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游(之三)

越来越好

<p><br></p><p>关树志施金秀设接风宴</p><p>窗外晚霞炫彩斑斓,国际饭店金碧辉煌!歌友们欢声笑语聚集一堂。树志、金秀夫妇在黑河最高端的国际饭店设宴为游俄归来的朋友接风洗尘。</p><p><br></p> <h3>姜传义在讲:树志夫妇为了接待好这些歌友提前多天预定国际饭店,还是托人加塞才预定上的,可见用心良苦!</h3> <h3>树志两口子张罗儿子结婚事宜,迎来送往各地亲朋好友,忙的不亦乐乎!还精心安排黑河最好的酒店接待歌友</h3> <h3>姜哥带队出境游辛苦,小弟敬你一杯</h3> <h3>咱哥仨先碰一个,打个样。</h3> <h3>王大哥今天咱哥们喝酒,您坐着喝,这两天舟车劳顿您很累的</h3> <h3>金樽美酒擎在手 </h3><h3>兄弟情意多浓厚</h3> <h3>佳酿美酒夜光杯</h3><h3> 一缕醇香沁心扉</h3> <p>人生有酒须当酌</p><p>杯光壶影曾几何</p> <h3>尽管家里还有外地亲戚,两人还是抽空陪同大家黑河游玩。可见对朋友的一片赤诚</h3> <h3>满樽琼浆斗巡千</h3><h3> 玉盘珍馐值万钱</h3> <h3>宴会大厅 酒香四溢</h3><h3>高朋满座 蓬荜生辉</h3> <h3>劝君更尽一杯酒</h3><h3> 接风洗尘敬友人</h3> <h3>黑河情酒 芬芳香</h3><h3> 朋友豪饮 酣淋畅</h3> <h3>认真品味几种美酒</h3><h3> 我们一起把心醉透</h3> <h3>今晚国际饭店,水晶灯流光溢彩,齐举杯邀约未来。觥筹交错,友情荡漾,把酒言欢,相聚盛宴。多谢东道主关树志、施金秀的热情款待,兄弟姐妹们感激在怀!它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美好记忆中,像钻石一样闪亮!</h3> <h3>华灯初上夜未央</h3><h3>黑河江边歌嘹亮</h3><h3>弹奏器乐才艺秀</h3><h3>来客快闪劲曲扬</h3> <h3>曲曲悠扬 声声悦耳</h3> <h3>山海湾歌友以快闪形式与黑河乐队合唱</h3> <h3>王教授带领大家引吭高歌</h3> <h3>歌唱祖国,爱我中华</h3> <h3>黑河知青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一家专属博物馆。投资3790万,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布展面积7900平方米,馆展以真人真事为主,共分六个部分,详实记载了知青真实生活状况。</h3> <h3>我们曾经历过的的年代,半个世纪前的历史镌刻在我们这代人心底</h3> <h3>不负韶华 无愧时代</h3> <h3>上山下乡战天斗地是我们青年时期的主旋律</h3> <h3>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上海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大批知识青年奔赴祖国大西北新疆、东北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大草原,戈壁滩,边疆一带开启了青春年华垦荒戍边的人生征程。 </h3> <h3>一代芳华 永恒记忆</h3> <h3>参观知青博物馆,掀起了尘封记忆</h3> <h3>知青博物馆的雕塑,图片 ,文字 将半个世纪前的情景再现</h3> <h3>看着图片多少回忆多少感慨,带回那难以忘怀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酷暑斗严寒,春播种,夏除草,秋收割,冬积肥。尽管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心中充满阳光,总有蓬勃向上的精神。</h3> <h3>代姐姐在馆里观看了两遍,被那些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英勇献身的知青感动的热泪盈眶</h3> <h3>知青群体各类英雄的缩影</h3> <h3>根据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拉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先后有一千七百多万青年和城镇居民奔赴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大草原,边疆农业生产第一线。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联系在一起。