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粮站 抹不掉的记忆

HCR

<p class="ql-block">  人的思绪真的很奇怪,有时迷迷糊糊会使人淡忘一些记忆,有时明明白白又会使人铭记一些东西。尽管很多时候,时间已将某些事情变得面目全非或者已被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而淘汰了,但是,经历了的,总是有一些零星碎片时不时地射入你的脑海,忽闪忽现将你带入过往。</p><p class="ql-block"> 年初,在家乡拜年与乡亲们闲聊时,无意间就聊到了“粮站"这个词,瞬间让我想起了州门司粮站,想起了曾经在那儿做了两年粮食助征员的一些情景……</p><p class="ql-block"> 原州门司粮站是资兴市东部乡镇的中心粮站,位于省道1813线,在州门司叉往波水公路的左上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最红火热门的单位,光鲜亮丽,热闹非凡,有米有油,稻谷满仓,是人人羡慕,人人向往的地方。到了本世纪初,国家开始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些基层站点出现闲置或撒消的迹象,慢慢的整个粮食系统由兴到衰,逐步走向了没落。2006年,中央一声令下,废止了《农业税条例》,取消了农业税,农民再也不用上缴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靠卖粮食才有钱上交的乡,村,组三级提留统筹款也慢慢的逐步得到取消,农民基本不需要卖粮换钱了。再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稳步的运行,粮食市场的放开,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昔日老百姓须臾不可离开的粮站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渐渐荒废,最后解体,被体制淘汰,粮站工作人员分流,下岗,买断或失业,交粮的收粮的也成为了陈年旧事,就这样,粮食部门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所幸的是,粮站职工与农民对国家所作的贡献已载入史册,他们在共和国的历史进程中描绘的那一笔浓墨重彩,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随同领导下乡返回市里时,我特意下车到那里走了走,看了看,站了一会儿,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真是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啊!那些年,这个繁忙喧闹的地方,如今人去楼空,几栋青砖红瓦白粉墙,断垣残壁,即将倒塌的老旧粮仓依然孤零零地倦缩在寂寞里,突兀矗立在那儿。有的墙上,屋顶和房间都长出了青草小树,原来川流不息的粮站院内,更显得空旷,冷清,几块硕大的水泥晒谷坪己荡然无存,变成了坑坑洼洼,荒草丛生的一片废墟,特别是看到我最熟悉,最难忘,曾经日夜相守了两年的那两栋仓库和那间工作室时,不晓得是上级部门对这里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处置?还是当作无用资产贱卖或租赁出去了,曾经堆满关乎国计民生的征购粮,双超粮,储备粮,还有扶贫解困的救济粮的天下粮仓,如今被当地人用来办起了各类加工厂,改建成了养殖场,里里外外堆积着各种杂物废料。看到这些,心中不免落寞而神伤,真有些情难自禁,心底的那一丝丝柔软猛然涌上心头,眼里似乎有些潮湿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那里抛洒汗水有两年,做的是仓库保管员工作,一年四季与稻谷相伴,弹指一挥间,一晃四十多年匆匆而过,回眸青春岁月,那些“收粮","管粮"以及"调运粮食"等等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再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一,收购粮食:每年粮食收购的时候,都是酷热的盛夏,扦完晚稻后的秋老虎季节,那时,农村实行的是集体制,交公粮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男女老少齐上阵,靠的是一根扁担两只箩筐,一担担,一箩箩,一斤一两用肩膀从队里挑送来的,多数生产队挑送公粮实行定额计分,挑的越多越重,所得工分越高,附近的生产队,有的社员一个早工可以挑送三,四趟,离粮站较远的地方,社员们都是赶在清晨凉快些,空着肚子,赤着一双大脚从队里挑一担公粮交完后,又从供销社仓库里挑一担化肥返回队里,那时的农民真的很苦很累。