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神奇的神农架</h3> <h3> 都说往事如烟,转瞬即逝。但有些事,虽然时间久远,却铭心刻骨,永不忘怀。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h3> <h3> 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玉君还在海城南台镇烟台村居住。我家也还在海城响堂小河沿村。</h3><h3> 一年春节刚过,玉君从老家骑自行车,到家看我。遗憾的是,我因工作,不在家里。爱人草草而简单地做了几个毛菜,算是招待了他。虽然那时他年轻,可如果不是真挚的同学情,他怎能往返几十里路,特意到我家探望呢!</h3> <h3>长江三峡大坝</h3> <h3>恩施峡谷</h3> <h3> 还有一次,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这时,他已到辽阳工作,我家也搬到鞍山市里了。大约是冬季的一天下午,我从外地采访回来。办公室一位同志告诉我,小赵,你的一位同学给你送来一对野鸡。过去,我没见过野鸡。这东西羽毛非常鮮艳 ,红蓝相间的脖子,通红的脑门,好看极了。</h3><h3> 一打听,原来是一位从辽阳来大个子,姓王的男士送来的。噢,我立刻明白了,一定是老同学一一王玉君</h3> <h3> 两次特意来看我,两次均未曾谋面。是有缘无份吗?如果此时我在单位话,我想一定会约他去一个小饭店,小酌一把,叙叙我们的工作、家庭等等。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h3><h3> 自从海城五七大学毕业后,我和玉君交往并不多,甚至也很少通电话。一般同学,毕业后,就基本很少来往,顶多打个电话,相互问候,仅此而已。如果有人高升了,有权势了,同学相攀,追名逐利也是有的。但,那另当别论。</h3> <h3> 实际上,我们的同学关系,充其量就一年(1970-1971)左右的时间,而且还是分先后两期毕业的。毕业后,大家各自忙碌工作,很少接触。我和玉君交往也不多,但彼此心中都有,直至今日。玉君不但为人处事诚恳忠厚,他还特别愿意学习,而且记忆力很强。他平时很喜欢读书,尤其一些古书与文学方面的书籍。后来,他没有从事教育工作而是从政了。他现在的文学水平,我敢断言,一般本科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赶不上他。这一点,也许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基因。他老爹虽然是农民,但是海城较为有名的皮影戏成员之一,能编剧詞,能唱,能伴奏。其父仙逝,我曾前往祭拜。</h3><h3> 老实说,我俩也都没大出息,更谈不上有什么权势了。目前为止,他没求我办过什么事,我也没找他要过什么好处。但我们的关系,就象一坛老酒,时间愈久,质更醇,味越浓。</h3><h3> 什么是同学情?什么是朋友谊?我以为,真正结为"情"和"谊"的不是经常在一起喝酒,也不是整天形影不离地在一起玩。而是志同道和,情趣相投,相互包容,互相欣赏,互相尊重,心心相印。有事情,有困难了,不是退避三舍,而是嘘寒问暖,热心相助。</h3> <h3> 如今,我们都老了,回首一些过往旧事,心里还是那样甜蜜,回味无穷。</h3><h3> 我时常在想,人间还是有真情的。它不掺杂任何市俗的东西,就象这神农架日夜奔流的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没有任何杂质,清清亮亮的。</h3><h3> 当然,我也欠玉君两顿酒。改日,我一定约他来家里,咱哥俩痛痛快快地畅饮一把,共同回忆那许许多多,过往的旧事……</h3><h3> (蝈蝈2019.10.3)</h3> <h3>本篇风光照片,均为作者于今年九月前往湖北省旅游期间,分别摄于长江三峡大坝,美丽神农架,思施大峡谷等景区。谢谢收看!</h3><h3> ( 蝈 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