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深雁过凄声凉</h3> <h3>一叶之灵,窥尽全秋,味在陌上,色在川野,聆听自空中来。白露来了,每个人都会抬头看天空中南飞的雁阵,聆听鸿飞雁鸣。蓝蓝的天上,没有风的阻挡,一排排鸿雁在空中划过。清脆的雁鸣,有时像冲高的号角,有时像低旋的叮咛,有时像急切的呼唤,有时像彼此的鼓励。这样的声音,会陪伴我们很久很久,从白露到秋分再到寒露,甚至更长,长的好像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压住。</h3> <h3>这个位于北纬45°~50°,东经130°名字叫北大荒的地方,人迹稀少。20世纪50~70年代,数万名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自的家乡来到这里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这群人里,有我的父母。</h3> <h3>在绵延葱绿的完达山原始森林西面,有一望无际的黑土平原,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这里就是我的出生地。</h3> <h3>没有人刻意告诉我们,从有记忆起,在父母的唠家常中,农场出生长大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老家在南方,那里是父母的祖籍。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才是我们的老家。</h3> <h3>在农场里,不用问大人们的老家是哪里的,只要他们张嘴说话,听口音就会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只有我们这些接受了各地支边青年普通话教育,说着属于农场特有的普通话的孩子们,让别人分辨不出来祖籍。</h3> <h3>我的老家在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千里之外长大的孩子,对于家乡的了解,来自父母平时的念叨和老师讲解的课堂上。</h3> <h3>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会夸赞自己的老家。一个不小心,夸赞就变成了互相的贬低与争吵。记得一个跟我吵架的孩子对我说:你们安徽老家是最穷的,就出了一个皇帝还是叫花子。然后列举了她们老家许多的名人将相。</h3> <h3>我当然要捍卫自己家乡的声誉。于是我在脑海里翻出有关的记忆,统统说出来予以还击。我们安徽有花戏楼,有黄山,有黄梅戏里的七仙女等等……唯独不敢提曹操。书本上说曹操很狡猾,是奸臣,任何对我们老家不利的人,都不能说出来让别人知道。</h3> <h3>争执不下的时候,就去找老师做决断,老师就用教科书的语言给我们做决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省份都是最美丽的家园。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是知识面最广,最有威严的人,她的决断一定是最准确的。</h3> <h3>大雁南迁的日期,是由雁群集结的数量,雁队所有的成员体力强度决定的。一只孤雁是不可能完成漫长的旅途,只有一定数量的大雁组成雁阵,才可以在两个月左右,完成几千公里的飞行。</h3> <h3>老师告诉我们:野雁有灵性 ,是禽中之冠。春天去芦苇荡里寻野鸭蛋的时候,一定不要拿雁蛋。失去孵化卵的母雁,会不断的发出哀鸣,发疯的从空中,用头狠狠的撞击失去宝贝的地面,直到死去。不要伤害大雁,遇到受伤的大雁,要及时救助。因为失去伴侣的大雁,会孤老终生。“一”字,或“人”字型的雁阵,从头到尾依长幼而排的“雁序”。阵头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雁引领。老师边流着眼泪边给我们讲解。受老师的影响,被大雁的母爱伟大所感动,我的眼泪也掉下来。</h3> <h3>秋分时节的大雁,启程的时间不算晚。能在北方气温下降前,飞过寒温带气候的北方。此时的大雁,飞行高度适中,雁鸣中散发着信心满满的士气。地面上,望乡的人们,眼里流露的是不舍的乡愁。</h3> <h3>寒露来了,北方提前进入冬季。气温下降到0°以下。滴水成冰,百草枯黄。集结晚,耽误了航程的雁群越发的艰难。它们要在冰雪中飞过这片平原,在寒冷中飞过江河,在冰雨烈风中飞过高山险岭。