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北极,我并不陌生,还是在那懵懂的孩提时,就早已熟知圣诞老人、北极熊、白雪公主的故事。在白雪皑皑的北极带着红帽子的白胡子圣诞老人,乘着驯鹿雪橇给孩子们分发礼品,把幸福和祝愿送给他们,那温馨的场景至今还印刻在我的记忆中。</h3><h3> 北极是一个谜。它是地球上仅存不多的一片净土,那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虽经滄桑岁月的侵蚀,但仍留存着大自然馈赠与它的冰清玉洁,从未有人染指。那尘封万年的莹莹素冰,虽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但仍呈现着始终如初的原始风貌,从未有人雕琢。</h3><h3> 这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处处充满了神秘和幻觉的意念,它有着与传统旅游无法比拟的极地特色。绝世的宁静、曠世的优美、无瑕的圣洁、永恒的谜人,冰雪的庄严与壮丽在这里交织出今人心醉神迷的奇特魅力。突兀的雪山险峰嶙峋横亘在天际,铁黑色的山峦覆盖着白色的帷幔,银装素裹、积玉堆琼、在蔚蓝的天幕下宛如一条银色的长龙在广袤无垠的冰原凌空飞舞,气势雄浑。隽永有力的冰川在阡陌纵横的冰谷迂回穿行,倾泻而下直插大海。碧波万顷的北冰洋凛冽深䆳,清澈的海水辽辽浩瀚连天涌,云水相汇茫茫一线。静谧的峡湾波光潋滟,平静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雪峰,天有风姿云绰约、波有波光山重影,阵阵微风掠过泛起层层涟漪蕩漾闪烁。</h3><h3> 北极有着梦幻一般的冷酷仙境,在这地球的尽头有着诸多今人着迷的自然奇葩。那漫长的极昼极夜使人时光倒错生物钟紊乱,给你带来另样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感受,让人不知所措。那寒夜中的北极光像是天边飞旋的火弧,更像那欧若拉女神飘逸的纱裙让人神幻妙绝。世界上最迷人的是看不透彻、最神秘的感觉是触摸不到,这些大自然的奇观像美丽的神话、让人猜想、让人敬畏、让人遐想。</h3><h3> 北极是一个梦。在我记忆长河的碎片中、它总是林林总总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曾想,徒步跋涉在那人迹罕见的万里冰原,走进幽蓝空灵的冰洞、造访极地的绝美风光、追寻极地那特有的动物,期待着与北极之王北极熊的不期而遇。我还想,在冰雪覆盖的荒野、驾驶着雪地摩托随性恣意地驰骋,领略一下速度与激情地刺激和快感。别具一格地乘坐狗拉雪橇、迎着扑面而来的雪花、在欢悦的吆喝声中、享受那马踏飞雪过一次传统猎人的巡猎生活。我多想,在北冰洋风平浪静的时候,在寂寞无声中欣赏一次极昼的午夜太阳,邂逅一场冬夜里的极光,找寻到自己所追求的诗与远方的生活。我更想,在北极神奇的峡湾中泛舟,在冰河世界遨游。欣赏着壮丽的冰川冰墙、旖旎的冰塔冰桥,感受那与浮冰擦肩而过的惊悚瞬间,满足自己内心对探险的渴望及追求,在冰天雪地里体味北极的冰魂雪魄。</h3><h3> 北极很冷,但北极很热。</h3><h3> 北极是一块尚末开垦的处女地。长期的冰雪覆盖、极寒的恶劣气候、严酷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烟火寥寥,人迹罕至,只有那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爱斯基摩人和萨米人,他们在这冰雪世界捕鱼狩猎驯鹿,过着那简朴的生活。</h3><h3> 人类对北极一直在进行着探险与科考,早在十六世纪荷兰人、丹麦人在探索经北极前往远东的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时就来到这里。到了十九世纪已有数十个国家近千名探险家在北极留下踪迹。依仗着这些冒险家的发现,北冰洋周边的陆地相继各归其主,只有一些零星的島屿仍游离在国际主权之外,从此北极不再沉寂。进入到二十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北极已不再是冒险家的乐园,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发西方国家的关注和觊觎。斯瓦尔巴群岛煤炭的发现,使许多国家争先恐后地在这里开矿采煤,利益的驱动使彼此间产生许多矛盾。1920年2月9日英国、丹麦、挪威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承认挪威对群岛主权的拥有,同时也规定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自由进入这里,在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1925年中国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也正是这个缘故才为中国公民自由出行斯瓦尔巴群岛旅游並在这里建立科考站提供了便利条件。</h3><h3> 人类到二十一世纪,在北极大陆架发现蕴藏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储存量占到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海冰融化,北极的地缘战略价值,科研价值,航运价值也相继凸显出来。不久的将来一俟"北极航线"开通、届时一个涵盖俄罗斯、北美、北欧、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即将问世,它将使现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一次新的挑战。北极这块昔日的寒地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热土,新一轮政治角力的场所,世界关注的聚焦点。各北极当事国跃跃欲试、纷纷颁布自己进军北极的战略计划,在陆地划界、海域划界、法规制定的商讨中争执不下,从此那寂静无声的北极再也不是一块安定的绿州。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布巜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阐述中国在北极的态度及立场,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参与北极事务,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越位""不缺位"。</h3><h3><br></h3> <h3>在隆隆的轰鸣声中飞机稳稳的降落在特罗姆瑟机场</h3> <h3> 近年来对极地寒冷与神秘的好奇,使极地游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和热点。游客求新求异到无人区探险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趋向。人们常说地球有三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踏遍这三极是一个旅行者毕生的宿愿。儿时我有一个梦一直萦绕在心里,探索北极、认知北极。在完成青藏高原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周游后,我们果断地将下一个出行目标锁定在北极和南极,完成埋藏在心底半个多世纪的迟来约会。<br></h3><h3> 梦是憧憬、梦是期待、梦是追逐、梦是实现。去一次美丽浪漫的北极、在这离天触手可及的最近地方,乘坐游轮深入那鲜有人涉足的地方,与上蒼轻轻耳语交流,来一次充满无限梦幻元素的美妙旅程。以独特的洞察力和个性化的视角探索北极、去体会别样的世界另类的风采。 用文字凝固岁月、用光影留住时间、那将是人生一件最惬意的事情。</h3><h3> 七月流火,在这盛夏酷暑的时节,我们开启了期盼之久的北极之行。7月20日我们乘坐法航AF125航班从北京飞抵巴黎,在戴高乐机场作暂短休整后又转乘AF1274航班飞往奥斯陆,在这里再搭乘北欧航空的包机前往此次北极之行的起点一北极之门特罗姆瑟。飞机掠过芃芃茂盛的森林、清澈蔚蓝的峡湾、白雪覆盖的雪山冰原,在隆隆的轰鸣声中稳稳降落在特罗姆瑟机场,此时机舱屏幕显示出的地理坐标位置是北纬69度39分、东经17度51分,表明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北极圏。</h3><h3>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九十度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泛指北纬66度33分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欧五国以及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美国的阿拉斯加以及丹麦托管的格陵兰岛和挪威管辖的斯瓦尔巴群岛,当然还包括北冰洋。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内陆冰封海洋,是世界上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周边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包围,东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接,西连挪威海和格陵兰海与大西洋相通。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是北极风景的典型代表,这两个区域不仅纬度较高且人类现代文明对这里的影响较小,冰原、冰川、苔原、野生动物、原住民等北极元素在这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北极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浓缩精华。