面上。有的星星点点,像在蓝色的大海上撒下了众多美丽的宝石,有的排列整齐,如千帆竞发,白色的船只,蓝色的大海,好似一幅优美的图画。</h3> <h3>  飞机再往前飞,更壮观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一条金色的沙滩把大海和 黄金海岸 这座城市隔开,极具画面感。左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天相连,水面平静,岸边泛着雪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像一条玉带在海边画出了一条优美的线条,又像一条滨海大道绵延向远方。这就是有名的冲浪者沙滩,它绵延几十公里,为当地市 民和 世界各地的游人提供了一处绝美的休闲之地。想到现在我们从高空俯瞰它的美姿,一会儿我们还要在这里亲自戏水踏浪,心里特别激动。沙滩的右边就是 黄金海岸 市中心。整座城市沿海而建,整齐的房屋、大片的绿地、还有海上的人工岛都像画出了优美的线条,还有人工湖内,白帆点点、成了海面上最美的装饰品。青山绿水白云绕、高楼绿地沙滩美。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最好的诠释。<br></h3> <h3>蓝色大海,蓝色的天空。</h3> <h3>远处的楼房听说成龙在这拍过电影,开发商为了推销楼房,成本价卖给成龙一套豪宅。</h3> <h3>午饭后我们乘坐私人游艇,游览富人湾。</h3> <h3>富人湾顾名思义,就是富人的天堂,这里的别墅紧邻海湾,每个别墅都配备有私人游艇泊位。</h3> <h3>听说很多国内大牌明星在黄金海岸都有豪华别墅。</h3> <h3>夕阳西下,碧波荡漾,海鸥追逐着游艇,不身临其境,你是不会体会到这种美丽和惬意的。</h3> <h3>天快黑了,还有冲浪爱好者向一波一波的大浪走去。</h3> <h3>再见了黄金海岸,明天我们就要离开黄金海岸,去往新西兰。新的惊喜在等待我们。</h3> <h3>9月25号,5:20起床,从黄金海岸到布里斯班国际机场乘飞机飞往新西兰的奥克兰市。飞行近3个小时于下午2:30到达奥克兰机场。</h3> <h3>工党纪念碑(Savage Memorial)坐落于迈克尔·乔瑟夫公园,公园是为纪念工党第一任领袖、新西兰第23任首相,迈克尔·乔瑟夫·萨文奇(Michael Joseph Savage)而建。MJ的主要贡献是关注民生问题,使新西兰成为一个福利型的国家。他提出了有名的三高政策: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这也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提出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立碑,而他所提出的这三高政策也为新西兰的发展奠定基础。工党纪念碑旁边都是绿绿的草地,还种了很多的树,绿化非常好。</h3> <h3>下午又爬上了伊甸山。</h3><h3>伊甸山 Mount Eden 伊甸山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山顶设有瞭望台,视野开阔,是眺望市景的好地方。此外,还可参观到12世纪时毛利人要塞的遗迹。</h3> <h3>伊甸山是一座死火山,形成于2-3万年以前,高196米,是奥克兰陆地火山带中最高的火山,也是奥克兰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火山爆发时所吐出来的岩浆覆盖面高达近6个平方公里。其喷出的岩浆多达一亿六千万立方米,可装满32400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从这里,您可以欣赏令人惊奇的火山口遗迹,俯瞰奥克兰市区全景及两大港湾。锥形的火山口就在山顶的脚下,而火山口底部总是有食草的牛群。 市区内高耸的现代建筑与绿油油的“田园风光” 相互辉映,的确别有一番情趣。在著名的伊甸火山上,有一个标志牌,上面有世界较大首都距离此地公里数。</h3> <h3>北京距奥克兰10407公里。</h3> <h3>到达奥克兰遇上了大风,天气很冷,把所带的衣服全部穿上了,天空阴沉沉的,时不时的飘来一阵细雨。</h3> <h3>9月26号,乘车到罗托鲁瓦。</h3> <h3>新西兰主要是以牧业为主,他们不种粮食只种草,他们觉得种草比种粮食划算,所以他们的牧业是非常发达的,他们的草地,一年四季,绿草如茵。</h3> <h3>汽车飞驰,沿途都是大片的草地和牛羊。