</p><p class="ql-block"> 粮站收公粮,稻谷质量检验是粮食入库的第一道门槛,准确判断粮食质量是确保储粮安全和科学管理的前提,质量抽查必须做到又快又准,操作方法要牢记在心。那时,常用的检验设备有两种,一种是一根尖尖的多孔套管扦样器,将它扦进装满稻谷的箩筐里,取出样谷进行测定。另一种是一个园园的快速测定仪,用取样勺取一满勺谷子,倒进粉碎器内粉碎,从而判断标准和等级。我是个农民,本身就是种稻谷的,对各个生产队送来的稻谷,只要从我身边挑过去,我用眼光一扫,就知道这谷子是今年产的还是去年的陈粮,从箩筐里抓两粒谷子放进嘴里用牙齿一咬,嘎嘣一下响,就能判定该谷子的干湿度,与仪器检测不相上下。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会使用这些先进设备进行检测,因为粮食安全是大事,疏忽大意不得,过磅后倒进仓里的不是一担两担稻谷,而是几十万上百万斤,责任重大啊!</p><p class="ql-block"> 凡是来交公粮的,必须在仓库门前放下担子接受我们的质量抽查,我们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问清楚是哪个大队哪个生产队的,告诉他们旁边木桶里有凉茶可喝,质量检验合格后让他们将谷子挑进仓里过磅开票。</p><p class="ql-block"> 绝大多数挑来的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很多还是上等粮,但检验中我们也会发现极个别生产队挑来的公粮存在水分过重,把半瘪的稻谷与杂质严重的稻谷掺合在一起,发现后要他们挑到晒谷坪里重晒或用风车将秕谷灰尘吹走,用筛子筛净时,他们会一脸的不高兴,个别的还会无理取闹,这时,我们只能耐心地向他们说明解释,决不能盛气凌人,如果态度不好,言语不妥,脾气暴燥,他们会大骂我们是冤枉鬼,甚至用箩筐堵塞道路,影响其他交粮人员过往,发生这样的情况,双方都会感到很难堪的。</p><p class="ql-block"> 每年收公粮期间,也会遇到一两次热烈壮观的场面,几个生产队几十上百的社员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天前来交公粮,浩荡荡的送粮队伍将粮站的通道,空坪挤得满满的,稀稀散散一大片,急切的等待着我们开仓收谷。天气虽然炎热,他们大都笑容满面,不顾汗水和疲劳,将挑粮的扁担横放在装满稻谷的两只箩筐上,坐在上面一边取下插在裤腰带上的烟斗吸着旱烟,一边摘下戴在头上的破草帽拿在手里扇风驱热,有的人就与一同前来交粮的熟人互打招呼,聊些家长里短的事,还问起各自生产队的生产情况,"粮食跨巜纲要》"了没有?还有的人因嫌我们检验时间过长,天气又闷热,心里产生了烦燥情绪,怨气来了,加之检验中又发现一些不合格的谷子,这样,就激起了他们的不满,叽叽喳喳开始发牢骚骂人了,一旦有人带头开骂,不少社员也会跟着打吆喝,骂声,吼声,嘈杂声响彻一片,碰到这种场合,我们必须沉着,冷静,不慌,不忙,也不用怕,找准问题暴发人,找其送粮队伍里的党员干部,一同做工作,情绪很快就能平息下来,说实在话,工作中就怕碰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气氛紧张,群情激愤,很容易发生事故和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两年里,经我收购的上千万斤粮食都是合格安全的,虽然自己流了汗,受了苦,也挨了些骂,但我为这份神圣的职责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是我代表国家在收粮。</p><p class="ql-block"> 二,管储粮食</p><p class="ql-block"> 收粮是职业所在,管粮是职责所担。各地粮站一年一度的公粮收购任务完成后,工作重心随之转入到管好粮,储好粮,保证粮食安全工作上了。</p><p class="ql-block"> 农村地区的国家粮仓,从新粮入库到陈粮出库,储藏周期一般为一年,虽时间短,但仓大容储大,出事故的概率也大,粮食安全大于一切,安全意识丝毫不能放松。</p><p class="ql-block"> 干燥,低温,密闭是保管粮食的总纲,总原则。在保证粮食安全上,我们釆取过以下几种方法: </p><p class="ql-block"> 一是通风,通气和降温,我们土法上马,在仓库里用竹笼子铺设一个三层以上,纵横交错,上下连接,左右贯通的立体竹笼子通风管道。