</h3><h3> 北极和南极都是极地、但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极是陆地包围海洋、而南极则是海洋包围陆地。北极和南极的地质地貌也不尽相同,虽然都是冰天雪地,南极的冰是大陆覆盖的陆地盖冰,而北极主要是海洋结的冰,你可以乘坐强劲的破冰船行驶至北极点,因为北极奌北纬90度是在茫茫的北冰洋冰原上的一点,但你永远也无法乘船到南极点,因为南极本身就是平均海拔2350米高度的大陆高原,南纬90度的南极点就位于这个大陆的中心。但是有一点它们还近似相同,那就是面积,南极大陆面积约为1390万平方公里,而北冰洋的面积为1406万平方公里。</h3><h3> 极地探险家南森曾说:灵魂的拯救不会来自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h3> <h3>我和北欧航空的机组人员合影留念</h3> <h1><b> 北极之门一一一特罗姆瑟掠影</b></h1><h3></h3><h3> 位于挪威最北端的特罗姆瑟是一座只有七万人的袖珍小城。城市被蓝色的峡湾、绿色的森林和白色的雪山所环绕,在鳞次栉比的红色小屋,挺拔直立的白色教堂和那横亘在海面上大桥的奌缀下显得格外宁静简洁明快。</h3><h3> 尽管这里纬度很高、但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终年不封冻、成为北极圈内少有的不冻港。这里四季依然分明,春天绿草茵茵,树木葳蕤,夏天鲜花绽放馥郁芳香,秋天树叶金黄层林尽染,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只是其它三季时间较短,使那漫漫长夜的极冬显得更长更久。</h3><h3> 特罗姆瑟是北极圈内最北最大的城市,也被称为北极之门。北极之门的称谓对于特罗姆瑟十分恰当,它是去北极的必经之路,无论来自何方的游客或科考队员若要前往斯瓦尔巴群岛以及北极点,这里是他们必须停泊的驿站。这里的许多机构都冠以世界最北的字样,最北的大学、最北的教堂、最北的足球俱乐部、以至于最北的啤酒厂。其中最有趣的当属这个最北的迈克啤酒厂,他们的迈克啤酒在北欧颇有名气,若你在该厂的电脑中输入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你就会得到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一瓶冠有这个名字来自世界最北的啤酒。</h3><h3> 特罗姆瑟还被称为"北极首都"。它是北极圈内最为完善最具规模的城市,这里有着以硏究极地科学见长的特罗姆瑟大学,极地科学研究所,极光观测中心,极地博物馆,图书馆等众多的教育科硏和文化机构。有着一年一度的"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国际北极前沿大会"、"北极极光节",给这座城市带来许多殊荣,使它成为北极事务的商业文化科研中心。特罗姆瑟虽已进入北极圏内350公里,但这座玲珑小城却有着令人诧异的繁华,这里的酒吧、歺馆、咖啡厅、夜总会数量之多在挪威名列前茅,被称为"北方巴黎",在极昼极夜的夜晚、十里长街灯红酒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特别是这里的海鲜吸引着全球的游客,旅游之余的他们在这里渡过一个浪漫难忘的夜晚。</h3><h3> 特罗姆瑟是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它的主城区是一个长10公里宽约4公里的小岛,这里惜土如金,地面空间十分有限。但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高架桥、停车场和过多的街道,因为特罗姆瑟拥有世界上最高效的隧道交通系统,在地下建立起纵横交错的隧道网,把城市的交通从地面引向地下。並有效的利用地下隧道的空间资源建立起许多停车场和商业网点,減少了城市污染、舒缓了交通压力、方便了居民生活。它的隧道特别值得一提,它有别于其他国家城市隧道直线且双向行驶的惯例,在隧道中设立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和环岛转盘,行进其中犹如进了迷宫。特罗姆瑟岛和挪威本土间有长达1036米长的布鲁维根大桥和3.5公里的海底公路隧道相连,其中这个软硬岩交互底层的海㡳隧道最深处有102米。</h3><h3> 特罗姆瑟是旅游观光者向往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踏雪听风追光赶海,在密林深处与驯鹿相会,在蔚蓝大海中和鲸鱼嬉戏,领略这北极的风情万种。这里是摩登现代户外运动的乐园,徒步远足、湖畔垂钓、河中漂流、高山划雪、在世界最北端的高尔夫球场尽兴挥杆击球,同样的运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里还是观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隆冬的夜晚、静谧的星空、你屏气凝神守望着欧若拉女神裙摆显现的瞬间,好留下这终生难忘的回忆。</h3><h3> 由于在特罗姆瑟逗留的时间较短、我们只好在诸多的景点中有选择性去了两处:北极大教堂和极地博物馆。</h3><h3> 建于1965年的北极大教堂亦称特罗姆斯达伦教堂,是特罗姆瑟地标性建筑。这座教堂三角造型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挪威北部绮丽自然风光的地域元素,通体洁白无瑕、棱角分明、充分展现出北极的特质,远远望去像一座直立的雪山耸立在布鲁维根大桥的彼岸,圣洁庄重空灵立体感极强,在特罗姆瑟满山遍野的彩色木屋间显得格外清新耀眼。教堂高约40米,是北欧简约主义建筑理念的典型代表,那夺目而别致的雪山造型颠覆了多少年来人们对教堂传统外型的印象,不落窠臼推陈出新。因教堂不同寻常的外观,也被人们称之为挪威的歌剧院。</h3><h3> 教堂的11个三角形拱架借鉴了北极冰川裂隙和极光幔的形态,具有现代化流线型的屋顶勾勒出清晰利落的线条,弧度夸张的曲线使落在屋顶的积雪可以迅速沉落。教堂两侧的条状形彩色玻璃沿袭了北欧建筑最大利用光线的偏好,利用极昼日光的入射角度,使得夏季午夜的光线恰好从缝隙间透射进来,使整个教堂晶莹通透。</h3><h3> 教堂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北欧最大的彩色玻璃幕墙,高12米重约6吨面积达135平方米,幕墙显示的是耶稣降临的情景。设计风格大胆新颖而富有创意,厚重沉稳散发出美丽动人的光彩。</h3><h3> 最值一提的是教堂每年夏季都要定期举办的"午夜太阳音乐会"。零时子夜万籁俱寂,在世界最北的教堂内管风琴萨克斯长笛奏响,悦耳动听的天籁之声穿越教堂回响在这北极之门特罗姆瑟的静谧夜空,蕩漾在天穹、多么悠远、似磬韵而幽。此刻你似乎聆听到上蒼的呼唤,此时你那浮躁的心灵片刻间变得平静。</h3><h3> 极地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附近的海湾边,它是一座木制结构的二层红色建筑物,外观十分简陋,它是1978年为纪念挪威著名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去世50周年,在1830年建成的海关保税仓库的原址上修复重建。</h3><h3> 博物馆看似不大但涵盖内容丰富,它对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冰川冻土、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探险开发进行了全面详尽地介绍。涉猎面之广、信息量之大、可以堪称为一本有关北极的百科全书。博物馆还陈列着近千种各种北极动物的标本、模型、人物蜡像、狩猎照片、探险资料,並通过播放录音录像,翔实逼真地还原了当时人类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在荒芜人烟冰天雪地的北极大地艰辛劳动生活的真实场景。</h3><h3> 博物馆还专门为挪威两位著名的探险家罗德尔.阿蒙森,弗里乔夫·南森设立了个人主题展厅。他们是挪威极地探险的先驱,也是挪威人引以为豪的骄傲,他们的的雕像伫立在挪威许多地方的街头,他们征服极地的传奇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h3><h3> 罗尔德·阿蒙森出生于1872年,少年时代他受《富兰克林探险》一书的影响立下极地探险的远大志向。为适应极地生活,他和爱斯基摩人一起生活,体验他们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他在1903年至1906年期间开辟了从大西洋经北冰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线,此后又向南极点发起冲击。在与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争夺到达南极点第一人的竞赛中,他一马当先搶先在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成为世界上首位到达南极点的人类。为纪念这两位杰出的探险家,美国于1957年在南极设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这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科考站。1928年6月18日为营救遇险的探险者,他长眠在波涛汹涌的北冰洋里。</h3><h3> 弗里乔夫·南森1861年出生,他以1888年跋涉穿越格陵兰岛冰盖和1893年至1896年乘坐前进号横跨北冰洋航行而在航海界出名。他不仅是一个探险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因从世界各地遣返近50万战俘而获得192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1930年他离开了人间与世长辞。