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挽国庆的风走进中原(二)

风雨同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寻根祭祖回故里,拜佛问武到少林</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0月3日)</font></h3> <h3>  晨起,收拾妥当,乘人少车稀,飞速地驶向下一站。窗外,楼房、树林、公路……尽在霞光中欢快地跳跃,太阳不甘寂寞,也悄悄地探出头来。</h3> <h3>  天空蓝了起来,地上的一切也渐渐清晰起来。远处“中原福塔101”映入眼帘,久久,久久……</h3> <h3>  “中原福塔101”是郑州名扬多年,经久不衰地标建筑,如今略有淡出,然风光依旧,意义深远。“101”,有机会,我会来!</h3> <h3>  七点多,今天的第一站“黄帝故里”到了,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2008年6月7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h3><h3> 来的早,有些冷清,还末开门。准备先吃早餐,虽知饭店不少,但无一家早餐店,有些无语,大概是不合时宜吧。</h3> <h3>  看了景区导览图,决定先在景区前的“姓氏广场”蹓跶一圈。</h3> 中华姓氏广场 <h3>  中华姓氏墙,广场最南端最壮观的建筑。六座3000个当代中国人姓氏刻于其上,代表了95.8%中国人的先祖姓氏。</h3> <h3>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姓”墙前品读,方知华夏文化浩瀚无垠。</h3> <h3>  “冯陈褚卫,熊纪舒屈”,在“姓”海里畅游,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悠悠漫长。</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华姓氏有几,目前仍无定论。</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左研右考,大约二万有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惊诧今日于此,吾姓百家之中。</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过中华姓氏墙几十米,是祭祖鼎坛,高九米,分三层,台阶十五,满墙姓氏环拱。</h3> <h3>  天下第一鼎一一黄帝宝鼎,置于坛中央。高六点九九米,重二十四吨,以熊为足,腹饰九龙,每龙头顶火轮,口倾激流,庄严、凝重。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感恩:“先祖保祐,风调雨顺;九龙威武,泰国安民!”</h3><h3> </h3> <h3>  登上坛顶,国庆的气氛仍然浓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胸中嘹亮。向祖国致敬!我是炎黄子孙。</h3> <h3>  这是嵌在中华姓氏广场中央的铜铸“中华姓氏碑”,碑上以一棵大树清晰呈现了中华姓氏的脉络。这是棵生命之树,每条枝是一姓脉,每片叶是一姓氏,树杆是我们的祖先,“万姓同根,根在人祖”。</h3><h3> 炎黄子孙,怎能忘这棵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h3> <h3>  广场石桌上的铜铸罗盘古朴厚重,传承着民族文化,激扬着人民智慧,鞭策着后人奋发。</h3> <h3>  这罗盘以此为心,直射四方,丈量了与祖国,与世界闻名遐迩之地的距离,蕴涵着“炎黄子孙,无论你在哪里,根永远在这里”。</h3> 轩辕庙前区 <h3>  是开放的时候了,忘却了肚子的建议,通过蜂腰形子母“汉阙”(大门),进入景区。</h3> <h3>  步道两侧锦旗林立,躬迎着八方来客。</h3> <h3>  弘扬着祭祖大典的宗旨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根同祖同源”“鼎新大公中和”“和平和睦和谐”。</h3> <h3>  锦旗尽头,是四柱三门“轩辕黄帝”石牌坊,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坊额上“轩辕黄帝”四个大字酣畅浑厚,立柱上“功开天地奠华夏鸿基九州苗裔光寰宇,道启洪荒创文明社会万国衣冠拜冕旒”楹联。高度概括了黄帝丰功伟绩,让人心中不禁心生莫大敬意。</h3> <h3>  轩辕桥,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不过,这已不是古人为拜谒轩辕黄帝而修之桥,原桥在历史变迁中早不复存在。</h3> 轩辕庙 <h3>  渡过轩辕桥,来到轩辕庙。一对石熊镇守山门,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h3><h3> 也许你会问,为何如此独特?原来传说,熊是一种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h3> <h3>  山门横匾“黄帝故里”汪洋恣肆,楹联“华夏龙根荫前裕后,人文始祖耀古烁今”如锥画沙。