毛主席就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和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目的,但是一千七百多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由于无数本应成为科研学者各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h3> <h3>习近平总书记五十年前下乡的时光</h3> <h3>扎根农村干革命,拖家带口回城探亲心中五味杂陈</h3> <h3>这是连长在过年时,请没回家过年的知青到家里吃饭,肉馅饺子,白酒。这位知青吃完饭去盛饺子汤时看到了连长母亲和两个孩子吃窝头咸菜,他伫立沉思,这胜似亲人的情意啊!我将怎样偿还这老少三代的情债啊?</h3> <h3>1970年4月18日,一场大火袭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九团大地,沿线万顷森林危在旦夕,面对熊熊烈火,兵团战士挺身而出,与大火展开了殊死搏斗,全团伤亡上百人,兵团牺牲26位英雄,其中有13个人是知青</h3> <h3>向知青时代英雄致敬!</h3><h3>天津下乡女知青张勇,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传颂!她赶着1600多只羊群在克鲁伦河畔放牧,天气燥热,突然几只羊争先恐后到河边饮水,被急流冲走,张勇奋不顾身跳进河中抢救,不幸牺牲。中共新巴尔虎右旗核心小组追任她为中共党员。</h3> <h3>1969年7月5日,上海农垦所属的安徽黄山茶林场山洪爆发,十一位知青为了抢救仓库粮食和化肥英勇牺牲!</h3><h3>为有牺牲多壮志 英雄身后稻黍香</h3> <h3>向我们同龄人,这些为了扑灭山火,青春年华就早逝的英雄姐妹们致敬!</h3><h3>1976年3月13日中午,黑龙江尾山农场6队七位女知青在扑灭山火中英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们是上海和哈尔滨知青。1976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七位女知青"英雄战士"光荣称号!</h3> <h3>在那个精神生活饥渴年代,电影是文化大餐。偶尔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会津津乐道好长时间。那时电影内容现在记忆深刻,现在刚看完的电视剧过些天想名字都费劲</h3> <h3>四十多年前,农村涌现出来大批赤脚医生,知青是主力军,他她们刻苦专研业务,大多自学成才,不分昼夜为解除当地农民大众病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3> <h3><br></h3><h3>中越反击战 知青上前线。知青藏雷奉命出征。在中越边境东兴自治县的火光农场和那良农场下乡的知青编入武装民兵,边生产边军训,配合解放军部队巡逻放哨,承担起维护边境秩序的重要任务。</h3> <h3>战争场合,也有知青一份力量。珍宝岛战斗中,黑龙江兵团21团组织了以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知青为主的450人担架营,第二天就开赴了珍宝岛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完成了潜伏,搬运炮弹,抬担架,抢救伤病员的重要任务。战斗英雄冷鹏飞就是在他们保护下获救的!</h3> <h3>60年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铁姑娘薛喜梅。河南郑州知青薛喜梅带领乡亲在汝河荒滩上刨开石头,填平大沟,再造耕地50亩,种植了40多亩苹果园,栽植100多亩杨柳树。打了多口水井,把板厂村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小粮囤"。</h3> <h3>乡村带头人,养猪模范,女知青的楷模朱承满。山东济南知青朱承满1974年下乡到山东曲阜县西石桥大队,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她自学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带领村民办起养猪场,把经验推广到全县。1979年被团中央命名为"热爱养猪事业的知识青年",并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h3> <h3>快乐的知青生涯</h3><h3>劳动能手高崇辉</h3> <h3>难以想象,粗粮素菜养育了超人体能</h3><h3>高崇辉打撮子,灌袋子。4下能装满180斤麻袋,上下不差2斤。和老职工搭对子,两个半小时装了560麻袋,脱玉米时,他一天一夜向机器扔进600袋玉米棒子,约120吨。</h3> <h3>青春花朵🌺绽放在黑土地上。</h3><h3>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自上海、北京、天津等地140多名知青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二十六团六营三连。