遇到有风雪的夜晚,大雁会飞进芦苇荡里避风休息。担任守卫的大雁,警惕的守护着雁群,大雁们三五成群,簇拥在一起挡雪御寒。</h3> <h3>狡猾的狐狸是芦苇荡里大雁最大的天敌。随着气温下降,环境恶劣,觅食艰难,影响了大雁的体力。有些年老体弱的老雁行动迟缓,遭到狐狸的偷袭,被狐狸拖走撕噬。</h3><h3>失去老雁的雁群,发出让人刻骨铭心的嘶鸣,不顾黑夜的阻挠,拼命的追赶着狐狸。用啄攻击拉扯,与狐狸争抢着老雁的尸骨。雁的嘶鸣,从黑夜到天明,凄惨的让人心寒。</h3> <h3>天亮了,不愿离去的雁群,在老雁的残骸上,不停的低空盘旋,久久不愿离去。沙哑的叫声,充满了不舍的凄凉,拖着很长很长的回音,在天空中回荡。那份哀伤感染了地面望乡的人们,我跟母亲一样,流出了眼泪。</h3> <h3>我曾经问老师,大雁为什么要迁移?抵挡不住北方冬季的寒冷,飞的那么辛苦,为什么不可以留在南方生存?</h3> <h3>老师告诉我,北方是大雁出生长大的故乡,就算是飞过崇山峻岭,去千里之外避寒,最终一定要回归自己的故乡,跟我们每个人一样,落叶归根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h3> <h3>改革的浪潮,国家经济腾飞,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青春的我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回到安徽。下车后,兴奋的父亲走在最前面,跟不上趟的弟弟有点急,喊着父亲慢点走,等等他。母亲笑着道:年年看大雁,今天终于老雁归家了,心里高兴就走的快。父亲脚步没停回头冲着母亲说:回家了当然高兴,难道你不高兴吗!母亲跟道:当然高兴了!</h3><h3>我仿佛看到了天空中领头的大雁,正带着我们这群小雁,南迁回归。</h3> <h3>回到安徽,我像南飞的新雁一样,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喜悦与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熟悉了周围环境,生活趋于平淡。天空还是那么蓝,白云依旧逍遥自在,可我总是感到寂寞失落,心里总有一种叫思念的情感,割舍不去。</h3> <h3>许多跟我一样,随父母回到故乡的同学在网络上集结相遇。互相问候的时候,一个同学发出一段文字:“我们的父母回到了故乡,却忘了我们在那片土地上出生长大,我们心里的故乡就是那片白山黑水的土地。”一时间,手机屏被同学们难过、流泪、伤心的表情刷爆了。我随手跟了一个难过的表情,不由自主的流出眼泪。女儿给我端了一杯茶送过来。看着女儿,我心里宽慰了许多,我很庆幸女儿出生在安徽。我想起了春天出壳的小雁,它们都在北方出生长大,可以飞过千山万水,春天来的时候,一定要回到生养它们的地方。</h3> <h3>许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喜欢一个人呆呆的看天空。喜欢听北归的雁鸣声中归家的欣喜,叫声里荡起的希望。想像着北方芦苇荡里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情景。</h3> <h3>翻开日历,此时已是秋分。皖北的秋风只是强劲了一点,没有凛冽的寒凉。“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想着雁群启航的日子,计算着时间,大雁飞来的日子近了。雁鸣中一定有新雁的好奇,母雁的呵护,领头雁的叮嘱。会告诉我;完达山脉依旧绵延起伏,松花江依旧波涛滚滚,肥沃的黑土地上的果实依旧丰硕。雪白的桦树林,漫山的枫叶,茫茫的芦苇荡,漫天飞扬的芦花等等,所有的消息 ,一定会将我的视线静静的拉长……</h3><h3><br></h3> <h3>文中大部分照片,都来源于老师的相册里,感谢我的老师</h3><h3>2019.9.28</h3> <h3>(小注)友人看了初稿后,建议改一下题目,说看着让人伤感。我回复说不改,就用这个名字。记得几年前深秋,在一个群里。一个好友说天冷了,天上的大雁的叫声都不一样了,听着都让人感觉不舒服,我随手打出了秋深雁过凄声凉这句话。好友夸我,到底是写文章的,一句话说出来,形象意思都表达出来了。我记不清怎么回复他的话,但从那一刻起,就想着酝酿成熟后,一定要写一篇关于大雁与我的散文,题目就用:秋深雁过凄声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