影壁正面“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深入人心,背面“新郑”由来言简意赅。</h3> <h3>  进入庙院,迎面正殿五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挂于门上,殿前香炉上早已香烟燎绕,殿内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神彩奕奕,四周壁画生动形象,展现了皇帝一生的功德。</h3> <h3>  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让人们永远牢记这位发明养蚕制丝的先祖。</h3> <h3>  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让人们世代不忘这位发明织布工具之先祖。</h3> 拜祖广场 <h3>  过轩辕庙,入拜祖广场,广场南轩辕庙后是一座很大的影壁,前行几十米是祈福树,再往北便是黄帝塑像,广场东西两侧是祈祷长廊,长廊前枣树、柏树竞相争碧,银杏树也更是不甘示弱。</h3> <h3>  端详了许久,仍在雾里,看似二龙问鼎,让我想起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在德不在鼎”。</h3> <h3>  祈福树金光灿灿,树上挂着无以数计的红色祈福条,分外耀眼,吸引了人们。</h3> <h3>  不过,一道令人神往景观被围了起来,挂上许许多多游客求得的祈福牌,且仅留一入口,虽不收费,启导拜谒,你懂得。</h3> <h3>  银杏树掩映着长长的祈福廊,静雅古朴,缓缓而行,默默祈祷,为自己,为亲朋,为我们的祖国。</h3> <h3>  光洁的廊道上,多少人留下了足迹,多少上诉说了心声,多上人受到了抚慰。你不见那,一张张照片,还留着他们的身影,一幅幅字画,还浸透着他们的虔诚。</h3> <h3>  这枣树,沧桑翠碧势参天,枝繁叶茂传千年。</h3> <h3>  这枣树,远仰近慕皆风范,你登场罢我亦还。</h3> <h3>  远观,背靠青山面“故里”,正襟危坐仪自危。</h3> <h3>  临敬,九龙聚会呈祥云,扶膝执剑庇灵生。</h3> <h3>  东龙长啸震天地。</h3> <h3>  西龙呼应动四海。</h3> 黄帝纪念馆 <h3>  没有了愁怨,没有了杂念,溢满着敬意,来到了轩辕黄帝纪念馆。</h3> <h3>  刚入门庭,一座巨大的榕树根雕影壁立在面前,雕琢精湛,意义深远,每个炎黄子孙无一不为之动容。</h3> <h3>  完整的树根,支出两支粗大的主根,一象征黄帝,一象征炎帝,中央刻有六龙戏珠,象征炎黄子孙心向始祖,根在黄帝故里。根脉错综相连,又向外扩展,象征炎黄子孙同根同祖,血脉相连。</h3> <h3>  指南车,据记载黄帝是最早的发明者,因此,馆内陈列着“中华黄帝指南车”,车上,黄帝一手指方向,无论车如何运动,方向终不改变,寓义中华民族五千年“上下求索,矢志不移”。一手执“中华结”,象征吉祥如意和中话民族大团结。这是华夏子孙众心之志,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强起来!</h3> <h3>  陈列的“轩辕乾坤剑”,是黄帝元妃嫘祖故里西平县代表团,2007年4月19日参加拜祖大典所赠。传说此剑是上天赐于黄帝征战万国、统一天下之剑。剑身长3.3米,意为黄帝统一天下,建都有熊之日“三月初三”。剑柄和剑鞘各镌一龙,鳞片56,象征56个民和谐团结。</h3> <h3>  壁刻形象地展了黄帝缔造文明的伟大历程。心中又一次涌起悸动“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h3> <h3>  陈列的古陶,绽放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h3> <h3>  轩辕黄帝供奉于此,祥云里,龙歌凤颂,灯光下,不怒自威。他老人家一生招贤纳士,结盟炎帝,征战蚩尤,定都有熊,高擎龙旗,肇造文明,功德无量,才有了我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也才有了我华夏亿万代儿女的根脉。躬身敬拜,寄无限祝愿予苍生,予祖国!</h3> <h3>  出馆时,这组古色古香的高大屏风,又让我感受的这里的神圣。</h3> <h3>  将出景区,竹林夹道而送,不禁想起清代郑燮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祖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中,不正是如此吗!</h3> <h3>  无巧不成书,离开的路有几条,我却走了这条,路遇“枣龟”,感叹又起:枣龟一一早归。</h3><h3> 海外赤子,祖国盼你早归,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h3><h3> 台湾宝岛,祖国盼你早归,四海之内皆和谐, 吾思吾梦吾向往!</h3> <h3>  拜完黄帝故里,已是10点多,终于有饭店开门,垫了点肚,又奔往下一站。行不久,路标中发现“白居易故里”,导航一搜,近在不远,便欣然前往。</h3> <h3>  白居易故里在新郑县东郭寺村,村口牌坊还满有气势,路正在翻修中,主路平坦。</h3> <h3>  顺着导航十来分钟到达,是一所学校,大门紧闭,难道这就是故里白居易的故居?有点失望,只得下车拍照😄😄😄,准备撤退,好在热心村民指点,得知有侧门可寻。