在机务排他她们耕、耙、播、收。基建排伐木、割草、脱坯、。农工排播种、施肥、扬场。畜牧排放马、养猪、喂牛。还担任起教师、统计、文书、会计——,十年间知青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将青春撒在黑土地,使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变成了金粒满囤的粮仓。</h3> <h3>我们同龄人,你们是钢筋铁骨铸就</h3><h3>1972年冬季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独立三营四连排长李海利奉命带领几位知青组成的先遣队到大兴安岭为采伐队打前站,他们连夜采伐木杆,平整场地,制作屋架,累极饿极,一个个相继倒在雪地上睡着了。冻醒的李海利喊起了战友,大家胡子眉毛全是白的,像雪人一样。</h3> <h3>百折不挠, 勇立潮头的柴春泽</h3><h3>拒绝了父亲为他办理回城,决心扎根农村60年。他带领群众把昔日贫瘠的盐碱滩变成了富饶的鱼米之乡。</h3><h3>从全国知青典型到囚犯再到人民教师,现在的国际知青村网站联盟总裁。步伐坚定走过了人生跌宕起伏之路,永恒的知青榜样</h3> <h3>想必大家都知道《第二次握手》的故事和手抄本的事件。北京知青王大闻,一年回家探亲见到手抄本《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回来就给同事讲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团部说他是利用讲故事宣传封资修。让他一遍遍写检查,一天天受批判,监督劳动。</h3> <h3>这些人十几岁响应毛主席号召,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打起背包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风霜雨雪淬炼多年,好不容易返回城里工作,栖身蜗居满足了温饱。由于社会经济转型,企业关停合并,大批中年人下岗没了工作,老人需要赡养,子女需要上学,怎么办?他她们没有抱怨没有气馁闯出了下岗再就业新路。青少年时期为国分忧,中年以后再次为国解难,这些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今都是年逾七十的老人了!莫道黄昏晚,为霞尚满天!</h3> <h3>大兴安岭群山巍峨 </h3><h3> 大兴安岭儿女青松品格</h3> <h3>五十年前场景今现眼前</h3> <h3>荒草没棵这景象太熟悉了</h3> <h3>当年下乡生活在脑海浮想联翩</h3> <h3>昔年知青点旧址,今时的影视基地</h3> <h3>韶华已逝 未来可期</h3> <h3>我的青春年华时期梦寐以求能穿上军装</h3> <h3>文化大革命中穿这样军装表演过</h3> <h3>同志们大家好!现在开始做工作总结报告</h3> <h3>我们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扎根基层服务广大民众。为北疆百姓奉献上精彩节目</h3> <h3>重温当年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演出情景</h3> <h3>我们这一代是从田间地头走向社会的</h3> <h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向祖国致敬!</h3> <h3>忆当年,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 时刻紧握手中抢</h3> <h3>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黑河旅游,恰似五十年前知青从四面八方奔赴黑土地下乡,时代不同了,境况截然相反。当年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现在满脸皱纹的老头老太,我们还留恋那峥嵘岁月,怀念那无忧无虑时光。一对带孩子旅游夫妇被我们的激情感染,孩子大人装扮上那个时代着装,加入到我们拍照的镜头。</h3> <h3>中国北疆知青第一村地址示范</h3> <h3>一段人生经历 , 一世知青情结</h3> <h3>在这有着一代人深刻记忆的地方合影留念</h3> <h3>我们随团摄影师~小琴亲妹妹李晓军</h3> <h3> 黑河朋友张女士</h3> <h3>  四道沟景点</h3> <h3>这树种是硬木材啊</h3> <h3>骏马奔腾保边疆</h3> <h3>树林里还有秋千啊!</h3> <h3>你们先荡,我们等候</h3> <h3>古稀之年 童心未泯</h3> <h3>盛夏寻一处避暑好开心</h3> <h3>三道沟景区</h3> <p>黑河日彤景无限</p><p>蓝天白云花烂漫</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