</h3><h3> 站在这两尊探险家的雕像前我在沉思,一百多年前,在那样简陋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中,他们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胆识,克服了人类意想不到的困难,挑战极限漂洋过海、踏雪卧冰,与惊涛骇浪博击、与狂凤聚雪共舞,在饥饿和野兽威胁中求生。他们这种为探寻未知世界,征服极地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折服了我。我还在想又是何等力量支撑着他们,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探险者的魂魄,这就是原动力。</h3> <h3>北极大教堂三角形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挪威绮丽自然风光的地域元素</h3> <h3>在白色的雪山 綠色的森林 蓝色的峡湾点缀下袖珍小城显得格外宁静</h3> <h3>教堂内有着北欧最大的彩色玻璃幕墙 上面显示的是耶稣降临的情景</h3> <h3>极地博物馆看似简陋 但内涵丰富可称是一本有关北极的大百科全书</h3> <h3> 特罗姆瑟是世界著名极光之城,许多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親眼目睹一下这天空中的芭蕾。极光是极地特有的一种自然景观,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三大天文现象之一。</h3><h3> 极光似乎与生俱来就带有一种神秘的面纱,从人类第一次仰望天际惊见这极光时,它的罕见、诡谲、璀璨就让世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妙。极光的成因一直是人们汲汲想知的神秘,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在无科学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去诠释这种自然现象,並衍生出许多传奇的故事,给它又披上一层神话般的光环。有人说它是神仙在跳舞,又有人说它是狐狸之火,还有人说它是天鹅舞动的翅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欧洲中世纪关于极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黎明女神欧若拉爱上美少年提托诺斯后,每个黎明之际都会驾着天马金车飞向恋人,此时她心中隐藏的思念之情就会幻化成空中璀璨的各色光彩。</h3><h3> 随着科学的发展谜团终于揭晓,极光是地球两极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和高能带电粒子。北极光是太阳喷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随着地球磁力线进入大气层,与氧和氮碰撞产生电离效应而发出的色彩,一般呈现出带状、弧状、幕状和射状。北极夏季的极昼,天空一直明亮,因此北极光无法显现出来。只有进入秋季后,伴随着每天晚上的夜幕降临,北极光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因而每年的九月至来年的三月,在北纬62度以上的地区都可有机会观赏到北极光。</h3><h3> 漆黑的夜晚、一个亮点在天边闪烁、突然变成一道白光划破寂静的夜空横空出现在地平线上,渐渐地白光愈来愈亮变成一束绿色的飘带向大气层延伸,随之光的颜色越来越重,越来越多,一束束红色、蓝色、白色、绿色五彩缤纷的光柱相继喷发出来,波浪式的线条在空中盘旋,像风一样舞动、像梦一样飘逸,美丽的奇迹就这样突丌神奇般地展现出来。光束稍纵即逝,光在波动时,它仿佛似灵动的蓝精灵,不停地跳跃变幻着身形,千变万化构成超级的电光秀,让人迷惑不解,如醉如痴。此时聚集的光束向四周辐射恰似孔雀开屏、彩蝶纷飞,让人目不暇接。光在静止时,它宛若缕缕青丝蝉翼,轻柔飘浮在银河的星空中轻盈纤秀,如诗如画。此时四射的光束又汇集在一起恍如一幅靓丽的窗幔,五颜六色在天际间飘荡、如霞似锦、摇曳多姿。瑰丽多彩的极光持续一段时间后便慢慢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一场丰盛的极光盛宴就这样完美的收官。</h3><h3> 人们常说,看到极光的人必定会收获爱情、收获幸福。就像小说《香薰恋人》中所写道的:如果你是天空中最遥远美丽的极光,我愿化作冰封的雪山,在无声消逝的时间,默默守候你的光芒。由于季节所致、此行无法与极光相会,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若有幸还会来到这里,到那时我们再相见。</h3><h3> 结束了特罗姆瑟的行程、我们将在这里登上阿蒙森号探险游轮、开始了惊喜满满的北极探险之旅。我们将沿着挪威北海岸行驶到地球大陆最北端的北角,体验站在天涯海角的感觉。然后一路向北驶向北冰洋、造访北冰洋上的孤岛一一熊島、领略这北半球最大海乌聚集地的风采。再沿着当年挪威极地探险家的航綫在斯瓦尔巴群岛的西海岸和峡湾中穿行巡游,欣赏那高耸的雪山、盛放的苔原、巨大的冰川后到达国际极地科考城新奥尔松。最后经伊斯峡湾来到斯瓦尔巴群岛的首府朗伊尔、从这里坐飞机返回奥斯陆。</h3> <h3>极光是极地特有的一种自然景观 被称之为空中的芭蕾 像那欧诺拉女神飘逸的纱裙</h3> <h3>在这里我们登上了阿蒙森号探险游轮 开启了惊喜满满的北极之旅</h3> <h1> <b>来自世界大陆最北端的问候<br> -一北角礼赞</b></h1><h3> 天之涯海之角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历来是人们神往的地方。我曾去过亚欧大陆最西端葡萄牙的罗卡角,见证了它那"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雄奇浪漫。也曾到过非州大陆最南端南非的好望角,领略了它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如今我又如愿以偿地来到欧洲大陆最北端被称为"世界的尽头"挪威的北角。</h3><h3> 位于挪威北部马格尔岛的北角是一座海拔307米高的悬崖岬角平台,垂直陡峭矗立在北冰洋。1553年英国探险家理查·查斯勒在寻找通往中国的东北航线时发现此地并命名北角。1664年意大利传教士尼格理来到北角,成为到这里的首位游客。随着1873年瑞典挪威国王奥斯卡二世和1907年泰国国王控玛五世的到访,这里才被人们逐渐熟悉起来並成为挪威以至欧洲人心目中的朝拜圣地。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听风观海赏雪品景,还可以有幸欣赏到极昼时日不落的畅舒,极夜时五彩极光迸发时的壮观,使你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h3><h3> 我们的游轮停泊在马格尔岛的霍宁斯沃格小镇、这是到北角的必经之地。从这里到北角需坐1个小时的汽车。这座不足2000人的小镇仅有两条街道,在这你可以看到各色的木屋、盛开的鲜花、各种雕塑。稍远还可以看到起伏连绵的山丘、蔚蓝的大海、还有那白帆点点的游船,淡泊宁静唯美。</h3><h3> 我们乘车行驶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路的两边没有树木,只有那低矮的苔藓细密地覆盖在裸露的砂岩上,山丘的高处还积着萦萦白雪,可以清晰地看到成群的驯鹿在缓缓而行。偶尔在低洼处可以见到几户人家、那就是居住在这里的萨米人家。黄皮肤蓝眼睛的萨米人是北极圈内的土著民族,欧洲最大的少数民族,也是世界仅存不多的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欧洲北部的北极地区,全世界共有七万余人,他们与北美的爱斯基摩人一样同为北极的原住居民。萨米人以饲养驯鹿为生、亦被称为驯鹿民族,他们住在帐篷或草房,通常以五、六个家庭为单位,带着驯鹿逐水逐草迁徙漂流过着悠闲的游牧生活。如今萨米人大多都开始定居,从事着与挪威人一样的各种职业,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转型。但仍有不少人依然承袭着祖辈留传的生活方式,以驯鹿为生,只是在闲暇时间从事一些手工纪念品的制作。</h3><h3> 萨米人有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信仰、自己民族的旗帜,他们深信任何事物都有灵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提及萨米人常戴的四角帽这里还有个传说,当年北极风很大无法居住,于是一个萨米人想到一个好办法,把风套进了一个口袋,风只能在袋子里四处乱窜,于是口袋就锐变成当今时髦的四角帽。</h3><h3> 在去北角的路上我们参观了一个萨米人家。这家的主人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体格健硕魁伟,头戴四角帽身着传统服饰足登尖翘的鹿皮短靴,尽管戴着眼镜但浑身上下还是洋溢着一种充满野性活力的粗獷之美。他带我们参观了住宅,饲养的驯鹿和他初具规模的商店。他的母亲和妻子在商店售货,不管你是否购买,她们都诚恳热情相待。临别时小伙还面带微笑地和我们每一个人同框合影,显示出萨米人纯扑善良的心灵和良好的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h3><h3> 北角大厅是北角景区的主要建筑、它包括地面一层和地下三层,地上一层主要有咖啡厅、商店、邮局等服务机构,地下三层有电影院、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在邮局给家里寄上一张加盖北角邮戳的明信片,与此同时得到一张莅临北角观光的证书。你还可以到设备极其前卫的电影院,在225度荧屏观看描绘北角四季轮回极富渲染力的美丽景致。最惹人注目的是大厅顶部的那个白色园球,其实这个园球是一套蜜月房、打开窗帘外面便是浩瀚无垠的北冰洋,堪称是世界上最尊贵的海景房。</h3><h3> 走出大厅继续向北前行便来到观景台,观景台的入口处有一座各色石头堆砌的方台、上端立着指向北极的箭头,箭杆上醒目的标注着北角的纬度一一北纬71度10分21秒。 