</h3> <h3>  正门两侧,拍下了这校园文园之作。</h3> <h3>  来到侧门,进入故居,一切都是新建的,那有故居的影子,后来,查阅资料才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早已拆除,心中不免一丝难过,有多少历经沧桑的古迹都如此被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可悲可叹!</h3> <h3>  门口影壁正面的《宿荥阳》,白居易用朴实和动情的笔墨抒怀了深深的故乡情结。</h3><h3> 转过背面,回眸《琵琶行》,仿佛看到一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似乎听到白居易发出自内心的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h3> <h3>  二层故居坐北朝南,古色新颜,诗人坐塑置于居前,目光柔和,凝视远方,传递着他忧国忧民的诗情。</h3> <h3>  西配房辟为“白居易生平事迹展”厅,道尽了他的一生。</h3> <h3>  白居易,大家熟知的著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里不再多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颠沛流离少年时,“春风吹生”。</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登科入仕歌民病,“乐府声声”。</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宦海沉浮寄苍生,“琵琶传情”。</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中隐香山好归处,“吟歌放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代诗王闻天下,不朽功勋。</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清廉仁德昭后人,世代警钟。</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博学多艺竞风流,文坛奇秀。</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忆东郭故里情,宛若犹在目。</h3></font></h3> <h3>  东配房为“白居易诗歌书画展”。</h3> <h3>  白居易诗歌闻名于世,影响深远,因而以其诗创作的书画、雕刻、歌舞经久不衰,而书画犹为广泛。</h3> <h3>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白居易诗歌,挥毫书画创作出无数的艺术珍品,抒发肺腑的敬仰。看,这满屋的艺术作品令我目不暇接。虽然不懂,但也被这墨香熏染。</h3> <h3>  乾隆皇帝的“高风足千古”(印品),秀媚挺拔,圆润飘逸。</h3><h3> 宋代刘松年的《香山九老图》(印品),用工整严谨的笔法将九老相聚醉欢之景描绘的淋漓尽致。</h3> <h3>  毛泽东用势不可挡的手法挥洒了千古绝唱《长恨歌》,直击了唐玄宗因糜而误政之痛。</h3> <h3>  毛泽东以挺拔劲力的笔墨书写了《琵琶行》,描绘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叹与情怀。</h3> <h3>  《琵琶行》、《琵琶行》……历代迁客骚人、文人墨客多爱《琵琶行》,大概是人间沧桑事,多有“天涯沦落人”。</h3> <h3>  当代书法家张海飞动圆劲、庄重醇厚的《钱塘湖春行》,让我沉醉于春意盎然的西湖美景,不能自拔。</h3> <h3>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我虽不是英雄豪杰,但我也对你的神秘向往。</h3> <h3>  节日皆如此,人车熙攘,10公里2小时,存放车40分,不识时务,就是这样。</h3> <h3>  买好票往前,通道两旁绿化带中,8个武姿各异、可爱灵奇的武童雕塑热情欢迎!</h3> <h3>  少林寺地处中原,位居嵩岳,在河南登封市区西北12公里,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寺前少溪河水蜿蜒东流,山环水抱,景色优美。</h3> <h3>  景区的入口是一座四柱三门七楼石牌坊,居中坊额“嵩山少林”为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对联“百代衣钵赓承一花五叶,千秋山河襟带四水三城”,由书画泰斗、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书写。右次间坊额“禅宗祖庭”和“武林胜地”,外联“胜地有缘听法雨、少林无处不雄风”,也都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h3><h3> 一座牌坊汇聚当代书法各派的精华,展示了禅宗文化无限的包容,给人一种融百家之长、纳十方灵秀的博大胸怀。</h3> <h3>  少林以武功出名,历代武僧潜心研创、不断发展,使得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因而有“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这里是一个少林武功的露天表演台,循环表演,到时赶了尾声,有点不巧。