</h3> <h3>爱哥顿农场是新西兰面积最大的观光牧场,也是新西兰最佳旅游景点之一。</h3><h3>--牧场饲养的动物种类主要包括绵羊、肉牛、乳牛、红鹿、梅花鹿、驼羊、骡马、驼鸟等。</h3><h3>--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新西兰最传统、规模最大的农场特色表演,亲身体验真正的牧场生活,参与内容丰富的户外活动。</h3> <h3>羊驼(学名:Lama pacos),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体重55-65千克,头体长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点像绵羊,一般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驼率领。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发情季节争夺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仅容1只成年雄驼存在。雌性羊驼妊娠期11.5个月,每胎1仔。春夏两季皆能繁殖。羊驼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驯良种,被印第安人广泛地用作驮役工具,适于圈养,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羊驼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的毛织物。世界现有约300万只左右,约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鲁及智利的高原上,其余分布于澳洲的维多利亚州以及新南威尔士州。</h3> <h3>油橄榄树</h3> <h3>中午我们到达了罗托鲁瓦阿吉山的山顶,午餐在山顶吃山顶牛排,同时居高临下一览罗托鲁瓦小镇的风景。</h3> <h3>罗托鲁阿(Rotorua)是新西兰著名的观光城市,毛利族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在1886年,粉红与白硅土台阶地附近的塔拉威拉(Tarawera)火山喷发,三个毛利部落共上百人死亡,整个台阶地被火山灰覆盖而不复存在。余下的毛利部落迁徙到了罗托鲁阿(Rotorua)附近,到今天则是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城市-Te Puia(意为喷泉),并以部落里的几个地热喷泉而名。罗托鲁阿火山地热喷泉, 是最具新西兰特色的奇观。罗托鲁阿也因此被美国《国家地理》权威评选为世界50个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之一。</h3> <h3>下午到毛利人文化村进行参观。</h3> <h3>罗托鲁阿,又译罗托鲁瓦、罗托路亚,是新西兰北岛中北部一座工业城市。位于罗托鲁阿湖南畔,距奥克兰市221公里,多天然温泉,是毛利人聚居区和著名的旅游胜地,人口54700人。“罗托鲁阿”是毛利语,意为“双湖”</h3> <h3>在地质结构上,新西兰处于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结合部,地壳活动频繁,境内多火山。罗托鲁阿距新西兰最大的鲁阿佩胡火山区不远,正坐落在这条绵延数百公里的火山裂缝之上,因而地热资源非常丰富。驱车还未到罗托鲁阿市区时,就能看见前方多处从地面升入空中的缕缕白烟,并嗅到一种异味。罗托鲁阿地区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浓浓的硫磺味,是从遍布市区热气腾腾的地热池塘中散发出来的[1] 。它巨大的热量来自于渗入地下熔岩的雨水和熔岩相互作用生成热蒸汽,在地底下压力逐步升高,使得热蒸汽和岩浆的混合物从地缝里喷射出来,当喷泉间歇时,缝隙里又注入水,然后这个过程再次重复。</h3> <h3>毛利人文化村的毛利人表演。</h3> <h3>普胡图间歇喷泉是喷泉中最大的一处,每天约喷发10-25次,每次喷发约半小时,喷发高度通常主16-20米,有时可高达30米。 我们一行幸运到此处时正赶上喷发,滚滚的热浪,呲呲的声响令人惊叹。明月高挂在蓝天,一道绚丽的彩虹凌空飞架,形成一副壮丽神奇的画面。</h3> <h3>罗托鲁阿以其独特的地热温泉景观闻名于世,市区周围有瓦卡里瓦、地狱门、怀奥塔普和维茫谷等地热公园。罗托鲁阿地热的典型景观是间歇喷泉和沸腾的泥浆地等等[1] 。