建于1978年的观景台是一座巨大镂空的地球仪,它作为北角的标志高高耸立在一块翘起的花岗岩上,凌空欲飞傲视四方,整个北冰洋和马格尔群岛尽收眼底。向下俯瞰,波涛汹涌的北冰洋挟风咆哮拍击着海岸的悬崖绝壁,浊浪排空发出阵阵轰鸣。平视远眺,兰天白云碧海融为一体,波光粼粼的北冰洋水天一色,在浩渺迷离的烟波淡雾中若隐若现,熠熠生辉消失在茫茫无际的蒼穹。此时我的心境一片空白,耳边除了风的呼啸和海的涛声一切都静寂无声。只有那掠过海面直冲云霄的海鸟不时打破这沉寂中的静默。</h3><h3> 北角地处大西洋与北冰洋的交汇处,是扼守大西洋通往北冰洋的军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次大战期间,这条从大西洋经北角到苏联摩尔曼斯克的北极航线成为英美盟军向苏联输送物质的战略通道。为争夺这条航线的掌控权,1943年12月26日英德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北角海战,这也是二次大战中英国与德国海上的最后一次较量。这场战斗十分壮观惨烈,最终以德国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英国取胜而告终,从而也为德国二次大战的最后失败唱起挽歌。挥手间76年一晃而过 ,站在这里仿佛依然能感受到当时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h3><h3> 在北角有一个7尊园形的雕塑作品,这是1988年7月坦桑尼亚、日本、苏联、美国等7个国家的儿童在北角度过一周愉快地假期生活,在此期间他们用粘土制作了这七个园形浮雕纪念碑,象征着合作、友谊、希望和欢乐。在园盘纪念碑附近还有一组雕像,是一位母亲左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右手持着橄榄技,目光凝视着前方。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要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现在这里己成为游客打卡的地方。</h3><h3>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文化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心中的精灵,那么山妖无疑就是挪威人们心目中的精灵。在挪威各个商场的门口或店内陈列着各式卡通式的怪人就是山妖,虽然他蓬头垢脸长着长长的鼻子,手脚只有四趾还长着毛茸茸的尾巴,长像显得丑陋还有些狰狞,但在挪威特受欢迎,因为他是挪威人心中幸运的化身,它可以避邪逢凶化吉。据说山妖最善长熬粥,方法很奇妙是用它那长长的鼻子在粥中不停地搅动。</h3><h3> 从北角到北极点有着2102公里的距离,途中仅有斯瓦尔巴群岛一块陆地,除此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北冰洋。在完成北角的行程后我们将启航驶向北冰洋中的孤岛一-熊岛。</h3> <h3>世界的尽头 挪威的北角 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h3> <h3>山丘的深处还积着萦萦白雪成群的驯鹿在雪地里缓缓而行</h3> <h3>在竖有四角帽的萨米人小商店门口留个影</h3> <h3>我与北极原住民萨米青年同框合影</h3> <h3>观景台是一座巨大缕空的地球仪凌空欲飞傲视四方整个北冰洋尽收眼底</h3> <h3>一八七三年瑞典挪威国王奥斯卡二世到访北角的纪念柱</h3> <h3>七个园形浮雕纪念碑象征着合作友谊希望与欢乐</h3> <h3>卡通式怪人山妖是挪威人心目中的精灵幸运的化身</h3> <h1> <b>北冰洋上的孤绝之地一一熊岛</b></h1><h3> 熊岛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最南端,是北角前往斯瓦尔巴群岛的中途站。它孤零零地漂泊在北冰洋上,来自北冰洋的冰冷海水与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洋流在这里相互碰撞,将富含营养的海水推向海面,为栖息在岛上的100多种鸟类提供了绝好的餮饕大餐,熊岛因此也被称为"北半球最大的海鸟聚集地"。</h3><h3> 位于北纬74度东经20度的熊岛面积只有178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低南高,最高处为海拨536米的米瑟尔尤尔德山,植被以苔藓和地衣为主。早在公元十世纪维京人便已踏足这里,但没留下任何确证的记载。1596年6月10日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抵达这里并在岛内发现北极熊便将此岛命名为熊岛,嗣后除了一些捕鲸者再也无人涉足这里。到了20世纪初,俄国与德国出于战略的考量,为争夺巴伦支海的掌控权均对熊岛产生占领之意,直到1920年熊岛根据斯瓦尔巴条约归属挪威后,双方仍在岛上从事着诸如开矿之类的商业活动。目前岛内无常驻居民,只是偶尔有挪威的气象专家或电台工作人员上岛,因为岛上设有挪威的水文站和广播中继站。</h3><h3> 顾名思义的熊岛却并非北极熊的活动之地,在这里很少看到它的踪迹,遇到最多的是各种鸟类及与它们相伴相随的北极狐。熊岛是鸟类的世界,鸟类的天堂。在这纯自然的环境中生活着近百万只海鸟,它们中间不乏有着北极燕鸥、贼鸥、海雀、北极海鹦等珍稀飞禽。乘坐着冲锋舟,环绕着风光旖旎的熊岛巡游,领略这些奇特的洞穴和叹为观止的鸟崖,不失为一种极有乐趣的雅致与鉴赏。</h3><h3> 鸟崖是熊岛海岸一段近8公里的悬崖绝壁,是观赏海鸟的极佳位置。一百多米高的陡峭嵯峨巉岩如刀削斧劈般丌立在波涛滚滚的北冰洋上,粗獷雄浑、气宇轩昂。冲锋舟沿着崖壁缓慢行驶,可以清晰地看到陡壁间那布满蜂窝网状般星星点点的鸟巢洞穴,不时有鸟儿飞进飞出奔波不停。成千上万只鸟儿密咂咂伫立在海边岩石悬崖陡壁上,一会儿在空中上下起舞飞翔像一片浮云遮天蔽日,一会儿又从悬崖上飞下直插潜入海中在海面激起一片浪花,一会儿又从水中浮出随波逐流在海面嬉戏觅食。随着风浪骤起,风挟波涛拍击崖岩,把这大块翡翠般的浪花撕裂成碎片化作尘雾时,海鸟又恰似精灵舒展着翅膀,掠过海面箭一般冲向云霄。此时的大海,海风猎猎、涛声阵阵、鸟声啁啁,仿佛演奏着一曲明快的协奏乐章使人陶醉其间。</h3><h3> 熊岛上的鸟大多是候鸟,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北极海鹦、北极燕鸥和北极厚嘴鸭。</h3><h3> 北极海鹦黑白相间的羽毛、巨大而色彩艳丽的红喙,那极富喜感的小眼不时地露出莫名其妙的忧郁很博人们的青睐。它的生存能力极强,为了觅食可潜到水下50米並在那里停留60秒,可称鸟类中的海中蛟龙。它的生活习性和信天翁极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归巢后,单身的海鹦纷纷去寻找伴侣,而成家的海鹦则为争夺最好的筑巢点而忙碌不停 </h3><h3> 北极燕鸥被称为太阳的使者,它永远在追逐着太阳追索着光明。这个除了头是黑色喙是红色全身通白的候鸟,每年都要在南北极间往返一次、经历两个夏季行程近四万公里,其惊人的飞行能力和导航功能令人佩服不已。还有那让人颇感兴趣的厚嘴海鸭,它下的蛋与众不同呈现梨状。这种形状的蛋有着它独特的优点,在悬崖峭壁上不易滾落,可见动物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多强。</h3><h3> 当我们在海上逡游时、这些快乐的鸟儿不时舞动着翅膀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不时贴近游客啾啾耳语。目睹着它们那呆萌可爱的样子,使得再铁石心腸的人此刻都变得温情脉脉柔情似水,对这些小家伙怜爱有加。</h3><h3> 巡游到中途,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平静的海面漾起一片涟漪初澜的微波,天水之间一片茫然。整个大海沉浸在一片轻纱薄绡的氤氲之中,云绰绰、雨濛濛、雾霭霭、似梦如幻宛如仙境。此时的熊岛水朦胧、山飘渺、飞鸟静、只有几叶偏舟在海中弄浪,另有一番韵味。</h3><h3> 此刻、孤绝之地的熊岛最靓丽。</h3> <h3>孤绝之地的熊岛最靓丽</h3> <h3>成千上万只鸟儿密咂咂伫立在海边岩石峭壁上</h3> <h3>水朦胧山飘渺飞鸟静只有几叶偏舟在海中弄浪</h3> <h3>成群的鸟儿从水中浮出随波逐流在海面嬉戏觅食</h3> <h3>在濛濛细雨中大海沉浸在一片轻纱薄绡的氤氲中</h3> <h3>北极燕欧北极海鹦等鸟儿的倩影</h3> <h1><b>徜徉在极寒之地的荒原冻土 感受斯瓦尔巴的狂野与炫目</b></h1><h3></h3><h3> 在极北之境有一处神秘的群岛这就是斯瓦尔巴群岛,它座落在挪威大陆与北极点之间的北冰洋上,是一个远离挪威本土的海外属地。早在12世纪挪威人就曾到过这里,直至1596年被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发现並命名为"斯瓦尔巴"即为"寒冷的海岸"。这是一个宽容人类残忍与野生动物哀鸿的地方,因其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煤炭,一直为欧洲各国所窥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各国对这块无主之地上的北极熊、海豹、鲸鱼等动物进行了近两百年的掠杀性巡猎,将这块洁白的雪地浸染成血的世界。进入19世纪又纷纷来到这里开矿采煤。</h3><h3> 这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一块纯正荒野。斯瓦尔巴群岛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囊括斯匹次卑尔根岛、巴伦支岛、东北地岛等九个主岛和众多的小岛,其中斯匹次卑尔根岛为面积最大约占整个群岛的一半。群岛地形多为起伏的山地,沿海多为峡湾,最高点为海拔1712米高的牛顿峰。在这片极寒之地生活着近3000名常驻居民,群岛的首府为朗伊尔城。</h3><h3> 斯瓦尔巴是北极风光的集结处,它几乎涵盖了北极所有最纯美的自然景观。