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映——国庆姜堰印象

积雪晨飞

<h3>秋日的午后,天朗气清,新建的楼宇房屋倒映在通扬运河的水波里,为小城平添了几分清秀。这是10月2日下午的姜堰。</h3> 曲水一岸的浮雕墙饰,展示了姜堰的历史文化。 <h3>既有红色革命史的呈现;</h3> <h3>也有出生于当地的文化名人,之前曾在泰州参观过高二适纪念馆。</h3> <h3>然鹅,这位“词圣”蒋鹿潭似乎未曾听说,忽觉孤陋寡闻。回来查阅金元明清词,方知为晚清词人蒋春霖,或有将蒋与纳兰性德、项鸿祚称晚清二百年间鼎足三词人之说,但誉为词圣,实为过之。耽为“姜堰词圣”亦罢。</h3> <h3>河道上有民间富商出资修建的廊桥,诚为善举。</h3> <h3>桥下沿岸长廊成市民休闲之处,夜间沦为方便之所,风景虽宜人,而气味则令人不爽。</h3> 城市新貌彰显了蓬勃的成长活力。 <h3>拍摄这处古建是因为让我想起了一则上联:“南当铺,北当铺,南北当铺当东西”……</h3> <h3>商业步行街愈加繁华,此时则营造了浓郁的国庆氛围。</h3> <h3>人民商场大门一侧。</h3> <h3>购物休闲的场所,成为节日期间市民游客首选地,为了招徕顾客,商家把扬声器的音量都调到了极致。但这样的效果就能好吗?</h3> <h3>骑三轮车的老人把旗杆焊在了龙头上——旗帜引领方向。</h3> <h3>毗邻商业街,在住处凤凰文化广场的边上,就是老建筑街区。</h3> <h3>这里有一些民宿,以及民俗文化的展示。</h3> <h3>曲径通幽,鲜艳的红旗引人入胜。</h3> <h3>果然里面一间房屋内布置了婚礼装饰,显得很喜庆。</h3> <h3>原来真有人在这里租下房间,做迎亲之用,蹲在地上正在忙碌的就是准新娘子,能猜得出是哪一位吗?</h3> <h3>虽然不售门票,但游客也不多。</h3> <h3>一家茶文化展示馆,当时就有想坐下来品茗的欲望。</h3> <h3>西沉的太阳穿过云层,给傍晚的古镇增添了光影之趣。</h3> <h3>当晚,在步行街附近为翌日的早餐寻了一家早餐店,看门头还颇有格调,“诺亚方舟”,令人莞尔。</h3> <h3>第二天用完早餐,忽然想起老街准备迎亲的事来,便又回到那家民宿。真是好巧,时间不差分秒,进得院子,新人已就绪。</h3> <h3>国家大庆,人生大事,双喜临门。</h3> <h3>国强民富,国庆节最好的礼物。祝愿他们幸福。</h3> <h3>老街的一处墙上有两面砖雕,为制茶场景。</h3> <h3>附近巷子里的头一间,是徽商旧居,据说也是前领导人曾经的居住地。</h3> <h3>安徽绩溪产茶,而扬泰地区并不产茶,想当年生意应当不错。</h3> <h3>又路过这处品茶地方。</h3> <h3>典型的泰东地区民间建筑样式,这在我的记忆里十分熟悉。</h3> <h3>青砖黛瓦下,红色旗帜灯笼显得特别醒目。</h3> <h3>景区里很整洁,洗手间看上去也别有风致。</h3> <h3>第二天,在古罗塘老街区比较从容地参观了几处纪念馆。</h3> <h3>除了围棋国手黄龙士旧居外,又深度了解了泰州学派创始人王栋的学术与生平。</h3> <h3>心心念念记挂的茶馆终于在向晚时分坐下了。</h3> <h3>品鉴云南白茶。</h3> <h3>晚间的步行街依旧热闹非凡,广场舞自然是标配。</h3> <h3>另一次早餐则是从点评上寻找到的,步行前往时路过的运河大桥,古色古香,颇有汉唐遗风。</h3> <h3>名为堰春的早茶店实在火爆,座椅都摆到到马路边。除了蟹黄包以外,其他平平,鱼汤面更一般。如避开高峰,在平时或有更好感知。</h3> 运河一曲有“曲江楼”,1940年前后,陈毅在此与国民党政府武装在此周旋,谋划统战抗日斗争。 <h3>陈毅塑像。匾额为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题字。</h3> 曲江楼有当年斗争史料陈列,这里现被辟为实境教育基地。 姜堰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称“泰县”,常与泰兴混淆,后改称姜堰市,属泰州市管辖。现为姜堰区。 <h3>国庆期间,区政协在此举办书画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h3> <h3>不少作品颇具水平,对这里的文化底蕴再次刮目。</h3> <h3>郑板桥诗,曾为总书记讲话引用。</h3> <h3>别有洞天,从曲江楼天井仰望。</h3> 从凤凰文化广场俯瞰曲江楼与沿河风光。 <h3>从运河岸边行,常见白鹭翻飞,可见生态优良。此番走马观花,刷新了对姜堰的印象,共和国70周年的成就在此可见一斑。这是10月4日早晨的姜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