</h3><h3>新西兰的火山活动有数种显现方式,最引人入胜的是罗托鲁瓦附近的火山喷泉、火山泥塘和地热蒸汽。火山喷泉间歇地向空中喷射来自地下深处的沸水,水柱高度随地压而变。火山泥塘就像一锅沸腾的稀粥,充满了气泡[3] 。</h3> <h3>麦卢卡,毛利语:Mānuka ,英文原名Manuka,拉丁文名leptospermum scoparium,又被翻译为唛奴卡,是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南部独有的桃金娘科灌木。一种丰富多产的矮树种,通常灌木丛长到2-5米 (7-16 ft),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长成一个中等大小的树(15米)。树叶通常为绿色,树枝繁多,树叶可以达到7-20 毫米长,2-6 毫米宽。花为白色,偶尔为粉色。花的半径为 8-15 毫米(极少情况下可以长到25毫米),有五片花瓣儿。</h3> <h3>每年的年底是大洋洲的夏季,每当这个时候,有大约四个星期的时间,在这块南太平洋的净土之上,艳阳高照,气候宜人,雪白色的麦卢卡花朵迎风怒放。它盛开的花朵会引得成群的蜜蜂来采集花蜜,从而产生出独具新西兰特色的麦卢卡(唛奴卡)蜂蜜。</h3><h3>新西兰的麦卢卡(唛奴卡)蜂蜜之所以日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别的蜂蜜都不具备的稳定抗菌能力。麦卢卡蜂蜜抗菌性的发现与研究,有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h3><h3>作为新西兰的一种本土植物物种,麦卢卡树曾经复盖着新西兰全境特别是新西兰北岛地区的广阔原野。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最初来到新西兰的时候,麦卢卡还是新西兰的主导植物之一。毛利人有使用草药的传统,而麦卢卡又是毛利人最触手可及的植物,因此,毛利人很自然地选择了麦卢卡的茎和叶子,把它们作为草药。在感冒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毛利人就煮麦卢卡的茎叶来进行初步的治疗。麦卢卡被毛利人作为草药使用的历史,为后来人们对它们抗菌性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线索。</h3> <h3>罗托鲁阿市政花园位于市中心的罗托鲁阿湖畔,这里曾是一片灌木覆盖的地热区,后来毛利人将这块占地50英亩的土地赠送给了政府,罗托鲁阿政府按照英国园林的风格建造一座市政花园供市民休闲之用。</h3> <h3>夕阳西下,明天我们就要离开罗托鲁瓦,踏上回程的路途。</h3> <h3>晚上我们入住罗托鲁瓦湖旁的一个宾馆。</h3> <h3>9月27号清晨,早饭前在湖边徜徉,湖光山色甚是迷人。</h3> <h3>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参观了红木林,据说这些红木就是美元的制作原料。</h3> <h3>林中一棵倒伏的红木,又从其树干上长出了七棵红木。</h3> <h3>银蕨(silver fern),新生出的嫩蕾呈弯曲状,新西兰毛利人称之为初露(Koru),是新西兰的国花,银蕨因此也就成为一种国家标志。这种蕨类多为野生,可见于新西兰境内的雨林地区。</h3><h3>在毛利传说之中,银蕨原本是在海洋里居住的,其后被邀请来到新西兰的森林里生活,就是为着指引毛利族的人民,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h3> <h3>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1]</h3><h3>从前的毛利猎人和战士都是靠银蕨的银闪闪的树叶背面来认路回家的。因为,只要将其叶子翻过来,银色的一面便会反射星月的光辉,照亮穿越森林的路径。新西兰人认为银蕨能够体现新西兰的民族精神,故此这种植物便成为了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无论在人们胸前的襟章,或是产品和服务的卷标,举国上下都可找到银蕨的图样。</h3> <h3>晚上六点半飞机飞回墨尔本。</h3> <h3>9月28号早上到达墨尔本机场,乘坐下午两点半的飞机直达郑州,晚11点到达郑州,圆满结束了本次澳新之旅。</h3> <h3>飞机上看夕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