斯瓦尔巴地处北纬74度至81度之间,延绵的冰川、无垠的苔原、湛蓝的海水、还有那幽蓝入梦的天际,不知是那万年的演变,还是那千年的风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里锻造成一个纯洁无瑕的冰雪世界。这还是一个诞生奇迹与惊喜的魔幻之地,午夜的灿烂阳光与永夜的极光交相輝映,无数极地仅有的野性生灵在这苦寒之地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在这片冰雪冻土上不乏生机、不乏美景、不乏鲜花,又为这片神奇的土地点缀了几许神秘的色彩,更加激起人们对这块多情的苍茫大地心存敬畏。</h3><h3> 这里是世界上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典范,在这片不足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三个国家公园,三个自然保护区,三个植物保护区和15个鸟禁猎区所覆盖。</h3><h3> 对斯瓦尔巴中国人並不陌生,早在1908年5月康有为环游世界来到斯瓦尔巴群岛的那岌岛,并赋诗一首《携同壁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岛</h3><h3>颠,夜半观日将下没而忽升》,并在序中记载了所见奇观"时5月24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真实地将极昼的午夜情景细致入微的描述出来,成为中国赴北极的第一人。</h3><h3> 游轮徜徉在浩瀚无际的北冰洋上,远端叠嶂起伏的山峦上覆盖着洁白的残雪,一道道壮观的冰川从高峻的山巅气势磅礴飞流而下。长长的冰墙沿着蜿蜒的海岸线不断向远方延伸,恰似一垛用汉白玉雕塑而成的白色幕墙耸立在岸边,婉约而不失豪放。澄澈的海面犹如一面平静的镜子,倒映着冰崖雪峰,阳光下的北冰洋碧波荡漾金光粼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偶尔一阵微风拂过,海面泛起层层波澜,随后又渐渐淹没在这无边的宁静中,此时此刻的斯瓦尔巴山川寂静时光不语。</h3><h3> 到北极探险,冰川峡湾当然是最亮眼的景观。</h3><h3> 斯瓦尔巴群岛近60%的区域被冰川覆盖,是仅次于南极州,格陵兰岛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冰盖。冰盖衍生着冰川,創造出奇迹般的冰雪奇缘。</h3><h3> 斯瓦尔巴群岛最著名的冰川当属摩纳哥冰川,这是为纪念1906年到这里探险的摩纳哥王子。冰川的背后是连绵的雪山,幅宽长达十公里的冰川从山间气势凛然铺陈而至,在海边形成一道高达30米的冰墙。在这里最震撼人心的一幕还是那大块浮冰从冰川前沿断裂坍塌时的惊鸿一瞥,浮冰坠入大海发出闷雷般的轰嗚声,激起的滔滔巨浪再次撞击着那亘古的冰川和山崖。此时佇留在周边浮冰上的成千上万只小鸟在惊骇中尖叫着冲上云霄,场景十分壮观。</h3> <h3>斯瓦尔巴有着梦幻般的仙境</h3> <h3>一道道壮观的冰川从高峻的山巅气势磅礴飞流而下</h3> <h3>茫茫的峡湾漂忽着无数浮冰它们拥挤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h3> <h3>蓝冰通体都散发着一种灵动幽秘的蓝光润泽晶莹雍容典雅</h3> <h3>延绵的冰墙恰似一垛用汉白玉雕塑而成的白色幕墙</h3> <h3>乘坐冲锋舟巡游冰川峡湾不失为最有乐趣和魅力的探险体验</h3> <h3>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h3> <h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h3> <h3>登陆后沿着布满石砾的小路向山顶冰川前行</h3> <h3>清冽的冰川湖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冰山雪原间</h3> <h3> 乘坐冲锋舟去巡游冰川峡湾是最有乐趣和魅力的探险体验。在斯瓦尔巴我们乘舟巡游了霍恩峡湾和国王峡湾,並在那里登陆徒步穿行了冰原苔地。</h3><h3> 阴云无度淡雾弥漫,冲锋舟在莹莹碎冰上颠簸前行,游弋在洁白无瑕的浮冰之中,绕行于这奇妙的冰雪世界,美景和飙升的肾上腺素给我们带来双重的刺激。茫茫的峡湾飘忽着无数浮冰,它们拥挤着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或大或小、形态各异,有的像伸向蒼穹的利剑,有的如玲珑精巧的冰塔,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冰柱,迤逦连绵与大海连成一片,与云雾融为一体,还有那迷惑般的幽蓝色彩和悠悠飘然的意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地异度空间。</h3><h3> 巡游中最让人惊诧的莫过于那些历经亿万年而形成的蓝冰,当这些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蓝冰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你会被它那迷人的色彩所吸引。水在结冰过程中产生气泡,气泡在阳光折射下通常会呈现出透明的白色。但冰川庞大的体积,在自身负重的作用下气泡逐渐被挤出,造成冰川冰的密度比普通冰更高,因此更容易被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所折射,这就让冰川产生出梦幻般的神秘蓝色。冰川具有型性流动和块状滑动的潜质,当冰川裂变成浮冰,经过海水的融化风力的侵蚀,将这些浮冰雕塑成各种钟灵毓秀的艺术作品,洁如碧玉、秀若宝石、风姿绰约,通体都散发着一种灵动幽秘深邃的蓝光,润泽晶莹、雍容典雅,使其成为这冰雪世界的姣姣者。</h3><h3> 我们离开冲锋舟,在科考队员的带领下徒步行进在冰原苔地。一路上那纵横交错的冰谷,陡峭高耸的冰壁,神幻奇妙的冰洞,高悬倒掛的冰瀑,一一从我们面前掠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是冰砌玉琢,让人觉得仿佛进入到一个纯洁的水晶世界。在苔原上还有一个冰川湖,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这雪山冰原间,湖中的一块岩石上伫立着一群海雀,呢喃细语絮叨不停。我们沿着崎岖的石砾山路继续前行,行至山顶冰川处,极目远眺峡湾尽收眼底。</h3><h3> 北极的孤寂大地蕴含着寒冷,但也孕育着生命。在这犹如世界末日般的极地也时常有鲜花盛开的另类风情,顽强的生命在冰封的世界里悄然萌动,蛰伏已久的植物在这冰冷的苔原上破土而出。</h3><h3> 漫长的冬季、短促的夏天、苔原的地貌,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这里植物特殊的生存方式。这里的花草花期都十分短暂,它们顽强地生活在石缝间隙或紧贴地面,努力以最奇特最巧妙的方式在这大千世界默默无闻地生长、繁衍、释放着自己生命的张力,在大自然这周而复始地循环中以其弱小的生命演绎出一首史诗般的奇迹。黄色的地衣、绿色的苔藓、红色的鲜花,在这荒芜的北极大地竞相开放,给这冰雪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夏盈秋㓔成为北极夏季最给力的仙踪意境。</h3><h3> 北极的鲜花是植物王国中的小人国,但品种竟有九十多种。其中以挪威虎耳草、无茎绳子草、北极棉、北极罂粟最为多见。最值一提的是北极罂粟,这是斯瓦尔巴的花中之冠。它那只有十几厘米高的纤细花梗上挺立着一朵朵杯状色泽艳丽的黄花迎风摇曳,这种花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会用自己的花瓣吸收阳光,再将阳光的能量巧妙地反射到花蕊,聚焦热量以确保花的正常生长。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述在这里表现地淋漓尽致。</h3> <h3>这个极寒之地几乎涵盖了北极最纯美的自然景观</h3> <h3>冲锋舟在莹莹碎冰上巅簸前行游弋在形态各异地浮冰之间</h3> <h3>冲锋舟的驾驶员是一个憨厚面带微笑的泰国小伙</h3> <h3>这里的一切都是冰砌玉琢让人仿佛进入到一个圣洁的水晶世界</h3> <h3>黄色的地衣绿色的苔藓红色的鲜花在荒芜的北极大地竞相开放</h3> <h3>顽强的生命在冰封的世界悄然萌动</h3> <h3>蛰伏己久的植物在这冰冷的苔原上破土而出</h3> <h3>孤寂大地也时常有鲜花盛开的另类风情</h3> <h3>夏盈秋㓔馥郁芬芳的各种鲜花成为北极夏季最给力的仙踪意境<br></h3> <h3>北极特有指南针花</h3> <h3> 在北极同样也生存着许多极地特有的动物,它们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勇放地挑战生命的极限。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北极王北极熊、苔原之舟北极驯鹿、海中萌叔长牙海象及雪地精灵北极狐。</h3><h3>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处于北极圈食物链顶端的它在这里没有任何天敌,睥睨群雄成为名至实归的霸主逞威在这冰雪极地。北极熊体积硕大且异常凶猛,成年雄熊体重高达750多公斤,站立起来竟有2.8米。它力拔山兮气盖世,巨大的熊掌宽达25厘米。别看它平时步履蹒跚,但奔跑起来时速可达60公里,在海里游泳时速可达10公里。</h3><h3> 表面憨憨的北极熊却是人们想象不到的"极地杀手"。它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听觉,环斑海豹是它的主要食物,在远隔2000米远的地方,它就能嗅出海冰层下海豹的气味。每个海豹巢穴都拥有通往冰面的洞口,北极熊就静悄悄地藏匿在洞口,耐心地守株待兔,当海豹换气将头露出洞口的瞬间,北极熊一跃而起用它那携带着雷霆万钧之力的巨掌将其击昏拖至冰上饱餐一顿。</h3><h3> 海象、海豹和鲸是这里海洋世界的主宰。海象是一种群栖动物,通常每群海象都由几十只到几百只不等组成。