在稻谷达到仓容四分之一时,就平整粮面,挖沟固定第一层竹笼子,并在笼子的接口处竖起连接第二层的笼子,以此类推到第三层,每层的出气口设置在仓门口或窗口处,这样,整仓粮食上,中,下都通风,透气,降温,也能防止库内粮面结露。</p><p class="ql-block"> 二是用塑料薄膜盖顶密闭。那时有一种黑色的稍厚的专用护粮薄膜,在整仓粮食平整后将其覆盖在上面,这样,粮食表面与外界形成了一个隔离层,当季节交替,外界温度出现大变化时起到防护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是在粮面多处扦入约有四米多长的,一头装有温度计的特制测温钢管,随时掌握整仓粮食的粮温变化等情况。</p><p class="ql-block"> 保证粮食安全还有很多,比如"防虫蛀,防霉变,防鼠雀,防事故"的四无防护措施等等……</p><p class="ql-block"> 保管粮食,使之安全,不出问题。做好这些工作是够辛苦的。在仓库内推谷,翻谷,挖沟,加工时,尘土飞扬,大量的混合粉尘如谷物的壳,皮,毛刺,还有混杂着微量的化学元素和农药杂质,会使人喘不过气来,戴上防护口罩,里面的汗水和灰尘使人呼吸很难受,每次从仓库出来,都感觉像猛跑了十多里山路,上气不接下气似的,全身发软,把衣服裤子脱下来,似可拧出半桶水来,将口罩摘下,墨黑墨黑一大片,脸上,眉毛,睫毛都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垢,真的辛苦又劳累。</p><p class="ql-block"> 三,调拨粮食</p><p class="ql-block"> 农村粮站(点),基本都是秋季收粮堆满仓,夏季空仓去陈粮。到了来年的春末夏初,粮站就得考虑如何尽快将存储在仓库里的谷子往外调拨了,以尽早腾出仓库,做好清洁,杀虫,消毒的准备工作,迎接新粮入库。</p><p class="ql-block"> 粮食"收购和调拨"都是国家行为和有计划的,省内省外,县内县外的调出调入都必须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计划,按规定办事。记得在粮站的那两年,收购的大部分稻谷都是调往资兴的城关,里鱼江和三都粮站,也有调往郴州的,因为那时本县的非农业人口,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厂矿企业人员基本都集中在那三地,三个粮站都建有大型大米加工厂,加工后运往各个粮点供应给各地居民。</p><p class="ql-block"> 从甲地粮站调运粮食到乙地粮站,除按上级粮食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外,还要用麻袋一袋袋灌包,过称,一袋袋缝包码堆,然后一袋袋肩扛装车才能运送,工序简单,但每一道都是体力活,既苦且累,好在这些工作都是当地搬运队的搬运工来做。我们在旁负责指挥和监督。</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来运粮的车辆都是湘运108车队的解放牌汽车,载重限量在4吨以内,一辆汽车每次能运57包稻谷,每包140斤,共重量在7800斤左右,如果后面挂个拖斗车箱,就能运走1万余斤。</p><p class="ql-block"> 调出粮食要履行严格的手续,一要上级的调粮文件和月度计划,二要开具一式六联的调拨单,要一项项填写,如稻谷的调出调入单位,贷物名称,运粮工貝,重量,装了多少包,麻袋多少条。然后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司机双方签上名字,再按规定,粮站保留存根和记帐联,司机带走调拔联,月底时,粮站统计员会搜集,汇总本站的粮食动态,并向上报告。</p><p class="ql-block"> 交公粮,收公粮已经成为逐渐久远的历史,但是在我心中,那段岁月里所倡导的国家利益至上和那种爱党,爱国的大公无私精神,它所蕴涵着的人生意义是多么可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真的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p><p class="ql-block"> 远去的"粮站",在你的历史长河中,与你相依相伴了两年,时间虽短,但我努力,我认真。苦过累过,但我值得,不后悔!</p><p class="ql-block"> 远去的"粮站",你是我漫漫人生中一段充满温馨的,积极向上的人文回味,永亘心头,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表达对那段岁月的回忆和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十月于新区</p>