</h3> <h3>  “天下第一名刹” 石牌坊耸立在露天表演台前,景区路西。名声如此,是因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悠久,又是我国汉传佛教的第一古寺,更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h3> <h3>  过了牌坊没几步,便是少林寺武术馆。少林寺武术馆是表演少林功夫的主要场所,凭门票免费观看,能现场感受武僧们精湛的功夫表演。表演时间为9:30—17:30,每天表演七场,每场30分钟。时间问题,只好忍痛弃之。</h3> <h3>  随着挨山塞海的游客继续前行,因前面就是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部分,是主持僧和执事和尚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h3> <h3>  到了,顺着人流见门就进,结果先入了充满浓郁商业色彩的偏院,佛珠、佛像、佩件、僧棍、僧刀……应有尽有。</h3> <h3>  习以为常,没觉得惊奇,但被这两个请佛、请神处所迷惑,灯光映衬下,金光闪闪,颇是引人。</h3> <h3>  这就是少林寺的山门,为清代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为康熙皇帝御书。两侧的石狮,乃清代刻立,显示了佛门的气派,象征着镇邪与吉祥。人太多了,不能细看,随流而安。</h3><h3> 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h3> <h3>  过了山门殿,是天王殿,殿外悬有“天下第一祖庭”的匾额,殿门外为佛教护法神“金刚力士”“哼哈”二将。殿内侧塑的是视察众生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的“四大天王”,寓意“风调雨顺”、“吉祥如意”。</h3> <h3>  再往前是少林寺的中心建筑一一大雄宝殿。</h3><h3> 大雄宝殿,是少林寺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有三尊主佛像,正中供奉的为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菩萨。另外,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塑有两尊站像,分别是达摩祖师和具有高超武功的少林护法神---紧那罗王,在该殿中间的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表明了禅宗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佛教。</h3> <h3>  大雄宝殿再往北是少林寺的藏经阁,又名法堂,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内供奉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卧佛像即佛祖的涅槃像)。</h3> <h3>  西方圣人殿原名千佛殿,是少林寺院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人多没进去,据说,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着乾隆御书的“法印高提”匾额。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h3><h3> 对了,殿内砖铺地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是历代少林武僧练功时留下来的原始脚坑,展现了少林武功深奥莫测的功底。</h3> <h3>  :这是西方圣人殿院内“武功禅帝圣”塑像,这么多小孩随父母来此,全然不顾佛法的庄严,攀爬其上,实在可悲,悲的不是帝圣,而是文明时代的文明!</h3> <h3>  西方圣人殿前这两株拥抱缠绕、难分难解之树,不知有着怎样的故事。莫不是被“能持”伤害的白无瑕终不甘心,再遇觉远的激情燃烧吧。</h3> <h3>  出少林寺来到塔林,塔林面积不小,这些塔都是历代少林高僧圆寂后安息的墓地。有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据说不同规格代表不同身份,但层檐都是单数,并且都没超过七级,因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只有佛塔才可以在七级以上。</h3><h3> 这些塔集中体现了我国唐、宋、金、元、明、清以及现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h3> <h3>  少林寺还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但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按行程,我们只得驾车渐渐远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