海象与海豹虽属同族,但海象身体庞大,全身布满皱纹、褶痕、鳍状肢异乎寻常的短,不论雄雌都有一对獠牙。别看这獠牙其貌不扬但用途不凡,它既是海象用以攀登浮冰开凿冰洞的工具,又是与对手格斗交战的利器,但更是用以挖掘海底获取食物。海象觅食时先吸足空气后垂直潜到水底,用其长牙耕地,将海底的蛤蚌挖出收集碾碎,将其中的贝肉吃掉。</h3><h3> 我们在卡尔王子岛远距离地观赏到海象和海豹的生活。一群海象慵懒地躺在岸边的石滩上休憩晒着日光浴,它们相互拥挤在一起,想必是抱团取暖。海象的视觉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十分发达,如发生危险站岗的海象便会立即发出公牛般的吼声将同伴喚醒,并依次传递警讯。海象的主要敌手是北极熊,但北极熊一般只是捕食幼仔海象,极少进攻身躯庞大的成年海象。即便进攻也会谨慎小心步步为营。</h3><h3> 我们看着那笨拙的萌叔海象 拖着滾园肥胖的身躯靠着獠牙和短促的后肢摇摇晃晃地行走,它那滑稽可笑的动作令人忍俊不禁。但殊不知海象到了水中便活跃起来,它那流綫型的身材,强有力的鳍状肢使其在水中的时速可达24公里。</h3><h3> 狐狸在我国神话故事中都将其描绘为狐媚、妖治、狡诈的象征,但北极狐却颠覆了人们对狐狸传统刻板的负面印象。北极狐又称白狐或蓝狐,它长着一双迷倒众人的电眼,是北极最聪明机警的动物,小巧灵动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雪地精灵。</h3><h3> 北极狐有着极强的耐寒力,能忍受零下50度的酷寒。它的脚掌上长满坐垫般的柔软厚毛,非常适宜在冰面上行走奔跑。为适应生存压力北极熊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进化,它的体毛一年更新两次。冬天变成纯白色,这是为了与白雪皑皑的冰原融为一体。夏天又变成棕色,这又是为了适应蔚蓝的大海与冰雪消融后裸露的铁黑色山岩,-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捕捉食物保护自己。北极狐没有任何天敌,它以旅鼠、北极兔、鸟类、鸟蛋为主要食物。所以大凡有鸟类活动的地方都少不了北极狐的踪影。当然它有时也会拾人牙慧,跟随北极熊检吃它剩余的残骸。</h3><h3> </h3><h3> 离开熊岛后、我们的游轮像一叶孤舟在烟波浩瀚的北冰洋上前行。周边是阳光下莹莹发亮的浮冰,充满魅力的蓝冰在阵阵岚雾中若隐若现一片万籁俱寂,除了海浪撞击船舷的涛声,海鸥偶尔的啾啁呜啭,还有北极七月里那永远不会黑暗的无边天际。天之渺、海之茫、云之遥、山之远,使人仿佛进入到一个静谧的太空世界。</h3><h3> 在这以后的六天时间,我们与外界失去联系。没有网络、没有信息、没有交流,失落、焦虑、忐忑不安的心绪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生活让人感到郁闷。事情就是这样,长期生活在如此寂寞和空獷的人总会感到孤独和压抑,而我们却努力在自然中发掘寻找这份远离人间喧嚣的宁静。可当这种机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难以适应。</h3><h3> 孤舟无寂寞、船中有春秋。</h3><h3> 在这与世隔绝的日子,我们有了用自己灵魂与自己对话的充裕时间,静下心情缘事析理。思考着人类、思考着社会、思考着自然、梳理着自己的人生。在这与世隔绝的日子,闲暇的时光给我们提供了彼此沟通的桥梁,我们建立了友谊、结交了朋友、交流了思想、收载了知识,远离了尘世间的繁杂,却拥有了江湖挚友。在这与世隔绝的日子,游轮紧凑有序合理地安排了巡游登陆和各种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冲淡了我们的思乡情怀,充实了我们的内心世界。</h3><h3> 夏季的极昼和冬季的永夜给斯瓦尔巴群岛带来绝无仅有的美丽,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和烦恼。</h3><h3> 在北冰洋的日子里,过高的纬度使我们始终看不到日出和日落,只有那炫目的太阳高悬在天穹,还有那金色的阳光像奶油一般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随波逐流。这诱人的景致让人痴迷、让人发呆,原来传说中"日不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与我们不期而遇。尤其到了午夜时分,那耀眼的太阳与黯淡的月亮同框出现在天际,日月同辉、遥相对应、让你恍若隔世。</h3><h3> 极昼极夜现象是大自然赐予极地独一无二的礼物。太阳在这里始终是个谜,每逢冬季它与你不辞而别几个月不见踪影,这时的太阳始终处于地平綫下,大地一片黑暗。而到了夏季它又与你相遇,昼夜相伴如影随行,这时的太阳会高掛在天空,大地一片明亮。</h3><h3> 极昼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着椭园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形成的。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綫形成一个23.5度的倾斜角,因此地球在公转时便会出现6个月的时间一极总是朝向太阳全是白天,而另一极则背向太阳全是黑夜。昼夜更替的时间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化,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愈长。南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时间各为半年。</h3><h3> 人的一生总是在寻觅这样一个地方,它可以充盈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涵养着人类的灵性智慧,而斯瓦尔巴正是这个地方。</h3> <h3>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里锻造成一个纯洁无瑕的冰雪世界</h3> <h3>在卡尔王子岛远距离的观赏海象和海豹的生活</h3> <h3>慵懒笨拙的长牙海象浮出水面</h3> <h3>难以捕捉到的北极鲸鱼浮出水面的片刻</h3> <h3>丑萌可爱的环斑海豹</h3> <h3>迷人的雪地精灵北极狐正在觅食</h3> <h3>长着漂亮长角的北极驯鹿</h3> <h3> 在与世隔绝的日子里我们仍然坚持有序的生活 跑步健身 听各种讲座</h3> <h3>这是一个充盈人们内心世界 涵养人类灵性智慧的地方</h3> <h1> <b>迷人的北极国际科考城<br> 一 新奥尔松巡访</b></h1><h3> 在斯瓦尔巴群岛康斯峡湾南部,北纬78度55分的地方有一座依山傍海的美丽小镇,它就是驰名世界的北极科考城新奥尔松。它是目前世界最北端尚有人常年居住的地方,也是我们此行到达北极最北的地方。</h3><h3> 这座小镇曾在1916年建立起一座煤矿,在1962年一起煤矿爆炸中死亡21人的事故后关闭,时至今日人们仍能看到煤矿遗留下来的矿車和铁轨。</h3><h3> 新奥尔松是由峡湾、冰川、冰碛岩构成的最典型的冰川苔原地貌,其地形特征的多样化,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为海洋、大气、冰川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而这里还有着世界罕见的极隙区,是硏究高空大气物理的理想之地。1964年挪威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卫星遥感观测台,从此就拉开了世界各国在这里设立科考站的序幕。継挪威、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七国之后,2004年7月28日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一北极黄河站在这里建立,成为这里第8个建立科考站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我国继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之后建立的第三个极地科考站。迄今为止已有二十个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考站,成为世界各国科考站最为集中的地方。新奥尔松科考站的后勤保障管理与南极科考站迥然不同,南极各国科考站间距离甚远,因此在后勤保障上只能各自为政。而这里各国科考站的后勤保障统一归口由挪威国王湾公司负责。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使后勤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即保护了环境又极大方便各国科考人员,使这里成为集科研工作生活设施完善的国际科考城。</h3><h3> 在新奥尔松我们切身感受到这里人们浓郁的环保意识和那近乎苛刻的环保制度。出于环保的要求,所有道路的铺陈均不用柏油和水泥而使用粗砺的砂石,行车走路必须走规定的道路绝不能偏离道路越雷池一步,以免践踏脆弱的植物。在游览中我还观察到一个细节,这里每一块长着浅浅绿草的土地,那怕只是稀疏的一小段,都会有人细心用绳缆将其围绕加以保护,足见用心之良苦。这里有着严格的垃圾管理办法,为減少垃圾的产生,首先从源头上杜绝或控制以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全镇只有一家餐厅,负责着各国科考人员的全部用餐,前来观光的游客原则上不允许留宿,这样就大幅减少垃圾的产生。镇内还设有污水处理中心负责污水处理,其余的垃圾基本上都分类打包运回挪威本土处理,有效地控制了垃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h3><h3> 小镇不大只有近六十幢房屋,常驻人口只有五十多人,即使到夏季人最多时也不会超过二百人,步行十几分钟便可把整座小镇转个通遍。尽管这里人口稀少,但作为城市功能的生活设施邮局、商店、码头、机场一应俱全。