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水田园一直是古代诗人吟诗作赋的绝佳题材,盛唐时期社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奠。文人的隐逸情怀为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们也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h3> <h3> 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该诗派以五言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美,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巧,风格淡远清新、恬静闲适、质朴自然,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h3> <h3> 古人爱用稻田造诗,唐代诗人韦庄的《稻田》不啻于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稏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h3> <h3> 清代陈肇兴的《稻花》形象地描绘了稻花开放时节的情景,成片黄色的稻田,就像有人把黄色的云彩剪齐了一样,平铺在山坡上,漫山遍野,层层叠叠,壮观惊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把黄云尽剪齐,平铺陇北与畴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摇䆉稏累累立,碧染袈裟穗穗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里午风开满野,一番朝雨落盈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却嗤桃李多姿媚,艳冶何曾补庶黎。</h3> <h3>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也是一首描写乡村美好生活的经典之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他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h3> <h3> 在社会经济发达的现代,人们物质生活高度富足,但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精神压力与日俱增,城市里的人们却开始厌倦这样的日子,向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在许多人心里,乡愁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忘却的情怀,回归田园,也是越来越多人的梦想。仿佛旧时光里,日子很慢,那种慢,是等待稻谷从翠绿到金黄;那种慢,是静坐农家小院仰望天空发呆什么都不用想;那种慢,是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风光。</h3> <h3> 当我们来到天台泳溪乡的北山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田园生活,在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旖旎风光,秀色山水,一切都是那样原始和质朴,只有一片片层层叠叠的梯田,那是泳溪香米的种植基地,到了秋天,这里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流金溢彩,风景在哪里?就在这片稻田里。虽然它不是世间绝美的风景,但一方宁静的稻田,伴随着远方的微风,却也让人驰目骋怀,百看不厌。悠闲与宁静是这里的灵魂,乡土生态和农耕文化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h3> <h3> 在这里,大自然离你是那么的亲近,触手可及;当你晨起眺望远山,你会第一个欣赏到初升太阳的光芒万丈。到了午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坡稻田的金色波浪。到了傍晚,当你穿过一条条田间小道,风吹稻香满衣裳,浪漫秋日,在这悠闲的乡村消磨,你最能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前耕后读”的田园生活。在这里,你最能感受到蛙声阵阵的热闹与精彩,也能感受到流泉淌淌,稻香流动,星月当空的自然与纯粹。</h3> <h3>摄影后期:阿邙</h3><h3>出镜模特:颜汐</h3><h3>同行摄友:浪尖、丹崖一民、晓静</h3><h3><b>谢谢浏览!</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