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金秋十月,恰逢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10月7日,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九九”重阳节。<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重阳节由来</font></b></h3><h3>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h3><h3>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重阳节习俗</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晒秋</div>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h3><h3>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纸鸢</div>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高</div>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重阳糕</div>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祭祖</div>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赏菊</div>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饮菊花酒</div> 饮菊酒: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茱萸</div>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br></h3> <h3><font color="#ff8a00"><b> 重阳节,幸福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在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捕捉暖心的镜头吧📷</b></font></h3> <h3> 有首歌唱得好:爷爷亲呦,奶奶亲呦,我是你的好宝宝呦,宝宝不撒娇呦,宝宝不胡闹呦,我是你的好宝宝呦。咚咚咚咚,敲敲背呦,两只小手忙得欢呦,咚咚咚咚咚咚,捶捶腿呀,两只小手忙得欢呦。</h3><h3> 瞧!小班的孩子们正在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梳梳头呢。</h3> <h3> 中班的孩子们正在为爷爷奶奶叠衣服、折被子呢。</h3><h3> “以前我天真的认为,衣服不用叠就会变得那么整齐,原来,是你们一直默默地在做着这些不经意的小事。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也来学着叠衣服,以后这些事我就可以做了。”<br></h3> <h3> 大班的哥哥姐姐呢?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洗洗碗、拖拖地……</h3><h3> “爷爷奶奶,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总是会第一时间来帮助我,你们疼爱我,我很感动。你们知道吗?我也像你们爱我一样很爱很爱你们~(^з^)-♡。”</h3> <h3> 虽然孩子们都还很小,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爱。</h3><h3> 小小的暖心之举,不仅让爷爷奶奶们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和祖孙间浓浓的亲情,也从侧面引导孩子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一步的迁移,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九相逢是重阳,秋高气爽菊花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九相随是重阳,天长地久岁月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九相伴是重阳,好事成双不可挡。</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九归一是重阳,步步登高人吉祥。</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幸福幼儿园祝愿爷爷奶奶们:重阳节快乐,健康、幸福永相伴。<br></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 ">撰写人:冯 伟</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辑人:王馨恬</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审核人:沈燕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