这里有个博物馆,主要介绍了这里开采煤矿的历史和新奥尔松的前世今生。还有个自助邮局,到这里旅游的客人买个明信片再盖上邮戳寄给家人还是蛮有纪念意义。小镇的中心是挪威著名探险家阿蒙森的雕像,这位世界杰出的探险家为探险而生、又为探险而死,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离雕像不远处有座高耸入云的铁塔,1926年5月11日阿蒙森驾驶的"挪威号"飞船就从这里出发,穿越北极点降落在阿拉斯加,为人类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綫。</h3><h3> 在阿蒙森雕像的附近有一座二层的红色楼房,鲜艳的色彩和两个伫立的石狮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北极黄河站,也是我们新奥尔松之行的重头戏。</h3><h3> 在这座面积约为500平方米的空间中有着黄河站的办公室、实验室、阅览室、宿舍可供20多人同时在这里工作生活。黄河站的建立为我国在北极地区开創了一个极地的观测研究平台,为解开日地相互作用、空间物理、空间环境探测等领域的众多疑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黄河站有一处引人关注的地方,那就是二楼顶端上有5个精巧的小阁楼,这就是科考站最值得称道的极光光学观测平台,也是目前世界极地科考站中规模最大且设备最为先进的空间物理观测点。</h3><h3> 来到北极、有机会看一下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是每一个到北极的中国人心中久盼的夙愿。 当我们来到黄河站门口时,被那两只威风凛凛的大理石雄狮所震撼,尤其看到中国北极黄河站的牌匾时,独在异乡他国的我们心中顿时涌动起一股不可名状的激情。威武的雄狮来自遥远的东方,历来被视为华夏儿女剛毅意志和坚定信念的象征,滔滔黄河水源于广袤的神州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宽广的耿耿胸怀。站在这里我不由想起拿破仑的一句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是的这头狮子早己震醒,今天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崛起,这个泱泱大国当之无愧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黃河站不就是最好的佐证。激动之余我们在黄河站前擎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合影留念,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是的、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远在何方,那怕是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永远与祖国同在。</h3><h3> 在黄河科考站、最让人动容的还是那些长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的极地工作者。</h3><h3> 春去秋来、旋踵而逝。转瞬之间黄河站己建成15个年头,在这五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一批批、一茬茬来自祖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远离家乡、远离親人、舍弃那舒适优越的环境,怀揣强国梦万里迢迢来到这沓无人迹的极寒之地,在极度严酷恶劣的环境下,克服着四个多月的没有阳光的极夜所带来的生活苦楚,在孤独寂寞中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跋涉在进军北极的漫漫征途中。不计名利、不求闻达,为了人类的福祉、科学的进步、祖国的荣耀,奉献着自己的青葱年华和智慧。</h3><h3>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h3><h3> 这些黄河站的科技人员是新时代敢为人先的弄潮儿。在他们身上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民族复兴的大业。拳拳赤子心、铮铮报国志,15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丰硕的果实。他们跟踪极地学科前沿,潜心钻研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填补了该领域中的许多空白,在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各国极地硏究的前列,在北极开发这个全球性大战略中不缺位,展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h3><h3> 在一片赞许和喝彩声中,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仍在冰天雪地里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科技工作者,没有他们昔日的拼搏那会有今天的荣光。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彪柄千秋。</h3> <h3>新奥尔松是国际北极自然环境监测和科研中心</h3> <h3>时至今日仍能看到当年煤矿遗留下来的矿车和铁轨</h3> <h3>新奥尔松博物馆</h3> <h3>这里云集了近二十个国家的科考站</h3> <h3>小镇中心竖有挪威著名探险家阿蒙森的雕像</h3> <h3>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的远景视图</h3> <h3>到北极黄河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久盼的夙愿</h3> <h3>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h3> <h3>我与英姿飒爽的探险队员合影</h3> <h3>1926年阿蒙森驾驶的挪威号飞船就是从这里出发</h3> <h3>离开科考城驶向伊斯峡湾的朗伊尔</h3> <h1><b>北纬78度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br> 一一朗伊尔城揭秘</b></h1><h3></h3><h3> 在斯瓦尔巴群岛最宽阔的伊斯峡湾的南岸北纬78度的地方,有一座景色优雅冷酷美若仙境而被称为"世界最孤独的城市",那就是斯瓦尔巴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城。</h3><h3> 这是世界严格意义上最北端的城市,距离北极点仅有1300公里成为离北极点最近的城市,是众多探险爱好者勇闯北极点的大本营。玲珑剔透的小城常住人口只有2500多人,约占斯瓦尔巴群岛全部常住人口的85%。</h3><h3> 朗伊尔以采煤而建,又唯煤炭而兴旺。1906年美国人约翰.朗伊尔来到这里开矿,並围绕着煤矿建城並取名为朗伊尔城。1943年德国军队将己初具规模的朗伊尔城狂轰乱炸夷为平地,战后在原址进行了重建。时至今日釆煤业仍是朗伊尔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挪威采矿公司在这里设有两个煤矿,全城有半数居民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煤矿工作。在朗伊尔随处都可见林立的矿井还有那陈年已久的木质缆车道,在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耸立着一尊采煤工的雕塑像。随着北极愈来愈被世人关注,进而引发了一股世界性的进军北极的热潮。世界各地的探险者、科学家、旅游者纷至沓来涌向这里,进而引发了朗伊尔的经济快速转型。目前朗伊尔业己完美地实现了华丽转身,采矿业、科研产业、旅游业已成为朗伊尔的三大支柱产业。</h3><h3> 朗伊尔城规模不大、一条不足二百米的主干道横贯市区,两旁有着几家商店几家餐厅,还有一个邮局及一家门可罗雀的超市。但城市的建筑却新颖别致可圈可点,一幢幢色彩斑斓外型酷似卡通版浪漫之极的二、三层小楼鳞次栉比整齐有序沿街而建,在周边峡湾、雪峰、冰川的映衬下若似一座冰雪仙境般的童话小城。这里房屋的用材大多启用尚未精细加工的原木,充分保证了木材的原始色泽、沁人的芳香和粗糙的质感。这里每年近乎三分之二的时间为极昼极夜,为平衡大自然赋予这常年只有黑白两色给人带来的心理和视觉上的单调乏味,因此在房屋色彩的选择上偏好一些艳丽的色调。这些五彩缤纷的建筑在这漫漫长夜中营造出一片亮丽的光泽,在给城市带来欢乐和活力的同时,也彰显出城市的十足魅力。</h3><h3> 恬静的峡湾、无垠的苔原、冰封的雪山、寂寥的蓝夜。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神秘色彩,这里的一切又充满迷人诱惑,给人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错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来到朗伊尔去捕捉、领悟、分享这里的奇闻轶事。</h3><h3> 朗伊尔是一个熊比人多的城市,在这里北极熊俨然是主人,而人类只是匆匆忙忙走过的路客。朗伊尔全部人口不过2500人,但周边北极熊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只。在朗伊尔随处都可以看到北极熊的标志雕塑,道路上的路标写的不是小心車辆而是小心北极熊。在朗伊尔人与熊共处相悖相融已经有很长时间,但仍无法对它掌控,任意随性的北极熊看似憨憨,但有时也会对人突然袭击,因此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使用槍支。在与北极熊偶遇时要尽量避开,除非它己直接危及到你生命时,方可开槍向它射击。</h3><h3> 北极熊虽然很凶猛,但也很笨拙有时甚至很有趣。非常喜欢窜门的它经常会到你的寒舍登门拜访做客,为防范这位贵宾不请自来,聪明的朗伊尔人将房屋的大门由向内推改为往外拉。当胖墩墩的贵宾摇摇晃晃来到你家门口敲门拜访,你会在窗内看到这样可笑的一幕,北极熊它不会拉門、只是一根筋地不断拚命撞门,累的它满头大汗,久撞门不开无奈之下知趣的它在无望懊恼中只好悻悻离开,一场危机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化解了。</h3><h3> 朗伊尔还是世界上唯一禁止死亡和拒绝出生的地方。这片地表下的冻土层决定了埋在地下的尸体不会自然腐烂,所携带的病菌也不会自动消失殆尽,如若病菌一俟滋生蔓延,那所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1918年一场肆虐欧洲的"西班牙流感"波及到这里,有七名矿工长眠于此。八十年后的1998年,当科学家来到这里仍能从冻土层中的遗体中提取到当年的病毒样本。因此朗伊尔城就从法律层面制定了"不允许死亡"的条文,在朗伊尔除非猝死,否则再重的病人以及年龄偏大的老人都必须离开这里回到挪威本土治疗或养老。这里还禁止生孩子,孕妇在临产前一个月也必须离开这里回国。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有些过分苛刻,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仍是现实合理的选择。因此朗伊尔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零出生率"和"零死亡率"的城市。</h3><h3> 冰川冻土存活了病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冰川冻土也存活着植物的种子,给"世界末日"中的人类带来生命的福音和希望。</h3><h3> 人类历史的进展充满了许多未知,大小行星的碰撞、核武战争的毁灭、自然灾害的重創,这些飞来横祸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灾难之后绝境中的人类又如何生存,如何留存生命中的最后一线希望。《圣经·創世纪》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诺亚在上帝的指示下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在大洪水到来之前,将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全部带到方舟上避难躱过这一劫,最终将生命的种子保留下来。这虽是一个神话故事,但现实生活中的人类随时都会面临着各种灭绝之灾。我们又将如何延续着这生命的种子,现实版的"诺亚方舟"又将在何方。</h3><h3> 朗伊尔飞机㘯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灰色墙体的建筑,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斯瓦尔巴种子库。种子库由挪威政府修建,2007年3月开始破土动工,2008年2月26日竣工並投入使用。</h3><h3> 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700多座种子库,种子库的选址非要重要。斯瓦尔巴种子库的选址十分科学,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种子库远离各种天灾人祸。地处北极的斯瓦尔巴深处偏远之极的蛮荒之地,极寒的冻土地带使这里的温度终年处于冰点以下,朗伊尔的机场和港口又为种子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斯瓦尔巴条约"中非军事区的规定又使这里远避各种战争的威胁,这一切天造地设注定朗伊尔是构建种子库得天独厚的理想之地。</h3><h3> 斯瓦尔巴种子库与英国的千年种子库和中国昆明种子库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种子库。斯瓦尔巴种子库保存着世界所有农作物种子的最后备份,旨在防止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一旦因气候变迁、自然灾害、各种战争等灾难而带来的物种灭绝而陷于不测时,确保劫后余生的人类能重新播种,使濒临灭绝的物种再次复活萌生,因此斯瓦尔巴种子站被称为"农作物的诺亚方舟"。</h3><h3> 斯瓦尔巴种子库外形颇似一个三角形的防空洞,矩形正门的上半部是一扇晶莹剔透镶满水晶般清澈的玻璃幕墙,它是由数百片LED灯和兰色玻璃组成。当夜晚来临时,柔和的光波不断闪烁,犹如夜空中不断眨眼的繁星点点,更似夜幕下熠熠流荧的萤火虫,在白皑皑的雪地和蓝黑色的天穹间十分耀眼。种子库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从大门进去是一条120米长的隧道长廊,隧道穿越砂岩山石直达三个长45米、高宽各四米的种子库冷藏室。为保证种子库的绝对安全,挪威政府对种子库的构造设计真可谓绞尽脑汁,为了抵御地震和原子弹的冲击,种子库外围用一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包围,从大门到种子冷藏室间设立了五道防爆安全性极强的密封门,安全性堪比美国肯塔基州黄金储藏地纳克斯堡。种子库海拔131米,即使气温变暖南北极冰盖全部融化致使海面骤升,种子库也不会被淹没仍会保持干燥。截止目前这座种子库内存放着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机构的种子备份,物种种类超过4000多种、种子数量达到100多万粒。</h3><h3> 或许真正的末日离我们还十分遥远,也许这只是一个猜想,毕竟玛雅人所曾预言的2012年12月22日的世界终结日早己过去许久。但谁还能保证今后的日子里,不会有洪水的恣意泛滥,不会有地震的天崩地陷,不会有战争频频的毁灭重创。这一切谁能预测又有谁能知晓,种子库就是人类最后的生存防线。但愿这个承载着人类命运的"世界末日种子库"永远没有开启的那一天,願天佑人类。</h3> <h3>北纬78度世界最孤独的城市朗伊尔</h3> <h3>恬静的峡湾 冰封的雪山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神秘色彩 这里的一切又充满迷人诱惑</h3> <h3>在这里随处可见北极熊的标志 它俨然是这里的主人</h3> <h3>一栋栋色彩斑斓的小屋 给朗伊尔城营造出一片亮丽的光泽</h3> <h3>在市中心繁华的地段耸立着一尊采煤工人的雕塑</h3> <h3>世界最大的邮简上面写道欢迎来到圣诞老人的家朗伊尔城</h3> <h3>被称为农作物的诺亚方舟斯瓦尔巴种子站</h3> <h3>极昼午夜金色的阳光像奶油般地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h3> <h3> 在朗伊尔我们还参观了斯瓦尔巴博物館和斯瓦尔巴大学。<br></h3><h3> 建于1979年的斯瓦尔巴博物馆坐落在海边,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线性流体的韵律节奏和空间感,象一艘停泊在岸边的巨轮。最奇特的是它的底部是用390根不绣钢支撑起来的,这样使得风雪就能从底部顺利走过,同时也防止地面吸热导致冻土融化。博物馆小巧玲珑但内容丰富,它涵盖了斯瓦尔巴地区的历史沿袭,早期的探险及移民生活、煤矿的开采、动植物的分类诸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那栩栩如生的北极熊、北极狐、海豹、驯鹿标本更为令人吸睛。与斯瓦尔巴博物馆毗邻的便是斯瓦尔巴大学,这是世界最北端的大学。建于1993年的这所大学它主攻地球物理、北极生物、北极地质和北极科学等四个与极地有关的学科领域,目前共有200多名学生在读。</h3><h3> 建于1975年的朗伊尔机场是世界上最北的机场,它的跑道建在一层永久性冻结带上,再加上北极圈所有典型的恶劣天气都会在这里出现,因此也就成为世界最危险的12座机场之一,所以飞机的起降都是对飞行员技术的一次考验。在机场的行李提取处站立着一只北极熊标本,它似乎向来客昭示北极熊王国欢迎你的光临。机场出口处有一个指示牌,顶端标着朗伊尔的地理位置,並还依次用箭头标识着世界各大城市的方位与朗伊尔之间的距离。</h3><h3> 到朗伊尔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否親眼目睹一下北极熊雄伟的英姿。但这一次事与愿违,因为气候的缘故,大多数北极熊都迁徒到北纬80度以北的地区。在这个熊比人多的城市现在北极熊奇货可居、芳踪难觅,如果你偶尔能看到一只北极熊那也是你的造化和运气,也是一次难得的奢侈享受。如果看不到也许是缘份不够,你除了留下遗憾也只能随遇而安。</h3><h3> 一眼万年,在朗伊尔这座冰雪仙境般的城市,我曾激动、也曾亢奋,我曾倥偬、也曾抱怨。真正到了离开这座魅力之城的时候,除了留下一些淡淡的缺憾,更多的是那恋恋不舍的缱绻。在这片多情的土地,我留下的是脚印、带走的是照片和难忘的记忆,沉淀下来的是那动人美好的精彩瞬间。</h3><h3> 倘若一日冬季我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除了欣赏那欧若拉裙摆似的极光。我一定要驾驶着雪地摩托车风驰电掣般的穿越在漫漫无际起伏的山峦,我也会驱赶着哈士奇乘坐雪橇,迎着那扑面而袭的雪花奔波在皑皑的苔地雪原,感受一下冬季北极的别样景致,当然还会继续北行,记住和北极熊的约定。</h3> <h3>造型独特的斯瓦尔巴大学和博物馆就象一艘停泊在岸边的巨轮</h3> <h3>博物馆内最吸睛的是那栩栩如生的各种北极动物标本</h3> <h3>建立在永久性冻结带上的朗伊尔机场是世界最危险的十二座机场之一</h3> <h3>在这片多情的土地我留下的是脚印 带走的是照片和难忘的记忆</h3> <h3>倘若我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 还会继续北行记住和北极熊的约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